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锅炉用多头内螺纹无缝钢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锅炉用多头内螺纹无缝钢管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绿色生产的推行,新的环保政策等的实施,科技创新、工艺创新迫在眉睫,如何提高重特大型锅炉的热能效应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超临界、高精度、超高压力内螺纹钢,较好的解决了锅炉水和蒸汽转化潜热的问题,即锅炉水变成蒸汽是连续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要提高1~2%,每年可节省煤炭几亿吨,而超高压高精度十四头内螺纹钢管的研发,是超超临界机组安全技术控制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受热面冷却,与普通的光管相比,它能在高热复合下保持沸腾状态,从而避免发生膜态沸腾,防止管子烧坏,延长管子的使用寿命。
在高压锅炉用多头内螺纹无缝钢管的拔制过程中,不仅有钢管相对于内外模的移动,而且还有内模相对于钢管的定轴转动,与普通短芯棒拔制钢管相比,变形区中金属的流动更为复杂。对内螺纹无缝钢管拔制成形过程的分析在理论上属于弹塑性大变形问题,而且由于接触状态变化还带来了接触非线性的问题。内螺纹钢管在成形过程中不仅有直径和壁厚的变化,而且在管内壁上还有螺旋凸筋的生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变形的复杂性,内螺纹的畸变不可避免。再加上由于模具制造的不合理,导致生产出来的内螺纹管的螺纹高度、宽度等技术参数不符合要求,模具的使用寿命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锅炉用多头内螺纹无缝钢管模具,能够加工得到表面质量较高的多头内螺纹无缝钢管,模具的使用寿命较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高压锅炉用多头内螺纹无缝钢管模具,包括内模,所述内模包括前端的螺纹芯棒和后端的螺丝后座,所述螺纹芯棒的外周上开设有十四头带有圆倒角的螺旋状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的开口处为喇叭形的过渡口,所述过渡口的过渡引入角α2的角度为10~13°。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纹芯棒的螺旋状梯形凹槽的螺旋线导程角为30°。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纹芯棒的外周抛磨形成锥形引入角α1,锥形引入角α1的角度为1~2°。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模的拔制有效工作面的长度不小于25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后座配置平面推力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锅炉用多头内螺纹无缝钢管模具,能够加工得到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的钢管,钢管具有较高的光洁度;在梯形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喇叭形的过渡口,过渡口的过渡引入角α2的角度设置为10~13°,能够降低拔制力,减少了模具的损耗,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高压锅炉用多头内螺纹无缝钢管模具,包括内模,内模的材质选用12CrMoV,内模包括前端的螺纹芯棒1和后端的螺丝后座2,螺纹芯棒1的外周上开设有十四头带有圆倒角的螺旋状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开口处为喇叭形的过渡口,过渡口的过渡引入角α2的角度为10~13°后逐渐过渡收缩至工艺规定尺寸,螺纹芯棒1的外周抛磨形成锥形引入角α1,锥形引入角α1的角度为1~2°。锥形引入角α1与过渡引入角α2的设置,能够降低拔制力,减少了模具的损耗,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加工得到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的钢管,钢管具有较高的光洁度。
螺纹芯棒1的螺旋状梯形凹槽的螺旋线导程角为30°,满足了内螺纹无缝钢管的螺旋线导程角的要求。
内模的拔制有效工作面的长度不小于25mm,梯形凹槽的热处理硬度HRC57~61,螺丝后座2部分热处理HRC不大于40,螺丝后座2配置平面推力轴承,保证钢管直线冷拔时,内模右旋方向连续旋转,钢管拔制中心线、外模中心线、内模中心线、推力轴承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同轴度误差不超过0.5m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