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级进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本实用新型包括卸料板和凹模板;凹模板上布置导料槽,导料槽由固定顶块和活动顶块并列排布构成,活动顶块通过弹性机构固定在凹模板上,其弹性活动路径垂直导料槽导料方向;卸料板上铅垂向下延伸有楔形块,楔形块的斜切面位于其底端面处;活动顶块的顶端面处布置有倾斜配合面;倾斜配合面的布置角度与斜切面角度一致,两者间在合模时彼此构成面贴合和滑移交错配合;导正钉与料带的带面的间距等于楔形块处斜切面与活动顶块处倾斜配合面的铅垂距离。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相对料带的“主动”的行进时压紧导料和停止时松开导正目的,使得导料精度及成品品质得以提升。
【专利说明】
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级进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
【背景技术】
[0002]级进模是指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由模具不同部位完成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由于级进模的冲压速度快,所以对送料系统的精度要求比较严格。老式的用于上述级进模的导料装置,是用螺栓将两块导料板直接固定在凹模板上面,导料槽的尺寸是在模具设计时候就已经确定的。除非更换导料板,否则导料槽的尺寸是无法更改的。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对作为被加工件的料带的尺寸公差要求较高。料带宽度偏大,料带就容易卡在槽内甚至不能通过导料槽。料带宽度偏小,则条容易带在导料槽里晃动,导正钉就不能准确对准导正孔。而料带存在侧弯严重的情况下,料带上的导正孔与导正钉甚至会产生干涉和无法正常穿孔导正,此时上模处冲头冲压的位置和精度就必然无法保证了。
[0003]有鉴于此,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427855 U”的专利名称为“一种侧推式导料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以下方案:包括侧推执行机构、左导料块、右导料块和底板。侧推执行机构包括前后对称布置的两个调节单元。调节单元由导料销、侧推块,弹簧、弹簧安装架和弹簧导正销组成,导料销与侧推块配装,侧推块左侧与弹簧和弹簧导正销右端固定连接,弹簧套装在弹簧导正销外侧。弹簧和弹簧导正销左端固定在弹簧安装架上,弹簧安装架固定在底板对应位置处。上述结构利用单侧带弹簧的侧推块,从而实现可针对材料宽度的自动调节目的。然而,从上述结构中不难看出,由于其结构中的侧推块是“被动”的适应材料宽度;在剧烈且高速的级进模生产中,料带经常因快速行进而不可避免的刮蹭甚至撞击侧推快,进而产生模具噪音大、条带行进路径不稳定甚至跳废料状况,从而导致成品质量急剧降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靠的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其可在传统的导料槽宽度的弹性调节的基础上,实现相对料带的“主动”的行进时压紧导料和停止时松开纠偏目的,使得导料精度及成品品质得以提升,料带的行进顺畅度亦可得到有效提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至少包括卸料板和位于卸料板下方的凹模板,卸料板和凹模板间以铅垂导向柱作为引导两者产生相近及远离动作的导向元件;凹模板上布置供料带行进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由构成一侧槽边的固定顶块和构成另一侧槽边的活动顶块彼此存有间距的并列排布构成,活动顶块通过弹性机构固定在凹模板上,其弹性活动路径垂直导料槽导料方向;导料槽正上方铅垂向下的布置用于配合料带处导正孔的导正钉;其特征在于:卸料板上铅垂向下延伸有楔形块,楔形块的斜切面位于其底端面处且该斜切面指向活动顶块作远离固定顶块的动作方向;活动顶块的顶端面处布置有倾斜配合面;倾斜配合面的布置角度与斜切面角度一致,两者间在合模时彼此构成面贴合和滑移交错配合;导正钉与料带的带面的间距等于楔形块处斜切面与活动顶块处倾斜配合面的铅垂距离。
[0007]所述弹性机构为压簧,凹模板上布置有用来安装压簧的沉孔或凹槽;活动顶块的外侧有向下延伸至沉孔或凹槽内的铅垂板体,压簧一端与沉孔或凹槽的远离导料槽的一侧壁间构成固定配合,另一端将铅垂板体压紧在沉孔或凹槽靠近导料槽一侧壁上,所述活动顶块上的倾斜配合面设置在铅垂板体的一侧。
[0008]凹模板上还设置有限位顶块,所述限位顶块外形呈与固定顶块形状及布置方向一致的长条板状;限位顶块与固定顶块之间距离等于导料槽的最大允许槽宽;限位顶块内沿导料槽的导料方向贯穿设置贯通孔,活动顶块穿过该贯通孔以抵紧料带。
[0009]铅垂板体的布置水平板体的顶端面处还设置上述倾斜配合面,该倾斜配合面与水平板体的布置位置间彼此空间避让;以铅垂板体的沿导料槽导料方向为倾斜配合面、铅垂板体及水平板体的宽度方向,水平板体和倾斜配合面的宽度均为铅垂板体板宽的一半。
[0010]所述限位顶块及活动顶块的相向端面的顶沿处均相向的悬置延伸有屋檐状止口,该屋檐状止口使得导料槽外形呈具备缩颈口的缩颈槽结构。
[0011]以活动顶块以及与之配合的压簧及沉孔为一组主动导料单元,所述主动导料单元至少为两组且沿导料槽的导料方向依序间隔布置。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I)、在传统的冲压级进模的固定式导料槽或被动式弹性导料槽的基础上,增设了楔形面配合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料带行进时的精确导料和料带静止冲压时的主动纠偏导正功能。随着模具的打开与闭合,活动顶块可以在压紧料带与放松料带之间主动的进行自由切换。在开模并需要料带行进时,此时卸料板上升,楔形块的斜切面脱离活动顶块处的倾斜配合面。活动顶块处于初始位置并与固定顶块间共同构成导料槽,以供料带稳定行进。在合模并对料带冲压时,利用楔形块与倾斜配合面的面交错滑移动作,使得活动顶块主动的远离料带,从而使得原有导料槽的槽宽变得更大。导料槽槽宽增大,也就使得料带可沿导料槽产生平移动作。又由于导正钉的存在,在倾斜配合面接触斜切面的同时,实际上导正钉就已经近乎进入导正孔内了。在斜切面持续下压并与倾斜配合面产生交错动作时,导正钉已经完全进入导正孔内。简言之,此时料带已经处于可随意平移状态,此时可随导正钉的定位动作而自然的产生主动纠偏,也同时避免了导正钉与导正孔间的位置干涉状况。
[0014]综上,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导料槽相对料带的导向松紧度,使导料钉能够在合模时自然准确地对松动的料带进行纠偏导正,并在开模时保持对料带的稳固夹持功能。该结构避免了因材料的侧弯等状况引起导正孔与导正钉位置无法对中而产生的相互干涉现象,进而也就提高了模具对带冲压材料的定位精度,其工作极为可靠而效率极高。
[0015]2)、沉孔或凹槽的设置,提供了作为活动顶块的弹性施力点一个稳定的安装基座。一方面,压簧位于沉孔或凹槽内,提供了压簧以安装空间,保证了压簧的可靠安置,也避免了合模时压簧等附属结构与卸料板等动件间的活动干涉状况。另一方面,角铁状的活动顶块,不仅因铅垂板体与沉孔或凹槽侧壁的止口配合而使得压簧始终处于预紧力状态,进而保证了活动顶块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活动顶块相对固定顶块的间距或者说是导料槽的最小槽宽,也因沉槽或沉孔侧壁处的止口限位配合而得以保证。
[0016]3)、在上述导料槽的最小槽宽已经限定的基础上,限位顶块的设置,进一步的保证了导料槽最大槽宽的限定目的。无论活动顶块如何动作,导料槽均能提供最基本的导向功能,从而不至于因槽宽无限扩张,进而出现料带因高速行进而突然脱出导料槽的问题。贯通孔的设置,保证了限位顶块和活动顶块间的共存性,两者间动作彼此协调互补,工作效率提升显著。
[0017]4)、以铅垂板体与水平板体构成角铁状的活动顶块时,水平板体构成直接抵靠料带的抵靠板,而铅垂板体则构成用于止口配合沉孔或凹槽的配合板。水平板体和倾斜配合面的宽度均为铅垂板体板宽的一半且水平板体和倾斜配合面布置位置彼此避让;换言之,水平板体应当是和倾斜配合面并列的排布在铅垂板体的顶端面处,且水平板体和倾斜配合面均占铅垂板体顶端面的一半区域。这样,不但倾斜配合面的布置位置得到了保证,同时水平板体的板宽更窄,也就更利于配合上述带有贯通孔的限位顶块,从而以更小的开口实现各者间的协同配合。
[0018]5)、屋檐状止口的设置,进一步的明确了上述导料槽最大槽宽的设计意义。在导料槽为缩颈槽结构时,其缩颈口具备了避免料带脱出导料槽的功能。当导料槽槽宽继续增宽,直至缩颈口间距大于或等于料带带宽时,自然该缩颈口也就不具备对料带高度向的动作约束能力了。当然,具体操作时,屋檐状止口可仅仅应用于活动顶块和固定顶块上,以起到基本的对于料带行进时的高度方向动作的约束功能。活动顶块应当沿导料槽的长度方向布置多组,以保证对料带的稳定顶靠及导向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模状态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0]图2为凹模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1 ]附图中各标记与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0022]a-料带al-导正孔b_屋檐状止口
[0023]I O-卸料板20-凹模板21-沉孔30-铅垂导向柱
[0024]41-固定顶块42-活动顶块42a-倾斜配合面
[0025]421-水平板体422-铅垂板体43-限位顶块431-贯通孔
[0026]50-导正钉60-楔形块60a-斜切面70-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2的具体实施例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描述:
[002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构成主体框架的卸料板10、铅垂导向柱30以及位于卸料板10下方的凹模板20,凹模板20上布置固定顶块41、活动顶块42、限位顶块43以及压簧70,卸料板10上布置导正钉50以及楔形块60。固定顶块41和限位顶块43外形均呈长条板状,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模板20处。实际上不难看出,限位顶块43与固定顶块41之间是最初始的导料槽构造,而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顶块42则是在上述初始的导料槽基础上进一步的缩减了导料槽的槽宽。料带a可沿导料槽进行导向移动。在图1-2的实施例中,凹模板20上还布置方形的沉孔21,角铁状的活动顶块42以内侧面扣在沉孔21的最内侧孔壁处;该处的“内侧”也即部件的相对的靠近导料槽所在侧,“外侧”则反之。活动顶块42的铅垂板体422的外侧面则固定压簧70的一端,压簧70的另一端沿垂直导料槽导料方向延伸并与沉孔21的相应侧孔壁间构成固定配合,以形成图1所示的弹性组件构造。活动顶块42的水平板体421则沿垂直导料槽导料方向穿过限位顶块43上预设的贯通孔431,从而构成紧紧抵压导料槽内料带a的抵料端。在活动顶块42上布置倾斜配合面42a,以与斜切圆柱体状的楔形块60的斜切面60a间构成面抵靠及可交错的滑动配合。导正钉50位于导料槽正上方,导正钉50的安置长度,以在合模时导正钉50刚刚碰到料带a上的导正孔al时,楔形块60正好能够面抵靠活动顶块42,并随之驱使活动顶块42产生回缩松开动作为佳。
[0029]铅垂导向柱30固定在卸料板10上,在凹模板20相对应的位置有导套,用其来保证卸料板10作铅垂运动时,不会偏离凹模板20所在位置。
[0030]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0031]如图1所示,合模时,卸料板10向下运动,楔形块60与导正钉50也随着向下移动。当导正钉50顶尖刚刚进入材料料带a上的导正孔al,楔形块60的斜切面60a即开始与活动顶块42上的倾斜配合面42a接触。卸料板10继续向下运动,楔形块60开始推动活动顶块42向后移动,压簧70开始压缩,活动顶块42作远离固定顶块41动作。导料槽逐渐变宽,料带a此时可以在导料槽内即固定顶块41和活动顶块42之间轻微的左右晃动。这时,导正钉50的钉身就可以自然完全进入料带a的导正孔al中,随之进行级进冲压作业。图2中的虚线方框即为冲头位置;料带a上的点划线状的方框即为冲头冲压位置。
[0032]开模时,卸料板10向上运动,楔形块60与导正钉50也随着向上移动。导正钉50脱离导正孔al,楔形块60的斜切面60a也开始与活动顶块42上的倾斜配合面42a脱离,压簧70开始回弹。在压簧7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压簧70推动活动顶块42向前移动,活动顶块42的抵料端开始与料带a的侧边接触。卸料板10继续向上运动,活动顶块42也最终或因沉孔21处止口作用而停止动作,或因料带a的宽度限制而停止动作。此时,固定顶块41、料带a以及活动顶块42得以紧密接触在一起,料带a左右晃动的间隙完全消除,料带a得以实现高精度的前行动作,从而为下一次合模冲压做好准备。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至少包括卸料板(10)和位于卸料板(10)下方的凹模板(20),卸料板(10)和凹模板(20)间以铅垂导向柱(30)作为引导两者产生相近及远离动作的导向元件;凹模板(20)上布置供料带(a)行进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由构成一侧槽边的固定顶块(41)和构成另一侧槽边的活动顶块(42)彼此存有间距的并列排布构成,活动顶块(42)通过弹性机构固定在凹模板(20)上,其弹性活动路径垂直导料槽导料方向;导料槽正上方铅垂向下的布置用于配合料带(a)处导正孔(al)的导正钉(50);其特征在于:卸料板(10)上铅垂向下延伸有楔形块(60),楔形块(60)的斜切面(60a)位于其底端面处且该斜切面(60a)指向活动顶块(42)作远离固定顶块(41)的动作方向;活动顶块(42)的顶端面处布置有倾斜配合面(42a);倾斜配合面(42a)的布置角度与斜切面(60a)角度一致,两者间在合模时彼此构成面贴合和滑移交错配合;导正钉(50)与料带(a)的带面的间距等于楔形块(60)处斜切面(60a)与活动顶块(42)处倾斜配合面(42a)的铅垂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为压簧(70),凹模板(20)上布置有用来安装压簧的沉孔(21)或凹槽;活动顶块(42)的外侧有向下延伸至沉孔(21)或凹槽内的铅垂板体(422),压簧(70)—端与沉孔(21)或凹槽的远离导料槽的一侧壁间构成固定配合,另一端将铅垂板体(422)压紧在沉孔(21)或凹槽靠近导料槽一侧壁上,所述活动顶块(42)上的倾斜配合面(42a)设置在铅垂板体(42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凹模板(20)上还设置有限位顶块(43),所述限位顶块(43)外形呈与固定顶块(41)形状及布置方向一致的长条板状;限位顶块(43)与固定顶块(41)之间距离等于导料槽的最大允许槽宽;限位顶块(43)内沿导料槽的导料方向贯穿设置贯通孔(431),活动顶块(42)穿过该贯通孔(431)以抵紧料带(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其特征在于:铅垂板体(422)的布置水平板体(421)的顶端面处还设置上述倾斜配合面(42a),该倾斜配合面(42a)与水平板体(421)的布置位置间彼此空间避让;以铅垂板体(422)的沿导料槽导料方向为倾斜配合面(42a)、铅垂板体(422)及水平板体(421)的宽度方向,水平板体(421)和倾斜配合面(42a)的宽度均为铅垂板体(422)板宽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顶块(43)及活动顶块(42)的相向端面的顶沿处均相向的悬置延伸有屋檐状止口(b),该屋檐状止口(b)使得导料槽外形呈具备缩颈口的缩颈槽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变式导料槽的冲压级进模,其特征在于:以活动顶块(42)以及与之配合的压簧(70)及沉孔(21)为一组主动导料单元,所述主动导料单元至少为两组且沿导料槽的导料方向依序间隔布置。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5702126SQ20162058380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发明人】李挺
【申请人】铜陵市晶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