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柜龙门架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776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柜龙门架滑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柜龙门架滑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控铣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满足加工的需求,五轴加工设备已经得到大力发展及应用,目前的五轴设备是多数是通过工作台上下翻转和水平翻转,从而实现零件的加工,因此设备的X轴、Y轴、以及Z轴均设置在机床的上端,而目前的五轴设备是通过Y轴驱动机构与设备主体连接,X轴驱动机构与Y轴驱动机构连接,Z轴驱动机构与X轴驱动机构连接,因此在机床运行时,是通过Y轴驱动机构驱动X轴驱动机构往往外伸出,因此增加了Y轴驱动机构的力臂,从而增加了Y轴驱动机构的受力,不仅容易造成机床受损,且会造成加工出来的质量不稳定,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柜龙门架滑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柜龙门架滑台,来解决目前五轴数控铣床容易受损,且加工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柜龙门架滑台,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移动座,以及连接移动座、第一支撑板的第一 导轨,和连接移动座、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导轨,所述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移动座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的移动座前端设有水平移动机构,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前端设有竖直移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含了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一伺服电机和贯穿所述移动座下端的第一丝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一丝杆的联轴器。

进一步,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含了设于所述移动座前端的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三导轨滑动连接的水平滑动安装板,设于所述移动座前端的第二伺服电机,以及贯穿所述水平滑动安装板的第二丝杆,所述的第二伺服电机位于水平滑动安装板一侧,所述的第二丝杆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且所述的第二丝杆与移动座转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包含了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前端的第四导轨,与所述第四导轨滑动连接的竖直滑动安装板,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上的第三伺服电机,贯穿所述竖直滑动安装板的第三丝杆,以及设于所述竖直滑动安装板前端的主轴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主轴驱动机构底端的主轴,所述的第三伺服电机位于竖直滑动安装板上端,所述的第三丝杆贯穿竖直滑动安装板,所述的第三丝杆与第三伺服电机连接,且与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转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主轴驱动机构包含了安装座、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的安装座设于竖直滑动安装板前端,所述的第四伺服电机设于安装座上端,且所述的第四伺服电机与主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轴驱动机构前端还设有显微镜。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有限位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移动座内部为镂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高柜龙门架滑台,是将移动座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端,而移动座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因此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推动移动座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导轨和第二支撑上的第二导轨上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始终对移动座起到支撑作用,并且第一驱动机构不会受到移动座的重力作用,不仅保证了移动座的稳定性,并且不会造成第一驱动机构受力不均而受损,由于水平移动机构设置在移动座的前端,竖直移动机构设置在水平驱动机构前端,因此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推动移动座移动,再由水平移动机构推动竖直移动机构运动,再由竖直机构上下运动,从而可完成零件加工,并同时保证了零件加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柜龙门架滑台的轴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柜龙门架滑台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柜龙门架滑台的第一驱动机构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柜龙门架滑台的水平移动机构的轴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柜龙门架滑台的竖直移动机构的剖视图。

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移动座3、第一导轨4、第二导轨5、连接板6、第一驱动机构7、水平移动机构8、竖直移动机构9、传感器101、第一伺服电机701、第一丝杆702、联轴器703、第三导轨801、水平滑动安装板802、第二伺服电机803、第二丝杆804、第四导轨901、竖直滑动安装板902、第三伺服电机903、第三丝杆904、主轴驱动机构905、主轴906、安装座907、第四伺服电机908、显微镜909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5所示,一种高柜龙门架滑台,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移动座3,以及连接移动座3、第一支撑板1的第一导轨4,和连接移动座3、第二支撑板2的第二导轨5,所述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设有连接板6,所述的连接板6与移动座3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7,所述的移动座3前端设有水平移动机构8,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8前端设有竖直移动机构9。由于移动座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上端,而且移动座3与第一驱动机构7连接,因此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7推动移动座3在第一支撑板1上的第 一导轨4和第二支撑2上的第二导轨5上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始终对移动座3起到支撑作用,并且使得第一驱动机构7不会受到移动座3的重力作用,不仅保证了移动座3的稳定性,并且不会造成第一驱动机构7受力不均而受损,由于水平移动机构8设置在移动座3的前端,竖直移动机构9设置在水平驱动机构8前端,因此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7推动移动座3移动,再由水平移动机构8推动竖直移动机构9运动,再由竖直机构9上下运动,从而可完成零件加工,并同时保证了零件加工的稳定性,其中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5是对移动座3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减小移动座3运动的摩擦力,减小移动座3磨损。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包含了设置在所述连接板6上的第一伺服电机701和贯穿所述移动座3下端的第一丝杆7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01和所述第一丝杆702的联轴器703。因此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701带动第一丝杆702旋转,从而达到对运动座3在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5上滑动。

进一步,所述水平移动机构8包含了设于所述移动座3前端的第三导轨801,与所述第三导轨801滑动连接的水平滑动安装板802,设于所述移动座3前端的第二伺服电机803,以及贯穿所述水平滑动安装板802的第二丝杆804,所述的第二伺服电机803位于水平滑动安装板802一侧,所述的第二丝杆804与第二伺服电机803连接,且所述的第二丝杆804与移动座3转动相连。因此可通过第二伺服电机803带动第二丝杆804转动,从而推动水平滑动安装板802在第三导轨801上水平运动,从而达到带动竖直移动机构9水平运动。

进一步,所述竖直移动机构9包含了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8前端的第四导轨901,与所述第四导轨901滑动连接的竖直滑动安装板902,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8上的第三伺服电机903,贯穿所述竖直滑动安装板902的第三丝杆904,以及设于所述竖直滑动安装板902前端的主轴驱动机构905和设置在所述主轴驱动机构905底端的主轴906,所述的第三伺服电机903位于竖直滑动安装板902上端,所述的第三丝杆904贯穿竖直滑动安装板902,所述的第三丝杆904与第三伺服电机903连接,且与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8转动相连。因此可通过第三伺服电机903带动第三丝杆904转动,从而推动竖直滑动安装板902在第四导轨901上下运动,因此带动主轴驱动机构905和主轴906上下运动,再由主轴驱动机构905带动主轴906高速旋转,从而完成零件加工。

进一步,所述主轴驱动机构905包含了安装座907、第四伺服电机908,所述的安装座907设于竖直滑动安装板902前端,所述的第四伺服电机908设于安装座907上端,且所述的第四伺服电机908与主轴906连接。因此通过安装座907将第四伺服电机908和主轴906固定在竖直滑动安装板902上,因此在竖直滑动安装板902带动主轴906上下运动,通过第四伺服电机908带动主轴906高速旋转,从而完成零件加工。

进一步,所述主轴驱动机构905前端还设有显微镜909。因此在零件加工时,可通过显微镜909检测到零件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还设有限位传感器101。因此可检测到移动座3的移动位置,有效避免移动座3超过移动极限。

进一步,所述移动座3内部为镂空结构。因此可减小移动座3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