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扭力梁整体式切端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5504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后扭力梁整体式切端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切端模。



背景技术:

在加工汽车后扭力梁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切端模对后扭力梁板材的两端端头各冲制出两个开口。现有的切端模单次冲制只能切一端,例如:先将后扭力梁板材定位,使左端端头与切端模的冲头对齐切左端端头;然后移动后扭力梁板材,重新定位,使右端端头与切端模的冲头对齐切右端端头。

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定位,两端端头分步切,不仅效率低,而且分两次冲制导致板材两端翘曲程度不一致,从而导致两端开口不对称以及两端开口之间的间距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扭力梁整体式切端模,只需一次性冲制,即可完成后扭力梁板材两端端头开口的加工,解决分两次冲制所导致的板材两端翘曲程度不一致,两端开口不对称以及两端开口之间的间距一致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后扭力梁整体式切端模,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导向套、左凸模框和右凸模框;所述左凸模框内设置有左凸模,所述右凸模框内设置有右凸模;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导向柱、左凹模框、右凹模框和支撑板;所述左凹模框内设置有左凹模,所述右凹模框内设置有右凹模;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与左凹模框的右端贴合,所述支撑板的右端与右凹模框的左端贴合;所述左凹模框上设置有左限位结构,所述右凹模框上设置有右限位结构;所述导向套与导向柱滑动配合,所述左凸模与左凹模适配,所述右凸模与右凹模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设置有校平机构,所述校平机构包括弹性柱和压板,所述压板通过弹性柱固定在上模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柱为聚氨酯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柱包括4组,每组包括沿宽度方向布置的两个弹性柱,各组弹性柱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设置在支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包括4个,各支撑块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扭力梁整体式切端模,只需一次定位,一次冲制就可以将后扭力梁板材的两端端头各冲制出两个开口;不仅效率高,而且冲制成型的后扭力梁板材,两端翘曲程度一致,两端开口对称,两端开口之间的间距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2的C-C剖视示意图;

图中所示:上模座1、导向套11、左凸模框121、右凸模框122、左凸模131、右凸模132、校平机构14、弹性柱141、压板142、下模座2、导向柱21、左凹模框221、右凹模框222、左凹模231、右凹模232、左限位结构241、右限位结构242、支撑板25、支撑块3、后扭力梁板材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为了描述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者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扭力梁整体式切端模,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上设置有导向套11、左凸模框121和右凸模框122;所述左凸模框121内设置有左凸模131,所述右凸模框122内设置有右凸模132;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导向柱21、左凹模框221、右凹模框222和支撑板25;所述左凹模框221内设置有左凹模231,所述右凹模框222内设置有右凹模232;所述支撑板25的左端与左凹模框221的右端贴合,所述支撑板25的右端与右凹模框222的左端贴合;所述左凹模框221上设置有左限位结构241,所述右凹模框222上设置有右限位结构242;所述导向套11与导向柱21滑动配合,所述左凸模131与左凹模231适配,所述右凸模132与右凹模232适配。

其中,导向套11与导向柱21滑动配合用于上模座1的导向,左凸模131与左凹模231适配用于冲裁后扭力梁板材4左端头处的开口,右凸模132与右凹模232适配用于冲裁后扭力梁板材4右端头处的开口,凸模与凹模适配保证冲裁间隙0.2mm,支撑板25用于支撑后扭力梁板材4,左限位结构241、右限位结构242用于对后扭力梁板材4进行限位,左限位结构241和右限位结构242均包括后扭力梁板材4宽度方向的限位块和后扭力梁板材4长度方向的限位块。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后扭力梁整体式切端模冲制后扭力梁板材4两端端头的开口时,将后扭力梁板材4放置在支撑板25上,且后扭力梁板材4两端端头通过左限位结构241、右限位结构242进行限位;上模座1在导向套11与导向柱21的配合下,沿着导向柱21向下滑动,左凸模131与左凹模231配合、右凸模132与右凹模232分别冲裁后扭力梁板材4左端头处、右端头处的开口,只需一次定位,一次冲制就可以将后扭力梁板材的两端端头各冲制出两个开口;不仅效率高,而且冲制成型的后扭力梁板材,两端翘曲程度一致,两端开口对称,两端开口之间的间距一致性好。

为了冲制过程中对后扭力梁板材4进行校平,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模座1设置有校平机构14,所述校平机构14包括弹性柱141和压板142,所述压板142通过弹性柱141固定在上模座1上。其中,弹性柱141至少为两组,优选4组,每组包括沿宽度方向布置的两个弹性柱141,各组弹性柱141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是指后扭力梁板材4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压板142的尺寸与后扭力梁板材4的尺寸匹配。当左凸模131、右凸模132将后扭力梁板材4冲穿后继续向下运动,压板142将后扭力梁板材4压平,防止翘曲;同时,冲制完成后,上模座1向上移动时,校平机构14还起卸料的作用,将套在左凸模131和右凸模132上的后扭力梁板材4卸下,由于弹性柱141有一定的预压缩量,用于提供卸料力。

弹性柱141可以才用钢质弹簧或橡皮等弹性元件,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簧柱141为聚氨酯弹簧。聚氨酯弹簧强度高、回弹性好、压缩永久变形小、缓冲性好、不需加油、不伤模具。

为了便于安装,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模座2设置在支撑块3上。支撑块3的数量至少为2个,优选4个,各支撑块3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长度方向是指后扭力梁板材4的长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