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2103阅读:5423来源:国知局
锉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锉刀。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锉刀结构简单,由锉刀本体和握柄组成,锉刀本体底面上设置有锉纹。使用时,人手握住握柄沿物体表面来回移动,同时要向物体方向施加一个力以增大锉纹与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由于握柄和锉刀本体同轴,造成使力不便。使用者通常有这样的体验,为了增大受力通常一手握住握柄,另一手按在锉刀本体顶面上或者握住锉刀的端部,极不舒适,稍一会儿手就会酸痛,在物体表面不规则或者有曲面的情况下,锉刀还容易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施力的锉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锉刀,包括锉刀本体,锉刀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锉纹,锉刀本体端部设置有握柄,所述握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握持部,第一连接部垂直于锉刀本体,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锉刀本体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握持部可拆卸连接,握持部相对锉刀本体倾斜30-60°;还包括至少一个托手,所述托手设置在锉刀本体的顶面上。

其中,锉刀本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刻度线。

其中,还包括螺栓,第二连接部与握持部上分别设置有螺孔,第二连接部与握持部通过螺栓连接。

其中,握持部外设置有一层聚氨酯胶层。

其中,握持部相对锉刀本体倾斜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锉刀握柄的形状,握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握持部,第二连接部与握持部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握持部相对锉刀本体的倾斜角度,当使用者握住握持部沿物体表面来回推动时,同时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斜向下的力,方便握持、施力;锉刀本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托手,为使用者的另一只手提供了抓持点,方便施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证使用过程中锉刀不发生偏移。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锉刀施力、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锉刀本体1、刻度线11、握柄2、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握持部23、托手3、螺栓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锉刀,包括锉刀本体1,锉刀本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锉纹,锉刀本体1端部设置有握柄2,所述握柄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握持部23,第一连接部21垂直于锉刀本体1,第一连接部21的两端分别与锉刀本体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2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握持部23可拆卸连接,调整握持部23相对锉刀本体1倾斜30-60°,如图1、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握持部23构成了一个类似弓形的结构,方便握持;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握持部23相对锉刀本体1的倾斜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握持部23向锉刀本体1长度方向倾斜,当人手握住握柄部23沿物体表面来回推动时,会同时对物体施加一个斜向下的力,增大了锉纹与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施力、使用;还包括至少一个托手3,所述托手3设置在锉刀本体1的顶面上,托手3为使用者的另一只手提供了抓持点,方便另一只手施力,可以更好地保证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偏移;进一步优选的是,托手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锉刀本体1的顶面中间位置和端部;更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图2所示,托手3包括竖直连接部和水平抓持部。

优选的,锉刀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刻度线11,使锉刀本体1同时具备了尺子的功能。

优选的,还包括螺栓4,第二连接部22与握持部23上分别设置有螺孔,第二连接部22与握持部23通过螺栓4连接。

优选的,握持部23外设置有一层聚氨酯胶层,聚氨酯胶层起到了防滑、吸汗的作用。

优选的,握持部23相对锉刀本体1倾斜4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