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乳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615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乳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乳收集装置,属于冲压锻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温锻压力机在工作过程中模区所使用的润滑、冷却石墨乳会四处飞溅,最后石墨乳与机床润滑所使用的润滑脂及润滑油混在一起流入收集槽。当对收集槽内的石墨乳进行重复利用时,由于润滑脂及润滑油无法与石墨乳进行彻底的分离,因此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严重影响了工作环境,同时也降低了对模具的润滑、冷却效果,从而导致模具的使用寿命缩短。石墨乳的重复利用困难造成了石墨乳的大量浪费,增加了锻造件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乳收集装置,前收集槽和后收集槽实现了对工作台上端流下的石墨乳的收集;回收管路实现了对收集起来的石墨乳的输送工作,实现了润滑、冷却模具所使用的石墨乳的大部分回收,杂物回收槽实现了对从工作点上流下的润滑油的收集,使得石墨乳与其他杂质进行彻底的分离,提高了润滑、冷却所使用的石墨乳的重复利用率,在回收后的石墨乳使用过程中,不会再产生大量的烟雾,改善了工作环境;保证了回收后的石墨乳的润滑冷却效果,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锻造件的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墨乳收集装置包括后收集槽、前收集槽、工作台前后贯通槽、回收管路、杂物回收槽和石墨乳收集箱,工作台上设有前收集槽和后收集槽,在工作台的另外两个面上各设有一个工作台前后贯通槽,所述工作台前后贯通槽与前收集槽和后收集槽相连通,工作台前后贯通槽两端与回收管路相连通,回收管路与石墨乳收集箱相连通,在机床润滑点下方设有杂物回收槽。

所述工作台下端的传动轴上的所述机床润滑点共设有3个,所述杂物回收槽置于所有机床润滑点下方。

所述杂物回收槽和所述石墨乳收集箱安装在地平面以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前收集槽和后收集槽实现了对工作台上端流下的石墨乳的收集;回收管路实现了对收集起来的石墨乳的输送工作,实现了润滑、冷却模具所使用的石墨乳的大部分回收,杂物回收槽实现了对从工作点上流下的润滑油的收集,使得石墨乳与其他杂质进行彻底的分离,提高了润滑、冷却所使用的石墨乳的重复利用率,在回收后的石墨乳使用过程中,不会再产生大量的烟雾,改善了工作环境;保证了回收后的石墨乳的润滑冷却效果,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锻造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收集槽,2、前收集槽,3、工作台前后贯通槽,4、回收管路,5、杂物回收槽,6、机床润滑点,7、石墨乳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中所示,一种石墨乳收集装置,包括后收集槽1、前收集槽、工作台前后贯通槽3、回收管路4、杂物回收槽5和石墨乳收集箱7,工作台上设有前收集槽2和后收集槽1,在工作台的另外两个面上各设有一个工作台前后贯通槽3,所述工作台前后贯通槽3与前收集槽2和后收集槽1相连通,工作台前后贯通槽3两端与回收管路4相连通,回收管路4与石墨乳收集箱7相连通,在机床润滑点6下方设有杂物回收槽5。

所述工作台下端的传动轴上的所述机床润滑点6共设有3个。所述杂物回收槽5置于所有机床润滑点6下方。

所述杂物回收槽5和所述石墨乳收集箱7安装在地平面以下。

工作时,压力机对工件进行锻造的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冷却后多余的石墨乳从工作台上流下,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前收集槽2和后收集槽1对流下来的石墨乳进行收集回收,工作台前后贯通槽3对工作台中间部位的石墨乳进行收集回收,收集起来的石墨乳通过回收管路4流入石墨乳收集箱7内;此外,在工作台下端的传动轴上设置的机床润滑点6上多余的润滑油由于重力原因滴落,正好落在机床润滑点6下端的杂物回收槽5中。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