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轧机及其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827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轧机及其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金属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轧机及其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制造技术和微成形技术迅猛发展,金属、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极薄带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极薄带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行业、微制造行业、仪器仪表行业及微机电行业等。

金属、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极薄带多通过轧制得到,所使用的轧机多为多辊轧机,而多辊轧机结构复杂,技术门槛和风险高,其购买、运行和维护成本高,投资大,带来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四辊轧机及其轧制方法,轧机结构紧凑,传动系统刚度高,换辊和操作方便,传动方式可选,能够实现支撑辊传动同步及异步轧制,或工作辊传动同步及异步轧制,且可实现工作辊速度在线连续可调,以及上下工作辊的速比在线连续可调。

本发明的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轧机包括轧机机械部分1和控制系统,所述轧机机械部分1包括底座5、牌坊7、第一主传动电机14、第二主传动电机15、第一主减速机12、第二主减速机13、上工作辊34、下工作辊35、上支撑辊33、下支撑辊36、复合齿轮箱11、压下装置、平衡装置、换辊装置、第一压下电机、第二压下电机、第一压下减速机、第二压下减速机;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4、控制柜和操作台3;所述底座5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水泥基础上,第一主传动电机14、第二主传动电机15、第一主减速机12、第二主减速机13、复合齿轮箱11及牌坊7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第一主传动电机14、第二主传动电机15、第一主减速机12、第二主减速机13和复合齿轮箱11位于牌坊7的同一侧;第一主传动电机1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主减速机12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一主减速机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复合齿轮箱11的与第一主传动电机14所对应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二主传动电机1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主减速机13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二主减速机1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复合齿轮箱11的与第二主传动电机15所对应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主传动电机14及第二主传动电机15的后端转子轴上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进行轧辊速度的在线检测。

所述复合齿轮箱11有两根水平布置的输入轴,分别是第一主传动电机14对应输入轴和第二主传动电机15对应输入轴;两根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主减速机12输出轴和第二主减速机13输出轴相连接;复合齿轮箱11有四根输出轴,从上到下分别为上支撑辊对应出轴39、上工作辊对应出轴40、下工作辊对应出轴41及下支撑辊对应出轴42;当采用支撑辊传动时,复合齿轮箱11与上、下支撑辊对应的出轴分别通过万向接轴与上、下支撑辊连接,复合齿轮箱11与上、下工作辊对应出轴不连接万向接轴而不参与传动;当采用工作辊传动时,复合齿轮箱11与上、下工作辊对应出轴分别通过万向接轴与上、下工作辊连接,其上、下支撑辊对应出轴不连接万向接轴而不参与传动;所述复合齿轮箱11内传动分上下两部分,箱内上支撑辊对应出轴39和上工作辊对应出轴40属于上传动部分,下工作辊对应出轴41和下支撑辊对应出轴42属于下传动部分;复合齿轮箱11上、下传动部分分别由第一主传动电机14和第二主传动电机15单独控制,上、下两传动部分相互独立,且上、下传动部分的减速比能够调节;

所述的上工作辊34、下工作辊35、上支撑辊33及下支撑辊36构成辊系,上支撑辊33位于上工作辊34上部且两者滚动接触,下支撑辊36位于下工作辊35下部且两者滚动接触;在上工作辊34的轴承座与下工作辊35的轴承座之间安装有平衡弹簧;上支撑辊33的轴承座两端通过平衡装置吊挂在牌坊7窗口里;所述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的操作侧均有编码器固定装置,当采用支撑辊传动时,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安装编码器,当采用工作辊传动时,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的非传动端不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通过编码器进行上辊速度和下辊速度的在线检测。

所述的压下装置为电动压下装置,或者为液压压下装置,或者同时采用电动压下装置和液压压下装置;所述电动压下装置位于牌坊7上部,包括第一压下电机8和第二压下电机20;两个压下电机分别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第二压下减速机相连,用于驱动压下螺丝;压下螺丝分别压在上支撑辊33的两个轴承座的垫块上面;所述的每个压下电机后端的转子轴上均安装有编码器,该编码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进行压下螺丝的压下速度和抬起速度在线检测;所述的液压压下装置位于牌坊7下部,有两台液压缸分别顶在两个下支撑辊36的轴承座下端;液压压下装置中配有伺服阀、检测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张力电机分布在牌坊7和复合齿轮箱11的两侧,包括第一张力电机23和第二张力电机16,两个张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机的输入轴,两个减速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两个卷筒;工作时轧件一端穿过上工作辊34与下工作辊35之间辊缝连接在两个卷筒上,在上、下工作辊与卷筒之间分别设置有张力辊和导向辊,其中张力辊靠近轧机一侧,导向辊靠近卷筒一侧;所述的两个导向辊分别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进行开卷速度和收卷速度的在线检测;所述的第一主传动电机14、第二主传动电机15、第一张力电机23、第二张力电机16均通过交流变频器与PLC4相连。

所述的上支撑辊33的轴承座与压下装置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进行轧制力的在线检测;张力辊的下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前后张力的在线检测。

所述的工控机2内设有轧机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在人机界面上有工作辊传动和支撑辊传动两种工作模式;所述工控机2通过PLC4与操作台3相连接,操作台3上分别设置有轧制正向启动开关、轧制反向启动开关、异速比调节开关、压下方式选择开关、压下模式选择开关、压下速度联动调节开关、压下速度单动调节开关和前后张力调节开关;通过异速比调节开关在线控制异速比,通过压下方式选择开关选择压下方式是电动压下还是液压压下,通过压下模式选择开关选择压下模式是单动压下还是联动压下,通过旋转压下速度调节开关调节两侧的压下速度,通过旋转前后张力调节开关调节前后张力。

本发明的一种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轧机的轧制方法的支撑辊传动模式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万向接轴分别将复合齿轮箱11的上支撑辊对应出轴39和下支撑辊对应出轴42连在上支撑辊33和下支撑辊36上;

2、将成卷的轧件套在一个卷筒上,将轧件一端穿过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之间的辊缝绕在另一侧的卷筒上;

3、启动极薄带轧机的电源,在其工控机2的人机界面上对上支撑辊33、下支撑辊36的速度进相同初始值设定,对上、下支撑辊速度比值调节步长进行设定,对前后张力进行初始设定,对压下速度进行初始设定;

4、将操作台3上的压下模式选择开关选为联动模式,联动压下直到预压紧力达到辊缝调平预压紧力;

5、单动压下轧制力较小一侧的支撑辊的轴承座,直到两侧轧制力相差在1%以内;

6、联动压下上支撑辊33的两个轴承座,直到预压紧力达到目标预压紧力;

7、同步启动上支撑辊33和下支撑辊36电机,此时上工作辊34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同,实现同步轧制;

8、待轧制速度稳定后,将前、后张力在线增大至设定张力值;

9、进行第N(N>1)道次轧制时,当N为奇数时,在线增大上支撑辊33的速度,以改变上工作辊34速度使异速比达到设定范围,此时上工作辊34的速度大于下工作辊35的速度,并实现在设定异速比范围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当N为偶数时,在线增大下支撑辊36的速度,以改变下工作辊35速度使异速比达到设定范围,此时下工作辊35的速度大于上工作辊34的速度,并实现在设定异速比范围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

10、在第N道次轧制结束前,当N为奇数时,在线减小上支撑辊33的速度,直到上工作辊34的速度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等,此时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当N为偶数时,在线减小下支撑辊36的速度,直到上工作辊34的速度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等,此时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

11、轧制结束前在线减小前后张力,使得轧件前后张应力减小至其屈服强度的0.1倍以下;

12、同步停止上支撑辊33和下支撑辊36,实现轧件厚区同步停机;

13、重复步骤6~12,直至轧件减薄至目标厚度。

本发明的一种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轧机的轧制方法的工作辊传动模式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万向接轴分别将复合齿轮箱11的上工作辊对应出轴40和下工作辊对应出轴41连在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上;

2、将成卷的轧件套在一个卷筒上,将轧件一端穿过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之间的辊缝绕在另一侧的卷筒上;

3、启动极薄带轧机的电源,在其工控机2的人机界面上对上工作辊34、下工作辊35的速度进相同初始值设定,对异速比调节步长进行设定,对前后张力进行初始设定,对压下速度进行初始设定;

4、联动压下直到预压紧力达到辊缝调平预压紧力;

5、单动压下轧制力较小一侧的支撑辊的轴承座,直到两侧轧制力相差在1%以内;

6、联动压下上支撑辊33的两个轴承座,直到预压紧力达到目标预压紧力;

7、同步启动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此时上工作辊34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同,实现同步轧制;

8、待轧制速度稳定后,将前、后张力在线增大至设定张力值;

9、进行第N(N>1)道次轧制时,当N为奇数时,在线增大上工作辊34的速度,以使异速比达到设定值,此时上工作辊34的速度大于下工作辊35的速度,并实现在设定异速比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当N为偶数时,在线增大下工作辊35的速度,以使异速比达到设定值,此时下工作辊35的速度大于上工作辊34的速度,并实现在设定异速比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

10、在第N道次轧制结束前,当N为奇数时,在线减小上工作辊34的速度,直到上工作辊34的速度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等,此时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当N为偶数时,在线减小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直到上工作辊34的速度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等,此时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

11、轧制结束前在线减小前后张力,使得轧件前后张应力减小至其屈服强度的0.1倍以下;

12、同步停止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实现轧件厚区同步停机;

13、重复步骤6~12,直至轧件减薄至目标厚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四出轴的复合齿轮箱11,可以实现四种轧制方式:1支撑辊传动同步轧制;2支撑辊传动异步轧制;3工作辊传动同步轧制;4工作辊传动异步轧制;可采用支撑辊传动异步轧制进行粗轧,采用工作辊传动异步轧制进行精轧;粗轧时,工作辊操作端安装有编码器,可以实现支撑辊传动,异速比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异步轧制,即可增大传动系统刚度和抗扭强度,抑制轧辊震颤,又可通过减小工作辊直径增大道次压下量;精轧时,因异速比可以得到精确控制,轧件厚度精度容易到得保证;可在保证轧件成品厚度精度的前提下,使可轧原料的厚度范围增大,产品表面质量提高,道次压下量增大,效率提高。

本发明采用四出轴的复合齿轮箱,箱内传动分上下两部分,箱内上支撑辊对应出轴和上工作辊对应出轴属于上传动部分,下工作辊对应出轴和下支撑辊对应出轴属于下传动部分。复合齿轮箱上、下传动部分分别由第一主传动电机和第二主传动电机单独控制,上、下两传动部分相互独立,且上、下传动部分的减速比可以调节。

本发明轧机进行极薄带异步轧制时,因异步轧制可突破同步轧制的最小可轧厚度限制,轧薄能力更强,具备了异速比的在线调节能力,且调节范围大,可有效拓展可轧原材料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轧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轧机机械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工作辊传动方式传动原理图;

图5为支撑辊传动方式传动原理图;

图6为复合齿轮箱传动原理主视图;

图7为复合齿轮箱传动原理俯视图;

图8为复合齿轮箱传动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轧机机械部分,2—工控机,3—操作台,4—PLC,5—底座,6—第一液压缸,7—牌坊,8—第一压下电机,9—第一压下减速电机,10—第二液压缸,11—复合齿轮箱,12—第一主减速机,13—第二主减速机14—第一主传动电机,15—第二主传动电机,16—第二张力电机,17—第二导向辊编码器,18—第二张力辊压力传感器,19—轧件,20—第二压下电机,21—第一张力辊压力传感器,22—第一导向辊编码器,23—第一张力电机,24—第一张力减速机,25—第一卷筒,26—第一导向辊,27—第一张力辊,28—第二压力减速机,29—第二张力辊,30—第二导向辊,31—第二卷筒,32—第二张力减速机,33—上支撑辊,34—上工作辊,35—下工作辊,36—下支撑辊,37—上工作辊编码器,38—下工作辊编码器,39—上支撑辊对应出轴,40—上工作辊对应出轴,41—下工作辊对应出轴,42—下支撑辊对应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直径为10~250mm,支撑辊直径20~500mm。

实施例一

传动方式可选的金属极薄带轧机结构如图1、2和3所示,工作辊传动方式传动原理如图4所示,支撑辊传动方式传动原理如图5所示,复合齿轮箱传动原理如图6和7所示,复合齿轮箱传动部分剖视结构如图8所示,包括轧机机械部分1和控制系统,所述轧机机械部分1包括底座5、牌坊7、第一主传动电机14、第二主传动电机15、第一主减速机12、第二主减速机13、上工作辊34、下工作辊35、上支撑辊33、下支撑辊36、复合齿轮箱11、压下装置、平衡装置、换辊装置、第一张力电机23、第二张力电机16、第一张力减速机24和第二张力减速机32;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4、控制柜和操作台3;所述底座5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水泥基础上,第一主传动电机14、第二主传动电机15、第一主减速机12、第二主减速机13、复合齿轮箱11及牌坊7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第一主传动电机14、第二主传动电机15、第一主减速机12、第二主减速机13和复合齿轮箱11位于牌坊7的同一侧;第一主传动电机1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主减速机12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一主减速机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复合齿轮箱11的第一主传动电机14对应输入轴相连接;第二主传动电机1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主减速机13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二主减速机1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复合齿轮箱11的第二主传动电机15对应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复合齿轮箱11有两根水平布置的输入轴,分别是第一主传动电机14对应输入轴和第二主传动电机15对应输入轴;两根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主减速机12输出轴和第二主减速机13输出轴相连接;复合齿轮箱11有四根输出轴,从上到下分别为上支撑辊对应出轴39、上工作辊对应出轴40、下工作辊对应出轴41及下支撑辊对应出轴42;四根出轴通过万向接轴与上支撑辊33和下支撑辊36相连接,或者通过万向接轴与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相连接;所述复合齿轮箱11内传动分上下两部分,箱内上支撑辊对应出轴39和上工作辊对应出轴40属于上传动部分,下工作辊对应出轴41和下支撑辊对应出轴42属于下传动部分;复合齿轮箱11上、下传动部分分别由第一主传动电机14和第二主传动电机15单独控制,上、下两传动部分相互独立,且上、下传动部分的减速比能够调节;所述的第一主传动电机14及第二主传动电机15的后端转子轴上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进行轧辊速度的在线检测;

所述的上工作辊34、下工作辊35、上支撑辊33及下支撑辊36构成辊系,上支撑辊33位于上工作辊34上部且两者滚动接触,下支撑辊36位于下工作辊35下部且两者滚动接触;在上工作辊34的轴承座与下工作辊35的轴承座之间安装有平衡弹簧;上支撑辊33的轴承座两端通过平衡装置吊挂在牌坊7窗口里;所述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的操作侧均有编码器固定装置,当采用支撑辊传动时,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安装编码器,当采用工作辊传动时,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的非传动端不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通过编码器进行上辊速度和下辊速度的在线检测;

所述的压下装置为电动压下装置,或者为液压压下装置,或者同时采用电动压下装置和液压压下装置;所述电动压下装置位于牌坊7上部,包括第一压下电机8和第二压下电机20;两个压下电机分别通过联轴器与压下减速机相连,用于驱动压下螺丝;压下螺丝分别压在上支撑辊33的两个轴承座的垫块上面;所述的每个压下电机后端的转子轴上均安装有编码器,该编码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进行压下螺丝的压下速度和抬起速度在线检测;所述的液压压下装置位于牌坊7下部,有两台液压缸分别顶在两个下支撑辊36的轴承座下端;液压压下装置中配有伺服阀、检测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张力电机分布在牌坊7和复合齿轮箱11的两侧,包括第一张力电机23和第二张力电机16,两个张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机的输入轴,两个减速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两个卷筒;工作时轧件一端穿过上工作辊34与下工作辊35之间辊缝连接在两个卷筒上,在上、下工作辊与卷筒之间分别设置有张力辊和导向辊,其中张力辊靠近轧机一侧,导向辊靠近卷筒一侧;所述的两个导向辊分别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进行开卷速度和收卷速度的在线检测;所述的第一主传动电机14、第二主传动电机15、第一张力电机23、第二张力电机16均通过交流变频器与PLC4相连;

所述的上支撑辊33的轴承座与压下装置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进行轧制力的在线检测;张力辊的下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经PLC4处理后传至工控机2,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前后张力的在线检测;

所述的工控机2内设有轧机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在人机界面上有工作辊传动和支撑辊传动两种工作模式;所述工控机2通过PLC4与操作台3相连接,操作台3上分别设置有轧制正向启动开关、轧制反向启动开关、异速比调节开关、压下方式选择开关、压下模式选择开关、压下速度联动调节开关、压下速度单动调节开关和前后张力调节开关;通过异速比调节开关在线控制异速比,通过压下方式选择开关选择压下方式是电动压下还是液压压下,通过压下模式选择开关选择压下模式是单动压下还是联动压下,通过旋转压下速度调节开关调节两侧的压下速度,通过旋转前后张力调节开关调节前后张力;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轧制的方法为:

轧件为工业纯铜带,初始厚度为0.5mm,宽度为150mm,上工作辊、下工作辊的辊身直径为50mm,上支撑辊、下支撑辊的辊身直径为150mm,轧件的目标厚度为8μm;采用支撑辊传动模式:

1、用万向接轴分别将复合齿轮箱11的上支撑辊对应出轴39和下支撑辊对应出轴42连在上支撑辊33和下支撑辊36上;

2、将成卷的轧件套在一个卷筒上,将轧件一端穿过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之间的辊缝绕在另一侧的卷筒上;

3、启动极薄带轧机的电源,在其工控机2的人机界面上对上支撑辊33、下支撑辊36的速度进相同初始值设定,对上、下支撑辊速度比值调节步长进行设定,对前后张力进行初始设定,对压下速度进行初始设定;

4、将操作台3上的压下模式选择开关选为联动模式,联动压下直到预压紧力达到辊缝调平预压紧力;

5、单动压下轧制力较小一侧的支撑辊的轴承座,直到两侧轧制力相差在1%以内;

6、联动压下上支撑辊33的两个轴承座,直到预压紧力达到目标预压紧力;

7、同步启动上支撑辊33和下支撑辊36电机,此时上工作辊34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同,实现同步轧制;

8、待轧制速度稳定后,将前、后张力在线增大至设定张力值;

9、进行第N(N>1)道次轧制时,当N为奇数时,在线增大上支撑辊33的速度,以改变上工作辊34速度使异速比达到设定范围,此时上工作辊34的速度大于下工作辊35的速度,并实现在设定异速比范围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当N为偶数时,在线增大下支撑辊36的速度,以改变下工作辊35速度使异速比达到设定范围,此时下工作辊35的速度大于上工作辊34的速度,并实现在设定异速比范围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

10、在第N道次轧制结束前,当N为奇数时,在线减小上支撑辊33的速度,直到上工作辊34的速度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等,此时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当N为偶数时,在线减小下支撑辊36的速度,直到上工作辊34的速度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等,此时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

11、轧制结束前在线减小前后张力,使得轧件前后张应力减小至其屈服强度的0.1倍以下;

12、同步停止上支撑辊33和下支撑辊36,实现轧件厚区同步停机;

13、重复步骤6~12,直至轧件减薄至目标厚度;

其中:上工作辊、下工作辊的速度设定为2m/s,异速比调节步长设定为0.01,前后张应力初始值设定为10MPa,预压紧力100kN,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的速度同为3m/s时实现同步轧制;待轧制速度稳定后,将前、后张应力在线增大至设定张应力值30MPa;进行第一道次轧制时,在线增大上工作辊的速度至3.30m/s,以使异速比达到1.10,此时上工作辊的速度大于下工作辊的速度,在设定异速比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进行第二道次轧制时,在线增大下工作辊的速度至3.45m/s,在线减小下工作辊的速度至3m/s,至以使异速比达到1.15,在设定异速比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进行第三道次轧制时,重复第一道次的操作,只是异速比换成目标异速比,进行第四道次轧制时,重复第二道次的操作,只是异速比换成目标异速比,如此反复;轧制结束前在线减小前后张应力至10MPa;铜带的目标厚度8μm。

实施例二

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轧制的方法为:轧件为201不锈钢,初始厚度为0.3mm,宽度为300mm,上工作辊、下工作辊的辊身直径为120mm,上支撑辊、下支撑辊的辊身直径为400mm,轧件的目标厚度为30μm,采用工作辊传动模式:

1、用万向接轴分别将复合齿轮箱11的上工作辊对应出轴40和下工作辊对应出轴41连在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上;

2、将成卷的轧件套在一个卷筒上,将轧件一端穿过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之间的辊缝绕在另一侧的卷筒上;

3、启动极薄带轧机的电源,在其工控机2的人机界面上对上工作辊34、下工作辊35的速度进相同初始值设定,对异速比调节步长进行设定,对前后张力进行初始设定,对压下速度进行初始设定;

4、联动压下直到预压紧力达到辊缝调平预压紧力;

5、单动压下轧制力较小一侧的支撑辊的轴承座,直到两侧轧制力相差在1%以内;

6、联动压下上支撑辊33的两个轴承座,直到预压紧力达到目标预压紧力;

7、同步启动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此时上工作辊34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同,实现同步轧制;

8、待轧制速度稳定后,将前、后张力在线增大至设定张力值;

9、进行第N(N>1)道次轧制时,当N为奇数时,在线增大上工作辊34的速度,以使异速比达到设定值,此时上工作辊34的速度大于下工作辊35的速度,并实现在设定异速比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当N为偶数时,在线增大下工作辊35的速度,以使异速比达到设定值,此时下工作辊35的速度大于上工作辊34的速度,并实现在设定异速比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

10、在第N道次轧制结束前,当N为奇数时,在线减小上工作辊34的速度,直到上工作辊34的速度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等,此时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当N为偶数时,在线减小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直到上工作辊34的速度与下工作辊35的速度相等,此时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

11、轧制结束前在线减小前后张力,使得轧件前后张应力减小至其屈服强度的0.1倍以下;

12、同步停止上工作辊34和下工作辊35,实现轧件厚区同步停机;

13、重复步骤6~12,直至轧件减薄至目标厚度。

其中:上支撑辊、下支撑辊的速度设定为1m/s,异速比调节步长设定为0.01,前后张应力初始值设定为80MPa,压下速度设定为0.5mm/min;预压紧力100kN;同步启动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时,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的速度同为1m/s,实现同步轧制;待轧制速度稳定后,将前应力在线增大至200MPa,后张应力在线增大至300MPa;第一道次轧制时,在线增大上支撑辊的速度,使上工作辊速度增至1.25m/s,使异速比达到1.25,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第二道次轧制时,下工作辊速度增至1.30m/s,上工作辊速度减至1m/s,使异速比达到1.30进行稳定的异步轧制;在每道次轧制结束前,上工作辊的速度与下工作辊的异速比等于1,实现同步轧制;轧制结束前在线减小前后张应力至50MPa;201不锈钢减薄至目标厚度30μm。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