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丝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700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折丝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工具钳,具体为一种折丝钳,用于将铜丝进行90度弯折。



背景技术:

钳子是一种用于夹持、固定加工工件或者扭转、弯曲、剪断金属丝线的手工工具。钳子通常包括钳柄、钳腮(铰接部)和钳头(夹持部)三个部分。钳子的种类繁多,具体有尖嘴钳,斜嘴钳,钢丝钳,弯咀钳,扁嘴钳,针嘴钳,断线钳,大力钳,管子钳,打孔钳等等。

目前,对于普通的钢丝钳,是一种夹钳和剪切工具,由钳头和钳柄组成,钳头包括钳口、齿口、刀口、和铡口。钳子的各部位的作用是:①齿口可用来紧固或拧松螺母;②刀口可用来剖切软电线的橡皮或塑料绝缘层,也可用来剪切电线、铁丝;③铡口可以用来切断电线、钢丝等较硬的金属线;④钳子的绝缘塑料管耐压500v以上,有了它可以带电剪切电线。使用中,切忌乱扔。以免损坏绝缘塑料管。电工常用的钢丝钳由150mm、175mm、200mm及250mm等多种规格。

但是,对于电力行业中电力作业人员经常需要对截面2.5mm2以上的铜线进行弯折,目前是工人进行手工操作,即一只手利用钢丝钳咬住铜线,另一只手抓住铜线进行人为弯折,通常需要花费相当大力气才能完成;要么就是采用两个钢丝钳对铜丝进行弯折,操作不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弯折铜线的折线钳,能够单手轻松操作折线钳,实现铜线的90度弯折。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折丝钳,包括左钳夹和右钳夹;所述右钳夹端部延伸有折线弧段;所述折线弧段用于将夹持在左钳夹和右钳夹之间的铜线在咬合过程中弯折90度。

具体操作时,左手将铜线一端插入折线钳的绞合部,右手闭合左右钳柄,则位于左钳夹和右钳夹之间的铜线由直线到90度弯折的过程中,此时左钳夹的端头抵靠铜线的弯折点内侧,折线弧段的端头抵靠铜线的弯折点外侧,铜线以左钳夹的端头为弯折支点,左右钳夹闭合过程中,在折线弧段端头的限位作用下,左钳夹端头带动铜线的弯折点由折线弧段的端头移动到折线弧段的根部,则铜线被顺势弯折90度。

本发明设计合理,电力作业人员能够单手操作折线钳轻松对截面2.5mm2以上的粗铜线进行90度弯折,降低人员的作业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表示铜丝被弯折前示意图。

图2表示铜丝被弯折至90度示意图。

图中:1-右钳柄,11-铰接部,12-左钳夹,13-折线弧段,2-左钳柄,22-右钳夹,3-铜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折丝钳,包括左钳夹22和右钳夹12;所述右钳夹12端部延伸有折线弧段13;所述折线弧段13用于将夹持在左钳夹22和右钳夹12之间的铜线3在咬合过程中弯折90度。

具体制备时,所述右钳夹12比左钳夹22长0.3-0.8mm,右钳夹12比左钳夹22稍长,可以使得铜线的弯折部在折线弧段端头和左钳夹端头的配合下轻松发生90度弯折。

所述折线弧段13的弦长4-6cm,折线弧段长度适中即可,太短则比较费力,太长则没有必要,浪费材料。

具体操作时,左手将铜线3一端插入折线钳的绞合部,右手闭合左钳柄1和右钳柄2,则位于左钳夹22和右钳夹12之间的铜线3由直线到90度弯折的过程中,此时左钳夹22的端头抵靠铜线3的弯折点内侧,折线弧段13的端头抵靠铜线3的弯折点外侧(如图1所示),铜线3以左钳夹22的端头为弯折支点,左、右钳夹22、12闭合过程中,在折线弧段3的端头限位作用下,左钳夹22端头带动铜线3的弯折点由折线弧段13的端头移动到折线弧段13的根部,而铜线3的端头被左、右钳夹22、12的根部咬合不动,则铜线3被顺势弯折90度(如图2所示)。

本发明所述折线钳是在普通钢丝钳的基础上,在其中一个钳夹的端头延伸出折线弧段,该折线弧段朝向另一个钳夹,通常情况下,该折线弧段为一劣弧,材质与钢丝钳材质相同或者不同均可,折线弧段与钳夹一体构成,提升耐用性,也可以焊接构成,对现有钢丝钳直接改造构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借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之和范围,都应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丝钳,包括左钳夹(22)和右钳夹(12);所述右钳夹(12)端部延伸有折线弧段(13);所述折线弧段(13)用于将夹持在左钳夹(22)和右钳夹(12)之间的铜线(3)在咬合过程中弯折90度。所述右钳夹(12)比左钳夹(22)长0.3‑0.8mm。所述折线弧段(13)的弦长4‑6cm。本发明设计合理,电力作业人员能够单手操作折线钳轻松对截面2.5mm2以上的粗铜线进行90度弯折,降低人员的作业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任健铭;王星星;湛伟越;段玮楠;楚刚;郭爱萍;陈黎;姜健;孟丽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29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