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线芯拉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338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线芯拉直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线芯拉直机,属于线芯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输电和通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电线电缆的要求越来越高,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由于电缆带电,所以安装需要特别谨慎。

但由于通常的线缆均为圆形捆装,按现有技术无法将其拉直,用手工加人力使线缆拉直很困难,不仅在外观上的直线效果不好,也给布线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就需要将弯曲的线缆进行拉直。

申请号为201320800548.5,发明名称为“钢筋拉直装置”,公开了一种钢筋拉直装置包括机架体、设置在机架体一端的第一夹持机构和设置在机架体另一端的夹持拉直机构,钢筋的一端伸入第一夹持机构内部,钢筋的另一端伸入夹持拉直机构内部;所述夹持拉直机构,包括第二夹持机构、拉直机构和导向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位于拉直机构的前方;拉直机构,包括前拉直固定板、后拉直固定板、以及位于前拉直固定板和后拉直固定板之间的至少两个拉直液压缸,拉直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前拉直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后拉直固定板上,拉直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前拉直固定板并连接到第二夹持机构上;导向机构包括一个导向固定板,导向固定板位于前拉直固定板的前方,在导向固定板和前拉直固定板之间设置导向柱,第二夹持机构设置在导向柱上且能沿所述导向柱前后运动;所述导向固定板采用矩形框架结构;本申请钢筋的一端通过第一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固定,另一端通过夹持拉直机构进行夹持固定和拖拽拉直,上述的夹持固定操作和拖拽拉直操作均由动力缸驱动实现,控制方便。

申请号为201320884015.x,发明名称为“bv型绝缘导线拉直机”,具体涉及一种bv型绝缘导线拉直机,具有支架、电机、电机开关、控制器、液晶显示屏、变速箱、主动轮、转盘齿轮、转盘、转盘轴、拉力感应绳和bv导线固定装置。整机采用电机配套变速箱,通过齿轮传动实现拉直电线作业,布局合理、结构紧凑;采用转盘外置的方法,外置的转盘可以设计得比较大,不仅增大了bv型绝缘导线拉直机的工作效率,而且有效减小了整机的体积。本机实现机电一体化,通过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屏准确反映电线拉直作业状况,提高了作业的精确度,使机器的电线拉直作业处于最佳状态,电线既能被有效拉直又能不破皮、不损伤电线。

上述的拉直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拉直的问题,但是针对线芯的拉直依旧存在弱势,如线芯如何安全稳固的被拉直,拉直过程中不影响线芯的完整性,上述问题均没有得到解决,最重要的是拉直方法过于复杂,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线芯拉直机,通过将弯曲的线芯两端固定后进行拉直操作,不仅使得拉直过程中线芯紧固稳定,而且拉直方法简单,操作容易,适合大范围推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线芯拉直机,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开设凹槽,凹槽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拉直时,将线芯布设在凹槽内,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进行压紧紧固进行拉直;

所述的第一紧固装置包括限位通道,限位通道布设在凹槽的一端,在限位通道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小孔,每个小孔内可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在小孔内可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限位通道内的直径大小;

所述的第二紧固装置包括布设在凹槽另一端的双层压缩片,双层压缩片中的顶部压缩片的上方安装有按压装置,按压装置向下按压,双层压缩片之间空间缩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按压装置包括限位块,限位块中间部分开设有限位通孔,限位通孔内插入按压轴,按压轴的底端固定压紧片,压紧片与顶部压缩片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双层压缩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设的第一压缩片和第二压缩片,第一压缩片与压紧片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限位块中间部分开设的限位通孔内呈螺纹设置,为第一螺纹,按压轴的外围四周开设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匹配,按压轴在限位通孔内可上下旋转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双层压缩片之间通过安装弹簧实现双层压缩片之间距离的改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按压轴的顶端伸出限位块的部分固定有按压块,用于按压按压轴。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底座凹槽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操作时,只需将线芯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紧固装置、第二紧固装置内即可进行拉直操作;

2、拉直过程中,凹槽两端的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均可单独进行紧固操作,如拉直要求较高,即可两部分同时进行操作;

3、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中一个紧固装置损坏也不影响整个结构的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紧固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紧固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为限位通道,2为限位杆,3为第一压缩片,4为第二压缩片,5为限位块,6为按压轴,7为压紧片,8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线芯拉直机,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开设凹槽,凹槽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拉直时,将线芯布设在凹槽内,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进行压紧紧固进行拉直;

所述的第一紧固装置包括限位通道,限位通道布设在凹槽的一端,在限位通道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小孔,每个小孔内可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在小孔内可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限位通道内的直径大小;

所述的第二紧固装置包括布设在凹槽另一端的双层压缩片,双层压缩片中的顶部压缩片的上方安装有按压装置,按压装置向下按压,双层压缩片之间空间缩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按压装置包括限位块,限位块中间部分开设有限位通孔,限位通孔内插入按压轴,按压轴的底端固定压紧片,压紧片与顶部压缩片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双层压缩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设的第一压缩片和第二压缩片,第一压缩片与压紧片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限位块中间部分开设的限位通孔内呈螺纹设置,为第一螺纹,按压轴的外围四周开设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匹配,按压轴在限位通孔内可上下旋转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双层压缩片之间通过安装弹簧实现双层压缩片之间距离的改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按压轴的顶端伸出限位块的部分固定有按压块,用于按压按压轴。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第一紧固装置,在底座凹槽的一端布设限位通道,在限位通道的顶部均匀开设多个小孔,将限位杆可移动连接在小孔内,限位杆可在小孔内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限位通道内直径大小;

第二步:安装第二紧固装置,在底座凹槽的另一端布设第一压缩片和第二压缩片,第一压缩片安装在第二压缩片上方,两者之间安装弹簧进行连接,在限位块的中间部分开设限位通孔,将按压轴插入限位通孔内,其伸出限位通孔底端的部分固定压紧片,压紧片与第一压缩片相接触,按压轴伸出限位通孔顶端的部分固定按压块;

第三步:对第一紧固装置进行调试,上下移动限位杆,限位杆可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限位通道内直径大小;

第四步:对第二紧固装置进行调试,向下按压按压块,按压块带动按压轴向下移动,由于按压轴底部固定的压紧片与第一压缩片相接触,压紧片向下按压的同时,第一压缩片向第二压缩片方向进行按压;

第五步:对弯曲线芯进行拉直操作,将弯曲线芯放进底座凹槽内,弯曲线芯的一端插入限位通道内,另一端放置在第一压缩片与第二压缩片之间,向下移动限位杆,将弯曲线芯的一端紧固,向下按压按压块,按压块带动按压轴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压缩片向第二压缩片方向进行压缩,将弯曲线芯的另一端进行紧固,在紧固过程中,逐渐调整弯曲线芯两端的紧固度,从而将弯曲线芯进行拉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限位块中间部分开设的限位通孔内呈螺纹设置,为第一螺纹,按压轴的外围四周开设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匹配,按压轴在限位通孔内可上下旋转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双层压缩片之间通过安装弹簧实现双层压缩片之间距离的改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按压轴的顶端伸出限位块的部分固定有按压块,用于按压按压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限位通道的顶部均匀开设两个小孔,将两根限位杆分别可移动连接在小孔内,限位杆可在小孔内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限位通道内直径大小。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