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4577发布日期:2019-04-23 21:07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合金材料,尤其涉及一种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是利用粉末冶金的方法,以wc、tic、tac等难熔化合物为基体,以过渡族金属为粘结金属制备而成的合金。wc-co硬质合金具有较高强度、抗冲击性以及较好的耐磨性,作为重要的工具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部门,被誉为“工业的牙齿”。在硬质合金的具体应用中,主要考察其硬度、耐磨性、韧性能否满足需求。

yg8是钨钴类材料。耐磨性良好,使用强度和冲击韧性优于yg6。应力很大条件下的拉深模,适于拉制直径<50mm的钢,非铁金属丝及其合金线材或棒材,也用于尺寸较小工作载荷不大的冲压模和铆钉顶锻模。yg8高级制模材料。不经热处理,内、外硬度均匀一致。主要用于线材,棒材加工用的拉制模.同时也适合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与非金属材料不平整表面和间断切削时的粗车,精刨精铣,一般孔和深孔的钻孔,扩孔及制作木工刀具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非晶态钎料的硬度、耐磨性,设计了一种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纯度为99.9%的ti、cu、zr和ni材料。

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的制备步骤为:将原始粉末按实验设计方案称重、配料,配好后倒入高能球磨机中进行湿磨,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球磨机转速为90r/min,球料比为7:1,球磨时间为28h。球磨结束后,将制得的粒料进行真空干燥,干燥时间为50min,干燥温度为40℃。将制好的粉末电弧炉中进行熔炼,将多次反复熔炼得到的均匀合金锭放入单辊旋淬设备的石英管中,将熔融的合金液喷射至以一定速度旋转的铜辊上,得到合金薄带,即非晶钎料。其中,真空度为6.0×10-3pa,保护气氛为高纯氩气。

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的检测步骤为:显微组织采用quanta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析出相采用db型衍射仪进行表征,拉伸强度采用sron5500的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质量采用精度为0.01的电子天平称量。

所述的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钎焊参数对钎焊接头表面形貌的影响不大,随着钎焊参数的改变,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形貌基本不变。

所述的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当钎焊温度一定时,钎焊时间的增加对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产生重大影响。随着钎焊时间的增加,钎焊接头的强度逐渐升高,但钎焊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钎焊接头的强度开始降低,力学性能产生损失。所以,合适的钎焊时间对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钎焊温度为900℃时,钎焊时间为10min可以获得力学性能最优的硬质合金,其最高抗拉强度可到380mpa。

所述的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接头强度与反应层厚度有一定的关系。当反应层厚度较小时,接头强度由界面强度和残余应力决定。当反应层厚度较大时,接头强度由反应层强度和残余应力决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纯度为99.9%的ti、cu、zr和ni材料为原料,经过配料、球磨、干燥、电弧熔融工艺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其中,钎焊参数对硬质合金表面形貌影响不大,但是,当钎焊温度一定时,反应层厚度及钎焊时间对硬质合金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所制得的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其硬度、致密化程度、抗拉强度都得到大幅提升。本发明能够为制备高性能的非晶态钎料提供一种新的生产工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案例1:

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纯度为99.89%的ti、cu、zr和ni材料。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的制备步骤为:将原始粉末按实验设计方案称重、配料,配好后倒入高能球磨机中进行湿磨,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球磨机转速为85r/min,球料比为6.9:1,球磨时间为30h。球磨结束后,将制得的粒料进行真空干燥,干燥时间为60min,干燥温度为45℃。将制好的粉末电弧炉中进行熔炼,将多次反复熔炼得到的均匀合金锭放入单辊旋淬设备的石英管中,将熔融的合金液喷射至以一定速度旋转的铜辊上,得到合金薄带,则非晶钎料。其中,真空度为5.99×10-3pa,保护气氛为高纯氩气。yg8硬质合金与45钢非晶态钎料的检测步骤为:显微组织采用quanta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析出相采用db型衍射仪进行表征,拉伸强度采用sron5500的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质量采用精度为0.01的电子天平称量。

实施案例2:

在32°~51°之间,xrd图谱呈现出非晶相特有的漫散射峰,整个图谱没有尖锐的衍射峰出现,分析表明,该钎料样品整体上体现为完全非晶态特征。钎焊接头整体上分为3个区域,ⅰ区为45钢和钎料结合区域,结合面宽度约为5.12μm,该区域呈现出大量凸起状析出相。ⅱ区为yg8硬质合金与钎料的结合面,结合面宽度约为5.13μm,该区域含有一些颗粒状析出相。ⅲ区主要由灰色的析出相和黑色的析出相组成。整个接头界面未观察到明显的裂纹,该特征为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提供了可能。

实施案例3:

整个钎焊接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元素扩散行为。析出相a为焊缝基体,该析出相主要元素为ti,初步判断可能为ti的固溶体。析出相b为基体上析出的大块黑色相,该析出相主要元素为ti和cu,且两者之间的含量比约为1.8:1。析出相c为45钢和钎料结合面之间形成的相,该析出相主要元素为ti、cu和fe,且三者之间的含量比约为1.1:1.1:1.1。析出相d为yg8硬质合金和钎料结合面之间形成的相,该析出相主要元素为ti、cu和w,且三者之间的含量比约为1.1:1.1:1.1。析出相e为区域ш中靠近45钢和钎料结合面的颗粒状黑色相,该析出相主要元素为ti和cu,且两者之间的含量比约为1.9:1,该析出相的元素含量与析出相b基本一致,能初步判断析出相b和e为同一种析出相。

实施案例4:

随钎焊时间的增加,接头整体形貌变化不大,且与上述接头形貌基本一致。尽管如此,当钎焊时间达到40min时,接头处能够观测到裂纹的出现。当焊接时间增加到60min时,接头裂纹已经非常明显,且裂纹从yg8硬质合金一侧萌发并扩展。此外,在45钢一侧,随焊接时间的增加,反应层厚度变化很小,而在yg8硬质合金一侧的反应层厚度随焊接时间的增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合上述分析得出yg8硬质合金一侧的反应层厚度对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产生影响,进而会最终影响接头力学性能。

实施案例5:

在900℃和950℃的情况下,拉伸强度体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在910℃时,在较短的焊接时间下,拉伸强度到达245mpa。其强度值不仅仅大于采用普通晶态钎料得到的焊接接头,而且在非晶钎料焊接领域里同样体现较高的强度。

实施案例6:

钎焊过程中,钎料的润湿性、母材的膨胀系数、工艺参数等因素强烈的影响着接头的界面强度、反应层厚度和接头残余应力。在一定的钎焊温度下,焊接时间不同,致使反应层厚度不同,而接头残余应力不发生变化,在反应层厚度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影响接头强度的主要因素为母材和钎料的界面强度和反应层强度。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层厚度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应从界面强度和反应层自身强度两个方面探讨。在一定的钎焊温度下,随着钎焊时间的增加,反应层厚度不断增加,界面强度升高,表明随反应层厚度的增加,界面反应越来越充分。当反应层厚度达到最佳值时,界面强度达到最佳值。随反应层厚度的进一步增加,界面强度增加的趋势变得缓慢,但是反应层强度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实施案例7:

对于反应层厚度而言,它有一个最佳值,当反应层厚度小于最佳值时,接头强度由界面强度和接头残余应力决定;当反应层厚度大于最佳值时,接头强度由反应层强度和接头残余应力决定。在实际应用中,界面的反应必须充分,然而钎焊时间需要严格的控制,来获得最佳的反应层厚度。在钎焊温度为921℃,焊接时间12min时获得的最佳接头强度主要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在该钎焊参数下,反应层厚度约为6.5μm,其厚度是所有反应层厚度数据中的最佳值。在上述钎焊参数下得到的界面上没有观察到缺陷的出现。然而,在钎焊时间为32min和52min时,界面上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缺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