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4598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技术:
涉及冲压细小孔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由金属和其他刚性材料制成的用于冲压成形的工具。其基本零部件包括凸模、凹模以及压边装置。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目前,在成型具有精密小孔的精密冲压产品(如图1和图2所示的精密细小孔2000)的过程中,常常容易因排屑孔孔径过小而无法将废屑完全排出,继而不仅容易导致废屑跳落至下模表面上,且还容易堵塞排屑孔,从而造成冲子经常折断及损伤上模表面和下模表面,进而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而无法满足于生产需求,且还大大地增加了生产企业的维修成本,为此,对生产企业产生了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通过设于下模背板内并向冲细小孔区域延伸的气流通道外接气流,随之再通过设于下模背板内并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和位于所述冲细小孔区域内的排屑孔的斜通孔将气流从所述气流通道导引至所述排屑孔内部,所述斜通孔由上倾斜向下设置,继而在上模压合下模时,所述排屑孔内部在经所述斜通孔流入的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向下的负压吸力,从而通过所述向下的负压吸力带动冲压细小孔时所产生的细小废屑向下排出所述排屑孔。

如上所述的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所述斜通孔包括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左侧的左斜通孔,以及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右侧且与所述左斜通孔对称设置的右斜通孔。

如上所述的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所述左斜通孔和所述右斜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孔径。

如上所述的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所述左斜通孔和所述右斜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排屑孔的孔径。

如上所述的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所述左斜通孔和所述右斜通孔的孔径均为1㎜。

如上所述的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所述排屑孔的孔径为0.3㎜。

如上所述的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如上所述的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所述气流通道的长度为4㎜,宽度为2㎜。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斜通孔相配合,继而使经所述斜通孔流入所述排泄孔内的气流形成斜向下流动,以使所述排泄孔内形成向下的负压吸力,从而通过所述向下的负压吸力带动冲压细小孔时所产生的细小废屑向下排出所述排屑孔,达到排屑、防塞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废屑跳落至下模表面以损伤下模面和上模面,且还可避免废屑堵塞排屑孔而造成冲子折断,进而不仅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于生产需求,且还可大大地降低生产企业的维修成本,有助于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展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现有冲压产品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ⅰ,示出现有冲压产品上的细小冲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图3隐藏下模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沿剖面线a-a剖开的剖视图a-a。

图6是图4的局部断视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视图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7所示,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通过设于下模背板100内并向冲细小孔区域1001延伸的气流通道1外接气流,随之再通过设于下模背板100内并连通所述气流通道1和位于所述冲细小孔区域1001内的排屑孔的斜通孔2将气流从所述气流通道1导引至所述排屑孔内部,所述斜通孔2由上倾斜向下设置,继而在上模压合下模时,所述排屑孔内部在经所述斜通孔2流入的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向下的负压吸力,从而通过所述向下的负压吸力带动冲压细小孔时所产生的细小废屑向下排出所述排屑孔。

本申请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通过所述气流通道1和所述斜通孔2相配合,继而使经所述斜通孔2流入所述排泄孔内的气流形成斜向下流动,以使所述排泄孔内形成向下的负压吸力,从而通过所述向下的负压吸力带动冲压细小孔时所产生的细小废屑向下排出所述排屑孔,达到排屑、防塞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废屑跳落至下模表面以损伤下模面和上模面,且还可避免废屑堵塞排屑孔而造成冲子折断,进而不仅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于生产需求,且还可大大地降低生产企业的维修成本,有助于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展生产。

所述斜通孔2包括位于所述气流通道1左侧的左斜通孔21,以及位于所述气流通道1右侧且与所述左斜通孔21对称设置的右斜通孔22。其目的在于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而设计。

所述左斜通孔21和所述右斜通孔22的孔径小于所述气流通道1的孔径。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形成气压差,从而有利于流经所述左斜通孔21和所述右斜通孔22的气流形成高压气流分别从左斜通孔21和所述右斜通孔22流出,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排出废屑。

所述左斜通孔21和所述右斜通孔22的孔径大于所述排屑孔的孔径。所述左斜通孔21和所述右斜通孔22的孔径均为1㎜。所述排屑孔的孔径为0.3㎜。其目的在于实际生产需求而设计。

所述气流通道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且其长度为4㎜,宽度为2㎜。其目的在于实际生产需求而设计。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冲压细小孔防塞屑的方法,通过设于下模背板内并向冲细小孔区域延伸的气流通道外接气流,随之再通过设于下模背板内并连通气流通道和位于冲细小孔区域内的排屑孔的斜通孔将气流从气流通道导引至排屑孔内部,斜通孔由上倾斜向下设置,继而在上模压合下模时,排屑孔内部在经斜通孔流入的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向下的负压吸力,从而通过向下的负压吸力带动冲压细小孔时所产生的细小废屑向下排出排屑孔。本申请通过气流通道和斜通孔相配合,不仅可达到排屑、防塞的目的,且还可避免废屑跳落至下模表面以损伤下模面和上模面,同时也还可避免废屑堵塞排屑孔而折断冲子,进而不仅可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于生产需求,且还可降低生产企业的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夏世新;邵玉花;李勇;何华杰;李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