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机械压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851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机械压入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入机械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机械压入机构。



背景技术: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上的专用微信息处理单元,硬件通常由塑料壳体、电容、芯片等构成。

在该单元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电容针脚按一定长度切断后再同塑料壳体装配在一起,目前的国内外的装配工艺主要是人工通过操作辅助工装夹具或用气缸将电容压入塑料壳体,人工判别装配质量好坏;该方式装配精度低,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机械压入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自动机械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入机构、水平伺服轴、机架和产品定位夹具,所述压入机构与水平伺服轴连接,所述水平伺服轴与机架连接,所述产品定位夹具设于压入机构的下方;

其中,所述压入机构包括:夹具、安装支架、加强板、伺服轴、导柱安装板、导套安装板、移动部件、传感器组和精密导向结构,所述夹具与导套安装板连接,所述导套安装板通过传感器组与伺服轴连接,所述导柱安装板与伺服轴连接,所述导柱安装板的底端与精密导向结构连接,所述精密导向结构与导套安装板和移动部件连接,所述加强板与导套安装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下方设有传感器组,所述安装支架与加强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夹具包括:夹爪气缸、夹爪和压块,所述夹爪气缸与移动部件连接,所述夹爪与夹爪气缸连接,所述压块设于夹爪内侧,所述压块与夹爪气缸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伺服轴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机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精密导向结构包括:精密导向轴承和精密导柱,所述精密导向轴承和精密导柱连接,所述精密导向轴承的底端与移动部件连接,所述精密导柱的顶端与导柱安装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装配品质及生产效率,可扩展性强,适用于不同长度规格零件装配、可动态监控装配过程参数,分辨精度可达0.05,并能在线反馈检测质量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压入机构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压入机构100、夹具110、夹爪气缸111、夹爪112和压块113。

安装支架120、加强板130、伺服轴140、导柱安装板150、导套安装板160和移动部件170。

传感器组180压力传感器181和位移传感器182、精密导向结构190、精密导向轴承191和精密导柱192。

水平伺服轴200、机架300和产品定位夹具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压入机构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机械压入机构包括:压入机构100、水平伺服轴200、机架300和产品定位夹具400,压入机构100与水平伺服轴200连接,水平伺服轴200与机架300连接,产品定位夹具400设于压入机构100的下方。

如图2所示,其中,压入机构100包括:夹具110、安装支架120、加强板130、伺服轴140、导柱安装板150、导套安装板160、移动部件170、传感器组180和精密导向结构190,夹具110与导套安装板160连接,导套安装板160通过传感器组180与伺服轴140连接,导柱安装板150与伺服轴140连接,导柱安装板150的底端与精密导向结构190连接,精密导向结构190与导套安装板160和移动部件170连接,加强板130与导套安装板160连接,加强板130下方设有传感器组180,安装支架120与加强板130连接。

夹具110包括:夹爪气缸111、夹爪112和压块113,夹爪气缸111与移动部件170连接,夹爪112与夹爪气缸111连接,压块113设于夹爪112内侧,压块113与夹爪气缸111连接。

传感器组180包括:压力传感器181和位移传感器182,压力传感器181与伺服轴140连接,位移传感器182与机架300连接。

精密导向结构190包括:精密导向轴承191和精密导柱192,精密导向轴承191和精密导柱192连接,精密导向轴承191的底端与移动部件170连接,精密导柱192的顶端与导柱安装板15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设备工作时,夹爪气缸111通气,夹爪112闭合工作,夹紧产品后,伺服轴140推动移动部件170,压入夹具110和压块113,接近待装配工件,接触到工件表面时,压力传感器181和位移传感器182开始工作,并随着伺服轴140的进一步向前进给,实时检测工件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及相对位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