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卡掣型刀具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85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内卡掣型刀具套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套筒,特别是指一种具辅助退刀功能的内卡掣型刀具套筒的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刀具套筒10结构形态如图1所示,其筒体11一端具有一刀具插槽12,刀具插槽12中央具有一金属筒芯13,金属筒芯13一侧组设有一定位珠14,又金属筒芯13及筒体11中央并穿组有一金属滑杆15,金属滑杆15外端组配有一弹簧16以使其滑动具有复位弹性,金属滑杆15一端设有一凹形导槽17能够控制定位珠14呈外凸定位或内缩释放状态;此种刀具套筒10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

刀具套筒10于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欲将刀具取出刀具套筒10的刀具插槽12时,虽然自动切削加工机具设计上会有一制动机构自动将金属滑杆15顶推以令所述定位珠14呈内缩释放状态,然而,由于刀具插槽12与刀具之间为锥度紧迫配合状态,纵使定位珠14已呈释放状态,刀具实际上仍旧与刀具插槽12紧密配合,因此自动切削加工机具的取刀手臂要从刀具套筒10取下刀具时,均得承受前述因刀具插槽12与刀具之间锥度紧迫配合状态所造成的强大反作用力,如此而导致取刀手臂因负荷过大而容易产生变形、动作准确度丧失甚至损坏而缩短使用寿命、影响工作安全性的问题及缺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卡掣型刀具套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卡掣型刀具套筒,包括一外套筒,外套筒沿其轴线依序形成有一刀具插槽以及一穿孔,其中穿孔与刀具插槽互相连通;一同心固设于外套筒中的内套筒,内套筒位于刀具插槽与穿孔间;内套筒的内壁向内环设有一凸缘,凸缘将内套筒的内部空间区隔成一第一容置部以及一第二容置部;第一容置部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穿孔,穿孔中容置有定位钢珠,定位钢珠局部凸出于内套筒的外壁;一轴向贯穿内套筒的柱状顶撑结构,柱状顶撑结构选择性地相对于内套筒作往复式轴向运动;柱状顶撑结构容置于第一容置部的一端环设有一楔形凸缘;柱状顶撑结构容置于内套筒第一容置部的一端轴向形成有一凹孔;一套设于柱状顶撑结构并容置于内套筒的第二容置部中的预压弹簧;预压弹簧往外套筒穿孔的方向顶推柱状顶撑结构,令楔形凸缘向外顶推定位钢珠,而达卡掣定位刀具的目的;当向内按压柱状顶撑结构的外力大于预压弹簧的恢复力时,柱状顶撑结构往内套筒的第一容置部方向移动,令楔形凸缘释放定位钢珠,使得定位钢珠可以向内套筒内部方向移动,同时令凹孔的内表面顶推刀具,而达快速释放刀具的目的。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而言,可利用凹孔的设置,令工作中刀具的冷却液流道保持畅通;且在释放刀具的过程中,当楔形凸缘释放定位钢珠时,凹孔的内表面则同步向外顶推刀具,达到辅助快速释放刀具的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刀具套筒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合刀具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卸除刀具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卸除刀具后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凹孔第二实施例卸除刀具的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凹孔第三实施例卸除刀具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内卡掣型刀具套筒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内卡掣型刀具套筒包括一外套筒20,外套筒20沿其轴线依序形成有一刀具插槽21以及一穿孔22,其中穿孔22与刀具插槽21互相连通;一同心固设于外套筒20中的内套筒30,内套筒30位于刀具插槽21与穿孔22间;内套筒30的内壁向内环设有一凸缘31,凸缘31将内套筒30的内部空间区隔成一第一容置部32及一第二容置部33;第一容置部32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穿孔34,穿孔34中容置有定位钢珠35,定位钢珠35局部凸出于内套筒30的外壁;一轴向贯穿内套筒30的柱状顶撑结构40,柱状顶撑结构40选择性地相对于内套筒30作往复式轴向运动;柱状顶撑结构40容置于第一容置部32的一端环设有一楔形凸缘41;柱状顶撑结构40容置于内套筒30第一容置部32的一端轴向形成有一凹孔42;一套设于柱状顶撑结构40并容置于内套筒30的第二容置部33中的预压弹簧50;预压弹簧50往外套筒20穿孔22的方向顶推柱状顶撑结构40,令楔形凸缘41向外顶推定位钢珠35而达供卡掣定位一刀具60的目的;请进一步参阅图7、8,当向内按压柱状顶撑结构40的外力大于预压弹簧50的恢复力时,柱状顶撑结构40往内套筒30的第一容置部32方向移动,令楔形凸缘41释放定位钢珠35,使得定位钢珠35可以向内套筒30内部方向移动,同时令凹孔42的内表面向外顶推刀具60而达辅助快速释放刀具60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刀具60为一具冷却液流道61的结构,而利用凹孔42的设置,可于加工的过程中保持冷却液流道61的畅通,提供刀具60及时冷却的功效。

柱状顶撑结构40区分为同轴连接的顶撑杆43及一按压杆44;顶撑杆4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容置于内套筒30的第一容置部32与第二容置部33中,而按压杆44则延伸进入外套筒20的穿孔22中;楔形凸缘41环设于顶撑杆43的第一端,且凹孔42轴向形成于顶撑杆43的第一端。按压杆44的直径大于顶撑杆43的直径,令预压弹簧50的两端分别顶抵于凸缘31与按压杆44的端部。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如图6所示,预压弹簧50因其恢复力的作用,往外套筒20穿孔22的方向顶推柱状顶撑结构40,令楔形凸缘41向外顶推定位钢珠35而达供卡掣定位刀具60的目的。如图7、8所示,当预释放刀具60时,则向内按压按压杆44,当向内按压柱状顶撑结构40的外力大于预压弹簧50的恢复力时,柱状顶撑结构40则往内套筒30的第一容置部32方向移动,令楔形凸缘41释放定位钢珠35,使得定位钢珠35可以向内套筒30内部方向移动,同时令凹孔42的内表面顶推刀具60而达辅助释放刀具60的目的。

如图4、5、7、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凹孔42的第一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凹孔42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有一推拔段421;当卸除刀具60时,顶撑杆43利用推拔段421顶撑刀具60而达辅助释放刀具60的目的。如图9、10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凹孔42A、42B的第二、第三实施例,于两实施例中,凹孔42A、42B的底部分别设置为圆弧状与平直状。

功效说明:

本实用新型内卡掣型刀具套筒主要通过所述顶撑杆的创新独特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结构而言,可利用凹孔,令工作中刀具的冷却液流道保持畅通;且在释放刀具的过程中,当楔形凸缘释放定位钢珠时,凹孔的内表面则同步向外顶推刀具,达到辅助快速释放刀具的实用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