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736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



背景技术:

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一般有两排矫直辊,数量不等。也有两辊矫直机,依靠两辊(中间内凹,双曲线辊)的角度变化对不同直径的材料进行矫直。传统的矫直机由于是上下(或左右)两侧施加力,对于管件而言,由于其内部中空,当管件两侧受到压力后,容易被压扁而变形,从而影响管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方案为: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该矫直机包括工作舱,工作舱一端为入口,工作舱的另一端为出口,待矫直的管道由工作舱的入口进入,矫直完成后,管道再由工作舱出口卸出,这样的双口设计实现了管道矫直具有的流水线作业的模式,提高了矫直效率;

所述的工作舱为底面为正方形的筒体结构,所述工作舱内入口边沿和出口边沿的四个对角处各设置有基台,所述基台的台面与基台所处对角的对角线垂直;

所述的基台台面中部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入口边沿的伸缩机构的伸缩端头处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出口边沿的伸缩机构的伸缩端头处固定有与所述伺服电机位置对应的滑动套;所述伺服电机同轴连接有矫直辊一端,矫直辊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滑动套活动套接,这样的设计使得四根矫直辊均匀的分布在四个对角处,在矫直时,工作舱内下部的两个对角的矫直辊在各自的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分别沿着各自所在的对角线向中心移动,当下部的两个对角的矫直辊之间的距离小于管道管径时停止,然后将待矫直的管道由入口放入到工作舱,当管道完全放置在下部的两个矫直辊上时,上部的两个矫直辊在各自的伸缩机构的作用下,朝向管道运动,之后管道在四个矫直辊的作用下被夹紧,然后伺服电机启动,四个矫直轮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相同,管道的转动方向与矫直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管道在四个矫直轮的作用下被逐渐矫直,由于矫直辊可沿着对角线自由伸缩,从而使得该直管矫直机可以适用于多种管径的管道,适用范围广;同时,管道在矫直过程中不断滚动,受力更加均匀,解决了传统矫直机易将管道碾压变形的问题。

所述的工作舱的入口处相对于出口向上倾斜,这样的设计节省了人力,管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入到工作舱内的对应位置。

所述的出口处设置有挡门,挡门的作用是防止管道在工作舱内滑出,挡门一侧与所述出口边沿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合页结构简单,成本低;所述挡门的开合状态通过插销机构控制。

所述的插销机构包括:

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挡门边沿处;

第二套筒,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套筒相配合的对应出口边沿处;

插销,通过贯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方式将挡门关闭固定。插销和套筒的相互配合,其结构简单,原理清晰,成本低。

在工作舱内由于管道是旋转的,而挡门和管道端头之间存在着摩擦力,所以这样不仅会损坏挡门,同时还影响了管道的旋转,从而影响矫直效率,所以在挡门内的中部铰接有旋转底座,旋转底座与管道端头接触,旋转底座可绕着挡门中部自由旋转,解决了上述问题。

所述旋转底座的座面上铺设有一层防滑橡胶,防滑橡胶增强了旋转底座与管道端头间的静摩擦力,防止管道端头与旋转底座之间打滑。

所述的伸缩机构为液压缸或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矫直机在对管道进行矫直时,由于只有上下两侧施力而导致的管道变形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满足不同管径的管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工作舱出口处静止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工作舱出口处管道放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一种四辊式管件矫直机工作状态下原理示意图;

图5为矫直辊及其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中:1、挡门,2、基台,3、液压缸/气缸,4、滑动套,5、矫直辊,6、旋转底座,7、套筒,8、管道,9、伺服电机,10、插销,11、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到附图6所示,一种四辊式管道8矫直机,该矫直机包括工作舱,工作舱一端为入口,工作舱的另一端为出口;所述的工作舱为底面为正方形的筒体结构,所述工作舱内入口边沿和出口边沿的四个对角处各设置有基台2,所述基台2的台面与基台2所处对角的对角线垂直;所述的基台2台面中部设置有液压缸3,所述入口边沿的液压缸3的伸缩端头处固定有伺服电机9,所述出口边沿的液压缸3的伸缩端头处固定有与所述伺服电机9位置对应的滑动套4;所述伺服电机9同轴连接有矫直辊5一端,矫直辊5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滑动套4活动套接,这样的设计使得四根矫直辊5均匀的分布在四个对角处。

进一步地,工作舱的入口处相对于出口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工作舱出口处设置有挡门1,挡门1的作用是防止管道8在工作舱内滑出,挡门1一侧与所述出口边沿通过合页11转动连接,合页11结构简单,成本低;所述挡门1的开合状态通过插销10机构控制。所述的插销10机构包括:

第一套筒7,设置在所述挡门1边沿处;

第二套筒7,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套筒7相配合的对应出口边沿处;

插销10,通过贯穿第一套筒7和第二套筒7的方式将挡门1关闭固定。插销10和套筒7的相互配合,其结构简单,原理清晰,成本低。

进一步地,挡门1内的中部铰接有旋转底座6,旋转底座6与管道8端头接触。

进一步地,旋转底座6的座面上铺设有一层防滑橡胶,防滑橡胶增强了旋转底座6与管道8端头间的静摩擦力,防止管道8端头与旋转底座6之间打滑。

使用时,首先,挡门1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工作舱内下部的两个对角的矫直辊5在各自的液压缸3的作用下,分别沿着各自所在的对角线向中心移动,当下部的两个对角的矫直辊 5之间的距离小于管道8管径时,液压缸3停止运动,然后将待矫直的管道8由入口放入到工作舱,当管道8完全放置在下部的两个矫直辊5上时(具体如图3所示),上部的两个矫直辊5在各自的伸缩机构的作用下,朝向管道8运动,之后管道8在四个矫直辊5的作用下被夹紧(具体如图4所示),然后伺服电机9启动,四个矫直轮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相同,管道8的转动方向与矫直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管道8在四个矫直轮的作用下被逐渐矫直,矫直完成后拔出插销10,打开挡门1,管道8从出口处自动滑出,然后关闭挡门1插入插销10。

连续矫直时重复以上步骤。

其中伺服电机9的转动以及液压缸3的伸缩均由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具体的控制方式和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如附图1到附图6所示,一种四辊式管道8矫直机,该矫直机包括工作舱,工作舱一端为入口,工作舱的另一端为出口;所述的工作舱为底面为正方形的筒体结构,所述工作舱内入口边沿和出口边沿的四个对角处各设置有基台2,所述基台2的台面与基台2所处对角的对角线垂直;所述的基台2台面中部设置有气缸3,所述入口边沿的气缸3的伸缩端头处固定有伺服电机9,所述出口边沿的气缸3的伸缩端头处固定有与所述伺服电机9位置对应的滑动套4;所述伺服电机9同轴连接有矫直辊5一端,矫直辊5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滑动套4活动套接,这样的设计使得四根矫直辊5均匀的分布在四个对角处。

进一步地,工作舱的入口处相对于出口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工作舱出口处设置有挡门1,挡门1的作用是防止管道8在工作舱内滑出,挡门1一侧与所述出口边沿通过合页11转动连接,合页11结构简单,成本低;所述挡门1的开合状态通过插销10机构控制。所述的插销10机构包括:

第一套筒7,设置在所述挡门1边沿处;

第二套筒7,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套筒7相配合的对应出口边沿处;

插销10,通过贯穿第一套筒7和第二套筒7的方式将挡门1关闭固定。插销10和套筒7的相互配合,其结构简单,原理清晰,成本低。

进一步地,挡门1内的中部铰接有旋转底座6,旋转底座6与管道8端头接触。

进一步地,旋转底座6的座面上铺设有一层防滑橡胶,防滑橡胶增强了旋转底座6与管 道8端头间的静摩擦力,防止管道8端头与旋转底座6之间打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