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点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7381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点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触点铆接机。



背景技术:

在电气元件中,触点是常见的零部件,其结构特点是触点装配在卷料的预制孔中,再以铆接的方式将触点固定在卷料上,这类制件的特点是使用范围极广、制件的数量极大。

目前,常用的装配方式是采用现有的压机并辅以模具送料,上料和下料均由人工操作完成,由于触点的尺寸很小,给操作者带来很大困难,每次铆接过程所需的操作时间较长,不仅生产率极低,难于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而且劳动强度也较大,产品质量难于保证,制件的操作成本也随之上升,大大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压机操作过程中,人手极易造成伤害,非常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和产品质量高的触点铆接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点铆接机,包括机体,以及依次设于机体上的触点送料装置、触点铆接装置,上述触点送料装置包括振动盘、与振动盘连接的运送轨道、设于运送轨道末端下方的反射光纤、用于夹紧触点的夹紧装置以及驱动夹紧装置将触点送至铆接工位的移送气缸;

上述触点铆接装置包括桌面冲床以及安装于冲床上的冲压上模和活动套装于冲床上的冲压下模,设有铆接孔的料带横穿于冲压上模和冲压下模之间;

上述冲床上还安装有一驱动冲压下模向上运动承接触点并将触点送入料带铆接孔中的驱动装置;

上述装置都与设在机体一端的主控制电路相连并受其控制。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上述夹紧装置包括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的一对夹紧装置本体、安装于夹紧装置本体前端的一对触点夹子、安装于转轴上与移送气缸连接的联动块,所述夹紧装置本体内连接有拉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在运送轨道末端的侧边设有一顶住位于外侧的夹紧装置本体使触点夹子打开的顶杆一。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上述驱动装置包括垂直安装于冲床上与冲压上模同步动作的楔形块、水平设于冲压下模下方的移动杆、安装于移动杆起始端与楔形块匹配的驱动轴,所述移动杆顶面设有间断斜面,在驱动轴上连接有一压缩弹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上述夹紧装置本体前端的底面中间设有沟槽,在冲床上还套装有一与沟槽配合使触点夹子打开的顶杆二,顶杆二的底面承载于移动杆前端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本实用新型触点铆接机结构设计合理,触点输送效率高,铆接效率高,产品铆接质量好,使用非常方便、安全,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大批量触点输送和铆接的需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将触点夹持至铆接工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机体 2触点送料装置 21振动盘 22运送轨道 24夹紧装置 241夹紧装置本体 2411沟槽 242触点夹子 243转轴 244联动块 245拉簧 25移送气缸 26顶杆一 27顶杆二 3触点铆接装置 31冲床 32冲压上模 33冲压下模 4驱动装置 41楔形块 42移动杆 43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5所示,一种触点铆接机,包括依次设于机体1上的触点送料装置2、触点铆接装置3。

其中,触点送料装置2包括振动盘21、运送轨道22、反射光纤、夹紧装置24以及移送气缸25,运送轨道22与振动盘21连接,在运送轨道22末端的侧边设有使触点夹子242打开的顶杆一26,反射光纤设于运送轨道22末端的下方;夹紧装置24包括一对夹紧装置本体241、一对触点夹子242和联动块244,夹紧装置本体241尾端通过转轴243连接在一起,在夹紧装置本体241内连接有拉簧245,触点夹子242安装于夹紧装置本体241的前端,联动块244一端也安装于转轴243上,联动块244的另一端与移送气缸25连接。

触点输送时,触点从振动盘21中输送至运送轨道22中,再从运送轨道22输送至运送轨道22的末端;移送气缸25初始呈回缩状态,触点夹子242在运送轨道22末端在顶杆一26的作用下呈打开状态,即顶杆一26顶住位于外侧的夹紧装置本体241,使触点夹子242张开适当的角度;当反射光纤感应触点夹子242到位后,最前端的触点继续输送一个工位至触点夹子242内;接着,移送气缸25工作,移送气缸25带动联动块244向前推出,联动块244带动夹紧装置本体241绕转轴243旋转,位于外侧的夹紧装置本体241脱离顶杆一26,触点夹子242在拉簧245的作用下夹紧触点,从而夹紧装置本体241带动夹紧触点的触点夹子242旋转送至至铆接工位,从而大大提高触点的送料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施的触点铆接装3置包括桌面冲床31以及安装于冲床31上的冲压上模32和活动套装于冲床31上的冲压下模33,设有铆接孔的料带横穿于冲压上模31和冲压下模32之间;在冲床31上还安装有一驱动装置4,该驱动装置4包括楔形块41、移动杆42、驱动轴43和压缩弹簧,楔形块41垂直安装于冲床31上,楔形块41与冲压上模32同步动作,移动杆42水平设于冲压下模33下方,驱动轴43安装于移动杆42的起始端,驱动轴43与楔形块41匹配,移动杆42的顶面设有间断斜面,压缩弹簧连接于驱动轴43上;在夹紧装置本体241前端的底面中间设有沟槽2411,在冲床31上还套装有一与沟槽2411配合使触点夹子242打开的顶杆二27,顶杆二27的底面承载于移动杆42前端顶面上。

当触点输送到位后,冲压上模32开始下压,冲压上模32带动驱动装置4的楔形块41驱使驱动轴43移动,驱动轴43带动移动杆42移动,同时压缩弹簧被压缩,当冲压下模33经过移动杆42斜面上升时,冲压下模32上升承接住触点的大头部;接着,料带下移,料带的铆接孔套入触点上半截;当移动杆42继续移动时,顶杆二27也经过移动杆42斜面上升,并且顶杆二27滑入夹紧装置本体241前端底面的沟槽2411中,使触点夹子242打开,冲压下模33则经过移动杆42斜面继续上行,直至触点完全穿入料带的铆接孔中;触点在完全穿入料带的铆接孔过程中,移送气缸25带动夹紧装置本体241回复位置,而冲压上模31下压与冲压下模33配合完成铆接过程,从而大大提高铆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铆接质量。

当触点和料带铆接完成后,冲床31带动冲压上模32上升复位,同时带动驱动装置4复位,在压缩弹簧弹力作用下,驱动轴43带动移动杆42回复位置。如此循环往复,实现触点的送料和铆接。

本实施各装置都与设在机体1一端的主控制电路相连并受其控制。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相同构思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变换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