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301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部件,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



背景技术:

机床尾座用来在加工零件时保证工件的稳定性,工件在安装时通常理论上需要工件中轴线与卡盘和尾座的中轴线重合,实际操作上只能无限接近,越接近则精度越高,安装时由于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通常需要预判断是否安装达到许可要求,现有的判断方式采用人为观察判断和机械定位安装方式,这些并不能直观的判断出是否达到安装要求,常常导致加工工件不合格,报废率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包括安装在机床导轨上的尾座本体,所述尾座本体的一侧与导轨上表面接触面上设置有嵌槽,所述嵌槽内部嵌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下表面嵌接有传感器,所述尾座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部固定设置有主控板和电池,所述 控制盒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LED指示灯和蜂鸣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垫块的侧边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耳,所述垫块通过固定耳和销钉固定在尾座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垫块和传感器的下表面均与其在尾座本体上的所在面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池采用12V的可充电蓄电池,所述传感器采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偏心振动原理,当偏心值较大时,利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振动大小,从而判断是否在许可要求内,并通过LED指示灯和蜂鸣器直观警告,便于再次调整,从而提高安装精度,提高工件加工质量,降低报废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的总装结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的垫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控制电路连接图。

图中:1-尾座本体;2-控制盒;3-主控板;4-垫块;5-传感器;6-电池;7-蜂鸣器;8-LED指示灯;9-嵌槽;10-固定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包括安装在机床导轨上的尾座本体1,所述尾座本体1的一侧与导轨上表面接触面上设置有嵌槽9,所述嵌槽9内部嵌接有垫块4,所述垫块4的下表面嵌接有传感器5,所述尾座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盒2,所述控制盒2内部固定设置有主控板3和电池6,所述控制盒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LED指示灯8和蜂鸣器7。

本实施例中,所述垫块4的侧边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耳10,所述垫块4通过固定耳10和销钉固定在尾座本体1上,所述垫块4和传感器5的下表面均与其在尾座本体1上的所在面平齐,所述电池6采用12V的可充电蓄电池,所述传感器5采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如图3,主控板3与电池电性接通,并且分别电信连接传感器5、LED指示灯和蜂鸣器7,该种电路由比例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和电平转换器构成,C1和R1构成高通滤波,消除直流成分以及温度漂移的影响,A1为比例放大器,放大倍数由R2和R3确定,R4和C2的作用是滤去高频音杂,A2为电压比较器,当冲击量达到某一值时,A2输出某一开关量信号,阈值电平可由W1根据各工件加工要求调节,C3为隔离电容,晶体管BG作电平转换,处于开关工作状态,二极管增加延迟BG的导通时间当冲击量过大(及工件安装偏心距较大,不符合安装要求)超过设定阈值时,555电路报警,555组成单稳触发器,3脚输出高电平,使LED指示灯8亮,并驱动蜂鸣 器7鸣叫,实现报警提醒功能,直至重新安装工件达到要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该种具有防工件安装偏心功能的机床尾座,通过采用偏心振动原理,当偏心值较大时,利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振动大小,从而判断是否在许可要求内,并通过LED指示灯8和蜂鸣器7直观警告,便于再次调整,从而提高安装精度,提高工件加工质量,降低报废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