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机床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383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机床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机床外壳。



背景技术:

机床外壳,一方面是对机床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在加工时,防止铁屑飞溅,对使用者的保护。

目前,市场上的机床外壳,它包括主壳体以及与主壳体滑动连接的活动门。传统的机床外壳因为对主壳体和活动门之间通常采用滑轨和滚轮进行配合滑动使用,但是两者之间的防水效果较差,在机床加工位高速旋转时,切削液会飞溅至主壳体和活动门之间滑动机构上,长此以往会对滑动机构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机构,防水效果好的机床外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机床外壳,包括主壳体以及与主壳体滑动连接的活动门,活动门设置于主壳体的内侧,活动门上设有防水机构,活动门包括上活动门部以及下活动门部,防水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活动门部上的导水凹槽以及设置于下活动门部和主壳体之间的防水组件,导水凹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水通道、第二导水通道以及第三导水通道,第一导水通道、第二导水通道以及第三导水通道相互连接形成有“Z”字状结构,第一导水通道与第二导水通道之间设有缓冲区A,第二导水通道和第三导水通道之间设有缓冲区B,缓冲区A和缓冲区B均呈圆弧状,第一、二、三导水通道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三导水通道的输出端处设有导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门设置于主壳体的内侧,活动门上设有防水机构,通过设置于活动门上的防水机构,使得提高了主壳体和活动门之间的防水效果,防止了切削液对主壳体和活动门之间滑动轨道的损伤,活动门包括上活动门部以及下活动门部,因为防水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活动门部上的导水凹槽以及设置于下活动门部和主壳体之间的防水组件,通过将导水凹槽设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水通道、第二导水通道以及第三导水通道,第一导水通道、第二导水通道以及第三导水通道相互连接形成有“Z”字状结构,通过上述形成“Z”字状结构的导水通道,使得飞溅至下活动门部的切削液能够顺着倒水通道逐渐往下流,并且第一导水通道与第二导水通道之间设有缓冲区A,第二导水通道和第三导水通道之间设有缓冲区B,缓冲区A和缓冲区B均呈圆弧状,为了保证在切削液流速过快时,因为“Z”字状结构转折较急而流出导流通道,通过设置的缓冲区A、B则提高了缓冲效果,提高了良好的导流效果,同样的将第一、二、三导水通道均呈倾斜状设置,提高了良好的导流效果,第三导水通道的输出端处设有导流板,通过设置的导流板,保证来切削液能够重回机床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活动门部包括第一内壁,下活动门部包括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均呈倾斜状且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连接形成有导流角,导流角的角度在160度-170度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活动门部包括第一内壁,下活动门部包括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均呈倾斜状且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连接形成有导流角,导流角的角度在160度-170度之间,通过将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的连接想成夹角,并且将夹角角度控制在160度-170度之间,使得在机床进行运作时,切削液飞溅落在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时,可以顺着内壁逐渐的下流,并且将倾斜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会为切削液提供一个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三导水通道下方的吸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三导水通道下方的吸湿条,为了防止局部流出第三导流通道内的切削液流入壳体和活动门之间的滑轨上,因为吸湿条置于第三导通通道的下方,则进一步增加了一道防护,将少许第三导流通道流出的切削液进一步的阻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机床外壳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机床外壳实施例的防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机床外壳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机床外壳,包括主壳体1以及与主壳体1滑动连接的活动门2,活动门2设置于主壳体1的内侧,活动门2上设有防水机构,通过设置于活动门2上的防水机构,使得提高了主壳体1和活动门2之间的防水效果,防止了切削液对主壳体1和活动门2之间滑动轨道的损伤,活动门2包括上活动门部20以及下活动门部21,因为防水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活动门部21上的导水凹槽以及设置于下活动门部21和主壳体1之间的防水组件,通过将导水凹槽设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水通道22、第二导水通道23以及第三导水通道24,第一导水通道22、第二导水通道23以及第三导水通道24相互连接形成有“Z”字状结构,通过上述形成“Z”字状结构的导水通道,使得飞溅至下活动门部的切削液能够顺着倒水通道逐渐往下流,并且第一导水通道22与第二导水通道23之间设有缓冲区A25,第二导水通道23和第三导水通道24之间设有缓冲区B26,缓冲区A25和缓冲区B26均呈圆弧状,为了保证在切削液流速过快时,因为“Z”字状结构转折较急而流出导流通道,通过设置的缓冲区A、B则提高了缓冲效果,提高了良好的导流效果,同样的将第一、二、三导水通道均呈倾斜状设置,提高了良好的导流效果,第三导水通道24的输出端处设有导流板27,通过设置的导流板27,保证来切削液能够重回机床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活动门部20包括第一内壁201,下活动门部21包括第二内壁210,第一内壁201和第二内壁210之间均呈倾斜状且第一内壁201和第二内壁210之间连接形成有导流角,如图1中H所示夹角,导流角的角度在160度-170度之间,通过将第一内壁201和第二内壁210之间的连接想成夹角,并且将夹角角度控制在160度-170度之间,使得在机床进行运作时,切削液飞溅落在第一内壁201和第二内壁210上时,可以顺着内壁逐渐的下流,并且将倾斜状的第一内壁201和第二内壁210会为切削液提供一个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防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三导水通道24下方的吸湿条28,为了防止局部流出第三导流通道24内的切削液流入主壳体1和活动门2之间的滑轨上,因为吸湿条28置于第三导通通道24的下方,则进一步增加了一道防护,将少许第三导流通道24流出的切削液进一步的阻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