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358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笔记本电脑外壳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亦称笔记型、手提或膝上电脑,是一种小型、可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的重量通常重1-3公斤。其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来越强大。笔记本电脑跟PC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便携带性。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既是保护机体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响其散热效果、“体重”、美观度的重要因素。在笔记本电脑常见的外壳用料中,合金外壳有铝镁合金与钛合金,塑料外壳有碳纤维、聚碳酸酯PC和ABS工程塑料。对于合金外壳,常常采用冲压的方式进行加工。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冲压加工是一种金属冷变形加工方法。所以,被称之为冷冲压或板料冲压,简称冲压。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目前,在对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冲压加工时,通常是由人工将一块冲压材料放入冲床的冲压模中,等冲压完成后,再由人工将冲压后的材料拿出,再次放入冲压材料进行下一次冲压加工,如此循环,完成冲压。这种加工方式,由于每次均需要人工完成上料和取料,导致加工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并且操作人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可实现冲压过程的自动上料与取料,不仅加工速度快、效率高,并且人工劳动强度低,安全性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右端安装有储料机构,所述储料机构下方安装有第一辊筒组,所述第一辊筒组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储料机构左侧安装有第二辊筒组,所述第二辊筒组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辊筒组下方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有推板,所述工作台上于推板左侧安装有两块导向板,所述两块导向板之间安装有支撑板,所述导向板和支撑板左侧安装有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工作台上于下模左侧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二气缸左侧安装有第三辊筒组,所述第三辊筒组连接有第三电机。

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底框,所述底框下表面连接有支撑框,所述底框左侧壁开设有出料孔,所述支撑框下表面的四个角上均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安装于工作台上,所述底框上表面连接有四个立柱。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一次放入大量笔记本电脑外壳,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出料效果好、准确性高。

进一步限定,所述出料孔的高度为a、笔记本外壳的厚度为b,且b<a<1.5b。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利于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排出,又能保证每次只排出一块,提高了上料的准确性。

进一步限定,所述两块导向板呈“八”字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导向效果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辊筒组表面设置有防滑颗粒。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打滑,便于带动笔记本电脑外壳移动。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该设备与普通冲床配合使用,工作时,首先将合适数量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放到底框上,支撑框和第一辊筒组对笔记本电脑外壳起到支撑作用,接着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辊筒组转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辊筒组转动,第一辊筒组带动最下层一块笔记本电脑外壳向左移动,笔记本电脑外壳向左穿过出料孔到达第二辊筒组的两个辊筒之间;第二辊筒组带动笔记本电脑外壳继续向左移动,直到笔记本电脑外壳落到支撑板上,此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停止转动;同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开始工作,第二气缸将挡板向上推动,直到挡板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齐平,第二气缸停止工作,第一气缸将推板向左推动,推板推动笔记本电脑外壳向左移动,笔记本电脑外壳在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准确地移动到下模上,直到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左端与挡板靠紧,第一气缸停止工作,此时挡板、推板和下模对笔记本电脑外壳起到定位作用;然后进行冲压工序,冲压完成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开始工作,第二气缸带动挡板向下,第一气缸将推板继续向左推动,推板推动笔记本电脑外壳继续向左移动,直到笔记本电脑外壳左端到达第三辊筒组的两个辊筒之间,第三辊筒组带动笔记本电脑外壳继续向左运动,直到第三辊筒组与笔记本电脑外壳分离,第三电机停止工作,同时第一气缸带动推板向右回到初始位置,第一气缸停止工作,如此循环,到达冲压过程的自动上料和取料的目的。这样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冲压过程的自动上料与取料,不仅加工速度快、效率高,并且人工劳动强度低,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实施例中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实施例中储料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工作台1、底框21、支撑框22、出料孔23、支撑腿24、立柱25、第一辊筒组3、第二辊筒组4、第一气缸5、推板6、导向板7、支撑板8、下模9、第二气缸10、挡板11、第三辊筒组12、笔记本电脑外壳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表面右端安装有储料机构,储料机构下方安装有第一辊筒组3,第一辊筒组3连接有第一电机,储料机构左侧安装有第二辊筒组4,第二辊筒组4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辊筒组4下方安装有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连接有推板6,工作台1上于推板6左侧安装有两块导向板7,两块导向板7之间安装有支撑板8,导向板7和支撑板8左侧安装有下模9,下模9的上表面与支撑板8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工作台1上于下模9左侧安装有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连接有挡板11,第二气缸10左侧安装有第三辊筒组12,第三辊筒组12连接有第三电机。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储料机构包括底框21,底框21下表面连接有支撑框22,底框21左侧壁开设有出料孔23,支撑框22下表面的四个角上均连接有支撑腿24,支撑腿24安装于工作台1上,底框21上表面连接有四个立柱25。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一次放入大量笔记本电脑外壳13,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出料效果好、准确性高。

优选出料孔23的高度为a、笔记本外壳的厚度为b,且b<a<1.5b。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利于笔记本电脑外壳13的排出,又能保证每次只排出一块,提高了上料的准确性。

优选两块导向板7呈“八”字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导向效果好。

优选第一辊筒组3表面设置有防滑颗粒。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打滑,便于带动笔记本电脑外壳13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设备与普通冲床配合使用,工作时,首先将合适数量的笔记本电脑外壳13放到底框21上,支撑框22和第一辊筒组3对笔记本电脑外壳13起到支撑作用,接着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辊筒组3转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辊筒组4转动,第一辊筒组3带动最下层一块笔记本电脑外壳13向左移动,笔记本电脑外壳13向左穿过出料孔23到达第二辊筒组4的两个辊筒之间;第二辊筒组4带动笔记本电脑外壳13继续向左移动,直到笔记本电脑外壳13落到支撑板8上,此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停止转动;同时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10开始工作,第二气缸10将挡板11向上推动,直到挡板11的下表面与下模9的上表面齐平,第二气缸10停止工作,第一气缸5将推板6向左推动,推板6推动笔记本电脑外壳13向左移动,笔记本电脑外壳13在导向板7的导向作用下准确地移动到下模9上,直到笔记本电脑外壳13的左端与挡板11靠紧,第一气缸5停止工作,此时挡板11、推板6和下模9对笔记本电脑外壳13起到定位作用;然后进行冲压工序,冲压完成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10均开始工作,第二气缸10带动挡板11向下,第一气缸5将推板6继续向左推动,推板6推动笔记本电脑外壳13继续向左移动,直到笔记本电脑外壳13左端到达第三辊筒组12的两个辊筒之间,第三辊筒组12带动笔记本电脑外壳13继续向左运动,直到第三辊筒组12与笔记本电脑外壳13分离,第三电机停止工作,同时第一气缸5带动推板6向右回到初始位置,第一气缸5停止工作,如此循环,到达冲压过程的自动上料和取料的目的。这样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冲压过程的自动上料与取料,不仅加工速度快、效率高,并且人工劳动强度低,安全性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外壳冲孔用冲床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