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309发布日期:2018-06-26 21:4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夹具,尤其是一种电机壳体加工夹具,属于电机部件的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电机壳体的生产方式多为铸造,电机壳体上一些结构并不能全靠铸造过程中形成,需要对电机壳体进行后续的加工,因此,需要加工夹具对电机壳体固定后再进行其他的精加工。

现有的加工夹具一般采用整体定位盘进行定位,采用外侧杠杆气缸进行夹紧,虽然采用整体定位盘进行定位,定位精度较高,但是内孔尺寸较大,工件装卸困难,容易造成工件内孔划伤、压伤,影响电机壳体的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壳体加工夹具,采用角向定位装置与涨紧定位装置相结合,增加定位精度,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且电机壳体加工夹具的结构简单紧凑,装卸工件更加方便,减少了工件装夹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用于支撑电机壳体的若干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呈圆周均布于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用于顶紧电机壳体内表面的涨紧定位装置,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角向定位装置,所述角向定位装置至底座中心的距离大于支撑座至底座中心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涨紧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基础定位座,所述基础定位座为一体式三台阶圆柱结构,所述基础定位座内设有用于容纳气缸的空腔,基础定位座的顶部套设一中空的涨紧定位盘,气缸杆上固定连接涨紧定位盘拉杆,所述涨紧定位盘拉杆的下端面与涨紧定位盘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涨紧定位盘包括与基础定位座接触的第一涨紧定位盘和设置于第一涨紧定位盘上的第二涨紧定位盘,所述第一涨紧定位盘的下表面为外凸的弧形结构,其弧形指向基础定位座,第二涨紧定位盘上表面为外凸的弧形结构,其弧形背离基础定位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角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角向定位座,所述角向定位座内设有贯穿角向定位座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可移动的角向定位杆,所述角向定位杆背离角向定位座的一端连接角向定位头,所述角向定位座的外侧设置有后端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撑座的个数至少为3个。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基础定位座与底座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涨紧定位盘拉杆与气缸杆采用螺纹连接,涨紧定位盘拉杆内设置用于容纳气缸杆的内螺纹孔,气缸杆外侧设置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角向定位头与角向定位杆为可拆卸连接,角向定位头的端面形状为上端为直角梯形、下端为矩形的组合多边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机壳体加工夹具,采用涨紧定位盘与角向定位装置相结合实现精确定位、夹紧功能,方便了工件的装夹,提高了定位精度。

进一步的,涨紧定位盘的尺寸小于电机壳体内孔的尺寸,通过气缸的作用实现涨紧定位盘的涨紧,不会造成工件内孔的划伤或者压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所示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角向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其中,1、底座,2、支撑座,3、基础定位座,4、气缸,5、涨紧定位盘, 5-1、第一涨紧定位盘,5-2、第二涨紧定位盘,6、涨紧定位盘拉杆,7、角向定位座,8、角向定位杆,9、角向定位头,10、后端盖,11、电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电机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用于支撑电机壳体11的若干个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呈圆周均布于底座上,即支撑座均匀设置在以底座中心为原点向外辐射的圆周上,其中支撑座的个数优选为4个。

底座1的中心设置有用于顶紧电机壳体11内表面的涨紧定位装置,如图4 所示,涨紧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座上1的基础定位座3,其中基础定位座为一体式三台阶圆柱结构,即是基础定位座由上圆柱体、中圆柱体、下圆柱体组成的三台阶同心圆柱构件,上圆柱体、中圆柱体、下圆柱体的直径依次减小,上圆柱体、中圆柱体、下圆柱体采取一体成型的工艺制备的,基础定位座3内设有用于容纳气缸4的空腔,基础定位座3的顶部套设一中空的涨紧定位盘5,气缸杆上固定连接涨紧定位盘拉杆6,涨紧定位盘拉杆6的下端面与涨紧定位盘5上表面相贴合,涨紧定位盘包括与基础定位座接触的第一涨紧定位盘5-1 和设置于第一涨紧定位盘上的第二涨紧定位盘5-2,所述第一涨紧定位盘5-1 的下表面为外凸的弧形结构,其弧形指向基础定位座3,第二涨紧定位盘5-2 上表面为外凸的弧形结构,其弧形背离基础定位座3。

基础定位座与底座为可拆卸连接,且涨紧定位盘拉杆6与气缸杆采用螺纹连接,涨紧定位盘拉杆6内设置用于容纳气缸杆的内螺纹孔,气缸杆外侧设置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涨紧定位盘5的尺寸小于电机壳体内孔的尺寸,且涨紧定位盘采用两部分带有弧度的结构组成,通过气缸的作用实现涨紧定位盘的涨紧,当电机壳体放置到支撑座上,启动气缸,带动气缸杆向下运动,分别给第一涨紧定位盘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第二涨紧定位盘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涨紧定位盘完成0.1mm~0.2mm的移动量,实现对电机壳体的预定位,可以避免对工件内孔的划伤或者压伤。

涨紧定位盘5上还可以设置若干条割缝,这些割缝可以涨紧时减少阻力的,起到省力、便于操作的功效。

底座1上还设有角向定位装置,如图5所示,角向定位装置至底座中心的距离大于支撑座至底座中心的距离。角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角向定位座7,角向定位座7内设有贯穿角向定位座7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可移动的角向定位杆8,角向定位杆8背离角向定位座的一端连接角向定位头9,所述角向定位座的外侧设置有后端盖10。

角向定位头9与角向定位杆8为可拆卸连接,两者可以采用沉头螺钉进行固定,角向定位头的端面形状为上端为直角梯形、下端为矩形的组合多边形,矩形端面与电机壳体的外表面相接触,角向定位头采用此种设计可以方便电机壳体的安放,进一步考虑到角向定位头与电机壳体外表面直接接触,容易对电机壳体表面造成损伤,可以将角向定位头9与电机壳体外表面接触的端面上固定设置一垫片,垫片的材质可以采用橡胶材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