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弯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9410发布日期:2018-06-12 19:3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弯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器配件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弯管机。



背景技术:

在生产空调制冷器的过程中,制冷液回流管路由众多直管通过弯管接头相互焊接形成弯曲的回路,相邻的制冷液回路之间需要相互连通,以使制冷液能够在所有回路之间进行流动,因此需要用到分歧管,而分歧管的分支管通常需要进行一定角度的折弯,以使分歧管的直管能够与相邻两条制冷液回路进行连接。

目前,授权公告为CN204320871U,授权公告日为2015.05.13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弯管机,包括机体、弯管装置、推送装置,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弯管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以进行弯管作业;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底座、定位架以及推送组件,其中,所述定位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送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架上并在所述定位架上运动以将经所述弯管装置折弯后的管件推离所述弯管装置。

如上所述的手动弯管机,在需要对铜管进行弯曲时,先将铜管套设在支撑杆上,并使铜管的一端嵌设于圆模和夹模之间所形成的夹持口内,然后先在竖直方向上转动靠模的手柄,使靠模抵触在铜管的侧壁上,接着再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夹模的手柄,使夹模抵触在铜管的侧壁上,最后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夹模的手柄,在夹模保持与铜管接触的同时,让夹模和圆模一起围绕圆模的中心转动,在夹模和圆模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铜管缠绕在圆模上,使铜管产生弯曲,从而达到折弯铜管的目的,但是这种手动弯管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在对铜管进行折弯的过程中,铜管弯曲的角度需要靠操作人员用肉眼进行判断,由于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经验不同,容易导致铜管折弯角度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管机,能够对夹模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铜管折弯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弯管机,包括机架、通过固定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靠模、通过转动座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圆模、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上的夹模、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用于供铜管套设的支撑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铜管弯曲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圆模的转动轴上的调节杆、开设于所述机架上且圆心位于所述圆模的转动轴线上的调节槽、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杆的转动端上且另一端穿设于所述调节槽内的连接柱、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调节槽的一端上的挡块,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挡块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节杆和连接柱用于供挡块安装,调节槽用于供连接柱活动,使调节杆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连接柱在调节槽内运动,从而带动套设于连接柱上的挡块围绕圆模的转动轴线运动,而挡块用于阻挡活动座,以限制活动座转动角度的方式来控制铜管的折弯角度;当需要调节活动座能够转过的最大角度时,通过松开固定组件,使挡块能够移动,计算好铜管折弯到需要的角度时活动座所需转过的角度,然后将挡块移动到该角度所对应的位置,用固定组件固定挡块的位置,此时活动座在转动的过程中与挡块产生接触时所转过的角度,即为折弯铜管所需的角度,这种机构不需要借助操作人员的肉眼来判断铜管是否达到设定的折弯角度,避免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加工误差,从而达到提高铜管折弯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开设有角度线,所述角度线呈圆弧形分布,且所述角度线所形成的圆弧的圆心位于所述圆模的转动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角度线后,在操作人员调节挡块位置的过程中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实时获知挡块与固定座之间夹角的大小,从而达到提高调节速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块用于与所述转动座抵触一侧的侧壁呈平面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挡块用于与活动座相抵触一侧的端面设置为平面后,能够在调节挡块位置的过程中借助挡块呈平面一侧的侧壁与角度线进行对齐,使得挡块位置的调节更加精确,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铜管折弯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块上开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圆心位于远离所述圆模一侧的连接柱的中心轴上,且靠近所述圆模一侧的连接柱穿设于所述圆弧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挡块的运动轨迹呈圆弧形,因此在挡块运动的过程中呈平面一侧的侧壁会产生偏转,使得该侧壁与角度线的刻度之间存在偏角,而在挡块上开设圆弧槽后,当拧松固定螺母时,挡块能够围绕距离圆模较远一侧的连接柱进行转动,使挡块在围绕圆模的转动轴线进行公转的同时能够进行自转,使得挡块呈平面状的侧壁能够与角度线的刻度进行对齐,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调节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上的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抵紧在所述挡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固定挡块的位置时,通过拧紧固定螺母,使挡块和调节杆夹紧在机架的上下两侧,此时挡块与机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限制挡块与机架产生相对位移,从而达到固定挡块位置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挡块位置时最好同时拧紧多个固定螺母,多点固定的方式能够使挡块的固定更加牢固,能够使活动座与挡块接触后不容易引起挡块产生偏转,从而使得铜管的折弯角度更加精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模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上的第一驱动块、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块上且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夹模上的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块和所述圆模分别位于所述夹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一驱动块之间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一驱动块的转动中心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第一驱动杆与第一驱动块之间的铰接点与第一驱动杆的转动中心之间存在间距,使得当第一驱动块朝向靠近第一驱动杆的一侧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驱动杆朝向靠近圆模的一侧运动,在第一驱动杆运动的过程中推动夹模朝向靠近圆模的一侧运动,使夹模与圆模夹持住铜管;并且当第一驱动杆与夹模之间的铰接点、第一驱动杆与第一驱动块之间的铰接点以及第一驱动块的转动中心这三者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时,第一驱动块、第一驱动杆和夹模之间所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具有自锁性,使得铜管在折弯的过程中不容易引起滑块与转动座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使转动座在转动的过程中夹模与圆模能够带动铜管绕卷在圆模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靠模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驱动块、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块上且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靠模上的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块和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靠模的两侧,且所述第二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块之间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二驱动块的转动中心之间存在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与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类似,当第二驱动块朝向靠近第二驱动杆的一侧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驱动杆朝向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运动,在第二驱动杆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靠模朝向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运动,使靠模抵触在铜管的侧壁上,并且当第二驱动杆与靠模之间的铰接点、第二驱动杆与第二驱动块之间的铰接点以及第二驱动块的转动中心这三者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时,第二驱动块、第二驱动杆和靠模之间所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同样具有自锁性,使得靠模能够限制铜管在折弯过程中的水平偏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铜管折弯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块上的两组滑轮、固定于第二驱动块上的弯杆,两组所述滑轮之间形成有用于供弯杆穿过的穿杆口,所述弯杆远离第一驱动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穿杆口内,且当第一驱动杆与夹模之间的铰接点、第一驱动杆与第一驱动块之间的铰接点以及第一驱动块的转动中心这三者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时,所述弯杆的圆心位于所述圆模的转动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弯杆穿设于两组滑轮所形成的穿杆口内,使得操作人员转动第一驱动块时,能够通过弯杆带动第二驱动块一起转动,使得操作人员只需要转动其中一个驱动块,就能够带动另一个驱动块转动,减少了操作步骤,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由于弯杆的圆心在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产生翻转后位于圆模的转动轴线上,使得当转动座围绕圆模的转动轴线进行转动时不容易受到弯杆的阻碍,从而使得这种弯管机能够顺利对铜管进行折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滑轮的转动轴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有用于方便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块的握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第一驱动块的体积较小,使得操作人员在转动第一驱动块的过程中力臂较小,而在设置了握把后,握把能够增加第一驱动块的力臂,使得操作人员更容易通过握把转动第一驱动块,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角度调节机构能够在需要改变铜管的折弯角度时,方便对转动座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以限制转动座能够转过的最大角度,从而达到提高铜管折弯精度的目的;

2.机架上的角度线能够在对挡块的位置进行调节式方便操作人员实时获知挡块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值,省去借用外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过程,提高挡块的调节速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3.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之间的联动组件能够使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联动起来,减少操作步骤,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去除架体后的结构示意图,且此时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翻转90°;

图3是图2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位于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架体;12、工作台;2、圆柱块;21、支撑杆;3、转动座;31、圆模;32、夹模;33、夹持口;34、第一螺杆;4、第一驱动组件;41、第一驱动块;411、第一调节块;42、第一驱动杆;5、固定座;51、靠模;52、第二螺杆;6、第二驱动组件;61、第二驱动块;611、第二调节块;62、第二驱动杆;7、联动组件;71、滑轮;711、连接块;712、握把;72、弯杆;73、穿杆口;8、角度调节机构;81、调节杆;82、调节槽;83、连接柱;84、挡块;841、连接孔;842、圆弧槽;9、固定组件;91、固定螺母;10、角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手动弯管机,包括机架1、支撑杆21、圆模31、夹模32、靠模51,机架1包括用于支撑的架体11和固定于架体11上的工作台12;支撑杆21通过圆柱块2固定于工作台12上,且支撑杆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工作台12的长度方向;圆模31通过转动座3转动连接于工作台12上,且圆模31的转动轴线与转动座3的转动轴线相重合;夹模32滑动连接于转动座3上,且夹模32和圆模31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铜管的夹持口33,支撑杆21远离圆柱块2的一端位于夹持口33内,且在转动座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模32沿着转动座3的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4。

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驱动块41和第一驱动杆42,第一驱动块41通过第一调节块411转动连接于活动座上;第一驱动杆42的一端铰接于夹模32上且另一端铰接于第一驱动块41上,且第一驱动杆42和第一驱动块41之间的铰接点与第一驱动块41的转动中心之间隔有间隙;在转动座3上还转动连接有长度方向平行于转动座3的长度方向的第一螺杆34,第一螺杆34位于转动座3内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调节块411上,使得第一螺杆34在发生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调节块411沿着转动座3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使得第一驱动块41与圆模3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第一驱动块41在转动座3上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夹模32位置的变化,使得当第一驱动杆42与夹模32之间的铰接点、第一驱动杆42与第一驱动块41之间的铰接点以及第一驱动块41的转动中心这三者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时,夹模32能够与圆模31相抵触,从而达到夹持铜管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靠模51通过固定座5滑动连接于架体11上,固定座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支撑杆21的长度方向,在固定座5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靠模51沿着固定座5的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6。

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第二驱动块61和第二驱动杆62,第二驱动块61通过第二调节块611转动连接于固定座5上;第二驱动杆62的一端铰接于靠模51上且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驱动块61上,且第二驱动杆62和第二驱动块61之间的铰接点与第二驱动块61的转动中心之间隔有间隙;在固定座5上还转动连接有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座5的长度方向的第二螺杆52,第二螺杆52位于固定座5内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二调节块611上,第二螺杆52的作用与第一螺杆34的作用相似,区别之处在于,第二螺杆52用于调节第二调节块611与支撑杆21之间的距离,使得当第二驱动杆62与靠模51之间的铰接点、第二驱动杆62与第二驱动块61之间的铰接点以及第二驱动块61的转动中心这三者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时,靠模51能够抵触在铜管的侧壁上,从而达到限制铜管在折弯过程中产生水平偏移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驱动块41和第二驱动块61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7,联动组件7包括两组滑轮71、弯杆72,两组滑轮71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块41上且与第一驱动杆42(见图1)相邻,两组滑轮7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驱动块41的转动轴线,两组滑轮71的侧壁均向内凹陷且彼此靠近,使得两组滑轮71之间形成有截面呈圆形的穿杆口73,在两组滑轮71的转动轴上还固定有连接块711,在连接块711上垂直固定有握把712;弯杆7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驱动块61上且另一端穿设于穿杆口73内,且握把712转动到呈竖直状态时,弯杆72的圆心位于圆模31(见图1)的转动轴线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工作台12上还设置有角度调节结构,角度调节机构8包括调节杆81、调节槽82、连接柱83、挡块84,调节杆8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圆模31的转动轴上,另一端朝向远离圆模31的转动轴线一侧延伸,且调节杆81与圆模31位于工作台12的上下两侧;调节槽82设置有两个,均开设于工作台12上,且两个调节槽82的圆心均位于圆模31的转动轴线上;连接柱83设置有两根,均固定于调节杆81上,且两根连接柱83远离调节杆81的一端分别穿设于两个调节槽82内;挡块84呈圆弧状,且挡块84靠近转动座3一侧的侧壁呈平面状;在挡块84上开设有连接孔841和圆弧槽842,圆弧槽842的圆心位于连接孔841的中心上,距离圆模31较远的连接柱83穿设于连接孔841内,且距离圆模31较近的连接柱83穿设于圆弧槽842内。

在两根连接柱83上设置有用于将挡块84固定于工作台12上的固定组件9,固定组件9包括固定螺母91,固定螺纹螺纹连接于两根连接柱83上,且抵紧在挡块84上。

在工作台12上且位于两个调节槽82之间的位置还开设有角度线10,角度线10的存在能够在调节挡块84的位置时方便操作人员实时获知挡块84与固定座5之间的夹角大小,从而达到提高调节速度的目的。

具体实施过程:当需要调节铜管的折弯角度时,拧松固定螺母91,使挡块84能够围绕圆模31的转动轴线进行转动,在将挡块84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后,由于有圆弧槽842的存在,使得挡块84能够围绕距离圆模31较远的连接柱83转动,在将调节块转动到与角度线10对齐后,拧紧固定螺母91,将挡块84固定于工作台12上;然后转动握把712,使握把712的长度方向呈竖直状态,在握把71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驱动块41产生转动,在第一驱动块4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弯杆72带动第二驱动块61产生转动,使得第一驱动块41和第二驱动块61推动夹模32和靠模51抵触在铜管的侧壁上,并且此时夹模32和圆模31夹持住铜管位于夹持口33内的一端;然后再将转动座3朝向靠近挡块84的一侧转动,直到转动座3与挡块84产生接触为止,在转动座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铜管绕卷在圆模31上,使得铜管产生弯曲,转动座3从靠近固定座5的位置转动到与挡块84相抵触所转过的角度,即为铜管折弯到设定值所需要转过的角度;挡块84的存在能够使得转动座3每次所转过的角度都大致与前一次相同,减少因操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而导致铜管折弯幅度达不到要求等情况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铜管折弯精度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