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整压模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3358发布日期:2018-09-21 22:5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治具,特别涉及一种热整压模治具。



背景技术:

压铸成型件成型后由于速冷、材料问题、产品本身结构问题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而产品本身尺寸要求高,且有些是外观面,必须通过后期对产品整形解决产品变形问题,而产品整形精度一直是难以解决的困扰。

目前热整形的方法为利用热塑变形整形,整形治具一般有烤箱治具,短暂加热上、下模板压合治具。烤箱用时较长,成本高,短暂加热上、下模板压合治具效率高,但传统的治具效果不明显。传统的热压合治具分上、下板板,目前针对铝镁合金铸件,用金属治具的多,大多数为钢铁料或铝料,整形效果不明显,还容易压伤产品表面,造成产品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整压模治具,该热整压模治具对产品整形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整压模治具,包括模具框架、上垫板、上模板、下垫板、下模板、上加热模块、下加热模块、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下垫板固定于模具框架下侧面上,下加热模块固定安装于下垫板上,下模板固定安装于下垫板上侧,上垫板能够沿纵向滑动的安装于模具框架上侧,上加热模块安装于上垫板上,上模板固定安装于上垫板下侧,所述上模板下侧表面上形成有上模型腔,下模板上侧表面上形成有下模型腔,上模板的上模型腔表面上设有硅胶层,硅胶层与下模型腔能够共同形成与待整压产品外形匹配的腔体结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驱动上垫板纵向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板设有镂空的嵌设槽,该嵌设槽内插设有硅胶镶块,硅胶镶块下侧表面形成上模与待整压产品上侧外形匹配的上模型腔,所述硅胶镶块与上垫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板下侧表面上的至少三个角上设有凸起定位块,下模板上侧表面上设有至少是三个凹陷的定位槽,所述上模板上的凸起定位块能够一一对应的插设于下模板上的定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板上的凸起定位块分别设于上模板的四个角上,下模扳上的定位槽分别设于下模板的四个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加热模块和下加热模块均为电加热管,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插孔,各个插孔内均固定插设有电加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上温度传感器和下温度传感器,所述上温度传感器和下传感器分别能够感应硅胶层和下模板的温度并传信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上垫板和、下垫板内的电加热管通断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系统内还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上模板保持压合的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框架上还设有导套,上模垫板上侧固定设有上模固定板,上模固定板与驱动装置的运动端固定连接,上模固定板上还固定设有导向杆,导向杆能够滑动的插设于模具框架上的导套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固定板上设有沿纵向的安装插孔,上模板上还设有与安装插孔连通的水平螺纹孔,导向杆下端插设于该安装插孔内,水平螺纹孔内螺接有螺丝,螺丝端部紧抵导向杆圆周外侧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上模固定板固连,气缸的缸体与模具框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对压铸件进行热压合时,通过硅胶材料接触产品表面,硅胶材质软且耐高温,压合产品时可以与产品充分接触,且不会压伤产品,高温情况下可将产品充分整形校正,有利于提高产品整形精度,同时避免产品表面压伤,确保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

图2为上垫板、上模板、硅胶镶块与下模板形成的压合治具结构原理主视图;

图3为上垫板、上模板、硅胶镶块与下模板形成的压合治具结构原理右视图;

图4为上模板结构原理主视图;

图5为上模板结构原理右视图;

图6为硅胶镶块结构原理主视图;

图7为硅胶镶块结构原理右视图;

图8为上垫板结构原理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热整压模治具,包括模具框架1、上垫板2、上模板3、下垫板4、下模板5、上加热模块、下加热模块、驱动装置8和控制系统,所述下垫板4固定于模具框架1下侧面上,下加热模块固定安装于下垫板4上,下模板5固定安装于下垫板4上侧,上垫板2能够沿纵向滑动的安装于模具框架1上侧,上加热模块安装于上垫板2上,上模板3固定安装于上垫板2下侧,所述上模板3下侧表面上形成有上模型腔,下模板5上侧表面上形成有下模型腔,上模板3的上模型腔表面上设有硅胶层,硅胶层与下模型腔能够共同形成与待整压产品外形匹配的腔体结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8驱动上垫板2纵向滑动,对压铸件进行热压合整形时,将产品放置在下模板5的下模型腔内,上垫板2及其上的上模板3在驱动装置8带动下下降,上模型腔内的硅胶层压在产品表面上,通过硅胶材料接触产品表面,硅胶材质软且耐高温,压合产品时可以与产品充分接触,且不会压伤产品,高温情况下可将产品充分整形校正,有利于提高产品整形精度,同时避免产品表面压伤。

所述上模板3设有镂空的嵌设槽,该嵌设槽内插设有硅胶镶块6,硅胶镶块6下侧表面形成上模与待整压产品上侧外形匹配的上模型腔,所述硅胶镶块6与上垫板2固定连接,通过在上模板3上嵌设硅胶镶块6,在硅胶镶块6上形成与产品外形匹配的具有仿形效果的型腔曲面,便于模具加工制造以及热量传导。

所述上模板3下侧表面上的至少三个角上设有凸起定位块7,下模板5上侧表面上设有至少是三个凹陷的定位槽,所述上模板3上的凸起定位块7能够一一对应的插设于下模板5上的定位槽内,通过凸起定位块7和定位槽配合实现上模板3与下模板5位置导向和定位,确保上模型腔与下模型腔正对,形成与产品外形一致的型腔结构。

所述上模板3上的凸起定位块7分别设于上模板3的四个角上,下模扳上的定位槽分别设于下模板5的四个角上,也可以为三个或更多,抑或是上模板3和下模板5相对侧壁或四周侧壁形成长条状或环状凸起结构和定位槽结构。

所述上加热模块和下加热模块均为电加热管9,上垫板2和下垫板4上分别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插孔,各个插孔内均固定插设有电加热管9。

还设有上温度传感器和下温度传感器,所述上温度传感器和下传感器分别能够感应硅胶层和下模板5的温度并传信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上垫板2和、下垫板4内的电加热管9通断电,上温度传感器和下温度传感器分别感应硅胶层和下模板5的温度,当硅胶层和下模板5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上、下温度传感器传信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电加热管9停止加热;相反当温度达不到预设值时,上、下温度传感器传信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电加热管9继续加热直至达到预设温度为止,通过上、下温度传感器实时控制硅胶层和下模板5的温度,确保产品整形充分。

所述控制系统内还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通过驱动装置8控制上模板3保持压合的时间,通过延时电路行成热压合保压,其中延时电路通过一个时间继电器和两个中间继电器来实现。

所述模具框架1上还设有导套10,上模垫板上侧固定设有上模固定板11,上模固定板11与驱动装置8的运动端固定连接,上模固定板11上还固定设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能够滑动的插设于模具框架1上的导套10内,通过导套10和导向杆12配合实现上模板3纵向运动的限位,确保其与下模板5正对运动,保证其位置精度。

所述上模固定板11上设有沿纵向的安装插孔,上模板3上还设有与安装插孔连通的水平螺纹孔13,导向杆12下端插设于该安装插孔内,水平螺纹孔13内螺接有螺丝,螺丝端部紧抵导向杆12圆周外侧表面上,通过安装插孔和螺丝顶紧的方式实现导向杆12的固定,安装方便。

所述驱动装置8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上模固定板11固连,气缸的缸体与模具框架1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