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方管拼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2602发布日期:2018-07-17 22:5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拼装机,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方管拼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型方管拼装机大多数是先将小型方管的一侧壁进行碾压理直,然后再移动小型方管,使小型方管拼装机对小型方管的另一侧壁进行碾压理直,故通过该小型方管拼装机对小型方管的拼装不仅工作效率慢,而且小型方管拼装机对小型方管进行单壁碾压,容易使小型方管的定位不精准,影响小型方管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拼装效率高和定位精准的小型方管拼装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固定板,所述底座固定板的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导轨,所述底座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侧立辊座,两个所述导轨之间设置有活动侧立辊座,所述底座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侧立辊座相连接的液压缸驱动器,所述固定侧立辊座和所述活动侧立辊座的下端之间设置有传送模组,所述传送模组上设置有小型方管,所述固定侧立辊座和所述活动侧立辊座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内芯机构,所述中间支撑内芯机构与所述小型方管的两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模组包括若干个传送辊和驱动装置一,所述驱动装置一与位于中间的所述传送辊相连接,位于中间的所述传送辊与相邻的传送辊通过齿轮传动模组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侧立辊座包括固定侧立支架,所述固定侧立支架的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立辊筒一,相邻的立辊筒一之间均设置有托辊机构一,所述托辊机构一包括驱动装置二、托辊导轨一和托辊模组一,所述驱动装置二设置于所述固定侧立支架的上端,所述托辊导轨一设置于所述固定侧立支架的侧端面上,所述托辊模组一适配安装于所述托辊导轨一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二相连接,所述托辊模组一的辊轮一与小型方管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立辊筒一与小型方管的外侧端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侧立辊座包括与所述液压缸驱动器相连接的活动侧立支架,所述活动侧立支架通过滑动连接块适配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活动侧立支架的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立辊筒二,相邻的立辊筒二之间均设置有托辊机构二,所述托辊机构二包括驱动装置三、托辊导轨二和托辊模组二,所述驱动装置三设置于所述活动侧立支架的上端,所述托辊导轨二设置于所述活动侧立支架的侧端面上,所述托辊模组二适配安装于所述托辊导轨二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三相连接,所述托辊模组二的辊轮二与小型方管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立辊筒二与小型方管的另一外侧端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支撑内芯机构包括中间支撑杆和四连接杆机构,所述中间支撑杆包括横支撑杆和与所述横支撑杆的中间部分相连接的纵连接杆,所述横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侧立支架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活动侧立支架上,且所述活动侧立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横支撑杆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四连接杆机构与所述纵连接杆的下端相连接,且所述四连接杆机构位于小型方管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四连接杆机构包括连杆连接块、上连杆一、上连杆二、上连杆三、上连杆四和外形分别与所述上连杆一、所述上连杆二、所述上连杆三、所述上连杆四相同的下连杆一、下连杆二、下连杆三、下连杆四,所述上连杆一和所述上连杆二的中间部分相铰接,且所述连杆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一和所述上连杆二的铰接处相连接,所述连杆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纵连接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连杆三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一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连杆三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四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连杆四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二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下连杆一和所述下连杆二的中间部分相铰接,所述下连杆三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杆一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下连杆三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四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下连杆四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二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连杆一与位于所述上连杆一下方的所述下连杆一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连杆隔圈一,所述上连杆一和所述上连杆二的铰接处与所述下连杆一和所述下连杆二的铰接处之间设置有连杆隔圈二,所述上连杆三与所述上连杆四相铰接处与所述下连杆三与所述下连杆四相铰接处设置有连杆隔圈三,所述连杆隔圈二与所述连杆隔圈三之间设置有内心调整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固定板,所述底座固定板的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导轨,所述底座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侧立辊座,两个所述导轨之间设置有活动侧立辊座,所述底座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侧立辊座相连接的液压缸驱动器,所述固定侧立辊座和所述活动侧立辊座的下端之间设置有传送模组,所述传送模组上设置有小型方管,所述固定侧立辊座和所述活动侧立辊座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内芯机构,所述中间支撑内芯机构与小型方管的两内壁相接触,所以本实用新型先将小型方管放入所述传送模组上,然后通过所述液压缸驱动器推动所述活动侧立辊座,使所述活动侧立辊座移动并压紧小型方管的外壁,然后通过所述活动侧立辊座与所述中间支撑内芯机构和所述固定侧立辊座与所述中间支撑内芯机构同时碾压小型方管的两侧壁,从而提高了拼装的效率,也使其定位更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固定侧立辊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活动侧立辊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四连接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固定板1,所述底座固定板1的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导轨2,所述底座固定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侧立辊座3,两个所述导轨2之间设置有活动侧立辊座4,所述底座固定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侧立辊座4相连接的液压缸驱动器5,所述固定侧立辊座3和所述活动侧立辊座4的下端之间设置有传送模组6,所述传送模组6上设置有小型方管7,所述固定侧立辊座3和所述活动侧立辊座4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内芯机构8,所述中间支撑内芯机构8与所述小型方管7的两内壁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模组6包括若干个传送辊61和驱动装置一,所述驱动装置一与位于中间的所述传送辊61相连接,位于中间的所述传送辊61与相邻的传送辊61通过齿轮传动模组62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侧立辊座3包括固定侧立支架31,所述固定侧立支架31的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立辊筒一32,相邻的立辊筒一32之间均设置有托辊机构一,所述托辊机构一包括驱动装置二33、托辊导轨一34和托辊模组一35,所述驱动装置二33设置于所述固定侧立支架31的上端,所述托辊导轨一34设置于所述固定侧立支架31的侧端面上,所述托辊模组一35适配安装于所述托辊导轨一34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二33相连接,所述托辊模组一35的辊轮一36与小型方管7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立辊筒一32与小型方管7的外侧端面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侧立辊座4包括与所述液压缸驱动器5相连接的活动侧立支架41,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通过滑动连接块适配安装于所述导轨2上,所述固定侧立支架31和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的底部均设有若干个与所述传送辊61相适配的缺口,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的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立辊筒二42,相邻的立辊筒二42之间均设置有托辊机构二,所述托辊机构二包括驱动装置三43、托辊导轨二44和托辊模组二45,所述驱动装置三43设置于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的上端,所述托辊导轨二44设置于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的侧端面上,所述托辊模组二45适配安装于所述托辊导轨二44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三43相连接,所述托辊模组二45的辊轮二46与小型方管7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立辊筒二42与小型方管7的另一外侧端面相接触,所述辊轮一36和所述辊轮二46可配合所述所述传送辊61对小型方管7的下端面和上端面进行碾压理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撑内芯机构8包括中间支撑杆和四连接杆机构9,所述中间支撑杆包括横支撑杆81和与所述横支撑杆81的中间部分相连接的纵连接杆82,所述横支撑杆8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侧立支架31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上,且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上设置有与所述横支撑杆81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四连接杆机构9与所述纵连接杆82的下端相连接,且所述四连接杆机构9位于小型方管7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四连接杆机构9包括连杆连接块91、上连杆一92、上连杆二93、上连杆三94、上连杆四95和外形分别与所述上连杆一92、所述上连杆二93、所述上连杆三94、所述上连杆四95相同的下连杆一96、下连杆二97、下连杆三98、下连杆四99,所述上连杆一92和所述上连杆二93的中间部分相铰接,且所述连杆连接块91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一92和所述上连杆二93的铰接处相连接,所述连杆连接块91的另一端与所述纵连接杆8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连杆三94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一9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连杆三94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四95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连杆四95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二93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下连杆一96和所述下连杆二97的中间部分相铰接,所述下连杆三98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杆一96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下连杆三98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四99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下连杆四99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二97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连杆一92与位于所述上连杆一92下方的所述下连杆一96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连杆隔圈一910,所述上连杆一92和所述上连杆二93的铰接处与所述下连杆一96和所述下连杆二97的铰接处之间设置有连杆隔圈二911,所述上连杆三94与所述上连杆四95相铰接处与所述下连杆三98与所述下连杆四99相铰接处设置有连杆隔圈三912,所述连杆隔圈二911与所述连杆隔圈三912之间设置有内心调整螺杆9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小型方管7置入所述传送模组6上,通过调节内心调整螺杆913,使所述四连接杆机构9进入小型方管7的内部,从而使所述连杆隔圈一910与小型方管7的两内壁相接触,同时所述液压缸驱动器5推动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向小型方管7这端移动,当所述活动侧立支架41碾压到小型方管7后停止移动,此时所述立辊筒一32和所述立辊筒二42同时与小型方管的两外壁相接触,即小型方管的两壁分别被所述立辊筒一32与所述连杆隔圈一910和所述立辊筒二42与所述连杆隔圈一910所同时碾压理直,然后所述驱动装置二33带动所述托辊模组一35下移,使所述辊轮一36与小型方管7的上端面相接触,同时所述驱动装置三43相连接带动所述托辊模组二45下移,使所述辊轮二46与小型方管7的上端面相接触,从而使小型方管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同时被碾压理直。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拼装机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