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门镜加工的自动车外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4478发布日期:2018-09-14 22:0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门镜加工的自动车外圆装置,属于门镜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门镜,通常用在防盗门上,俗称猫眼,是用来从门内观察门外的情况,而门外不好观察到门内的情况,一般门镜包括门镜前管、端部和门镜后管,门镜前管通常采用铸造的方法制造,然后制造完成后再进行抛光处理,也可采用铝管直接进行加工制造出来,现提出一种用于门镜加工的自动车外圆装置,代替传统的抛光处理,实现自动化操作,包括自动送料装置、自动装夹装置以及加工装置,实现门镜前管的从装夹到加工再到接料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门镜加工的自动车外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门镜加工的自动车外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自动送料装置、自动装夹装置和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位于工作台的上端左侧,所述加工装置的右端为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自动送料装置位于加工装置的侧面,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包括进料桶和弧形导料通道,所述进料桶内设置有振动盘,所述弧形导料通道与进料桶连接,所述自动装夹装置位于弧形导料通道的下方,所述自动装夹装置包括气缸一、导料件、定位件和气缸二,所述导料件的一端与气缸一的活塞杆连接,且另一端与定位件连接,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气缸二与定位件连接,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位于定位槽内,所述加工装置的上端右侧设置有气缸三和顶出板,所述顶出板的上端与气缸三的活塞杆连接,所述顶出板的下端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套设在输出轴的左端,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刀具加工台,所述刀具加工台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外圆车刀,且其下端左侧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下方设置有接料筐。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定位槽与输出轴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位于弧形导料通道的出料口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定位槽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三的活塞杆的长度等于输出轴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接料槽倾斜设置,且其宽度大于输出轴的长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1、工作台和自动送料装置的设置,工作台是用来实现输出轴旋转运动的装置,自动送料装置采用的是振动盘自动上料机,用来实现自动将待加工零件输送到自动装夹装置上的,很多待加工零件放置在进料桶中,然后进料桶中的振动盘振动,零件能够按照组装或者加工的要求呈统一状态自动进入弧形导料通道内,然后沿着弧形导料通道运动到定位槽里,实现自动送料。2、自动装夹装置的设置,是用来将定位槽里待加工零件自动装夹到输出轴上,首先,定位槽是于弧形导料通道的出料口位置,所以待加工零件能够沿着弧形导料通道运动到定位槽里,然后气缸一工作,推动导料件和定位件往输出轴运动,由于气缸一的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定位槽与输出轴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使定位槽刚好运动到输出轴位置,此时气缸二工作,推动定位槽内的待加工零件套设在输出轴上,然后输出轴带动待加工零件转动,继续后续的车外圆的加工,实现了待加工零件的自动装夹工作。3、气缸三、顶出板、接料槽和接料筐的设置,由于顶出板的上端与气缸三的活塞杆连接,所述顶出板的下端设置有开槽,开槽套设在输出轴的左端,当待加工车外圆加工工作完成,气缸三工作,推动顶出板往前顶,使加工好的零件从输出轴上脱落,落入到接料槽中,再从接料槽滑落到接料筐中,实现了加工好的零件的自动接料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门镜加工的自动车外圆装置的右视图;

图2为图1中定位件和气缸二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门镜加工的自动车外圆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门镜加工的自动车外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自动送料装置2、自动装夹装置3和加工装置4,所述加工装置4位于工作台1的上端左侧,所述加工装置4的右端为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上设置有输出轴5,所述自动送料装置2位于加工装置4的侧面,所述自动送料装置2包括进料桶201和弧形导料通道202,所述进料桶201内设置有振动盘6,所述弧形导料通道202与进料桶201连接,所述自动装夹装置3位于弧形导料通道202的下方,所述自动装夹装置3包括气缸一301、导料件302、定位件303和气缸二304,所述导料件302的一端与气缸一301的活塞杆连接,且另一端与定位件303连接,所述定位件303上设置有定位槽7,所述气缸二304与定位件303连接,所述气缸二304的活塞杆位于定位槽7内,所述加工装置4的上端右侧设置有气缸三8和顶出板9,所述顶出板9的上端与气缸三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顶出板9的下端设置有开槽10,所述开槽10套设在输出轴5的左端,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刀具加工台11,所述刀具加工台11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外圆车刀12,且其下端左侧设置有接料槽13,所述接料槽13的下方设置有接料筐14,所述气缸一301的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定位槽7与输出轴5之间的距离,所述定位槽7位于弧形导料通道202的出料口位置,所述气缸二304的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定位槽7的长度,所述气缸三8的活塞杆的长度等于输出轴5的长度,所述接料槽13倾斜设置,且其宽度大于输出轴5的长度。

通过设置工作台1和自动送料装置2,工作台1是用来实现输出轴5旋转运动的装置,自动送料装置2采用的是振动盘自动上料机,用来实现自动将待加工零件输送到自动装夹装置3上的,很多待加工零件放置在进料桶201中,然后进料桶201中的振动盘6振动,零件能够按照组装或者加工的要求呈统一状态自动进入弧形导料通道202内,然后沿着弧形导料通道202运动到定位槽7里,实现自动送料。

通过设置自动装夹装置3,是用来将定位槽7里待加工零件自动装夹到输出轴5上,首先,定位槽7是于弧形导料通道202的出料口位置,所以待加工零件能够沿着弧形导料通道202运动到定位槽7里,然后气缸一301工作,推动导料件302和定位件303往输出轴5运动,由于气缸一301的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定位槽7与输出轴5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使定位槽7刚好运动到输出轴5位置,此时气缸二304工作,推动定位槽7内的待加工零件套设在输出轴5上,然后输出轴5带动待加工零件转动,继续后续的车外圆的加工,实现了待加工零件的自动装夹工作。

通过设置气缸三8、顶出板9、接料槽13和接料筐14,由于顶出板9的上端与气缸三8的活塞杆连接,下端设置有开槽10,开槽10套设在输出轴5的左端,当待加工车外圆加工工作完成,气缸三8工作,推动顶出板9往前顶,使加工好的零件从输出轴5上脱落,落入到接料槽13中,再从接料槽13滑落到接料筐14中,实现了加工好的零件的自动接料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