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3769发布日期:2019-06-05 22:2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弯板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弯板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使用滚珠丝杠的螺杆以及螺母的相对的旋转运动而使上模上下移动的弯板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弯板机在以高速产生低扭矩的高速驱动源连结螺杆,在以低速产生高扭矩的加压驱动源连结螺母。螺杆经由共转防止机构而连结于具备支承上模的支架的压头。螺母与螺杆螺纹结合,被限制沿上下方向的移动。

该弯板机在向工件逼近时,在通过加压驱动源而锁定了螺母的旋转的状态下,利用高速驱动源使螺杆旋转而使压头(上模)以高速(低扭矩)下降至上模与工件抵接的紧前的规定位置。若上模达到该规定位置,则在停止了高速驱动源的驱动后,通过高速驱动源对螺杆的旋转进行锁定并利用加压驱动源使螺母旋转而使螺杆以高扭矩(低速)下降,由上模和下模夹住工件,进行弯曲加工。此外,在利用加压驱动源使螺母旋转时,若为低扭矩的高速驱动源则无法防止螺杆的共转,因此有时具备以不使螺杆共转的方式锁定螺杆的共转防止机构。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49930号

专利文献1的弯板机需要使加压驱动源固定于框架等,使高速驱动源伴随着螺杆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移动,从而设置有用于移动的引导机构。这样,对于高速驱动源与加压驱动源相对移动的弯板机而言,需要引导一方的驱动源的引导机构,弯板机的整体结构复杂化而导致成本增加。另外,专利文献1的弯板机在向工件逼近时使用高速驱动源,在工件的加工中使用加压驱动源,因此驱动源的切换需要时间,工件的加工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并且,工件的加工仅使用加压驱动源,因此需要使用大型的(高输出的)加压驱动源,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板机,其能够通过不使第1马达与第2马达的相对位置变化地实现结构的简化来抑制成本增加,并且能够实现工件的加工时间的缩短以及第2马达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弯板机是通过上模和下模夹着工件进行弯曲加工的弯板机,具备:压头,其能够安装上模或者下模;压头驱动机构,其使压头上下移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压头驱动机构,压头驱动机构具备:旋转与直动转换部,其由固定于压头并伴随着压头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的螺杆、以及与该螺杆螺纹结合的螺母构成;驱动旋转体,其相对于螺母在螺杆的轴向上分离配置,并且配置为能够绕螺母的旋转轴旋转;第1马达,其被固定配置;第1动力传递部,其将第1马达的旋转以高速且低扭矩向螺母传递;第2马达,其被固定配置;第2动力传递部,其将第2马达的旋转以低速且高扭矩向驱动旋转体传递;以及离合器部,其设置于螺母与驱动旋转体之间,用于将螺母与驱动旋转体连结并使它们作为旋转体而成为一体。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控制第1马达,以使得上模或者下模在包含向工件的逼近、向工件的抵接、以及工件的弯曲加工结束在内的行程中的、至少包括向工件的逼近的一部分的范围下降,具备同步旋转控制部,上述同步旋转控制部在逼近的中途使通过第1马达而旋转的螺母的速度、与通过第2马达而旋转的驱动旋转体的速度相同,在通过同步旋转控制部使螺母与驱动旋转体的速度相同后通过离合器部使螺母与驱动旋转体连结。另外,也可以是,同步旋转控制部控制第1马达,以使得螺母的旋转减速至通过第2马达正低速旋转或者预定旋转的驱动旋转体的旋转速度。

另外,也可以是,驱动旋转体具有收容螺母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该驱动旋转体的外周部为被从第2动力传递部传递动力的被传递部,并且内周部隔着轴承而与螺母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对置,驱动旋转体在其轴向上经由被固定配置的框架保持的反作用力承受部而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具有对离合器部的使用或者不使用进行选择的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

另外,也可以是,离合器部借助加工工件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将螺母与驱动旋转体连结。另外,也可以是,离合器部具备驱动部,上述驱动部使分离的螺母与驱动旋转体的至少一方移动而将两者连结。

另外,本发明的弯板机是通过上模和下模夹着工件进行弯曲加工的弯板机,具备:压头,其能够安装上模或者下模;框架,其设置于地板面并在上下方向上引导压头;压头驱动机构,其使压头上下移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压头驱动机构,压头驱动机构具备:旋转与直动转换部,其由螺杆以及与该螺杆螺纹结合的螺母构成,螺杆与螺母的一方固定于压头,并且螺杆与螺母的另一方固定于框架;第1马达,其固定配置于压头或者框架;第2马达,其固定配置于固定有第1马达的压头或者框架;驱动旋转体,其配置为相对于通过第1马达而旋转的螺母或者螺杆在螺杆的轴向上分离并能够绕螺母或者螺杆的旋转轴旋转,并且通过第2马达而旋转;以及离合器部,其设置于通过第1马达而旋转的螺母或螺杆与驱动旋转体之间,并用于将螺母或螺杆与驱动旋转体连结并使它们作为旋转体而成为一体。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弯板机,在第1马达以及第2马达的任一方或者双方驱动的情况下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因此不需要对第1马达以及第2马达的一方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整体结构的复杂化而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利用离合器部将通过第1马达而旋转的螺母(螺杆)、与通过第2马达而旋转的驱动旋转体连结,因此以短时间且顺畅地进行从向工件的逼近到弯曲加工的作业,由此能够缩短工件的加工时间。另外,能够在工件的加工时使用第1马达以及第2马达双方,因此能够实现使驱动旋转体旋转的第2马达的小型化。

另外,在控制部中,控制第1马达,以使得上模或者下模以包含向工件的逼近、向工件的抵接、以及工件的弯曲加工结束的行程中的、至少包括向工件的逼近的一部分的范围下降,通过前述的同步旋转控制部在逼近的中途使通过第1马达而旋转的螺母的速度、与通过第2马达而旋转的驱动旋转体的速度相同后通过离合器部而连结,在该例子中,能够不需要在将螺母与驱动旋转体连结时使双方停止,而通过同步旋转控制部使螺母与驱动旋转体的旋转速度相同,从而在短时间将两者顺利地连结。另外,同步旋转控制部控制第1马达,以使得螺母的旋转减速至通过第2马达正低速旋转或者预定旋转的驱动旋转体的旋转速度,在该例子中,能够不通过第2马达使驱动旋转体以高速旋转地,以短时间进行基于离合器部的螺母与驱动旋转体的连结。

另外,驱动旋转体具有收容螺母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该驱动旋转体的外周部为被从第2动力传递部传递动力的被传递部,内周部隔着轴承而与螺母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对置,驱动旋转体在其轴向上经由被固定配置的框架保持的反作用力承受部而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在该例子中,在收容部收容有螺母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驱动旋转体与螺母的旋转轴的错位。并且,通过利用反作用力承受部接住工件的加工时的反作用力而对螺杆沿轴向移动进行限制,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相对于工件的弯曲加工。另外,在控制部具有对离合器部的使用或者不使用进行选择的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的例子中,能够任意选择使用了驱动旋转体的旋转和螺母的旋转的工件的弯曲加工、和仅使用了螺母的旋转的工件的弯曲加工。

另外,在离合器部借助加工工件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将螺母与驱动旋转体连结的例子中,不需要用于驱动离合器部的驱动源,从而能够减少产品成本。另外,在离合器部具备驱动部,上述驱动部使分离的螺母与驱动旋转体的至少一方移动而将两者连结,在该例子中,能够通过驱动部,可靠地进行基于离合器部的螺母与驱动旋转体的连结,而且能够任意设定连结的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弯板机的立体图。

图3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部的释放时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部的连结时的图。

图6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制方法的时序图,(b)是以往的压制方法的时序图。

图7是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表示从上方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螺杆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图10是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离合器部的图。

图12是对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离合器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另外,附图中为了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将一部分变大或者强调地记载等适当地改变比例尺而表达。另外,在各图中,有时使用xyz坐标系对图中的方向进行说明。在该xyz坐标系中,使上下方向为z方向,使水平方向为x方向、y方向。x方向是左右方向,y方向是前后方向。对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分别为图中的箭头的方向是+方向、与箭头的方向相反方向是-方向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针对表示图中的剖面的部分,为了容易观察,存在施加有剖面线的部分。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10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弯板机10的立体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弯板机10具备框架11、和支承下模12的工作台13。框架11具备一对侧板14,形成弯板机10的外廓。另外,框架11设置于地板面fl。

下模12是固定侧(下侧)的模具,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下模12具有成型用的凹部12a。工作台13安装于框架11的前表面侧(-y侧),对下模12进行固定。侧板14分别配置于框架11的左右的侧部。另外,在侧板14的每一个,在上下两个位置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引导板18。在一对侧板14之间的前表面,安装有未图示的上部盖板。

在左右的侧板14之间配置有压头27。压头27例如是由金属等形成的板状的部件,具有几十kg~几百kg的重量。在压头27形成有夹着引导板18的辊27a。该辊27a被引导板18引导,由此将压头27沿上下方向引导。在压头27的下方,多个上模支架28沿左右方向以恒定间隔安装。上模支架28分别具有用于夹住并保持上模29的夹紧机构。此外,压头27以及上模支架28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可应用任意结构。上模29在被上模支架28保持时与下模12的凹部12a对置配置。另外,上模29具有向下模12的凹部12a进入的前端部29a。上述压头27、上模支架28以及上模29与后述的螺杆19成为一体而形成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体。

弯板机10具备左右一对压头驱动机构17。两个压头驱动机构17具有相同的结构,分别配置于框架11的未图示的上部盖板的后方。压头驱动机构17分别保持于框架11。压头驱动机构17具备:具有螺杆19以及螺母20的滚珠丝杠(旋转与直动转换部)21、作为高速驱动源的第1马达22、第1动力传递部23、作为加压驱动源的第2马达24、第2动力传递部25、离合器部26、以及相对于螺母20而在螺杆19的轴向上分离配置并且能够绕螺母20的旋转轴旋转地配置的驱动旋转体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滚珠丝杠21来作为旋转与直动转换部,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作为旋转与直动转换部,例如也可以使用滚柱丝杠等。另外,如图1所示,弯板机10具备控制压头驱动机构17的控制部15。也可以是,控制部15例如由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存储装置等构成,包括压头驱动机构17在内统一控制弯板机10的整体。另外,控制部15具备:同步旋转控制部15a,其使通过第1马达22而旋转的螺母20与通过第2马达24而旋转的后述的驱动旋转体37的速度相同;和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15b,其选择后述的离合器部26的使用或者不使用。

图3是对弯板机10的压头驱动机构17进行说明的图。如图3所示,螺杆19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配置,下端安装于压头27。螺杆19安装于压头27,由此旋转被限制。另外,螺杆19能够与压头27一体沿上下方向移动。螺杆19的长度与上模29的移动范围匹配地设定。

螺母20以与螺杆19螺纹结合的状态配置。螺母20收容于在框架11固定的壳体40。因此,螺母20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壳体40具有第1躯体部41、第2躯体部42、第1盖部43以及第2盖部44。第1躯体部41例如以筒状设置,配置于螺母20的下部的周围。第1躯体部41通过轴承16a、16b将螺母20支承为能够绕轴线ax旋转。作为轴承16a、16b,例如使用滚珠轴承等。轴承16a配置于第1躯体部41的下端部。轴承16b配置于第1躯体部41的上端部。轴承16a配置于螺母20的凸缘部20a的下侧。轴承16a以夹在凸缘部20a与后述的第1盖部43之间的状态配置。螺母20通过轴承16a以及第1盖部43,被限制向下方的移动。

第2躯体部42配置于第1躯体部41的上方,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于第1躯体部41。第2躯体部42例如以筒状设置,并具有比第1躯体部41大的内径以及外径。第2躯体部42在包围螺母20的上部和后述的驱动旋转体37的位置配置。

第1盖部43配置于第1躯体部41的下端部。第1盖部43在中央具有开口部,成为螺母20的下端部从该开口部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另外,螺杆19以贯通的状态配置于第1盖部43的开口部。第2盖部44配置于第2躯体部42的上端部。第2盖部44在中央具有开口部,螺杆19以从该开口部向上方突出的状态配置。

第1马达22例如使用低扭矩并且高速旋转类型的伺服马达。第1马达22的输出轴22a与第1动力传递部23的输入侧连结。第1马达22通过固定部22b固定配置于框架11。根据该结构,第1马达22成为相对于框架11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第1马达22通过来自控制部15的指令使输出轴22a旋转驱动。

第2马达24与第1马达22相同地例如使用伺服马达。作为第2马达24,使用高扭矩且低速旋转类型的伺服马达。第2马达24的输出轴24a与第2动力传递部25的输入侧连结。第2马达24通过固定部24b而固定配置于框架11。根据该结构,第2马达24成为相对于框架11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第2马达24与第1马达22相同,通过来自控制部15的指令使输出轴24a旋转驱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分别被支承于框架11,由此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

第1动力传递部23将第1马达22的旋转以高速且低扭矩向螺母20传递。第1动力传递部23具备输出轴带轮33、驱动带轮34以及带35。输出轴带轮33安装于第1马达22的输出轴22a。驱动带轮34与螺母20同轴地固定于螺母20的下端部。带35架设于输出轴带轮33和驱动带轮34。因此,通过驱动第1马达22,经由第1动力传递部23而使螺母20以高速且低扭矩旋转。通过螺母20的旋转,对压头27限制旋转的螺杆19以高速沿上下方向移动。

第2动力传递部25将第2马达24的旋转以低速且高扭矩向驱动旋转体37传递。第2动力传递部25具备输出轴带轮36、驱动旋转体37以及带38。输出轴带轮36安装于第2马达24的输出轴24a。驱动旋转体37在螺母20的上方分离并与螺母20同轴地配置。驱动旋转体37与螺母20一起收容于壳体40。驱动旋转体37与螺母20相同地被壳体40支承为能够绕轴线ax旋转。另外,驱动旋转体37配置于第2躯体部42的内侧且第2盖部44的下侧的位置。驱动旋转体37能够通过离合器部26而与螺母20连接。

驱动旋转体37具有:收容螺母20的上部(一部分)的收容部37e。收容部37e的侧面亦即驱动旋转体37的内周部成为经由轴承37a、37b而与螺母20的上部的外周面对置的状态。另外,驱动旋转体37配置为通过轴承37a、37b而能够绕螺母20的旋转轴旋转。轴承37a、37b配置于轴承16b的上方,可以支承螺母20的上部,也可以不支承螺母20的上部。另外,在驱动旋转体37的上部配置有推力轴承37c。推力轴承37c配置于驱动旋转体37与壳体40的第2盖部44之间。因此,驱动旋转体37的轴向由保持于壳体40(框架11)的推力轴承37c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驱动旋转体37被推力轴承37c限制向上方的移动。根据该结构,螺杆19以及螺母20的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推力轴承37c是承受在对工件w进行弯曲加工时作用于驱动旋转体37的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承受部。另外,第2盖部44由于承受作用于推力轴承37c的反作用力,所以厚壁并提高刚性地形成。

带38架设于输出轴带轮36和作为驱动旋转体37的外周部的被传递部37d。因此,通过驱动第2马达24,从而经由第2动力传递部25而使驱动旋转体37以低速且高扭矩旋转。在驱动旋转体37通过离合器部26与螺母20连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驱动旋转体37的旋转使螺母20以低速且高扭矩旋转,使螺杆19以低速且高负荷(大推力)向下方移动。

此外,作为压头驱动机构17,构成为第1动力传递部23以及第2动力传递部25通过带35、38来传递驱动力,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连杆机构或齿轮系来传递驱动力。另外,不限定于相对于一个压头27而配置有两个压头驱动机构17,也可以配置有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压头驱动机构17。

离合器部26将通过第1马达22而旋转的螺母20和驱动旋转体37连结,将驱动旋转体37的旋转(驱动力)向螺母20传递。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将环状部件61固定于螺母20的上端面。环状部件61例如构成为端面61f平坦地形成,与驱动旋转体37的平坦的下表面37f对置配置。但是,环状部件61的端面61f以及驱动旋转体37的下表面37f不限定于平坦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离合器部26通过环状部件61的端面61f与驱动旋转体37的下表面37f抵接,从而将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

图4以及图5是表示压头驱动机构17的主要部分的图,且是表示基于离合器部26的驱动旋转体37与螺母20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示出上模29未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的状态,图5示出上模29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上模29未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的情况下,环状部件61的端面61f与驱动旋转体37的下表面37f之间保持为形成有缝隙l1的状态。此外,缝隙l1例如设定为几十μm~几mm。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而使螺母20旋转,螺母20的旋转也不会向驱动旋转体37传递。另外,即使通过第2马达24的驱动力使驱动旋转体37旋转,驱动旋转体37的旋转也不会向螺母20传递。

如图5所示,在上模29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的情况下,通过反作用力经由压头27以及螺杆19将螺母20向上方按压。螺母20向上方被按压,由此对于将螺母2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滚珠轴承亦即轴承37a而言,内圈相对于外圈向上方移动,或者轴承37a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弹性变形。此外,虽未图示,但针对将螺母2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37b、16a、16b也相同。作为其结果,螺母20以及环状部件61成为一体而向上方移动,环状部件61将驱动旋转体37向上方推起而与驱动旋转体37抵接。即,通过离合器部26将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而作为旋转体r成为一体。因此,通过利用第2马达24使驱动旋转体37旋转,从而驱动旋转体37的旋转经由环状部件61而向螺母20传递,能够对螺母20赋予旋转(驱动力)。另外,若上模29未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则螺母20经由压头27以及螺杆19向下方移动,环状部件61从驱动旋转体37离开而使离合器部26释放。这样,压头驱动机构17能够不使用离合器部专用的驱动源而进行离合器部26的连结以及释放。此外,图5中,通过轴承37a等的内圈与外圈的位置变化或者轴承37a等弹性变形使螺母20向上方移动,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轴承37a等形成为能够相对于驱动旋转体37等上下移动,螺母20与轴承37a等一起上下移动,也可以构成为,螺母20形成为能够相对于轴承37a等上下移动,螺母20相对于轴承37a等上下移动。

接下来,使用图6对基于弯板机10的压制方法进行说明。图6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制方法的时序图。在图6的(a)中,使压头27的位置、施加于工件w的负荷载荷(推力)的大小、第1马达22的输出轴22a的旋转方向及转速、以及第2马达24的输出轴24a的旋转方向及转速对应而示出。图6的(a)的横轴是时刻。此外,以下说明的压头驱动机构17的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动作通过上述的控制部15(参照图1)而执行。首先,在上模29向上方退避了的状态下,在下模12上配置工件w。此外,弯板机10具有未图示的工件定位机构,作业者通过使工件w的前端与定位机构抵接,从而使工件w在下模12上定位。

在工件w的定位结束后,压头27(上模29)下降至与工件接近的第1位置p1(区间a:高速下降)。区间a是上模29向工件w逼近的区间。对于高速下降动作而言,通过第1马达22使螺母20以高速旋转。对压头27的下降动作的各部的动作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开始了基于第1马达22的驱动后(时刻t1),使第1马达22的每单位时间的转速(例如为rpm,以下仅表达为“转速”)从时刻t1慢慢变大。在第1马达22的转速到达了规定的第1转速r1的情况下(时刻t2),使转速以第1转速r1成为恒定。此时,成为在第2动力传递部25的驱动旋转体37与环状部件61之间产生了缝隙l1的状态(参照图4)。因此,螺母20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成为高速旋转的状态,螺母20的旋转未向驱动旋转体37传递。因此,通过螺母20的高速旋转,螺杆19以高速下降。

其后,在压头27到达第1位置p1的中途(时刻t3)的第2位置p2处,使第1马达22的转速从第1转速r1慢慢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在压头27到达第1位置p1的时刻(时刻t5),减少转速,以使得第1马达22的转速成为比第1转速r1小的第2转速r2。即,控制部15控制第1马达22,以使得螺母20的旋转减速至通过第2马达24正低速旋转或者预定旋转的驱动旋转体37的第2转速r2(旋转速度)为止。此外,第2转速r2例如是对工件w进行弯曲加工的情况下的转速。通过使第1马达22的转速降低,螺母20的旋转慢慢变成低速,使下降速度慢慢降低并且螺杆19下降。

另一方面,在压头27到达了第2位置p2的情况下(时刻t3),开始基于第2马达24的驱动,使驱动旋转体37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第2马达24的转速慢慢变大时,例如在压头27到达第1位置p1前的时刻(时刻t4),驱动旋转体37的转速成为上述的第2转速r2。即,控制部15的同步旋转控制部15a使通过第1马达22而旋转的螺母20的速度、与通过第2马达24而旋转的后述的驱动旋转体37的速度相同。此外,在图6的(a)的时序图中,将时刻t4为时刻t5前的情况,即,第2马达24的转速比第1马达22先成为第2转速r2的情况列举为例子,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在压头27到达第1位置p1的时刻(时刻t5),第2马达24的转速与第1马达22同时成为第2转速r2。

在通过上述的动作使压头27到达第1位置p1的情况下(时刻t5),基于第1马达22的螺母20的转速和基于第2马达24的驱动旋转体37的转速均成为第2转速r2。换句话说,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同步旋转。由此,螺母20(环状部件61)的旋转速度和驱动旋转体37的旋转速度相同。此外,在该阶段中,在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之间还形成有缝隙l1,环状部件61和驱动旋转体37在分离并对置的状态下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在压头27到达第1位置p1后,使压头27以低速下降(区间b:低速加压)。在低速加压动作中,首先,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压头27从第1位置p1朝向第3位置p3以低速下降。此外,第3位置p3是上模29与工件w抵接的时刻时的压头27的位置。

在压头27到达第3位置p3的情况下(时刻t6),上模29与工件w抵接,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通过该反作用力,将螺母20以及环状部件61向上方按压,环状部件61(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参照图5)。此时,成为螺母20以及驱动旋转体37以第2转速r2一致的状态,因此不会使螺母20以及驱动旋转体37的旋转停止而使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之间以短时间顺利地连结。另外,作用于螺母20的反作用力由推力轴承37c承受,因此抑制相对于工件w的加压力减少。

通过将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螺母20以施加有基于第1马达22的驱动力、基于第2马达24的驱动力的状态旋转。通过螺母20的旋转,螺杆19下降,压头27移动至第4位置p4。第4位置p4是上模29到达下止点的时刻(时刻t7)的压头27的位置。通过压头27到达第4位置p4,由此上模29到达下止点,工件w夹在上模29与下模12之间,对工件w实施弯曲加工。即,控制部15控制第1马达22,以使得上模29在包含向工件w的逼近、向工件w的抵接、工件w的弯曲加工结束在内的行程中的包括向工件w的逼近的一部分的范围下降,通过同步旋转控制部15a在逼近的中途使通过第1马达22而旋转的螺母20的速度、与通过第2马达24而旋转的驱动旋转体37的旋转速度相同后,通过离合器部26使螺母20和驱动旋转体37连结。此外,在使压头27从第3位置p3向第4位置p4下降期间,工件w的加工所需要的负荷(推力)分别分担于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因此,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低输出化以及小型化。

另外,从时刻t7的紧前(从上模29到达下止点的紧前)使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转速减少,在时刻t7使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停止,维持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的停止直至时刻t8(区间c:停止)。通过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的停止,上模29被维持在下止点,并且不使其进一步超过下止点而对工件w加压。在时刻t8使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同步而开始反转的驱动。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同步而使反转的转速慢慢变大,在相同的时机维持为第3转速r3(区间d:泄压)。在该区间d,压头27从第4位置p4移动至第5位置p5。伴随于此,向工件w的负荷载荷从时刻t8慢慢减少,在时刻t9的紧前,负荷载荷成为0。由此,成为将相对于工件w的加压解除的状态。

在该区间d,使螺杆19向上方移动,由此上模29从工件w离开。通过上模29从工件w离开,从而将从工件w作用于上模29的反作用力消除,因此相对于螺母20以及环状部件61的向上方的按压力被消除。作为其结果,因压头27的载荷等使螺母20以及环状部件61相对于驱动旋转体37向下方移动。因此,环状部件61从驱动旋转体37向下方离开,成为在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之间形成有缝隙l1的状态(时刻t9)。在这种情况下,螺母20成为来自第2马达24的驱动力被隔断,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状态。

其后,使基于第1马达22的转速从第3转速r3慢慢变大至第4转速r4(区间e:高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螺母20通过第1马达22的高速旋转以高速旋转。通过螺母20的高速旋转,使螺杆19以高速上升。通过螺杆19的上升,使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时刻t10)。在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后,停止第1马达22。另一方面,针对第2马达24,在环状部件61从驱动旋转体37向下方离开后(时刻t9后),以规定时间继续了第3转速r3的驱动后停止驱动。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使第1马达22的动作停止,从而弯板机10的动作结束(区间f:动作停止)。

图6的(b)是表示以往的弯板机的动作的时序图。以往的弯板机构成为,在进行压头的高速下降的情况下(区间a)使用第1马达,在通过压头的低速加压加工工件的情况下(区间b)使用第2马达。在该结构中,需要在驱动源切换时使第1马达以及第2马达双方停止并使离合器动作,因此需要与其对应的时间(区间g、h),从而导致工件加工所需的时间变长。并且,工件加工仅使用第2马达,因此需要使用大型的(高输出的)第2马达,导致成本增加。相对于以往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制方法不需要在驱动源的切换时使第1马达以及第2马达双方停止,并且在工件w的加工时使用第1马达以及第2马达双方的驱动力。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工件w的加工时间的缩短、以及第2马达24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10以及压制方法,在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任一方或者双方驱动的情况下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因此,不需要引导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一方的引导机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整体结构的复杂化从而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将螺母20通过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驱动,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驱动源的切换。此外,在上述的压制方法中,通过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双方使螺母20旋转而进行工件w的弯曲加工,但不限定于该结构。控制部15也可以仅通过第1马达22而使螺母20旋转,从而执行工件w的弯曲加工。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5通过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15b(参照图1)来选择离合器部26的不使用(即第2马达24的不使用)。例如,在对工件w进行弯曲加工时的反作用力小的情况下(即相对于工件w以较小的载荷进行弯曲加工的低负荷弯曲加工的情况下),轴承37a等的内圈的移动或者轴承37a等的变形小,不执行基于离合器部26的螺母20和驱动旋转体37的连结。因此,工件w的弯曲加工通过仅基于第1马达22的螺母20的旋转来进行。另一方面,在对工件w进行弯曲加工时的反作用力大的情况下,控制部15通过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15b选择离合器部26的使用(即第2马达24的使用),如上述那样,通过离合器部26将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7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图7中,针对弯板机110的压头驱动机构117进行示出,针对除压头驱动机构117以外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如图7所示,在压头驱动机构117中,离合器部126具有驱动部62。驱动部62使通过第1马达22而旋转的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抵接。在第2实施方式中,驱动部62具有使螺母20升降的液压缸机构。具体而言,驱动部62具有活塞部62a、和对活塞部62a沿上下方向滑动的缸室供给油的油压供给部62b。驱动部62的驱动通过控制部15(参照图1)而控制。

液压缸机构形成于壳体40的第1盖部43,活塞部62a与支承螺母20的下部的轴承16a的下方相接而配置。活塞部62a配置于在与凸缘部20a之间沿上下方向夹着轴承16a的位置。活塞部62a通过利用油压供给部62b来调整缸室的油压,从而沿上下方向移动。若将来自油压供给部62b的油向缸室供给则活塞部62a向上方移动而能够将螺母20向上方推起。另一方面,对于活塞部62a而言,若在位于上方的状态下来自油压供给部62b的油的供给停止或者油的供给压力减少,则向下方移动。

因此,驱动部62通过利用液压缸机构的活塞部62a将螺母20向上方推起,从而能够使环状部件61的端面61f与驱动旋转体37的下表面37f抵接。另外,驱动部62通过从环状部件61的端面61f与驱动旋转体37的下表面37f抵接的状态使活塞部62a向下方移动,从而能够使环状部件61的端面61f从驱动旋转体37的下表面37f分离。这样,驱动部62能够通过控制部15在任意的时机进行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的抵接或者分离即基于离合器部126的连结或者释放之类的切换。此外,驱动部62的驱动也可以通过控制部15的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15b(参照图1)来进行。例如,也可以在由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15b选择了离合器部26的不使用的情况下,不使驱动部62驱动,也可以在由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15b选择了离合器部26的使用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使驱动部62驱动。

另外,压头驱动机构117具有传感器63。传感器63配置于凸缘部20a的上表面。传感器63能够使用例如压力传感器等接触式传感器、或者光传感器等非接触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传感器63在将螺母20向上方推起的情况下,能够对相对于凸缘部20a向上方施加的压力或者凸缘部20a的向上方的移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例如向控制部15输送。另外,在施加于螺母20的向上方的压力消除的情况下或者凸缘部20a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传感器63能够检测该压力的消除以及向下方的移动。这样,传感器63例如通过检测凸缘部20a的压力或者移动,将利用驱动部62将螺母20向上方推起的情况或者利用驱动部62将螺母20向下方返回的情况向控制部15发送,能够分别检测基于离合器部26的连结或者释放。此外,该传感器63能够与有无驱动部62无关地设置,另外,在螺母20上下移动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

另外,压头驱动机构117设置有与传感器63不同的另一传感器64。传感器64例如配置于螺杆19的下部。作为传感器64,例如使用载荷传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等。在传感器64为载荷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作用于螺杆19的载荷(推力)或者扭矩。另外,在传感器64为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压头驱动机构17或压头27等的温度。此外,上述的传感器63、64的一方或者双方的配置是任意的,也可以不设置传感器63、64的一方或者双方。

在弯板机110中,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在进行了高速下降动作、低速加压动作、停止动作、泄压动作、高速上升动作后,使动作停止。此外,驱动部62例如在第1马达22的转速以及第2马达24的转速分别成为相同的第2转速r2时(例如,图6的(a)所示的时刻t5的时机)或者其后,从油压供给部62b供给油而驱动活塞部62a,由此使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此时,也可以通过传感器63来检测螺母20被向上方推起的情况。通过该传感器63,能够容易地确认环状部件61(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的情况。

另外,驱动部62在泄压动作(参照图6的(a)的区间d)中,在上模29从工件w离开后,使基于油压供给部62b的油的供给停止或者使油的供给压力减少,由此活塞部62a通过压头27等的载荷与螺母20一起下降。通过活塞部62a的下降,环状部件61成为从驱动旋转体37分离的状态。此时,也可以通过传感器63来检测螺母20向下方返回的情况。通过该传感器63,控制部15能够容易确认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的连结释放的情况。此外,也可以是,在传感器64为载荷传感器的情况下,对施加于螺杆19的载荷或扭矩值进行检测,在载荷或扭矩值成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例如通过警报等来报告作用于压头27的载荷(推力)或者扭矩(旋转力矩)较大。另外,也可以是,在传感器64为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对压头驱动机构17或压头27等的温度进行检测,在检测到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例如通过警报等报告温度高。

如以上那样,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11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保持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相对位置,因此不需要对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一方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缩短工件w的加工时间,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小型化。

另外,弯板机110由于离合器部126具备使通过第1马达22而旋转的螺母20和驱动旋转体37抵接的驱动部62,所以能够通过驱动部62来可靠地进行基于离合器部126的连结或者释放,并且能够任意设定连结的时机。另外,弯板机110具备对基于驱动部62的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的抵接进行检测的传感器63,因此通过传感器63,能够可靠地检测由离合器部126连结的状态或释放的状态。此外,上述的驱动部62使用液压缸机构,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气压缸机构,也可以使用压电元件等电动的促动器。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8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图8中,针对弯板机210的压头驱动机构217进行示出,针对除压头驱动机构217以外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如图8所示,压头驱动机构217具有设置于螺杆219的花键轴219a、供该花键轴219a贯通的花键螺母65,来作为用于使螺杆219的旋转停止的止转部。花键轴219a设置于螺杆219中的包含从壳体40的第2盖部44突出的部分在内的上部。花键轴219a从螺杆219的上端部朝向下方形成。此外,花键轴219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例如设定为压头27(上模29)的行程的范围以上。

另外,在壳体40的第2盖部44设置有花键螺母65。花键螺母65通过螺栓等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于第2盖部44。因此,花键螺母65成为不相对于壳体40(框架11)旋转的状态。另外,花键螺母65供螺杆219的花键轴219a贯通。图9是表示从上方观察螺杆219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如图9所示,花键螺母65在内周具有多个花键槽65a。花键槽65a插入有螺杆219的花键轴219a。根据该结构,螺杆219的上部在绕轴线ax的旋转方向上,花键轴219a与花键槽65a卡止。因此,限制螺杆219的绕轴线ax的旋转。此外,花键轴219a能够相对于花键螺母65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螺杆219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未被花键螺母65阻碍。

此外,基于弯板机210的工件w的压制方法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在向螺杆219的旋转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压头驱动机构217也能够通过花键螺母65接住螺杆219的旋转方向的力。例如,在驱动了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双方时,相对于螺杆219共转那样的力产生作用,但通过花键螺母65接住该力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减少给予压头27的旋转扭矩。

如以上那样,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210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保持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相对位置,因此不需要对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一方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缩短工件w的加工时间,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小型化。另外,通过驱动部62,能够可靠地进行基于离合器部126的连结或者释放,并且能够任意设定连结的时机。另外,通过传感器63,能够可靠地检测通过离合器部126连结的状态或释放的状态。此外,图8以及图9所示的花键轴219a以及花键螺母65是止转部的一个例子,能够应用能够使螺杆19的旋转停止的任意结构。另外,花键轴219a以及花键螺母65等止转部也能够在螺杆19不旋转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应用。

另外,弯板机210具备花键轴219a以及花键螺母65之类的止转部,因此螺杆219的旋转被限制。根据该结构,止转部接住螺杆219的旋转扭矩的一部分,因此能够使从螺杆219向压头27传递的旋转扭矩减少,能够防止由螺杆219引起的压头27的变形。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压头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0中,针对弯板机310的压头驱动机构317进行示出,针对除压头驱动机构317以外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限制螺母320的旋转以及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并使螺杆319一边旋转一边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压头驱动机构317具备:具有螺杆319以及螺母320的滚珠丝杠(旋转与直动转换部)321、第1马达22、第1动力传递部323、第2马达24、第2动力传递部325、离合器部326、以及相对于螺杆319而在螺杆319的轴向上分离配置并且能够绕螺杆319的旋转轴旋转地配置的驱动旋转体3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与直动转换部而使用滚珠丝杠321,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作为旋转与直动转换部,例如也可以使用滚柱丝杠等。螺杆319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螺杆319的下方,经由壳体340而安装有压头27。螺杆319能够与压头27一体沿上下方向移动,以悬挂的状态被支承于在框架11固定的螺母320。螺杆319的长度与上模29的行程匹配地设定。

螺杆319的下部收容于在压头27固定的壳体340。壳体340具有躯体部341和盖部343。躯体部341以筒状设置,并配置于螺杆319的下部的周围。躯体部341通过轴承337a、337b将后述的驱动旋转体337支承为能够绕轴线ax旋转。作为轴承337a、337b,例如使用滚珠轴承等。盖部343配置于躯体部341的下端部。在盖部343设置有与压头27连结的连结部件344。因此,壳体340与压头27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但旋转被限制。

螺母320与螺杆319螺纹结合。螺母320通过螺栓等未图示的固定部件而固定于框架11。螺母320的旋转以及沿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压头27经由连结部件344、轴承337a、337b、驱动旋转体337、后述的轴承316a、316b以及螺杆319而悬挂于螺母320。

第1马达22的输出轴22a与第1动力传递部323的输入侧连结。第1马达22经由固定部322b以及壳体340而固定于压头27。第2马达24的输出轴24a与第2动力传递部325的输入侧连结。第2马达24经由固定部324b以及壳体340而固定于压头27。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分别被支承于压头27,与压头27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但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另外,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固定于压头27,因此不需要沿上下方向移动时的引导件。但是,也可以具备:对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一方或者双方进行引导的引导件。

第1动力传递部323使第1马达22的旋转以高速且低扭矩向螺杆319传递。第1动力传递部323具备:输出轴带轮33、驱动带轮334以及带35。驱动带轮334在螺母320的下方且比螺杆319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被固定。带35架设于输出轴带轮33和驱动带轮334。因此,通过驱动第1马达22,从而经由第1动力传递部323而使螺杆319以高速且低扭矩旋转。通过螺杆319的旋转,螺杆319在上下方向上高速移动。

第2动力传递部325使第2马达24的旋转以低速且高扭矩向驱动旋转体337传递。第2动力传递部325具备输出轴带轮36、驱动旋转体337以及带38。驱动旋转体337是驱动带轮,在螺杆319的下方分离而与螺杆319同轴地配置。驱动旋转体337与螺杆319的下端部一起收容于壳体340。驱动旋转体337通过上述的轴承337a、337b以能够绕轴线ax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340。另外,驱动旋转体337能够通过离合器部326而与螺杆319连接。

驱动旋转体337具有收容螺杆319的下部(一部分)的收容部337e。收容部337e的侧面亦即驱动旋转体337的内周部成为隔着轴承316a、轴承316b而与螺杆319的下部的外周面对置的状态。另外,驱动旋转体337配置为通过轴承337a、337b而能够绕螺杆319的旋转轴旋转。轴承316a、316b配置于驱动旋转体337的内侧,可以支承螺杆319的下部,也可以不支承螺杆319的下部。另外,在驱动旋转体337的下部配置有推力轴承337c。推力轴承337c夹持在驱动旋转体337与壳体340的盖部343之间。推力轴承337c对驱动旋转体337的下端进行支承,在工件w的加工时将经由压头27作用的反作用力适当地向驱动旋转体337传递。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驱动旋转体337高精度地向上方移动,可靠地进行基于后述的离合器部326的连结。

带38架设于输出轴带轮36和驱动旋转体337的外周部亦即被传递部337g。因此,通过驱动第2马达24,从而经由第2动力传递部325而使驱动旋转体337以低速且高扭矩旋转。在驱动旋转体337通过离合器部326而与螺杆319连结的情况下,通过驱动旋转体337的旋转使螺杆319以低速且高扭矩旋转,能够使螺杆319以低速且高负荷(大推力)向下方移动。此外,作为压头驱动机构317,构成为第1动力传递部323以及第2动力传递部325通过带35、38而传递驱动力,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连杆机构或齿轮系来传递驱动力。

离合器部326使通过第1马达22而旋转的螺杆319和驱动旋转体337连结,将驱动旋转体337的旋转(驱动力)向螺杆319传递。在螺杆319的下端面,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有圆盘状部件361。对于圆盘状部件361而言,端面361f平坦地形成,与驱动旋转体337的平坦的端面337f对置配置。此外,圆盘状部件361的端面337f以及驱动旋转体337的端面337f不限定于平坦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离合器部326通过圆盘状部件361的端面361f与驱动旋转体37的端面337f抵接,从而将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连结。

此外,在上模29未受到来自工件w的反作用力的情况下,成为在圆盘状部件361的端面361f与驱动旋转体337的端面337f之间产生了规定的缝隙(例如图4所示的缝隙l1)的状态。另外,在上模29受到来自工件w的反作用力的情况下,驱动旋转体337的端面337f与圆盘状部件361的端面361f抵接。

图11是将压头驱动机构317的主要部分放大而示出的图,且是示出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1示出通过离合器部326而将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连结的状态。如图11所示,在轴承316b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337d。弹性部件337d对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向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方向赋予弹力。弹性部件337d通过弹力使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在离合器部326的释放时分离。

接下来,对基于弯板机310的压制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上模29向上方退避的状态下,在下模12上定位并配置工件w这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工件w的定位后的动作与图6的(a)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时序图相同。在工件w的定位后,通过第1马达22使螺杆319以高速旋转。此时,成为在驱动旋转体337与圆盘状部件361之间产生了缝隙的状态。因此,螺杆319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而高速旋转,螺杆319的旋转未向驱动旋转体37传递。另外,通过螺杆319的高速旋转,螺杆319以高速下降,通过螺杆319的下降使与螺杆319连结的压头27下降。此时,通过固定部322b而固定于压头27的第1马达22、和通过固定部324b而固定于压头27的第2马达24与压头27成为一体而下降。因此,恒定保持第1马达22与第2马达24的相对位置。

其后,使第1马达22的转速慢慢变小,使压头27的下降速度降低。即,控制部15(参照图1)控制第1马达22,以使得螺杆319的旋转减速至通过第2马达24正低速旋转或者预定旋转的驱动旋转体337的旋转速度。另一方面,开始第2马达24的驱动。将第1马达22的转速与第2马达24的转速调整为一致或者几乎一致,直至压头27到达规定的目标位置为止(上模29到达工件w前)。通过该调整,第1马达22与第2马达24同步旋转,直至压头27到达规定的目标位置为止。此外,在该阶段中,在圆盘状部件361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通过弹性部件337d形成有缝隙,圆盘状部件361和驱动旋转体337在离开的状态下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使压头27以低速下降,使上模29与工件w抵接。在上模29与工件w抵接后,进一步下降,由此上模29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通过该反作用力,经由压头27以及壳体340,将驱动旋转体337向上方按压,抵抗弹性部件337d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此外,通过将驱动旋转体337向上方按压,从而对于将螺杆319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滚珠轴承亦即轴承316a、316b而言,外圈相对于内圈向上方移动,或者轴承316a、316b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弹性变形。通过外圈的向上方的移动等,从而驱动旋转体337向上方移动,将圆盘状部件361与驱动旋转体337连结(参照图11)。即,通过离合器部326将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连结而作为旋转体成为一体。因此,通过利用第2马达24使驱动旋转体337旋转,由此驱动旋转体337的旋转经由圆盘状部件361向螺杆319传递,能够向螺杆319赋予旋转(驱动力)。此时,螺杆319以及驱动旋转体337成为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转速,因此不使螺杆319以及驱动旋转体337的旋转停止地在短时间顺利地连结圆盘状部件361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此外,上述中,通过轴承316a、316b的内圈与外圈的位置变化或者轴承316a、316b的弹性变形使驱动旋转体337向上方移动,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轴承316a、316b形成为能够相对于驱动旋转体337或者螺杆319上下移动,可以构成为驱动旋转体337与轴承316a、316b一起上下移动,也可以构成为驱动旋转体337相对于轴承316a、316b上下移动。

通过将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连结,从而螺杆319在施加有来自第1马达22的驱动力、和来自第2马达24的驱动力的状态下旋转。通过螺杆319的旋转,螺杆319以低速且高扭矩下降,上模29到达下止点,由此在上模29与下模12之间夹着工件w,对工件w实施弯曲加工。从上模29与工件w抵接起下降至下止点为止的期间,工件w的加工所需的负荷分别分担于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因此,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低输出化以及小型化。工件w的加工时的反作用力从压头27经由壳体340、驱动旋转体337、螺杆319以及螺母320向框架11传递,被框架11接住。在上模29到达下止点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停止。

在停止了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后,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成为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转速而同步驱动并使螺杆319反转,使螺杆319向上方移动。通过螺杆319的上升,经过向工件w的泄压,成为上模29从工件w离开的状态。

上模29从工件w离开,由此从工件w作用于上模29的反作用力消失,因此相对于驱动旋转体337的向上方的按压力消失。按压力消失,由此驱动旋转体337通过压头27等的载荷以及弹性部件337d的弹力而向下方移动,成为从圆盘状部件361向下方离开的状态。此外,不仅利用压头27等的载荷,还利用弹性部件337d的弹力,由此能够使驱动旋转体337可靠地从圆盘状部件361离开,能够可靠地进行基于离合器部326的释放。驱动旋转体337从圆盘状部件361离开而在圆盘状部件361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形成有缝隙,由此螺杆319成为来自第2马达24的驱动力被隔断,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状态。

其后,通过使基于第1马达22的转速慢慢变大,从而螺杆319通过第1马达22的高速旋转而以高速上升。通过螺杆319的上升,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在压头27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后,使第1马达22停止。另一方面,针对第2马达24,驱动旋转体337从圆盘状部件361离开后使驱动停止。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使动作停止,从而弯板机310的动作结束。

如以上那样,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31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保持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相对位置,因此不需要对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一方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并且,能够缩短工件w的加工时间,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小型化。

〔第5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对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图。图12中,针对弯板机410的压头驱动机构417进行示出,针对除压头驱动机构417以外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中,应用以下结构,即,对螺杆19的旋转以及沿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使螺母20保持于压头27而使螺母20旋转,由此与压头27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12所示,压头驱动机构417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具备:具有螺杆19以及螺母20的滚珠丝杠21、第1马达22、第1动力传递部23、第2马达24、第2动力传递部25以及离合器部26。压头驱动机构417与使第1实施方式的压头驱动机构17上下反转而成的结构几乎相等。但是,螺杆19在上端固定于框架11,限制螺杆19的旋转以及上下方向的移动。另外,壳体40经由连结部件440而固定于压头27。第1马达22通过固定部22b而固定于壳体40。第2马达24通过固定部24b、24c而固定于壳体4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分别被支承于压头27,与压头27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但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另外,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固定于压头27,因此不需要沿上下方向移动时的引导件。但是,也可以具备对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一方或者双方进行引导的引导件。

针对基于上述的弯板机410的压制方法,首先,在工件w的定位结束后,通过第1马达22使螺母20以高速旋转。成为在第2动力传递部25的驱动旋转体37与环状部件61之间产生了缝隙(参照图4的缝隙l1)的状态。因此,螺母20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而高速旋转,螺母20的旋转未向驱动旋转体37传递。因此,通过螺母20的高速旋转,螺母20以高速下降。伴随着螺母20的下降,压头27以高速下降。此时,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与压头27成为一体而下降,两者的相对位置保持为恒定。

其后,使第1马达22的转速慢慢变小,使压头27的下降速度降低。另一方面,针对第2马达24,开始进行驱动。而且,直至上模29到达工件w为止,将基于第1马达22的螺母20的转速和基于第2马达24的驱动旋转体37的转速调整为一致或者几乎一致。通过该调整,使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同步旋转。此外,在该阶段中,在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之间形成有缝隙,环状部件61和驱动旋转体37在离开的状态下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若通过基于第1马达22的低速驱动使压头27下降,上模29与工件w抵接,则上模29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通过该反作用力,经由压头27以及连结部件440将壳体40向上方按压。在壳体40的第2盖部44与驱动旋转体37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37c,通过壳体40被向上方按压,从而将驱动旋转体37向上方按压,将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此时,螺母20与驱动旋转体37成为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转速,因此不使螺母20以及驱动旋转体37的旋转停止地在短时间顺利地连结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之间。

通过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连结,从而螺母20在施加有来自第1马达22的驱动力、和来自第2马达24的驱动力的状态下旋转。通过基于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螺母20的旋转,从而螺母20以低速下降,在上模29到达下止点期间,工件w在上模29与下模12之间被夹住而被实施弯曲加工。此外,工件w的加工所需的负荷分别分担于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因此,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低输出化以及小型化。工件w的加工时的反作用力从压头27经由壳体40、驱动旋转体37、螺母20以及螺杆19而向框架11传递,并被框架11接住。在上模29到达下止点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停止。

在使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停止后,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成为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转速而同步驱动并使螺母20反转,使螺母20向上方移动。通过螺母20(压头27)的上升,经过向工件w的泄压,成为上模29从工件w离开的状态。通过上模29从工件w离开,从而从工件w作用于上模29的反作用力消失,因此相对于驱动旋转体37的向上方的按压力消失。通过按压力消失,从而驱动旋转体37通过压头27等的载荷而向下方移动,成为从环状部件61向下方离开的状态。通过在环状部件61与驱动旋转体37之间形成有缝隙,从而螺母20成为来自第2马达24的驱动力被隔断,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状态。

其后,通过使基于第1马达22的转速慢慢变大,从而螺母20以高速旋转,以高速上升。通过螺母20的上升,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后,使第1马达22停止。另一方面,第2马达24在驱动旋转体37从环状部件61离开后使驱动停止。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使动作停止,由此弯板机410的动作结束。

如以上那样,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41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保持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相对位置,因此不需要对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一方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并且,能够缩短工件w的加工时间,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小型化。

〔第6实施方式〕

参照图13以及图14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是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图。图13中,针对弯板机510的压头驱动机构517进行示出,针对除压头驱动机构517以外的结构,与图10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中,对将螺母320与压头27连结而使螺杆319旋转由此使螺母320与压头27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压头驱动机构517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具备:具有螺杆319以及螺母320的滚珠丝杠321、第1马达22、第1动力传递部323、第2马达24、第2动力传递部325以及离合器部326。压头驱动机构517几乎等于使第4实施方式的压头驱动机构317上下反转而成的结构。但是,螺母320的下端经由连结部件520而固定于压头27,螺母320被限制旋转,并且与压头27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

另外,收容驱动旋转体337的壳体340经由从盖部343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结部544而固定于框架11。螺杆319的上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340内的驱动旋转体337的收容部337e,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螺杆319在经由驱动旋转体337而从壳体340悬挂的状态下配置。第1马达22通过固定部522b而固定于框架11。第2马达24通过固定部324b而固定于壳体340,经由壳体340而被支承于框架1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分别被支承于框架11,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

图14是将压头驱动机构517的主要部分放大而示出的图,且是表示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的位置关系的图。如图14所示,在轴承316b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337d。弹性部件337d对螺杆319和驱动旋转体337向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方向赋予弹力。弹性部件337d通过弹力,使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在离合器部326的释放时分离。

针对基于上述的弯板机510的压制方法,首先,在工件w的定位结束后,通过第1马达22使螺杆319以高速旋转。成为在第2动力传递部325的驱动旋转体337与圆盘状部件361之间产生了缝隙(参照图4的缝隙l1)的状态。因此,螺杆319成为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而高速旋转的状态,螺杆319的旋转未向驱动旋转体337传递。因此,通过螺杆319的高速旋转,螺母320以高速下降。伴随着螺母320的下降,压头27以高速下降。此时,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被支承于框架11,因此两者的相对位置保持为恒定。

其后,使第1马达22的转速慢慢变小,使压头27的下降速度降低。另一方面,开始第2马达24的驱动。将基于第1马达22的螺杆319的转速和基于第2马达24的驱动旋转体337的转速调整为一致或者几乎一致,直至压头27到达规定的目标位置为止(上模29到达工件w前)。通过该调整,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同步旋转。此外,在该阶段中,在圆盘状部件361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因压头27等的载荷以及弹性部件337d的弹力而形成有缝隙,圆盘状部件361和驱动旋转体337在离开的状态下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若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使压头27以低速下降,上模29与工件w抵接,则从工件w受到反作用力。通过该反作用力,经由压头27以及螺母320,将螺杆319向上方按压,使其抵抗弹性部件337d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通过螺杆319的向上方的移动,将圆盘状部件361与驱动旋转体337连结(参照图14)。此外,通过将螺杆319向上方按压,从而将螺杆319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滚珠轴承亦即轴承316a、316b的内圈相对于外圈向上方移动,或者轴承316a、316b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弹性变形。此时,螺杆319以及驱动旋转体337成为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转速,因此不使螺杆319以及驱动旋转体337的旋转停止地在短时间顺利地连结圆盘状部件361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

通过将螺杆319与驱动旋转体337连结,从而螺杆319在施加有来自第1马达22的驱动力、和来自第2马达24的驱动力的状态下旋转。通过螺杆319的旋转,螺母320以低速且高扭矩下降,上模29到达下止点,由此将工件w夹在上模29与下模12之间,对工件w实施弯曲加工。在上模29与工件w抵接起下降至下止点的期间,工件w的加工所需的负荷分别分担于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因此,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低输出化以及小型化。

另外,工件w的加工时的反作用力从压头27向螺母320、螺杆319、驱动旋转体337传递,通过固定于框架11的壳体340的推力轴承337c而被接住。该推力轴承337c是反作用力承受部。在上模29到达下止点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停止。在停止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驱动后,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成为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转速而同步驱动并使螺杆319反转,使螺母320向上方移动。通过螺母320(压头27)的上升,经过向工件w的泄压,成为上模29从工件w离开的状态。

通过上模29从工件w离开,由此从工件w作用于上模29的反作用力消失,因此相对于螺杆319的向上方的按压力消失。由于按压力消失,由此螺杆319通过压头27等的载荷以及弹性部件337d的弹力而向下方移动,成为从驱动旋转体337向下方离开的状态。此外,不仅利用压头27等的载荷,还利用弹性部件337d的弹力,从而能够使螺杆319可靠地从驱动旋转体337离开,能够可靠地进行基于离合器部326的释放。螺杆319从驱动旋转体337离开,在圆盘状部件361与驱动旋转体337之间形成有缝隙,由此螺杆319成为来自第2马达24的驱动力被隔断,通过第1马达22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状态。

其后,通过使基于第1马达22的螺杆319的转速慢慢变大,从而螺母320以高速上升。通过螺母320的上升,使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在压头27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后,使第1马达22停止。另一方面,针对第2马达24,驱动旋转体337从圆盘状部件361离开后使驱动停止。压头27返回原来的位置,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使动作停止,由此弯板机510的动作结束。

如以上那样,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板机51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保持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相对位置,因此不需要对第1马达22以及第2马达24的一方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并且,能够缩短工件w的加工时间,能够实现第2马达24的小型化。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要件能够适当地组合。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压头27保持上模29,使上模29上下移动,由此进行工件w的弯曲加工,但也可以取代该结构,由压头27保持下模12,通过压头驱动机构17等使下模12上下移动而进行工件w的弯曲加工。

另外,针对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也可以在能够用于其他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进行应用。例如,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驱动部62以及传感器63、或者第3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花键轴219a以及花键螺母65等只要能够应用于第4~第6实施方式则也可以进行应用。当在第4实施方式中应用驱动部62的情况下,例如,应用相对于壳体340而使驱动旋转体337向上方移动那样的驱动部62。另外,当在第6实施方式中应用驱动部62的情况下,例如,应用相对于壳体340而使螺杆319向上方移动那样的驱动部62。另外,只要法条允许,则援引作为日本专利申请的特愿2016-210724、以及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全部文献的内容而使之成为正文的记载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w...工件;fl...地板面;r...旋转体;10、110、210、310、410、510...弯板机;11...框架;12...下模;15...控制部;15a...同步旋转控制部;15b...使用与不使用选择部;17、117、217、317、417、517...压头驱动机构;19、219、319...螺杆;20、320...螺母;21、321...滚珠丝杠(旋转与直动转换部);22...第1马达;24...第2马达;26、126、326...离合器部;27...压头;29...上模;37、337...驱动旋转体;37c、337c...推力轴承(反作用力承受部);40、340...壳体;62...驱动部;63...传感器;65...花键螺母(止转部);219a...花键轴(止转部);337d...弹性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