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铣字型瓶盖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131发布日期:2018-07-07 09:4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单刀铣字型瓶盖加工装置,属于兼用机械加工和其他金属加工的机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瓶盖如铝质防盗瓶盖的加工中,不仅需要进行滚花,使瓶盖侧边形成滚花和易断带,滚花方便瓶盖的旋紧或旋松,易断带确保瓶盖与瓶子密封的同时,方便瓶盖与瓶子的脱离,还要进行抛光和加垫。抛光常规的方式是采用磨盘刀与样品固定轴配合的形式,借助于快速转动的磨盘刀与慢速运动的固定轴之间的摩擦,实现瓶盖表面花型、字样的抛光去色。这种结构虽然操作简便,但图案易粘连,表面并不光洁,同时棱边容易出现毛刺现象。同时,上述滚花、抛光和加垫是在三台机器上分别进行的,不仅工序多、设备投入大,还存在加工不连贯、周期长的缺陷。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瓶盖加工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连续化加工、单刀就可以完成铣字的单刀铣字型瓶盖加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单刀铣字型瓶盖加工装置,包括凸字机构、铣字机构、滚花机构和工位盘,凸字机构、铣字机构和滚花机构同侧设置,工位盘位于上述三机构的对侧,并可相对上述三机构转动或移动;工位盘上设置若干个用于容纳待加工瓶盖固定的工位,各工位在工位盘的转动或移动中分别与凸字机构、铣字机构和滚花机构对应,完成瓶盖盖侧的凸字、铣字以及滚花处理。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工位在工位盘上呈圆周或直线设置。工位是实现待加工瓶盖配合不同加工移动的主要部件,将其设置为圆周形,可将凸字机构、铣字机构和滚花机构呈圆周分布,占用空间较少,可在同样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设备,车间利用率更高;工位设置为直线形式,可将凸字、铣字和滚花铺展开来,方便不同操作的分别进行。

所述的工位盘连接有摆臂,该摆臂一端与工位对应,另一端通过连杆与电机或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电机或气缸启动,输出端伸缩带动连杆移动,摆臂随之前后摆动,进而将与摆臂对应的工位相对铣字机构、凸字机构的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摆臂与工位连接的一端设置涨头,待加工瓶盖进入工位,涨头进入瓶盖,对待加工瓶盖进行固定,使之配合凸字机构、铣字机构、滚花机构分别完成凸字、铣字和滚花处理。更优选的,所述涨头通过涨头转轴实现与待加工瓶盖之间的固定,涨头转轴旋转,带动待加工瓶盖随之相对凸字机构、铣字机构、滚花机构转动,即完成对应机构的凸字、铣字和滚花处理。

所述的凸字机构包括凹模和凸模,凹模随凸模转动,当待加工瓶盖移至凸字机构时,凹模随凸模转动至与待加工瓶盖接触,完成待加工瓶盖盖侧的凸字处理。

所述的滚花机构包括上滚花模具和下滚花模具,上滚花模具和下滚花模具朝向工位的一端分别对应设置滚花模型,滚花模型内侧的上滚花模具或下滚花模具上设置割刀,待加工瓶盖经过上滚花模具与下滚花模具之间时完成滚花处理。优选的,所述的割刀对侧的下滚花模具或上滚花模具上设置有顶块,顶块与割刀配合实现切割。当瓶盖经过上滚花模具与下滚花模具之间时,割刀与顶块之间的配合实现滚花处理中的切割,使之形成诸如易断带等结构,上下滚花模具上的滚花模型相互挤压,在盖侧形成花纹。

所述的铣刀安装在铣刀柄上,铣刀柄安装在铣刀座的力臂上,并在铣刀座力臂的带动下带动铣刀上下移动,当待加工瓶盖至铣字工位时,铣刀下落,待加工瓶盖与之接触,并在待加工瓶盖随涨头转轴转动过程中,完成待加工瓶盖表面的铣字处理。

待加工瓶盖经滚花机构输出后进入加垫机构,所述加垫机构包括转料盘、垫料槽和压块,转料盘由动力驱动其转动,转料盘中设置若干个卡料口,待加工瓶盖进入卡料口并随转料盘转动而移动;垫料槽位于转料盘侧边,其顶部设置垫料料斗,垫料由垫料料斗装入垫料槽中,垫料槽底侧水平贯穿设置通道,且该通道所在高度不低于卡料口中待加工瓶盖顶部所在高度,通道内设置有推板,推板由动力驱动前后移动使之移入或移出通道,推板向前移动入通道,通道中由垫料槽落入其内的垫料被推板水平推出到与通道对应的卡料口中待加工瓶盖的上方,推板向后移动至移出通道,通道上方垫料槽中的垫料落在通道中,等待下一工作周期;压块位于与通道对应的卡料口上方,由动力驱动其上下移动,压块下落,将移至待加工瓶盖上方的垫料下压入待加工瓶盖内后,压块向上复位至高出待加工瓶盖顶部,等待下一工作周期。

所述的工位盘至少设置一个流道,工位盘通过流道与分选机构连接,以实现待加工瓶盖的输入;或者,所述的工位盘至少设置一个流道,工位盘通过流道与加垫机构连接,以实现待加工瓶盖的输出;或者,所述的工位盘至少设置两个流道,工位盘通过流道分别与分选机构、加垫机构连接,以实现待加工瓶盖的输入和输出。

上述方案中,当分选机构与工位盘之间设置有流道时,在该流道上设置工位盘,随着工位盘的转动,经过的待加工瓶盖分别进入凸字机构、铣字机构和滚花机构,依次进行凸字、铣字和滚花加工。当加垫机构与工位盘之间设置有流道时,该流道与转料盘配合卡料口配合,待加工瓶盖经流道进入卡料口,即完成待加工瓶盖的转移。将待加工瓶盖从进料到凸字、铣字、滚花到加垫的流水线一体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2为本申请中滚花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工位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铣字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中铣字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加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a.待加工瓶盖;b.垫料;1.工位盘;11.工位;2.铣字机构;21.铣刀;22.铣刀柄;23.铣刀座;3.凸字机构;31.凹模;32.凸模;4.摆臂;41.连杆;42.涨头;421.涨头转轴;5.滚花机构;51.滚花模型;52.割刀;53.上滚花模具;54.下滚花模具;55.顶块;6.加垫机构;61.转料盘;62.垫料槽;63.压块;64.卡料口;65.推板;66.垫料料斗;7.流道;71.流道一;72.流道二;8.分选机构;81.瓶盖料斗;82.提升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单刀铣字型瓶盖加工装置,结合图1,包括工位盘1、凸字机构3、铣字机构2和滚花机构5,凸字机构3、铣字机构2和滚花机构5同侧设置,工位盘1位于上述三机构对侧,并可相对上述三机构转动或移动;工位盘1上设置若干个用于容纳待加工瓶盖a固定的工位11,各工位11在工位盘1的转动或移动中分别与凸字机构3、铣字机构2和滚花机构5对应,完成瓶盖盖侧的凸字、铣字和滚花处理。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工位11在工位盘1上可以如图1所示方式呈圆周设置,也可以呈直线设置。工位11是实现待加工瓶盖a配合不同加工移动的主要部件,将其设置为圆周形,可将凸字机构3、铣字机构2和滚花机构5呈圆周分布,占用空间较少,可在同样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设备,车间利用率更高;工位11设置为直线形式,可将凸字、铣字和滚花铺展开来,方便不同操作的分别进行。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3,工位盘1连接有摆臂4,该摆臂4一端与工位11对应,另一端通过连杆41与电机或气缸(图中未显示)的输出端连接,电机或气缸启动,输出端伸缩带动连杆41移动,摆臂4随之前后摆动(如图3中水平箭头所示方向),进而将与摆臂4对应的工位11相对凸字机构3、铣字机构2、滚花机构5的前后移动。

更优选的,结合图3,摆臂4与工位11连接的一端设置涨头42,涨头42连接有涨头转轴43,涨头转轴43伸入待加工瓶盖a内并卡住,即可实现待加工瓶盖a的固定,使之配合凸字机构3、铣字机构2、滚花机构5分别完成凸字、铣字和滚花处理。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2,滚花机构5中包括有滚花模型51和割刀52,分别对经过的待加工瓶盖进行盖侧滚花和易断带的加工。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2,滚花机构5包括上滚花模具53和下滚花模具54,滚花模型51在上滚花模具53和下滚花模具54朝向工位11的一端上均有设置,割刀52位于下滚花模具51上,并位于滚花模型51内侧。

更优选的:割刀52配合设置有顶块55,顶块55位于割刀52对侧,顶块55与割刀52配合实现切割。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1、图4和图5,铣刀21安装在铣刀柄22上,铣刀柄22安装在铣刀座23的力臂上,并在铣刀座23力臂的带动下带动铣刀上下移动,当待加工瓶盖至铣字工位2时,铣刀21下落,待加工瓶盖与之接触,并在待加工瓶盖随涨头转轴43转动过程中,完成待加工瓶盖表面的铣字处理。。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1,凸字机构3包括凹模31和凸模32,凹模31随凸模32转动,当待加工瓶盖a随工位盘1移至凸字机构3对应位置时,摆臂4将待加工瓶盖a推出,凹模31随凸模32转动至与待加工瓶盖a接触,并继续随凸模32转动,在固定的待加工瓶盖a与凹模31的相对运动中,完成待加工瓶盖表面的凸字打磨处理。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1和图6,待加工瓶盖a经凸字机构3输出后进入加垫机构6,加垫机构6包括转料盘61、垫料槽62和压块63,转料盘61由动力(图中未显示,如可采用电机)驱动其转动,转料盘61中设置若干个卡料口64,待加工瓶盖a进入卡料口64并随转料盘61转动而移动;垫料槽62位于转料盘61侧边,其顶部设置垫料料斗66作为垫料b的入口,垫料槽62底侧贯穿设置通道,该通道所在高度不低于卡料口64中待加工瓶盖a顶部所在高度,通道处对应一设置推板65,该推板65由动力(图中未显示,如可采用电机、气缸或类似机构)驱动,可沿通道前后移动(如图6中推板65上所示箭头方向),以实现垫料槽62移入或移出通道,当推板65向前移入通道时,将落在通道中的垫料b从垫料槽62底部水平移入与通道对应的卡料口64中的待加工瓶盖a上方,而后推板65后移至移出通道,通道上方的垫料垫料槽62中的上一垫料在自身重力和其上垫料的挤压下自发落入通道中,等待下一工作周期;压块63位于与通道对应的卡料口64上方,由动力(图中未显示,如可采用电机、气缸等类似机构)驱动其上下移动(如图1中压块63附近的上下箭头方向以及图6中压块63的上所示箭头方向),当待加工瓶盖a的上方有垫料b时,压块63下落,并将垫料b压入待加工瓶盖a中(即图6所示两者的状态),压块63上移,装完垫料的待加工瓶盖作为成品随转料盘61移开,并将下一个尚未加垫料的待加工瓶盖移至通道正前方,推板65将通道中的下一个垫料推出至下一待加工瓶盖中,压块63再次下落,完成下一待加工瓶盖的加垫,如此循环,完成加垫。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1,工位盘1至少设置一个流道7,该流道7可采用多种方式设置,如下述三种:

(1)工位盘1通过流道一71与分选机构8(可采用如振动筛式的原料,但不限于此类结构)连接,瓶盖料斗81中的待加工瓶盖经提升机82提升入分选机构8中,分选机构中设置有与流道一71类似结构的通道,在提升机82或分选机构8自身的其他振动件的辅助下,待加工瓶盖按顺序排列整齐后进入流道一71中,即实现待加工瓶盖a的输入。

(2)工位盘1通过流道二72与加垫机构6连接,以实现待加工瓶盖的输出。

(3)结合图1,工位盘1通过流道一71、流道二72分别与分选机构8、加垫机构6连接,以实现待加工瓶盖的输入和输出。

上述方案中,当分选机构8与工位盘1之间设置有流道一71时,在该流道一71上设置工位盘1,随着工位盘1的转动,经过的待加工瓶盖a分别进入凸字机构3、铣字机构2和滚花机构5,依次进行凸字、铣字和滚花加工。当加垫机构6与工位盘1之间设置有流道二72时,该流道二72与转料盘61配合卡料口64配合,待加工瓶盖经流道二72进入卡料口64,即完成待加工瓶盖的转移。将待加工瓶盖从进料到凸字、铣字、滚花到加垫的流水线一体加工。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