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换模承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3730发布日期:2018-07-27 19:4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上下模具支撑机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快速换模承载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零件结构做得越来越复杂,而每冲压成型一个结构都需要更换一套模具,为方便更换模具,需采用表面平整光滑的模具承载平台来支撑模具。安装模具时,先将模具放置到模具承载平台上,然后向后推动模具,以使模具对准位于压力机下方冲模的正下方,到位后利用压板将模具固定住,虽然模具底表面与模具承载平台为面与面接触,摩擦力小,达到了快速更换模具的目的,但是仍然需要很大的推力才能将大重量的模具往后推,增大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上下模具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模具上下阻力,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上下模具效率的快速换模承载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快速换模承载机构,它包括模具承载台,所述模具承载台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每个盲孔内均设置有钢珠安装机构,钢珠安装机构包括筒体、设置于筒体内的弹簧、钢珠和立柱,所述筒体内且位于其上端部设置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筒体连通,筒体内且位于其下端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固设有弹簧,弹簧的顶部固设有可沿筒体轴向滑动的立柱,立柱在弹簧弹力下抵压于环形台肩上,立柱的顶部开设有球形腔,球形腔内安装有可在球形腔内自由转动的钢珠,钢珠伸出通孔设置,所述筒体插装于盲孔内。

所述筒体的柱面上设置有环形圈。

所述环形圈支撑于模具承载台的顶表面。

所述通孔与筒体同轴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紧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模具上下阻力,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上下模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换模承载机构,它包括模具承载台1,所述模具承载台1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2,每个盲孔2内均设置有钢珠安装机构,钢珠安装机构包括筒体3、设置于筒体3内的弹簧4、钢珠5和立柱6,所述筒体3内且位于其上端部设置有环形台肩7,环形台肩7的中部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筒体3同轴设置,通孔8与筒体3连通,筒体3内且位于其下端部设置有安装座9,安装座9的顶部固设有弹簧4,弹簧4的顶部固设有可沿筒体3轴向滑动的立柱6,立柱6在弹簧4弹力下抵压于环形台肩7上,立柱6的顶部开设有球形腔10,球形腔10内安装有可在球形腔10内自由转动的钢珠5,钢珠5伸出通孔8设置,所述筒体3插装于盲孔2内。

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3的柱面上设置有环形圈11,所述环形圈11支撑于模具承载台1的顶表面。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安放模具时,将模具直接坐在多个钢珠安装机构的钢珠5顶表面,此时钢珠承载模具的总重量,只需向后推动模具,即可将模具向后推动,当模具运动到压力机的正下方时,利用压板将模具固定于模具承载台1上,实现了模具的快速上模,因此该机构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模具上下阻力,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上下模具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换模承载机构,它包括模具承载台(1),模具承载台(1)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2),每个盲孔(2)内均设置有钢珠安装机构,钢珠安装机构包括筒体(3)、设置于筒体(3)内的弹簧(4)、钢珠(5)和立柱(6),筒体(3)内且位于其上端部设置有环形台肩(7),环形台肩(7)的中部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筒体(3)连通,筒体(3)内且位于其下端部设置有安装座(9),安装座(9)的顶部固设有弹簧(4),弹簧(4)的顶部固设有可沿筒体(3)轴向滑动的立柱(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模具上下阻力,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上下模具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仕;杨翠刚;赵琳;王瑜;白垣胜;郭易;任凤兮;刘少辉;石安伟;周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31
技术公布日:2018.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