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电动车及其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3731发布日期:2018-07-27 19:45阅读:1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折叠电动车及其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已出现有多种可折叠的自行车或电动车,折叠时一般是在水平面内翻折,车体折叠后,占用的空间较大,折叠操作不方便;折叠后的电动车,只能提起、扛起携带或进行拖动,而不能利用电动车的驱动轮推动折叠后的车体前行,因此现有的折叠电动车,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申请人对现有的折叠电动车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折叠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折叠电动车及其车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相互铰接的前车架及后车架,前车架安装前轮,后车架安装后轮,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相互铰接;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在与后轮的轮盘面平行的平面内相对转动后,所述前轮与后轮并合,并合后的前轮与后轮支撑所述车架呈不倒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后轮的轮盘侧面具有轮槽,所述前车架相对后车架转动后,所述前轮可恰好置于所述轮槽中。

所述后车架的后支撑臂的下端与后轮的轮轴一端连接,所述前车架的前支撑臂的下端与前轮的轮轴一端连接,所述后轮轮轴与后支撑臂的连接端与前轮轮轴与前支撑臂的连接端位于前进方向车架的两侧。

所述前车架的前支撑臂下端安装有一个前轮,所述后车架的后支撑臂的下端安装有两同轴隔开设置的后轮,两所述后轮之间具有前轮放置间隙,所述前车架相对后车架转动后,所述前轮恰好置于所述前轮放置间隙中。此时两后轮着地或者两后轮与前轮同时着地。

所述前轮放置间隙还可容纳所述前支撑臂的下部。

所述前车架的前支撑臂下端安装有两个同轴隔开设置的前轮,两前轮之间具有后轮放置间隙,所述后车架的后支撑臂的下端一个后轮,所述前车架相对后车架转动后,所述后轮恰好置于所述后轮放置间隙中,此时两前轮着地或者两前轮与后轮同时着地。

所述后轮放置间隙还可容纳所述后支撑臂的下部。

所述车架中安装有陀螺仪,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相对转动折叠后,所述车架整体借助所述陀螺仪能处于立起不倒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该电动车采用上述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电动车及其采用的车架,采用上下转动方式折叠,其折叠后,前后轮可并合一起,同时或其一驱动整个折叠后车架前行,且折叠后的体积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车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车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的折叠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有三轮的车架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有三轮的另一种车架结构图。

图中:1、前车架;11、前支撑臂;2、后车架;21、后支撑臂;3、前轮;31、后轮放置间隙;4、后轮;40、轮槽;41、前轮放置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电动车的车架,包括可折叠的车架,车架包括相互铰接的前车架1及后车架2,前车架1安装前轮3,后车架2安装后轮4,前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相互铰接;前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在与后轮4的轮盘面平行的平面内相对转动后,前轮3与后轮4并合。前轮3与后轮4并合后,并合后的前轮3与后轮4支撑所述车架呈不倒状态;利用驱动轮(前轮或后轮,也可以是同时驱动)驱动折叠后的车架前行,方便折叠后车架的携带。

如图2、图3所示,后轮4的轮盘侧面具有轮槽40,前车架1相对后车架2转动后,前轮3可恰好置于轮槽40中。此时,只是由后轮4支撑整个车架,后轮4的宽度较宽,可足以支撑车架不会左右倾翻。后车架2的后支撑臂21的下端与后轮4的轮轴一端连接,前车架1的前支撑臂11的下端与前轮3的轮轴一端连接,后轮轮轴与后支撑臂21的连接端与前轮轮轴与前支撑臂11的连接端位于前进方向车架的两侧。前支撑臂11与后支撑臂21相对位于车架的两侧而错开设置,便于将前轮3置入后轮4的轮槽40中。当车架折叠后,后轮4与前轮3叠合在一起,当其中一个驱动时,两者同时转动,带动车架前行。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是:如前轮3具有放置后轮4的轮槽(图中未画出),折叠后两者同样可以并合在一起;又如折叠后,前轮3可以置于后轮4的上方,此时也只能保证后轮4着地支撑车架,后轮4的宽度需要增大。

如图4、图5所示,前车架1的前支撑臂11下端安装有一个前轮3,后车架2的后支撑臂21的下端安装有两同轴隔开设置的后轮4,两后轮4之间具有前轮放置间隙41,前车架1相对后车架2转动后,前轮3恰好置于前轮放置间隙41中;前轮放置间隙41还可容纳前支撑臂11的下部。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前后轮的大小可以不同,两后轮4小于前轮3的尺寸。前车架1与后车架2相对折叠后,车架立起,两后轮4着地或者两后轮4与前轮3同时着地,其支撑稳定性更高,当前轮3或后轮4为驱动轮时,启动后可带动车架前行。

前车架1的前支撑臂11下端安装有两个同轴隔开设置的前轮3,两前轮3之间具有后轮放置间隙31,后车架2的后支撑臂21的下端一个后轮4,前车架1相对后车架2转动后,后轮4恰好置于后轮放置间隙31中;后轮放置间隙31还可容纳后支撑臂21的下部。同样,前后轮的大小可以不同。前车架1与后车架2相对折叠后,车架立起,两前轮3着地或者两前轮3与后轮4同时着地,其支撑稳定性更高,当前轮3或后轮4为驱动轮时,启动后可带动车架前行。

为提高折叠后车体的平衡性,车架中安装有用于车架平衡的陀螺仪(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技术),陀螺仪可以安装在前车架1上,也可以安装在后车架2上或者其他部位,本实用新型未做限制。前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相对转动折叠后,车架整体借助陀螺仪能处于立起不倒状态,驱动轮可直接带动折叠后的车架前行,无需扶稳车架,且前行过程中不易倾倒,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电动车(图中未画出),该电动车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车架。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