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移动工作台的液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7938发布日期:2018-07-31 23:0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机工作台,特别涉及一种带移动工作台的液压机,属于机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液压机床设有位于滑块下方的固定工作台,所述固定工作台上方设有移动工作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移动工作台进行提升、平移和夹紧操作,提升机构将移动工作台提升后,便于移进移出机构将移动工作台平移出来,更换模具后,移进移出机构再将移动工作台平移进去,由夹紧机构将移动工作台夹紧固定在固定工作台上以便投入工作。

固定工作台的四个角部分别安装有一只提升夹紧油缸,即由一只油缸先后实现提升和夹紧动作。由于提升需要承载的负荷比较大,因此油缸的柱塞直径也比较大,夹紧用的压紧螺母安装在该大直径的柱塞上,导致整体外径很大,整体的占用空间比较大,需要在工作台上开较大直径的油缸安装孔。这种移动台结构复杂,成本高,装配过程繁琐,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移动工作台的液压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调节方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带移动工作台的液压机,包括位于滑块下方的固定工作台,所述固定工作台上方设有移动工作台,所述移动工作台底面的四个角部分别安装有铜导轨,所述固定工作台四个角部的台阶孔中分别安装有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分别设有与所述铜导轨相嵌合的导轨凹槽,所述顶块的下方分别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短柱,所述短柱的外周分别套装有多个碟簧,所述碟簧的下方分别支撑在碟簧垫块上,所述碟簧垫块的中心设有碟簧垫块中心孔,所述短柱的下端头插接在所述碟簧垫块中心孔中且可上下滑动;所述碟簧垫块的下方连接有上斜铁,所述上斜铁的斜面压在下斜铁的斜面上,所述下斜铁的底部支撑在下斜铁导轨上且可沿下斜铁导轨水平移动,所述下斜铁导轨固定在固定工作台的筋板上,所述下斜铁的中部连接有水平延伸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头旋接在连接套的一端,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端通过连接杆轴承支撑在固定工作台的侧壁上,且连接杆的外端头安装有摇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移动工作台处于提升状态时,利用机床滑块压制移动工作台并让滑块保持住,夹紧机构将移动工作台压住;滑块回程后,由于碟簧的张力小于夹紧机构的压力,碟簧保持在压缩状态。如果需更换模具,移出移动工作台,只需将夹紧机构释放使夹紧力消失,碟簧复位弹起,移动工作台恢复到移出高度,此时顶块的顶面与固定工作台的顶面平齐,移动工作台可以正常移出。为了适用不同重量的模具,本发明在碟簧下方增加了调节装置,转动摇把,连接杆驱动连接套转动,螺杆在连接套中的旋接长度发生变化,牵动下斜铁沿下斜铁导轨水平移动,上斜铁的斜面沿下斜铁的斜面滑动,使顶块的高度得以调节。此结构适用于重量较轻的移动工作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调节、维护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连接杆轴承的外圈外侧压有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固定在固定工作台的侧壁上,所述轴承压盖的外端面覆盖有指示角度的刻度盘,所述连接杆的外端头安装有与刻度盘配套的指针。通过观察指针和刻度盘上的刻度就可以轻松、准确地调节顶块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移动工作台的后侧壁下部铰接有感应块,所述感应块的上端铰接在感应块铰座上,所述感应块的下端倾斜搁置在固定工作台的顶面上,所述固定工作台的后侧连接有两根供移动工作台平移的路轨,其中一根路轨的后端一侧固定有接近开关安装架,所述接近开关安装架上安装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的位置与移动工作台到达极限位置时感应块下端下垂后的位置相适配;所述感应块的下端通过感应块滚轮倾斜搁置在固定工作台的顶面上,所述感应块滚轮的中心轴固定在所述感应块上。当移动工作台尚未移出时,感应块的下端倾斜搁置在固定工作台的顶面上;移动工作台移出后沿路轨前进,此时感应块的下端失去支撑而垂下,当感应块到达接近开关的探头上方时,接近开关的触头动作使移动工作台停止前进。为防止碰撞,接近开关安装在路轨一侧且顶部低于固定工作台的顶面,本发明的感应块离开固定工作台后下垂,使得感应块的下端更加靠近接近开关的探头,使信号更加准确。感应块滚轮在固定工作台滚动可以避免感应块在固定工作台上滑动摩擦,使感应块的前进更加轻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移动工作台左右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压耳,所述压耳上分别压有压紧杠杆,所述压紧杠杆的中部分别铰接在压紧杠杆支座上,所述压紧杠杆的外端头分别抵靠在斜顶块的斜面上,所述斜顶块的底部支撑在斜顶块导轨上,所述斜顶块的外端与移台夹紧缸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所述压紧杠杆支座、斜顶块导轨和移台夹紧缸均固定在夹紧机构底板上,所述夹紧机构底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工作台上。当移动工作台复位后需要夹紧时,移台夹紧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斜顶块沿斜顶块导轨前进,斜顶块的斜面推动压紧杠杆的外端头上翘,压紧杠杆的内端头下落将移动工作台的压耳紧紧压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滑块27的顶部中心连接在滑块柱塞缸27b的下端,滑块柱塞缸27b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块主缸27a,滑块主缸27a的活塞下端分别与滑块27相连;伺服泵b1的入口的与油箱相连,伺服泵b1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d1的入口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分别与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入口及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入口相连,第十一插装阀c11的液控口与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p口相连,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a口与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入口相连,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b口接油箱,第八电磁换向阀yv8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出口与蓄能器ac相连;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出口与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相连,第二十插装阀c20的液控口与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的a口相连,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的p口与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出口相连,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的t口与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入口相连,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蓄能器ac的底部与第十七电磁换向阀yv17、yv18的p口相连,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入口及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液控口相连,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入口及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液控口相连,第十七电磁换向阀是中位机能为y型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出口与各移台夹紧缸25的杆腔相连,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出口与各移台夹紧缸25的无杆腔相连。本发明充分利用滑块主缸27a和滑块柱塞缸27b的结构特点,在滑块1快下时,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得电,第二十插装阀c20打开;同时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得电,第十一插装阀c11打开,滑块主缸27a杆腔的出油经过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第二十插装阀c20和第十一插装阀c11对蓄能器ac进行预充压,一方面实现平衡滑块1重量的作用,起到滑块快下转工进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可充分实现能源的转换使用。当需要夹紧移动工作台时,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左电磁铁yv17得电,蓄能器ac中储存的压力油从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b口进入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入口和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液控口,第六液控单向阀d6和第七液控单向阀d7同时打开,压力油从第七液控单向阀d7进入各移台夹紧缸25的无杆腔,同时各移台夹紧缸25杆腔的油经第六液控单向阀d6回油箱,各移台夹紧缸25同步推动各压紧杠杆21将移动工作台压紧。夹紧力达到后,左电磁铁yv17失电,第十七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第六液控单向阀d6和第七液控单向阀d7同时关闭,移动工作台保持在夹紧状态,液压机投入工作。移动工作台需要换模时,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右电磁铁yv18得电,蓄能器ac中储存的压力油从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a口进入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入口及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液控口,第六液控单向阀d6和第七液控单向阀d7同时打开,压力油从第六液控单向阀d6进入各移台夹紧缸25的杆腔,同时各移台夹紧缸25无杆腔的油经第七液控单向阀d7回油箱,各移台夹紧缸25同步退回,各压紧杠杆21将移动工作台释放,移动工作台可以移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液压机设有液压垫28,液压垫28的底部中心连接有液压垫活塞缸28a,液压垫28的四个角部分别与液压垫柱塞缸28b的顶部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液压垫控制油路相连,所述液压垫控制油路包括第一至第九插装阀,蓄能器ac的底部与第九插装阀c9的入口相连,第九插装阀c9的出口与第八插装阀c8的入口相连,第八插装阀c8的出口与各液压垫柱塞缸28b的总油管相连;第八插装阀c8设有开口调节手柄,第九插装阀c9的液控口与第七电磁换向阀yv7的a口相连,第七电磁换向阀yv7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七电磁换向阀yv7的p口与第九插装阀c9的入口相连,第七电磁换向阀yv7的t口与油箱相连。液压垫驱动油缸采用位于中心的液压垫活塞缸28a和四个角部分别安装液压垫柱塞缸28b的结构,使得液压垫28的拉伸力分布均匀,通过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的配合,也可实现液压垫拉伸力的四角分别可调。在液压垫28快速顶出时,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和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均失电,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二十插装阀c20关闭;第七电磁换向阀yv7得电,第九插装阀c9打开,通过调整第八插装阀c8的开口调节手柄来调整流量大小,蓄能器ac里储存的压力油经过第九插装阀c9和第八插装阀c8进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中,实现了利用蓄能器ac对位于四周的液压垫柱塞缸28b进行快速补油。因顶出运行时对液压垫柱塞缸28b采用的是蓄能器ac带压快速补油,消除快速顶出转慢速顶出时下落、停顿现象,使得整个顶出运动实现了平稳过渡。再结合使用伺服泵控技术,可实现精确的压力及扭矩的控制,有效节约能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第三插装阀c3与第五插装阀c5的入口分别与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相连,第三插装阀c3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插装阀c1、第二插装阀c2及第四插装阀c4的入口相连,第一插装阀c1的出口与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下腔相连,第二插装阀c2的出口及第七插装阀c7的入口分别与液压垫柱塞缸28b的油口相连;第五插装阀c5的出口分别与第六插装阀c6的入口及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上腔相连,第四插装阀c4、第六插装阀c6及第七插装阀c7的出口分别与油箱相连,液压垫28的一侧安装有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第一插装阀c1的液控口与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的a口相连,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的p口与第一插装阀c1的出口相连,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二插装阀c2的液控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与第二插装阀c2的入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三插装阀c3的液控口与第一梭阀sf1的中部出口相连,第一梭阀sf1的右端入口与第三插装阀c3的出口相连,第一梭阀sf1的左端入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是中位机能为p型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五插装阀c5的液控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p口与第四插装阀c4的出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第三单向阀d3的出口相连,第三单向阀d3的入口与第五插装阀c5的入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二单向阀d2的入口相连,第二单向阀d2的出口与第四插装阀c4的液控口相连,第四插装阀c4的液控口还通过第三调压阀f3与油箱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口还与第四单向阀d4的出口相连,第四单向阀d4的入口与第六插装阀c6的液控口相连,第六插装阀c6的液控口还通过第四调压阀f4与油箱相连;第七插装阀c7的液控口与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b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t口与第七插装阀c7的出口相连。液压垫快顶:液压垫28快速顶出,第九插装阀c9打开的同时,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得电,第一插装阀c1打开;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左电磁铁yv4得电,第三插装阀c3打开;伺服泵b1输出的压力油依次流经第三插装阀c3和第一插装阀c1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下腔,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上腔油液经第六插装阀c6流回油箱。液压垫慢顶:当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探测到液压垫28上升到设定位置后,第七电磁换向阀yv7失电使第九插装阀c9关闭,蓄能器ac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补油;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得电使第二插装阀c2打开,伺服泵b1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液压垫28转为慢速顶出,采用小排量的伺服泵b1便可实现液压垫28的顶出控制。采用伺服泵b1结合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通过闭还运算控制便可实现液压垫28顶出位置的精确控制,提高零件的一次成型率。液压垫各缸退回: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和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保持得电,使第一插装阀c1和第二插装阀c2保持打开;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右电磁铁yv3得电使第三插装阀c3关闭;第四插装阀c4因液控口卸压而打开,液压垫活塞缸28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一插装阀c1和第四插装阀c4回油箱;同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得电使第七插装阀c7打开,液压垫柱塞缸28b中的油液经过第二插装阀c2、第四插装阀c4和第七插装阀c7回油箱。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保持得电,使第一插装阀c1和第二插装阀c2保持打开;右电磁铁yv3失电使第三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第四插装阀c4保持打开;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失电使第七插装阀c7关闭,液压垫活塞缸28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一插装阀c1和第四插装阀c4回油箱;液压垫柱塞缸28b中的油液经过第二插装阀c2和第四插装阀c4回油箱,拉伸的力由第四插装阀c4的第三调压阀f3控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主油泵出口管路g2分别与第十三插装阀c13、第十四插装阀c14和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入口相连,第十三插装阀c13的出口与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入口相连,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出口与滑块柱塞缸27b和滑块主缸27a的上腔相连;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出口分别与第十六插装阀c16、第十七插装阀c17、第十八插装阀c18和第十九插装阀c19的入口相连,第十八插装阀c18的出口与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第十六插装阀c16、第十七插装阀c17和第十九插装阀c19的出口分别与油箱相连;第十三插装阀c13的液控口与第九电磁换向阀yv9的a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yv9的p口与第十三插装阀c13的入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yv9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的液控口与第十电磁换向阀yv10的b口相连;第十五插装阀c15的液控口与第二梭阀sf2的中部出口相连,第二梭阀sf2的左入口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出口相连,第二梭阀sf2的右入口与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的a口相连,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的p口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入口相连;第十六插装阀c16的液控口与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的a口相连,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的p口与第十六插装阀c16的入口相连;第十七插装阀c17的液控口与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a口相连,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p口与第十七插装阀c17的入口相连;第十八插装阀c18的液控口与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的a口相连,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的p口与第十八插装阀c18的出口相连;第十八插装阀c18的液控口与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的a口相连,通过第九调压阀f9与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的p口相连,通过第十调压阀f10与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的b口相连;第十电磁换向阀yv10、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和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的t口分别与油箱相连,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的b口与油箱相连;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和十五电磁换向阀均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滑块一级快下:第九电磁换向阀yv9得电使第十三插装阀c13打开,油液经第十三插装阀c13和第十二插装阀c12补入滑块主缸27a的上腔和滑块柱塞缸27b;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得电使第十六插装阀c16打开,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得电使第十七插装阀c17打开,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得电使第十八插装阀c18打开;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得电使第十九插装阀c19获得第九调压阀f9的支撑;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得电使第二十插装阀c20打开,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得电,第十一插装阀c11打开,滑块主缸27a杆腔的出油经过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第二十插装阀c20和第十一插装阀c11对蓄能器ac进行预充压。滑块二级快下:其余保持不变,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失电使第十六插装阀c16关闭,准备向滑块慢下过渡。滑块慢下:其余保持不变,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失电使第二十插装阀c20关闭,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对蓄能器ac的预充压结束;由伺服泵b1通过第十一插装阀c11继续向蓄能器ac充压,充压完成后,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失电,第十一插装阀c11关闭,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失电使第十七插装阀c17关闭,准备进入滑块工进加压。滑块工进加压:滑块主缸27a下腔的支撑力由第十九插装阀c19通过第九调压阀f9控制。滑块保压后泄压:第九电磁换向阀yv9失电使第十三插装阀c13关闭,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失电使第十八插装阀c18关闭,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失电使第十九插装阀c19关闭,其余各电磁换向阀均保持在失电状态。滑块回程:第十电磁换向阀yv10得电使第十四插装阀c14关闭,主油泵出口管路g2建压;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得电,第十五插装阀c15打开;主油泵出口管路g2的压力油通过第十五插装阀c15并推开第十八插装阀c18进入滑块主缸27a的下腔;回程力由第十调压阀f10控制;充液阀控制油管g3建压,将各充液阀cf1打开,滑块主缸27a上腔的油液和滑块柱塞缸27b的油液分别通过充液阀cf1回油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伺服泵b1的伺服电机m1和各电磁换向阀均受控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和伺服控制器sdr,蓄能器ac与第十一插装阀c11出口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h1,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的信号输出端接入plc控制器的液压垫位移信号输入端in1,第一压力开关h1的高压闭合常开触头h1-1串联在plc控制器的高压信号输入端000端口与直流电源负极(vdc-)之间,第一压力开关h1的低压断开常闭触头h1-2串联在plc控制器的低压信号输入端001端口与直流电源负极vdc-之间;plc控制器的高低压切换信号输出端002端口与伺服控制器sdr的伺服泵切换信号输入端mc相连;plc控制器的流量增加信号输出端out1与伺服控制器sdr的流量增加信号输入端ai3相连,plc控制器的流量减小信号输出端com1与伺服控制器sdr的流量减小信号输入端fac3相连;plc控制器的压力增加信号输出端out2与伺服控制器sdr的压力增加信号输入端ai2相连,plc控制器的压力减小信号输出端com2与伺服控制器sdr的压力减小信号输入端fac2相连;伺服使能按钮sb1连接在伺服控制器sdr的启动信号输入端di3与公共端com之间;检测伺服泵b1输出压力的泵口压力传感器p1与伺服控制器sdr的伺服泵压力信号输入端ai1相连。按下伺服使能按钮sb1,伺服控制器sdr投入工作。滑块快下时,滑块主缸27a杆腔的出油对蓄能器ac进行预充压,滑块转慢下后,由伺服泵b1继续向蓄能器ac充压,直至第一压力开关h1的高压闭合常开触头h1-1闭合,将蓄能器ac到达高压的信号被输入至plc控制器的高压信号输入端000端口,plc控制器使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失电,第十一插装阀c11关闭,准备进入滑块工进加压。液压垫28快速顶出时,蓄能器ac里储存的压力油快速补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中。液压垫慢顶时,当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探测到液压垫28上升到设定位置或者蓄能器ac已降至低压,第一压力开关h1的低压断开常闭触头h1-2断开,plc控制器使第七电磁换向阀yv7失电,第九插装阀c9关闭,蓄能器ac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补油;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得电使第二插装阀c2打开,伺服泵b1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液压垫28转为慢速顶出。采用伺服泵b1结合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通过闭还运算控制便可实现液压垫28顶出位置的精确控制,提高零件的一次成型率。伺服泵b1包括由同一个伺服电机m1驱动的低压泵和高压泵,当液压垫快顶和液压垫慢顶时,plc控制器的高低压切换信号输出端002端口将伺服泵b1低压运行信号输入伺服控制器sdr的伺服泵切换信号输入端mc,使伺服电机m1驱动低压泵运行。当液压垫各缸退回时,plc控制器的高低压切换信号输出端002端口将伺服泵b1高压运行信号输入伺服控制器sdr的伺服泵切换信号输入端mc,使伺服电机m1驱动高压泵运行。当plc控制器的流量增加信号输出端out1将流量增加模拟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器sdr的流量增加信号输入端ai3时,伺服电机m1控制伺服泵b1增加流量输出。当plc控制器的流量减小信号输出端com1将流量减小模拟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器sdr的流量减小信号输入端fac3时,伺服电机m1控制伺服泵b1减小流量输出。当plc控制器的压力增加信号输出端out2将压力增加模拟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器sdr的压力增加信号输入端ai2时,伺服电机m1控制伺服泵b1提高油压。当plc控制器的压力减小信号输出端com2将压力减小模拟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器sdr的压力减小信号输入端fac2时,伺服电机m1控制伺服泵b1降低油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液压机的每个工作循环依次包括如下动作:⑴滑块一级快下:第十三插装阀c13打开,油液补入滑块主缸27a的上腔和滑块柱塞缸27b;第十一插装阀c11、第十六插装阀c16、第十七插装阀c17、第十八插装阀c18和第二十插装阀c20打开,滑块主缸27a杆腔的出油对蓄能器ac进行预充压;⑵滑块二级快下: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失电使第十六插装阀c16关闭;⑶滑块慢下:第二十插装阀c20关闭,蓄能器ac的预充压结束;由伺服泵b1继续向蓄能器ac充压,充压完成后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七插装阀c17关闭;⑷滑块工进加压:滑块主缸27a下腔的支撑力由第九调压阀f9控制;⑸滑块保压后泄压:第十三插装阀c13、第十八插装阀c18和第十九插装阀c19关闭,其余各电磁换向阀均保持在失电状态;⑹滑块回程:第十四插装阀c14关闭,第十五插装阀c15打开,主油泵出口管路g2的压力油进入滑块主缸27a的下腔;回程力由第十调压阀f10控制;各充液阀cf1打开,滑块主缸27a上腔和滑块柱塞缸27b的油液分别通过充液阀cf1回油箱;⑺液压垫快顶: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二十插装阀c20关闭,第九插装阀c9打开,蓄能器ac里的压力油快速补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中;同时第一插装阀c1、第三插装阀c3打开,伺服泵b1输出的压力油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下腔,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上腔油液经第六插装阀c6流回油箱;⑻液压垫慢顶:当液压垫28上升到设定位置后,第九插装阀c9关闭,蓄能器ac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补油;第二插装阀c2打开,伺服泵b1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⑼液压垫各缸退回:第三插装阀c3关闭,第四插装阀c4和第七插装阀c7打开,液压垫活塞缸28a下腔的油液和液压垫柱塞缸28b中的油液回油箱;⑽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第三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第七插装阀c7关闭,液压垫活塞缸28a下腔和液压垫柱塞缸28b中的油液回油箱,拉伸的力由第三调压阀f3控制。该液压机利用滑块快下时杆腔的出油对蓄能器ac进行预充压,可有效节约能源;在液压垫快速顶出时,利用蓄能器ac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快速补油,并且消除快速顶出转慢速顶出时下落、停顿现象,使得整个顶出运动实现了平稳过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带移动工作台的液压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摇把部位的右视图。

图5为图2中移动工作台移出前的k向视图。

图6为图2中移动工作台移出后的k向视图。

图7为本发明液压机的液压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液压机的电气原理图。

图中:1.固定工作台;2.移动工作台;2a.铜导轨;2b.压耳;3.顶块;4.短柱;5.碟簧;6.碟簧垫块;7.上斜铁;8.下斜铁;9.下斜铁导轨;10.螺杆;11.连接套;12.连接杆;13.连接杆轴承;14.轴承压盖;14a.刻度盘;15.摇把;16.感应块;16a.感应块滚轮;17.感应块铰座;18.路轨;19.接近开关安装架;20.接近开关;21.压紧杠杆;22.压紧杠杆支座;23.斜顶块;24.斜顶块导轨;25.移台夹紧缸;26.夹紧机构底板;27.滑块;27a.滑块主缸;27b.滑块柱塞缸;28.液压垫;28a.液压垫活塞缸;28b.液压垫柱塞缸;b1.伺服泵;m1.伺服电机;ac.蓄能器;c1.第三插装阀;c2.第二插装阀;c3.第三插装阀;c4.第四插装阀;c5.第五插装阀;c6.第六插装阀;c7.第七插装阀;c8.第八插装阀;c9.第九插装阀;c10.第十插装阀;c11.第十一插装阀;c12.第十二插装阀;c13.第十三插装阀;c14.第十四插装阀;c15.第十五插装阀;c16.第十六插装阀;c17.第十七插装阀;c18.第十八插装阀;c19.第十九插装阀;c20.第二十插装阀;cf1.充液阀;d1.第一单向阀;d2.第二单向阀;d3.第三单向阀;d4.第四单向阀;d5.第五单向阀;d6.第六液控单向阀;d7.第七液控单向阀;h1.第一压力开关;h2.第二压力开关;yv1.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2.第二电磁换向阀;yv3、yv4.第三电磁换向阀;yv5.第五电磁换向阀;yv6.第六电磁换向阀;yv7.第七电磁换向阀;yv8.第八电磁换向阀;yv9.第九电磁换向阀;yv10.第十电磁换向阀;yv11.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2.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3.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4.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5.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6.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7、yv18.第十七电磁换向阀;g1.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2.主油泵出口管路;g3.充液阀控制油管;sf1.第一梭阀;sf2.第二梭阀;s1.液压垫位移传感器;f1.第一调压阀;f2.第二调压阀;f3.第三调压阀;f4.第四调压阀;f5.第五调压阀;f6.第六调压阀;f7.第七调压阀;f8.第八调压阀;f9.第九调压阀;f10.第十调压阀;f11.第十一调压阀;f12.第十二调压阀;sdr.伺服控制器;pg.编码器;sb1.伺服使能按钮;em1.滤波器;pg.编码器;r.制动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带移动工作台的液压机包括固定工作台1和移动工作台2,移动工作台2位于固定工作台1上方且可在固定工作台1上移动,移动工作台2底面的四个角部分别安装有铜导轨2a,固定工作台1四个角部的台阶孔中分别安装有顶块3,顶块3的顶部分别设有与铜导轨2a相嵌合的导轨凹槽,顶块3的下方分别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短柱4,短柱4的外周分别套装有多个碟簧5,碟簧5的下方分别支撑在碟簧垫块6上,碟簧垫块6的中心设有碟簧垫块中心孔,短柱4的下端头插接在碟簧垫块中心孔中且可上下滑动;碟簧垫块6的下方连接有上斜铁7,上斜铁7的斜面压在下斜铁8的斜面上,下斜铁8的底部支撑在下斜铁导轨9上且可沿下斜铁导轨9水平移动,下斜铁导轨9固定在固定工作台1的筋板上,下斜铁8的中部连接有水平延伸的螺杆10,螺杆10的外端头旋接在连接套11的一端,连接套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外端通过连接杆轴承13支撑在固定工作台1的侧壁上,且连接杆12的外端头安装有摇把15。

移动工作台2处于提升状态时,利用机床滑块压制移动工作台2并让滑块保持住,夹紧机构将移动工作台2压住,然后液压机进入滑块循环;滑块回程后,由于碟簧5的张力小于夹紧机构的压力,碟簧5保持在压缩状态。如果需更换模具,移出移动工作台2,只需将夹紧机构释放使夹紧力消失,碟簧5复位弹起,移动工作台2恢复到移出高度,此时顶块3的顶面与固定工作台1的顶面平齐,移动工作台2可以正常移出。为了适用不同重量的模具,本发明在碟簧5下方增加了调节装置,转动摇把15,连接杆12驱动连接套11转动,螺杆10在连接套11中的旋接长度发生变化,牵动下斜铁8沿下斜铁导轨9水平移动,上斜铁7的斜面沿下斜铁8的斜面滑动,使顶块3的高度得以调节。

移动工作台2左右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压耳2b,压耳2b上分别压有压紧杠杆21,压紧杠杆21的中部分别铰接在压紧杠杆支座22上,压紧杠杆21的外端头分别抵靠在斜顶块23的斜面上,斜顶块23的底部支撑在斜顶块导轨24上,斜顶块23的外端与移台夹紧缸25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压紧杠杆支座22、斜顶块导轨24和移台夹紧缸25均固定在夹紧机构底板26上,夹紧机构底板26固定在固定工作台1上。当移动工作台2复位后需要夹紧时,移台夹紧缸25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斜顶块23沿斜顶块导轨24前进,斜顶块23的斜面推动压紧杠杆21的外端头上翘,压紧杠杆21的内端头下落将移动工作台2的压耳2b紧紧压住。

如图1及图4所示,连接杆轴承13的外圈外侧压有轴承压盖14,轴承压盖14固定在固定工作台1的侧壁上。轴承压盖14的外端面覆盖有指示角度的刻度盘14a,连接杆12的外端头安装有与刻度盘14a配套的指针。通过观察指针和刻度盘14a上的刻度就可以轻松、准确地调节顶块3的高度。

移动工作台2的后侧壁下部铰接有感应块16,感应块16的上端铰接在感应块铰座17上,感应块16的下端倾斜搁置在固定工作台1的顶面上,固定工作台1的后侧连接有两根供移动工作台2平移的路轨18,其中一根路轨18的后端一侧固定有接近开关安装架19,接近开关安装架19上安装有接近开关20,接近开关20的位置与移动工作台2到达极限位置时感应块16下端下垂后的位置相适配。

如图5所示,当移动工作台2尚未移出时,感应块16的下端倾斜搁置在固定工作台1的顶面上;移动工作台2移出后沿路轨18前进,此时感应块16的下端失去支撑而垂下。感应块16的下端通过感应块滚轮16a倾斜搁置在固定工作台1的顶面上,感应块滚轮16a的中心轴固定在感应块16上。感应块滚轮16a在固定工作台1滚动可以避免感应块16在固定工作台1上滑动摩擦,使感应块16的前进更加轻便。

如图6所示,当感应块16到达接近开关20的探头上方时,接近开关20的触头动作使移动工作台2停止前进。为防止碰撞,接近开关20安装在路轨18一侧且顶部低于固定工作台1的顶面,本发明的感应块16离开固定工作台1后下垂,使得感应块16的下端更加靠近接近开关20的探头,使信号更加准确。

如图7所示,滑块27的顶部中心连接在滑块柱塞缸27b的下端,滑块柱塞缸27b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块主缸27a,滑块主缸27a的活塞下端分别与滑块27相连。伺服泵b1的入口的与油箱相连,伺服泵b1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d1的入口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分别与液压垫控制油路、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入口及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入口相连,第十一插装阀c11的液控口与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p口相连,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a口与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入口相连,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b口接油箱,第八电磁换向阀yv8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出口与蓄能器ac相连;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出口与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相连,第二十插装阀c20的液控口与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的a口相连,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的p口与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出口相连,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的t口与第二十插装阀c20的入口相连,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蓄能器ac与油箱之间设有第七调压阀f7。蓄能器ac的底部与第十七电磁换向阀yv17、yv18的p口相连,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入口及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液控口相连,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入口及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液控口相连,第十七电磁换向阀是中位机能为y型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出口与各移台夹紧缸25的杆腔相连,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出口与各移台夹紧缸25的无杆腔相连。

本发明充分利用滑块主缸27a和滑块柱塞缸27b的结构特点,在滑块1快下时,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得电,第二十插装阀c20打开;同时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得电,第十一插装阀c11打开,滑块主缸27a杆腔的出油经过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第二十插装阀c20和第十一插装阀c11对蓄能器ac进行预充压,一方面实现平衡滑块1重量的作用,起到滑块快下转工进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可充分实现能源的转换使用。

当需要夹紧移动工作台时,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左电磁铁yv17得电,蓄能器ac中储存的压力油从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b口进入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入口和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液控口,第六液控单向阀d6和第七液控单向阀d7同时打开,压力油从第七液控单向阀d7进入各移台夹紧缸25的无杆腔,同时各移台夹紧缸25杆腔的油经第六液控单向阀d6回油箱,各移台夹紧缸25同步推动各压紧杠杆21将移动工作台压紧。夹紧力达到后,左电磁铁yv17失电,第十七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第六液控单向阀d6和第七液控单向阀d7同时关闭,移动工作台保持在夹紧状态,液压机投入工作;移台夹紧缸25的杆腔油路安装有第十二调压阀f12,第二压力开关h2监控压力的大小。

移动工作台需要换模时,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右电磁铁yv18得电,蓄能器ac中储存的压力油从第十七电磁换向阀的a口进入第六液控单向阀d6的入口及第七液控单向阀d7的液控口,第六液控单向阀d6和第七液控单向阀d7同时打开,压力油从第六液控单向阀d6进入各移台夹紧缸25的杆腔,同时各移台夹紧缸25无杆腔的油经第七液控单向阀d7回油箱,各移台夹紧缸25同步退回,各压紧杠杆21将移动工作台释放,移动工作台可以移出。

液压机设有液压垫28,液压垫28的底部中心连接有液压垫活塞缸28a,液压垫28的四个角部分别与液压垫柱塞缸28b的顶部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液压垫控制油路相连。液压垫控制油路包括第一至第九插装阀,蓄能器ac的底部与第九插装阀c9的入口相连,第九插装阀c9的出口与第八插装阀c8的入口相连,第八插装阀c8的出口与各液压垫柱塞缸28b的总油管相连;第八插装阀c8设有开口调节手柄,第九插装阀c9的液控口与第七电磁换向阀yv7的a口相连,第七电磁换向阀yv7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七电磁换向阀yv7的p口与第九插装阀c9的入口相连,第七电磁换向阀yv7的t口与油箱相连。

液压垫驱动油缸采用位于中心的液压垫活塞缸28a和四个角部分别安装液压垫柱塞缸28b的结构,使得液压垫28的拉伸力分布均匀,通过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的配合,也可实现液压垫拉伸力的四角分别可调。在液压垫28快速顶出时,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和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均失电,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二十插装阀c20关闭;第七电磁换向阀yv7得电,第九插装阀c9打开,通过调整第八插装阀c8的开口调节手柄来调整流量大小,蓄能器ac里储存的压力油经过第九插装阀c9和第八插装阀c8进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中,实现了利用蓄能器ac对位于四周的液压垫柱塞缸28b进行快速补油。因顶出运行时对液压垫柱塞缸28b采用的是蓄能器ac带压快速补油,消除快速顶出转慢速顶出时下落、停顿现象,使得整个顶出运动实现了平稳过渡。再结合使用伺服泵控技术,可实现精确的压力及扭矩的控制,有效节约能源。

第三插装阀c3与第五插装阀c5的入口分别与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相连,第三插装阀c3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插装阀c1、第二插装阀c2及第四插装阀c4的入口相连,第一插装阀c1的出口与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下腔相连,第二插装阀c2的出口及第七插装阀c7的入口分别与液压垫柱塞缸28b的油口相连;第五插装阀c5的出口分别与第六插装阀c6的入口及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上腔相连,第四插装阀c4、第六插装阀c6及第七插装阀c7的出口分别与油箱相连,液压垫28的一侧安装有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第一插装阀c1的出口与油箱之间安装有第一调压阀f1,第二插装阀c2的出口与油箱之间安装有第二调压阀f2。

第一插装阀c1的液控口与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的a口相连,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的p口与第一插装阀c1的出口相连,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二插装阀c2的液控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与第二插装阀c2的入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三插装阀c3的液控口与第一梭阀sf1的中部出口相连,第一梭阀sf1的右端入口与第三插装阀c3的出口相连,第一梭阀sf1的左端入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是中位机能为p型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五插装阀c5的液控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p口与第四插装阀c4的出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第三单向阀d3的出口相连,第三单向阀d3的入口与第五插装阀c5的入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二单向阀d2的入口相连,第二单向阀d2的出口与第四插装阀c4的液控口相连,第四插装阀c4的液控口还通过第三调压阀f3与油箱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口还与第四单向阀d4的出口相连,第四单向阀d4的入口与第六插装阀c6的液控口相连,第六插装阀c6的液控口还通过第四调压阀f4与油箱相连;第七插装阀c7的液控口与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b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t口与第七插装阀c7的出口相连,第七插装阀c7的液控口通过第五调压阀f5与油箱相连。

主油泵出口管路g2分别与第十三插装阀c13、第十四插装阀c14和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入口相连,第十三插装阀c13的出口与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入口相连,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出口与滑块柱塞缸27b和滑块主缸27a的上腔相连;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出口分别与第十六插装阀c16、第十七插装阀c17、第十八插装阀c18和第十九插装阀c19的入口相连,第十八插装阀c18的出口与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第十六插装阀c16、第十七插装阀c17和第十九插装阀c19的出口分别与油箱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的液控口与油箱之间设有第八调压阀f8,第十八插装阀c18的出口与油箱之间设有第十一调压阀f11。

第十三插装阀c13的液控口与第九电磁换向阀yv9的a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yv9的p口与第十三插装阀c13的入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yv9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的液控口与第十电磁换向阀yv10的b口相连;第十五插装阀c15的液控口与第二梭阀sf2的中部出口相连,第二梭阀sf2的左入口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出口相连,第二梭阀sf2的右入口与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的a口相连,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的p口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入口相连;第十六插装阀c16的液控口与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的a口相连,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的p口与第十六插装阀c16的入口相连;第十七插装阀c17的液控口与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a口相连,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p口与第十七插装阀c17的入口相连;第十八插装阀c18的液控口与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的a口相连,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的p口与第十八插装阀c18的出口相连;第十八插装阀c18的液控口与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的a口相连,通过第九调压阀f9与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的p口相连,通过第十调压阀f10与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的b口相连;第十电磁换向阀yv10、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和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的t口分别与油箱相连,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的b口与油箱相连;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和十五电磁换向阀均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上腔与第五单向阀d5的出口相连,第五单向阀d5的入口与油箱相连;伺服泵b1的出口与第十插装阀c10的入口相连,第十插装阀c10的液控口与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b口相连,第十插装阀c10的出口及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t口均与油箱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当液压垫下行时,第五单向阀d5被吸开,油箱中的油液经第五单向阀d5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上腔。当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失电时,第十插装阀c10打开,伺服泵b1出口的油液经第十插装阀c10回油箱循环;当液压垫快顶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得电,第十插装阀c10关闭,伺服泵b1的出口油路建压,第十插装阀c10的液控口由第六调压阀f6控制,保证伺服泵b1的运行安全。当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回到失电状态,将第十插装阀c10打开。

如图8所示,伺服泵b1的伺服电机m1和各电磁换向阀均受控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和伺服控制器sdr,蓄能器ac与第十一插装阀c11出口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h1,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的信号输出端接入plc控制器的液压垫位移信号输入端in1,第一压力开关h1的高压闭合常开触头h1-1串联在plc控制器的高压信号输入端000端口与直流电源负极vdc-之间,第一压力开关h1的低压断开常闭触头h1-2串联在plc控制器的低压信号输入端001端口与直流电源负极vdc-之间;plc控制器的高低压切换信号输出端002端口与伺服控制器sdr的伺服泵切换信号输入端mc相连。

plc控制器的流量增加信号输出端out1与伺服控制器sdr的流量增加信号输入端ai3相连,plc控制器的流量减小信号输出端com1与伺服控制器sdr的流量减小信号输入端fac3相连;plc控制器的压力增加信号输出端out2与伺服控制器sdr的压力增加信号输入端ai2相连,plc控制器的压力减小信号输出端com2与伺服控制器sdr的压力减小信号输入端fac2相连。

伺服使能按钮sb1连接在伺服控制器sdr的启动信号输入端di3与公共端com之间;检测伺服泵b1输出压力的泵口压力传感器p1与伺服控制器sdr的伺服泵压力信号输入端ai1相连。

按下伺服使能按钮sb1,伺服控制器sdr投入工作。滑块快下时,滑块主缸27a杆腔的出油对蓄能器ac进行预充压,滑块转慢下后,由伺服泵b1继续向蓄能器ac充压,直至第一压力开关h1的高压闭合常开触头h1-1闭合,将蓄能器ac到达高压的信号被输入至plc控制器的高压信号输入端000端口,plc控制器使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失电,第十一插装阀c11关闭,准备进入滑块工进加压。

液压垫28快速顶出时,蓄能器ac里储存的压力油快速补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中。液压垫慢顶时,当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探测到液压垫28上升到设定位置或者蓄能器ac已降至低压,第一压力开关h1的低压断开常闭触头h1-2断开,plc控制器使第七电磁换向阀yv7失电,第九插装阀c9关闭,蓄能器ac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补油;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得电使第二插装阀c2打开,伺服泵b1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液压垫28转为慢速顶出。采用伺服泵b1结合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通过闭还运算控制便可实现液压垫28顶出位置的精确控制,提高零件的一次成型率。

伺服泵b1包括由同一个伺服电机m1驱动的低压泵和高压泵,当液压垫快顶和液压垫慢顶时,plc控制器的高低压切换信号输出端002端口将伺服泵b1低压运行信号输入伺服控制器sdr的伺服泵切换信号输入端mc,使伺服电机m1驱动低压泵运行。

当液压垫各缸退回时,plc控制器的高低压切换信号输出端002端口将伺服泵b1高压运行信号输入伺服控制器sdr的伺服泵切换信号输入端mc,使伺服电机m1驱动高压泵运行。

当plc控制器的流量增加信号输出端out1将流量增加模拟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器sdr的流量增加信号输入端ai3时,伺服电机m1控制伺服泵b1增加流量输出。当plc控制器的流量减小信号输出端com1将流量减小模拟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器sdr的流量减小信号输入端fac3时,伺服电机m1控制伺服泵b1减小流量输出。

当plc控制器的压力增加信号输出端out2将压力增加模拟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器sdr的压力增加信号输入端ai2时,伺服电机m1控制伺服泵b1提高油压。当plc控制器的压力减小信号输出端com2将压力减小模拟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器sdr的压力减小信号输入端fac2时,伺服电机m1控制伺服泵b1降低油压。

plc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104与伺服控制器sdr的报警信号输出端do3相连。当伺服控制器sdr检测到故障时,向plc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104向发出报警信号,并停止工作。

交流电源通过滤波器em1接入伺服控制器sdr的电源端,制动电阻r接在伺服控制器sdr的x4端口,伺服电机的编码器pg接入伺服控制器sdr的x3端口,plc控制器采用欧姆龙cp1h-xa40dr-a型,伺服控制器sdr采用桂林星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nas4e45/81x型伺服控制器。

该液压机的每个工作循环依次包括如下动作:⑴滑块一级快下:第九电磁换向阀yv9得电使第十三插装阀c13打开,油液经第十三插装阀c13和第十二插装阀c12补入滑块主缸27a的上腔和滑块柱塞缸27b;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得电使第十六插装阀c16打开,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得电使第十七插装阀c17打开,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得电使第十八插装阀c18打开;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得电使第十九插装阀c19获得第九调压阀f9的支撑;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得电使第二十插装阀c20打开,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得电,第十一插装阀c11打开,滑块主缸27a杆腔的出油经过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第二十插装阀c20和第十一插装阀c11对蓄能器ac进行预充压。

⑵滑块二级快下:其余保持不变,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失电使第十六插装阀c16关闭,准备向滑块慢下过渡。

⑶滑块慢下:其余保持不变,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失电使第二十插装阀c20关闭,滑块主缸下腔油路g1对蓄能器ac的预充压结束;由伺服泵b1通过第十一插装阀c11继续向蓄能器ac充压,充压完成后,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失电,第十一插装阀c11关闭,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失电使第十七插装阀c17关闭,准备进入滑块工进加压。

⑷滑块工进加压:滑块主缸27a下腔的支撑力由第十九插装阀c19通过第九调压阀f9控制。

⑸滑块保压后泄压:第九电磁换向阀yv9失电使第十三插装阀c13关闭,第十四电磁换向球阀yv14失电使第十八插装阀c18关闭,第十五电磁换向阀yv15失电使第十九插装阀c19关闭,其余各电磁换向阀均保持在失电状态。

⑹滑块回程:第十电磁换向阀yv10得电使第十四插装阀c14关闭,主油泵出口管路g2建压;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得电,第十五插装阀c15打开;主油泵出口管路g2的压力油通过第十五插装阀c15并推开第十八插装阀c18进入滑块主缸27a的下腔;回程力由第十调压阀f10控制;充液阀控制油管g3建压,将各充液阀cf1打开,滑块主缸27a上腔的油液和滑块柱塞缸27b的油液分别通过充液阀cf1回油箱。

⑺液压垫快顶: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和第十六电磁换向球阀yv16均失电,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二十插装阀c20关闭;第七电磁换向阀yv7得电,第九插装阀c9打开,通过调整第八插装阀c8的开口调节手柄来调整流量大小,蓄能器ac里储存的压力油经过第九插装阀c9和第八插装阀c8进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中,实现了利用蓄能器ac对位于四周的液压垫柱塞缸28b进行快速补油。

同时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得电,第一插装阀c1打开;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左电磁铁yv4得电,第三插装阀c3打开;伺服泵b1输出的压力油依次流经第三插装阀c3和第一插装阀c1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下腔,液压垫活塞缸28a的上腔油液经第六插装阀c6流回油箱。

⑻液压垫慢顶:当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探测到液压垫28上升到设定位置后,第七电磁换向阀yv7失电使第九插装阀c9关闭,蓄能器ac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补油;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得电使第二插装阀c2打开,伺服泵b1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8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8b,液压垫28转为慢速顶出,采用小排量的伺服泵b1便可实现液压垫28的顶出控制。采用伺服泵b1结合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通过闭还运算控制便可实现液压垫28顶出位置的精确控制,提高零件的一次成型率。

⑼液压垫各缸退回: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和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保持得电,使第一插装阀c1和第二插装阀c2保持打开;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右电磁铁yv3得电使第三插装阀c3关闭;第四插装阀c4因液控口卸压而打开,液压垫活塞缸28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一插装阀c1和第四插装阀c4回油箱;同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得电使第七插装阀c7打开,液压垫柱塞缸28b中的油液经过第二插装阀c2、第四插装阀c4和第七插装阀c7回油箱。

⑽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第一电磁换向球阀yv1、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保持得电,使第一插装阀c1和第二插装阀c2保持打开;右电磁铁yv3失电使第三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第四插装阀c4保持打开;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失电使第七插装阀c7关闭,液压垫活塞缸28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一插装阀c1和第四插装阀c4回油箱;液压垫柱塞缸28b中的油液经过第二插装阀c2和第四插装阀c4回油箱,拉伸的力由第四插装阀c4的第三调压阀f3控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