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转移式配筋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2160发布日期:2018-08-07 18:2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钢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转移式配筋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例如钢材的加工,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钢筋调直加工设备,但是现有的调直机只能具备简单的调直,当调直之后,还要工人手动搬运到弯曲机哪里,然后进行弯曲,并且调直和弯曲的时需要技工不离的看守,进行调整,其操作过程过于繁琐,整个过程最少需要八个甚至更多人来共同完成,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加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转移式配筋箱,本发明具有省时省力,节约加工成本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转移式配筋箱,包括钢筋调直系统、钢筋弯曲系统、自动转移输送系统和配筋箱,且钢筋弯曲系统和配筋箱分别位于钢筋调直系统的两侧,所述钢筋调直系统包括调直加工品台,且调直加工品台的中部两侧均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有钢筋调直装置,且钢筋调直装置位于调直加工品台的中端,所述钢筋调直装置的一侧连接有调直块,且钢筋调直装置的一侧两端均安装有钢筋捋直块,所述调直加工品台的上端中部设有调直辅助加工品台,且调直加工品台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钢筋调直机和定位块,且钢筋调直机和定位块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配筋箱安装在调直加工品台的外侧,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有变速机,且变速机安装在配筋箱的内部;

所述调直加工品台的上端设有开口槽,且开口槽的一端与定位块的内侧连接,开口槽的另一端与辅助加工品台的一侧中部连接,所述开口槽包括侧壁和辅助支撑板,且侧壁的上端与调直加工品台的下表面垂直连接,且侧壁的下端与支撑板的两端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有开槽,且开槽的两侧均设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内嵌在支撑板的内部,所述开槽的两侧均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辅助支撑板的一端位于凹槽的内部,且转轴通过贯穿辅助支撑板的一端与辅助支撑板连接,所述液压装置的一端连接有液压伸缩杆,且液压伸缩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板并与辅助支撑板的另一端内侧连接;

所述自动转移输送系统包括两根第一立柱和两根第二立柱,且两根第二立柱均位于开口槽的正下方,两根第一立柱之间和两根第二立柱之间均通过滚轴连接,且滚轴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传送带的表面均与设有防滑凹槽;

所述钢筋弯曲系统包括弯曲加工品台,且弯曲加工品台的一端设有弯曲机,所述弯曲机的上端设有弯曲辅助加工品台,且弯曲辅助加工品台的上端设有加工转轮和辅助加工转轮,所述弯曲加工品台的上端一侧设有挡板,且挡板的一端与弯曲辅助加工品台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筋箱的内部设有液压电机和第二电机,且液压电机电性连接液压装置,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转动装置,且转动装置位于弯曲辅助加工品台的内部,所述转动装置的输出轴贯穿弯曲辅助加工品台并分别与加工转轮和辅助加工转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的输出轴为两根,且两根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钢筋捋直块为两块,且钢筋捋直块对称设置在钢筋调直装置的一侧两端,所述钢筋捋直块的中部均设有钢筋捋直孔,且钢筋捋直孔处均设有耐磨圈,两个钢筋捋直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低于两根第二立柱的高度,且第一立柱与弯曲加工品台的上端另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轴均通过轴承与第一立柱的高度低于两根第二立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直辅助加工品台活动安装有清洁板,且清洁板上设有清洁槽,所述清洁槽的内部设有储存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入自动转移输送系统可以把经过钢筋调直系统处理的钢筋自动的运输到钢筋弯曲系统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劳动力也很随之减少,这样还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从而可以减少整个钢筋加工的过程成本降低,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化的工作,还可以有效的保证加工的效率和加工质量,从而进一步的满足工地需要钢筋的需求,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配筋箱操控整个流程工作,可以避免出现故障,本发明不仅使用简单方便,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并且减少加工成本的投入,从而可以降低加工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钢筋捋直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转移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开口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辅助支撑板和支撑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调直加工品台、2弯曲加工品台、3配筋箱、4调直辅助加工品台、5弯曲辅助加工品台、6传送带、7钢筋调直机、8钢筋调直装置、9定位块、10开口槽、11调直块、12第一电机、13第一立柱、14第二立柱、15滚轴、16侧壁、17防滑凹槽、18辅助支撑板、19液压伸缩杆、20支撑板、21钢筋捋直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转移式配筋箱,包括钢筋调直系统、钢筋弯曲系统、自动转移输送系统和配筋箱3,且钢筋弯曲系统和配筋箱3分别位于钢筋调直系统的两侧,钢筋调直系统包括调直加工品台1,且调直加工品台1的中部两侧均设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电性连接有钢筋调直装置8,且钢筋调直装置8位于调直加工品台1的中端,钢筋调直装置8的一侧连接有调直块11,且钢筋调直装置8的一侧两端均安装有钢筋捋直块21,钢筋捋直块21为两块,且钢筋捋直块21对称设置在钢筋调直装置8的一侧两端,钢筋捋直块21的中部均设有钢筋捋直孔,且钢筋捋直孔处均设有耐磨圈,两个钢筋捋直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可以很好的保证钢筋的调直工作,调直加工品台1的上端中部设有调直辅助加工品台4,调直辅助加工品台4活动安装有清洁板,且清洁板上设有清洁槽,清洁槽的内部设有储存槽,调直加工品台1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钢筋调直机7和定位块9,且钢筋调直机7和定位块9位于同一平面,配筋箱3安装在调直加工品台1的外侧,第一电机12电性连接有变速机,且变速机安装在配筋箱3的内部。

调直加工品台1的上端设有开口槽10,且开口槽10的一端与定位块9的内侧连接,开口槽10的另一端与辅助加工品台4的一侧中部连接,开口槽10包括侧壁16和辅助支撑板18,且侧壁16的上端与调直加工品台1的下表面垂直连接,且侧壁16的下端与支撑板20的两端连接,支撑板20的中部设有开槽,且开槽的两侧均设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内嵌在支撑板20的内部,开槽的两侧均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有转轴,辅助支撑板18的一端位于凹槽的内部,且转轴通过贯穿辅助支撑板18的一端与辅助支撑板18连接,液压装置的一端连接有液压伸缩杆19,且液压伸缩杆19的一端贯穿支撑板20并与辅助支撑板18的另一端内侧连接。

自动转移输送系统包括两根第一立柱13和两根第二立柱14,且两根第二立柱14均位于开口槽10的正下方,两根第一立柱13之间和两根第二立柱14之间均通过滚轴15连接,且滚轴15之间通过传送带6连接,滚轴15均通过轴承与第一立柱13的高度低于两根第二立柱14连接,传送带6的表面均与设有防滑凹槽17,第一立柱13的高度低于两根第二立柱14的高度,且第一立柱13与弯曲加工品台2的上端另一侧连接,可以很好的保证钢筋的运输。

钢筋弯曲系统包括弯曲加工品台2,且弯曲加工品台2的一端设有弯曲机,弯曲机的上端设有弯曲辅助加工品台5,且弯曲辅助加工品台5的上端设有加工转轮和辅助加工转轮,弯曲加工品台2的上端一侧设有挡板,且挡板的一端与弯曲辅助加工品台5固定连接,配筋箱3的内部设有液压电机和第二电机,且液压电机电性连接液压装置,第二电机电性连接转动装置,且转动装置位于弯曲辅助加工品台5的内部,转动装置的输出轴为两根,且两根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装置的输出轴贯穿弯曲辅助加工品台5并分别与加工转轮和辅助加工转轮连接,这样可以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工作原理:使用的时候,首先把钢筋通过钢筋调直机7引入到调直加工品台1上端来,然后钢筋通过穿插钢筋捋直孔与钢筋捋直块21连接,并且通过调直块11的作用,调直块11在钢筋调直装置8的作用下,可以很好的对于钢筋进行调直作用,并且可以通过配筋箱3和变速机的统一作用下,可以控制钢筋调直机7和钢筋调直装置8的工作效率,当钢筋进过调直之后,并且触碰到定位块9的时候,此时钢筋调直装置8会切断钢筋,此时经过调直之后的钢筋会掉落在开口槽10的内部,然后通过配筋箱3通过液压电机控制液压装置的工作,可以把钢筋输送到自动转移输送系统中。

钢筋在传送带6的时候,由于传送带6上设置有防滑凹槽17,则可以防止钢筋在传送的过程中出现滚动甚至掉落等情况发生,当钢筋进入弯曲加工品台2的时候,配筋箱3通过第二电机控制转动装置记性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于钢筋的弯曲加工工作。

通过加入自动转移输送系统可以把经过钢筋调直系统处理的钢筋自动的运输到钢筋弯曲系统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劳动力也很随之减少,这样还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从而可以减少整个钢筋加工的过程成本降低,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化的工作,还可以有效的保证加工的效率和加工质量,从而进一步的满足工地需要钢筋的需求,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配筋箱操控整个流程工作,可以避免出现故障,本发明不仅使用简单方便,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并且减少加工成本的投入,从而可以降低加工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