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加工用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3600发布日期:2018-09-04 22:29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加工用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和机器的重要基本元件,包括螺栓、铆钉、螺母、齿轮等元件。在生产加工机械零件时,通常采用耐锈、强度高的钢筋作为原料,因此在加工零件的初始阶段需要对钢筋进行切断,传统的钢筋切断方法一般为人工定长切断,而人工定长切断存在操作成本高、危险系数大,生产效率低,且制作出来的产品标准性较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加工用切断装置,能对制作零件的钢筋进行自动定长切割,并且切割过程在线连续进行,切割效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零件加工用切断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切割机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用于支撑钢筋的输送杆,所述切割机构位于输送杆上方,所述切割机构包括主轴和切断刀,所述主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主轴下部中空且下端开口,主轴中空部分内设有内螺纹,且从上至下依次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所述第一螺柱、第二螺柱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之间设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一端与第一螺柱固接,另一端与第二螺柱固接,所述第二螺柱下端与切断刀固接,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钢筋的端部相抵的挡杆,所述主轴上缠绕有牵引线和扭簧,所述牵引线、扭簧与挡杆固接,所述输送杆从切断刀对应的竖直下方被分为上输送段和下输送段,所述挡杆伸至下输送段。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时,钢筋在输送杆的上输送段上进行输送,当钢筋输送至其端部与挡杆接触后,钢筋将推动挡杆在滑轨上向远离切割机构的方向移动,挡杆移动时会对牵引线和扭簧产生拉扯力,牵引线和扭簧在此拉扯力作用下将带动切割机构的主轴进行转动,主轴转动时,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将在主轴下部的中空内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切断刀向靠近钢筋的方向竖直下移。当钢筋推动挡杆滑动至与固定架的侧壁相抵时,切断刀正好与钢筋接触,切断刀与挡杆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好为钢筋所需的切断距离,此时,挡杆停止移动,主轴随之停止转动,第一螺柱停止下移,第二螺柱完全旋出主轴的下部中空,而第一螺柱通过弹性绳对第二螺柱具有向上的牵引力。切断刀开始对钢筋进行切割,由于第二螺柱完全旋出主轴的下部中空且受到弹性绳的弹性牵引,即使主轴不再转动,切断刀还是会在切割钢筋的过程中继续缓慢下移,直至完全切断钢筋。钢筋被切断后随即掉落在输送杆的下输送段上,此时,挡杆不再受到钢筋的挤压,扭簧开始进行复位,扭簧复位过程中将带动主轴反转,主轴反转将带动第一螺柱在其下部中空内上移,第一螺柱上移将通过弹性绳带动第二螺柱和切断刀上移,当第二螺柱上移至重新旋进主轴下部的中空内后,主轴的反转将带动第二螺柱继续上移,从而实现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的复位,主轴反转还会对牵引线进行重新缠绕,从而拉扯挡杆向靠近切割机构的方向移动,即挡杆在滑轨上返回,挡杆返回时将推动输送杆下输送段上的已切割的钢筋移动,使已切割的钢筋移动至下一工序中进行零件的加工,即在挡杆返回途中实现对钢筋的出料。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通过牵引线对切割机构和挡杆进行配合,利用钢筋在输送过程中对挡杆的挤压力推动切割机构进行切割工作,并且利用第一螺柱、弹性绳和第二螺柱的配合实现切断刀对钢筋的切断,无需人工操作,无需提供外来动力,设计巧妙、操作成本低、能耗低;2、将输送杆设置成上输送段和下输送段,在上输送段实现钢筋的定长切断,在下输送段利用挡杆在复位过程中的移动推力实现钢筋的出料,结构简单、无需提供外来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对制作零件的钢筋进行自动定长切割和自动出料,并且切割过程在线连续进行,切割效率高、能耗低,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还包括放料机构和校直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用于承托钢筋卷的料盘,所述料盘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多对校直辊,所述校直辊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驱动料盘转动,料盘转动将对钢筋卷进行放料,放料后的钢筋进入校直机构,第二电机驱动多对校直辊进行转动,多对校直辊在转动过程中将拉直放料后的钢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进一步,所述校直辊表面包覆有弹性材料。包覆的弹性材料能够很好地对校直辊和钢筋进行保护,避免两者摩擦过度而被损坏。

进一步,所述弹性材料为硅胶或弹性橡胶。硅胶和弹性橡胶均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进一步,所述弹性绳为柔性弹簧。柔性弹簧既有弹性,又有柔性,能够在对第二螺柱和切断刀进行牵引的同时不影响第二螺柱和切断刀的缓慢自由下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零件加工用切断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放料机构1、料盘11、第一电机12、校直机构2、校直辊21、固定架3、上输送段31、下输送段32、滑轨33、挡杆34、主轴4、固定块41、牵引线42、第一螺柱43、柔性弹簧44、第二螺柱45、切断刀46、限位杆47、加工装置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零件加工用切断装置,依次包括放料机构1、校直机构2、固定架3和切割机构,放料机构1包括第一电机12和用于承托钢筋卷的料盘11,料盘11与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固接,校直机构2包括相对设置的多对校直辊21,校直辊21表面包覆有弹性材料,弹性材料可为硅胶或弹性橡胶,本实施例中采用弹性橡胶作为弹性材料,校直辊21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固定架3上设有用于支撑钢筋的输送杆,切割机构位于输送杆上方,切割机构包括主轴4和切断刀46,主轴4与固定架3转动连接,主轴4下部中空且下端开口,主轴4中空部分内设有内螺纹,且从上至下依次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柱43和第二螺柱45,固定架3上固接有呈反“l”型的限位杆47,限位杆47的长边穿过第一螺柱43和第二螺柱45,第一螺柱43和第二螺柱45可在限位杆47的长边上滑动,限位杆47将使第一螺柱43和第二螺柱45不随主轴4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螺柱43和第二螺柱45之间设有柔性弹簧44,柔性弹簧44一端与第一螺柱43固接,另一端与第二螺柱45固接,第二螺柱45下端与切断刀46固接,固定架3上设有滑轨33,滑轨33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钢筋的端部相抵的挡杆34,主轴4上固接有固定块41,固定块41缠绕有牵引线42和扭簧,牵引线42、扭簧与挡杆34固接,输送杆从切断刀46对应的竖直下方被分为上输送段31和下输送段32,挡杆34伸至下输送段32,下输送段32与下一工序的加工装置5连接。

使用时,第一电机12驱动料盘11转动,料盘11转动将对钢筋卷进行放料,放料后的钢筋进入校直机构2,第二电机驱动多对校直辊21进行转动,多对校直辊21在转动过程中将拉直放料后的钢筋。钢筋在输送杆的上输送段31上进行输送,当钢筋输送至其端部与挡杆34接触后,钢筋将推动挡杆34在滑轨33上向远离切割机构的方向移动,挡杆34移动时会对牵引线42和扭簧产生拉扯力,牵引线42和扭簧在此拉扯力作用下将通过固定块41带动切割机构的主轴4进行转动,主轴4转动时,第一螺柱43和第二螺柱45将在主轴4下部的中空内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切断刀46向靠近钢筋的方向竖直下移。当钢筋推动挡杆34滑动至与固定架3的侧壁相抵时,切断刀46正好与钢筋接触,切断刀46与挡杆34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好为钢筋所需的切断距离,此时,挡杆34停止移动,主轴4随之停止转动,第一螺柱43停止下移,第二螺柱45完全旋出主轴4的下部中空,而第一螺柱43通过柔性弹簧44对第二螺柱45具有向上的牵引力。切断刀46开始对钢筋进行切割,由于第二螺柱45完全旋出主轴4的下部中空且受到柔性弹簧44的弹性牵引,即使主轴4不再转动,切断刀46还是会在切割钢筋的过程中继续缓慢下移,直至完全切断钢筋。钢筋被切断后随即掉落在输送杆的下输送段32上,此时,挡杆34不再受到钢筋的挤压,扭簧开始进行复位,扭簧复位过程中将带动主轴4反转,主轴4反转将带动第一螺柱43在其下部中空内上移,第一螺柱43上移将通过柔性弹簧44带动第二螺柱45和切断刀46上移,当第二螺柱45上移至重新旋进主轴4下部的中空内后,主轴4的反转将带动第二螺柱45继续上移,从而实现第一螺柱43和第二螺柱45的复位,主轴4反转还会将牵引线42重新缠绕在固定块41上,从而拉扯挡杆34向靠近切割机构的方向移动,即挡杆34在滑轨33上返回,挡杆34返回时将推动输送杆下输送段32上的已切割的钢筋移动,实现对钢筋的出料,使已切割的钢筋移动至下一工序中的加工装置5中进行进一步加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