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线材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4233发布日期:2018-09-14 23:1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线材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器材如耳机、话筒等通常需要通过专门的线材与主机之间建立数据连接,为了满足性能要求以及方便用户的使用,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线材进行固定成型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形状。

在对线材成型之前,往往需要先将线材的一端固定起来,从而方便成型过程的进行。现有技术中,在对线材进行成型时,往往通过手动的方式将线材固定在治具上。显然,采用这样的方式人力成本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在对线材进行成型之前,能够通过自动线材成型设备本身与治具的配合对线材的一端进行固定,而无需通过人工手动操作,从而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线材成型设备,所述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包括治具固定机构,所述治具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治具,其中所述治具包括治具杆以及沿所述治具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夹持块;其中,所述治具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头,所述固定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容置孔,用于容置所述治具杆的第一端,所述固定头的侧向还设置有第二容置孔,用于容置线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容置孔与所述第二容置孔彼此连通,以使得在所述治具受到朝向所述固定头的作用力时,所述治具杆的第一端抵持所述线材的第一端,进而将所述线材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孔与所述第二容置孔的连通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在对线材进行成型前,可以通过治具与治具固定机构之间的配合,使位于固定头第一容置孔内的治具杆抵持位于第二容置孔内的线材,从而将线材固定在治具固定机构上,从而方便进一步将线材以预设形状固定在治具上,而无需操作人员人工手动对线材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一实施方式运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治具中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一实施方式的走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8、图10-图13是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一实施方式线材成型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经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一实施方式所成型的线材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中的线材可以指工业设备、电子设备等中所使用的连接线,具体如耳机、话筒等与主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连接线等。

请进一步参阅图2,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线材成型过程中或者成型后,往往采用治具11将线材以预设的形状进行固定,在固定后,进一步对固定线材的治具11进行烘烤等方式以对线材进行定型,使得在线材从治具11上拆卸下来后仍能够保持预设的形状,进而满足使用要求。具体地,根据线材的形状需求,治具11可包括治具杆111以及沿治具杆111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夹持块112。其中,夹持块112可用来对线材进行夹持,以将线材固定在治具杆111上。夹持块112的具体数量需根据线材的实际形状而定。例如线材在成型时需设置一个卷绕部,此时可以仅在治具杆111上设置两个夹持块112,而线材的卷绕部设置在两个夹持块112之间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包括治具固定机构21,该治具固定机构21用于固定治具11,以便于进一步将线材固定在治具11上。其中,治具固定机构21可拆卸固定治具11,操作人员在使用该自动线材成型设备时,将治具11安装在治具固定机构21上,并进一步在将线材固定到治具11上后,可将固定有线材的治具11从治具固定机构21上拆卸下来。

具体地,请进一步参阅图3,治具固定机构21包括固定头211,固定头211上设置有第一容置孔2111和第二容置孔2112。其中,第一容置孔2111设置在固定头211的端部,用于容置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以将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固定在固定头211上;第二容置孔2112设置在固定头211的侧向,用于容置线材的第一端。其中,第一容置孔2111与第二容置孔2112彼此连通,操作人员在使用该自动线材成型设备时,可以先将线材的第一端放入第二容置孔2112内,然后再将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放入第一容置孔2111内,此时,在治具11受到朝向固定头211的作用力时,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抵持线材的第一端,进而将线材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容置孔2111与第二容置孔2112的连通处,并与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相对固定。

通过上述方式,在使用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对线材进行成型前,可以通过治具11与治具固定机构21之间的配合,使位于固定头211第一容置孔2111内的治具杆111抵持位于第二容置孔2112内的线材,从而将线材固定在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从而方便进一步将线材以预设形状固定在治具11上,而无需操作人员人工手动对线材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请进一步参阅图4,需要指出的是,图4中的治具固定机构21中未插入线材。在一实施方式中,治具固定机构21还包括支撑架212及抵持头213,其中,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架设在支撑架212上,具体地,支撑架212上设有一支撑架凹槽2121,可将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放置在支撑架凹槽2121内以架设在支撑架212上。

抵持头213可与固定头211的端部相对设置,用于抵持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的端面,以向治具杆111施加朝向固定头211的作用力。

具体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抵持头213的形状可以为圆锥形,或者抵持头213用于抵持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的抵持部的形状为圆锥形。同时,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的端面设置有对应抵持头213的抵持部的凹陷1113,从而在治具杆111安装在治具固定机构21上后,圆锥形的抵持头213上的尖角端容置在该凹陷1113中,以对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施加朝向固定头211的抵持作用,进而将线材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容置孔2111与第二容置孔2112的连通处。

需要指出的是,本应用场景中,圆锥形抵持头213以及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端面的凹陷1113的设置使得抵持头213能够更加准确得抵持在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同时,由于抵持头213在抵持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时,抵持头213上的尖角端能够容置在该凹陷1113中,从而降低抵持头213在抵持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时由于外界因素或其它因素而脱离治具杆111的风险。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抵持头213的形状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治具固定机构21还可包括抵持头驱动机构214,抵持头驱动机构214用于驱动抵持头213根据工况抵持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的端面(具体操作如图7中所示),或与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的端面分离。

具体地,抵持头驱动机构214可设置在抵持头213远离治具杆111的一端。在线材插入固定头211的第一容置孔2111,且治具11安装在治具固定机构21上后,抵持头驱动机构214驱动抵持头213沿朝向固定头211的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抵持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从而向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施加朝向固定头211的作用力,使得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抵持第一容置孔2111与第二容置孔2112的交汇处的线材,从而将线材固定在固定头211上。另外,在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将线材以预设形状固定在治具11上之后,抵持头驱动机构214进一步驱动抵持头213沿远离固定头211的方向运动,从而撤销抵持头213对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的端面的抵持作用,并与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的端面分离,进而使得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释放线材的第一端,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治具11以及固定在治具11上的线材从治具固定机构21上取下。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抵持头驱动机构214为能够驱动抵持头213沿治具杆111的轴向做往复运动的气缸。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并不限定抵持头213抵持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的端面的方式,除了上述应用场景中所采用的利用抵持头驱动机构214进行驱动之外,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

例如,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在抵持头213的远离固定头211的一侧设置弹簧。在治具11未安装在治具固定机构21上时,弹簧在朝向固定头211的方向上不受力,在将治具11安装在治具固定机构21上后,可以通过压缩弹簧使得抵持头213抵持治具杆111,并进一步能够向抵持头213施加朝向固定头211的力,而将线材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头211上;在线材以预设形状固定在治具11上之后,可进一步压缩弹簧使其与治具杆111分离,从而能够将治具11以及固定在治具11上的线材从治具固定机构21上取下。

其中,请进一步参阅图5,在一实施方式中,治具杆111上的夹持块112上设置有卡槽1121,该卡槽1121用于容置线材,进而将线材固定在治具11上。其中,每个夹持块112上卡槽1121的数量、位置以及形状等的设置可根据线材的粗细、线材所需成型的形状等而定。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卡槽1121包括截面呈扇形设置的导引槽11211以及与导引槽11211连通的容置槽11212。其中,容置槽11212用于容置线材,以将线材固定在治具11上;而导引槽11211则用于将线材引入容置槽11212。具体地,导引槽11211的开口端的宽度可大于线材的直径,以使得线材能够方便、顺利地进入该导引槽11211;容置槽11212的宽度也可大于线材的直径,使得线材在容置于导引槽11211时,不会受到压缩而产生变形;另外,导引槽11211与容置槽11212之间的宽度小于线材的直径,使得线材在进入容置槽11212内后,受到导引槽11211与容置槽11212之间的宽度的限制而不容易从容置槽11212中滑出,从而能够使线材受到良好的固定。

其中,请进一步参阅图6,在一实施方式中,自动线材成型设备还包括走线机构22。需要指出的是,走线机构22主要用于根据线材成型的形状需求带动线材的另外一端,并随着走线机构22的移动将线材固定在治具11的合适的位置上。

具体地,走线机构22可包括轴向驱动机构221、安装平台222以及设置在安装平台222上的导线机构223、第一推杆224和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导线机构223上设置有导线孔2231,线材穿设于导线孔2231内,轴向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平台222沿治具杆111的轴向从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向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移动,导线机构223能够在安装平台222移动过程中释放线材,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一推杆224将导线机构223所释放的线材推入卡槽1121,以使得线材由夹持块112进行夹持固定。

具体地,轴向驱动机构221可以为伺服电机,并进一步采用丝杆连接的方式与安装平台222连接,丝杆与治具杆111的轴向平行设置,进而在驱动机构工作时,带动安装平台222沿治具杆111的轴向移动。进一步地,走线机构22还可以包括与治具杆111平行设置的轨道,安装平台222设置在轨道上,从而可使得轴向驱动机构221能够驱动安装平台222在轨道上移动,此时,可根据需求设置轨道的光滑度,以为安装平台222的顺利移动提供技术支持。

导线机构223上的导线孔2231可以为通孔,在安装平台222位于初始位置时,导线孔2231与固定头211上的第二容置孔2112对应,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将线材的第一端穿过导线孔2231从而进一步插入固定头211的第二容置孔2112内。

容易理解地,由于线材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头211内,在轴向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平台222带动导线机构223移动时,线材能够随着导线机构223的移动从导线机构223中释放出来。其中,导线孔2231的直径可根据线材的直径设置,例如可以略大于线材的直径,以使得在导线机构223随安装平台222移动时能够顺利释放线材。

另外,导线孔2231可以为连贯的、完整的通孔,即导线孔2231入线口和出线口之间的部分是完全封闭设置的;或者导线孔2231还可以分段设置,如导线孔2231入线口和出线口之间的部分是分开、间断设置的,即入线口和出线口之间的部分线材会不被导线孔2231所覆盖而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自动线材成型设备的材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第一推杆224设置在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靠近治具杆111的一侧,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能够驱动第一推杆224沿朝向治具杆111的方向做往复运动。进一步地,第一推杆224设置在导线机构223的沿治具杆111第二端向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的方向一侧,从而能够使得在轴向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平台222沿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向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移动时,由导线机构223释放的线材能够始终位于第一推杆224附近,以使得在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一推杆224时第一推杆224能够带动线材朝向治具杆111移动。

具体地,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可以是气缸,或者其它能够直线往复驱动的设备。

具体地,在轴向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平台222在由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向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移动过程中,移动至第一推杆224与夹持块112的位置相对应时,轴向驱动机构221停止工作,此时,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一推杆224朝对应的夹持块112移动,从而将线材推入该对应的夹持块112的卡槽1121内,具体如图7所示。在将线材推入卡槽1121内后,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一推杆224朝远离治具杆111的方向移回原始位置,然后轴向驱动机构221继续驱动安装平台222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的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可通过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轴向驱动机构221等的配合作用自动将线材成型并固定在治具杆111上而无需操作人员人工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同时降低由于人为因素而对线材成型带来的误差,提升线材成型精度,进而提升线材成型质量。

请进一步参阅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治具固定机构21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215,该旋转驱动机构215可驱动固定头211带动治具杆111转动,以将线材卷绕在治具杆111上。

具体地,固定头211可以为圆柱体,固定头211上的第一容置孔2111可设置在固定头211端部的中心位置,以使得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能够沿固定头211的轴向插入第一容置孔2111内,从而在旋转驱动机构215驱动固定头211转动时,带动治具杆111绕治具杆111的中轴转动。

其中,旋转驱动机构215可根据线材的形状需求来驱动治具杆111转动,例如可以在需要在线材的某段是卷绕的形状时,且在安装平台222移动到线材对应的位置时进行驱动旋转,而在线材不需要为卷绕形状的位置不进行转动。

具体地,旋转驱动机构215可以是电机,例如可以为伺服电机等。

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请进一步一并参阅图7-图10,治具杆111上沿治具杆111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夹持块11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块112a、第二夹持块112b以及第三夹持块112c,其中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和旋转驱动机构215配合,以使得线材在第一夹持块112a和第二夹持块112b之间形成以直线形式设置的直线部31,线材在第二夹持块112b和第三夹持块112c之间形成以卷绕形式设置的卷绕部32。

具体地,在将线材固定至固定头211后,可开启轴向驱动机构221,启动安装平台222带动导线机构223由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向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移动。在移动至第一推杆224与第一夹持块112a对应时,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一推杆224将线材推入第一夹持块112a的卡槽1121内,进而固定在第一夹持块112a上,然后轴向驱动机构221继续驱动安装平台222向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至第一推杆224与第二夹持块112b对应时,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再次驱动第一推杆224将线材推入第二夹持块112b的卡槽1121内,进而将线材固定在第二夹持块112b上,由于在第一夹持块112a与第二夹持块112b之间线材仅做直线运动,因此可在二者之间形成线材的直线部31;在直线部31形成后,轴向驱动机构221进一步驱动安装平台222沿治具杆111的轴向移动,此时,可以通过开启旋转驱动机构215以驱动固定头211进一步带动治具杆111沿治具杆111的轴向转动,容易理解地,由于线材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头211以及第一夹持块112a、第二夹持块112b上,因此在治具杆111转动时,能够使得由导线机构223释放的线材绕第二夹持块112b朝向第三夹持块112c的方向在治具杆111上进行卷绕。本实施方式中,在轴向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平台222移动至第一推杆224与第三夹持块112c的位置对应时,旋转驱动机构215以及轴向驱动机构221停止驱动,同时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一推杆224将线材推入第三夹持块112c的卡槽1121内并固定,从而在第二夹持块112b和第三夹持块112c之间形成卷绕部32。在形成卷绕部32后,可根据线材的形状需求进一步在轴向驱动机构221、旋转驱动机构215、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等的配合之下形成其它的形状。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在第三夹持块112c远离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的一侧进一步形成其它的形状,例如回弯部33,当然也可以继续形成直线部31、卷绕部32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图9,在旋转驱动机构215驱动固定头211带动治具杆111进行转动之前,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将线材推入第二夹持块112b的卡槽1121后,轴向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平台222朝向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回退一定距离,直至导线机构223到达如图9中所示的位置,然后旋转驱动机构215再进一步驱动固定头21带动治具杆111转动,以使得卷绕部32紧靠在第二夹持块112b上。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是因为,在安装平台222移动至第一推杆224与第二夹持块112b相对应的位置时,由于导线机构223的释放线材的出线口与第二夹持块112b靠近第三夹持块112c的一侧有一定的距离,若此时治具杆111开始卷绕,则难以使线材紧靠第二夹持块112b形成卷绕部32,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卷绕部32不能够较为致密、均匀得分布在第二夹持块112b与第三夹持块112c之间,进而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在旋转驱动机构215开始驱动固定头211带动治具杆111进行转动之前,可驱动轴向驱动机构221向治具杆111第一端1111回退一定距离,使得导线机构223的释放线材的出线口22312与第二夹持块112b靠近第三夹持块112c的一侧边缘对应,而此时若治具杆111开始卷绕,则使得卷绕部32能够靠近第二夹持块112b形成,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卷绕部32致密、均匀,进而满足需求。

其中,请进一步参阅图11,在一实施方式中,走线机构22进一步包括导向杆226和侧向驱动机构227,其中,导向杆226设置在导线机构223的移动路径的一侧、且朝向安装平台222延伸,线材在该导向杆226以及轴向驱动机构221、侧向驱动机构227的配合作用之下,能够通过该导向杆226改变线材成型的方向。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1-图13,导线机构223从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向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移动经过导向杆226后,侧向驱动机构227驱动安装平台222沿治具杆111的侧向平移一定距离,具体如图12所示,轴向驱动机构221进一步驱动安装平台222向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移动,以使得导线机构223所释放的线材在导向杆226的作用下回弯形成回弯部33,具体如图13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在轴向驱动机构221的驱动下安装平台222并带动线材沿治具杆111的轴向运动,而侧向驱动机构227则能够驱动安装平台222并带动线材沿垂直于治具杆111的轴向一侧向运动。具体如图12中,侧向驱动机构227能够驱动安装平台222沿相对于安装平台222台面的上下方向平移。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线材的形状需求设置多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导向杆226,此时可以通过轴向驱动机构221与侧向驱动机构227的配合使线材形成多个回弯部33;当然,在线材不需要回弯部33时,也可以不设置导向杆226以及侧向驱动机构227,本申请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导向杆226可始终在预设的位置上朝背离治具杆111一侧伸出设置,或者也可以根据需求,仅在需要形成回弯部33时伸出,而在不需要时缩回。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11,走线机构22进一步包括导向杆驱动机构228,且在导线机构223经过导向杆226之前,导向杆驱动机构228驱动导向杆226处于缩回状态,并在导线机构223经过导向杆226之后驱动导向杆226处于伸出状态。从而能够避免在线材无需形成回弯部33时避免导向杆226一直处于伸出状态而阻挡安装平台222的移动,或者其它不良影响等。其中,导向杆驱动机构228具体可以为气缸。

其中,侧向驱动机构227在导线机构223从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向治具杆111的第二端1112移动经过导向杆226后,驱动安装平台222沿治具杆111的侧向朝导向杆226一侧平移一定距离。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平移的距离可使得在治具杆111的侧向方向上导向杆226位于线材在侧向两端位置的中部;当然,导向杆226也可以不位于线材在侧向两端位置的中部,具体可根据线材需要成型的形状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侧向驱动机构227可以为气缸等能够进行直线往复驱动的设备。

另外,在安装平台222沿治具杆111的侧向平移一定距离后,侧向驱动机构227停止驱动,然后,轴向驱动机构221进一步驱动安装平台222向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移动,从而使得线材形成回弯部33。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在对线材进行回弯成型时,能够通过自动线材成型设备自动实现,而无需操作人员人工手动对线材进行回弯成型,从而能够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请参阅图13,在一实施方式中,走线机构22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安装平台222上的第二推杆229和第二推杆驱动机构22x。具体地,第二推杆229和第二推杆驱动机构22x与第一推杆224和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对称设置在导线机构223的两侧。

其中,在导线机构223绕过导向杆226后,且轴向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平台222向治具杆111的第一端111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推杆驱动机构22x驱动第二推杆229将导线机构223所释放的线材推入卡槽1121,以使得线材由夹持块112d进行夹持固定。

具体地,第二推杆229和第二推杆驱动机构22x的工作方式与第一推杆224和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类似,随着安装平台222的移动,在第二推杆229移动至与相应的夹持块112d对应的位置时,第二推杆驱动机构22x驱动第二推杆229将导线机构223释放的线材推入卡槽1121中。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3所示,由于在导线机构223绕过导向杆226后,第一推杆224位于远离导线机构223释放导线的一侧,从而无法通过第一推杆224将线材推入夹持块112d的卡槽1121内,因此,在靠近导线机构223释放导线的一侧进一步设置第二推杆229,从而使得此时导线机构223释放的线材能够由第二推杆229推入并固定在相应的夹持块112d的卡槽1121内。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与线材的回弯部33相邻设置的夹持块112d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卡槽分别为卡槽1121a和卡槽1121b,其中卡槽1121a用于夹持回弯前的线材,另一个卡槽1121b用于夹持回弯后的线材。

具体地,在回弯部33形成前,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驱动第一推杆224将线材推入该回弯部33相邻设置的夹持块112d上的与此时的第一推杆224位置对应的卡槽1121a内,而在回弯部33形成后,第二推杆驱动机构22x驱动第二推杆229将线材推入该夹持块112d上的另一卡槽1121b内,从而形成两端固定的回弯部33。

接前述实施方式,治具杆111上沿治具杆111的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夹持块112a、第二夹持块112b以及第三夹持块112c,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进一步还设置有第四夹持块112d,线材在第一夹持块112a和第二夹持块112b之间,以及第三夹持块112c和第四夹持块112d之间均形成有直线部31,线材在第二夹持块112b和第三夹持块112c之间形成以卷绕形式设置的卷绕部32。其中,第三夹持块112c和第四夹持块112d上均并排设置有两个卡槽,分别为卡槽1121a和卡槽1121b,线材进一步在第四夹持块112d的卡槽1121a和卡槽1121b之间形成回弯部33,同时,线材的第二端依次固定在第四夹持块112d的卡槽1121b和第三夹持块112c的卡槽1121b内。具体地,通过本实施方式所得到的线材结构如图14所示。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参阅图15,第一推杆224和/或第二推杆229朝向治具11一侧设置有与夹持部对应的第一凹槽m,第一凹槽m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线材对应的第二凹槽n,以使得第一推杆224和/或第二推杆229将线材推入卡槽1121时,线材容置于第二凹槽n内,夹持块112容置在第一凹槽m内。

本应用场景中,第一凹槽m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推杆224和/或第二推杆229在向夹持块112的卡槽1121内推入线材时,与夹持块112产生撞击,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动线材成型设备以及对应的治具11的稳定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另外,第二凹槽n的设置,能够减少第一推杆224和/或第二推杆229在将线材推入夹持块112的卡槽1121内时,对线材的挤压,从而能够保护线材,提高成型后线材的质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将线材完全固定在治具11上后,若安装平台222不在原始位置时,侧向驱动机构227、轴向驱动机构221可配合工作以驱动安装平台222回到原始位置,以便于操作人员下次使用该自动线材成型设备。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自动线材成型设备还包括数控机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在数控机构中写入程序的方式,使得在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工作时,数控机构向抵持头驱动机构214、轴向驱动机构221、旋转驱动机构215、侧向驱动机构227、导向杆驱动机构228以及第一推杆驱动机构225和第二推杆驱动机构22x等发出指令,以通过上述各驱动机构的配合作用下,将线材以预定的形状固定在治具11上。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中的自动线材成型设备在将线材固定在治具11上的过程中,能够自动进行而无需耗费人力,从而降低人力成本,且能够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带来的误差,从而提高线材成型的精度。另外,旋转驱动机构215与轴向驱动机构221均采用伺服电机,精度高,从而提升线材的成型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