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工序连续冲压的自动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2674发布日期:2018-08-21 16:2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冲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工序连续冲压的自动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广泛应用的冲压生产线也主要有4种:传统一人一机冲压线;单机联线自动化冲压线;大型多工位压力机;伺服压力机和高速压力机冲压线。

目前,国内冲压生产自动化运用水平还比较低,大多处于手工机械化流水线阶段。这种一人一机的手工操作生产方式,成为制约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瓶颈,还给行业劳动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不仅如此,由于严重依赖劳动力密集的生产方式,企业缺乏用工弹性,难以按照订单淡旺季及时组织用工和调整生产节奏,对于外向型加工企业,用工矛盾尤为突出。

为此,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105710246b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压机旋转式连续自动送料机构》,包括机架、上料机构、取料机构、冲压机及主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盘,坯件检测定位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取料机构、检测盘均固定在机架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取料机构四周相隔度的依次固定上料机构、检测盘及冲压机,且上料机构、检测盘及冲压机距取料机构的距离都相等;此机构通过上料机构上方的定位块与模具外面的模具套对待加工的坯件进行两次定位,保证坯件精准的放到加工位置;通过检测盘检测的个数,而避免了因取料机构一次吸取多片坯件而损坏模具。然而,该发明只是提供了一种连续上了的机构,并未公开有关各个工序之间的上料和卸料。为此,又如,现有公开号为cn2070574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连续冲压生产设备》,包括上料机和位于该上料机下游且依冲压工位顺序设置的若干冲床,冲床上均预置有冲压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料机和相邻的第一冲床及其后各相邻冲床之间承担工件传递和翻转功能的传输机械手,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上设置有磁控吸附装置,用于将冲压完毕的工件吸附于上模上,以便传输机械手吸附后翻转进入下一工位,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上料机、磁控吸附装置、冲床和各传输机械手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于多工序连续冲压的自动冲压装置,避免了在多工位之间上料和卸料的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多工序连续冲压的自动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压组件和设置于冲压组件下方的转辊组件,冲压组件包括冲压板、间隔布置于冲压板之上的多个冲压缸,在每个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冲头,每个冲头的下方设置有一上模,每个上模型腔用于成型工件的一次冲压,转辊组件包括设置于上模正下方的转辊,转辊的外表面环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沿轴向布置的开口槽,每个开口槽内设置有一丝杠,转辊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丝杠连接的转动电机,每个丝杠上设置有一滑动块,滑动块上设置有一下模,下模的型腔形状为工件完全冲压后的下表面形状,滑动块内设置有一电磁铁和一气泵,气泵的气嘴位于下模的型腔表面,转辊的下方位于转辊的一端并列设置有第一上料台和第二卸料台,转辊的下方位于转辊的另一端并列设置有第一卸料台和第二上料台,第一上料台、第二上料台、第一卸料台和第二卸料台的一侧部向外开口,在第一上料台、第二上料台、第一卸料台和第二卸料台的顶部设置有一升降缸,第一上料台、第二上料台、第一卸料台和第二卸料台的一侧部设置有轨道,第一上料台和第二上料台的轨道上设置有上料车,第一卸料台和第二卸料台的轨道上设置有卸料车。

作为改进,所述每个冲头上设置有一排料气泵,排料气泵的气嘴设置于对应上模的型腔表面上,每个上模在对够在对工件完成一次冲压后,排料气泵向上模的型腔表面吹气,便于工件和上模分离,使得一次冲压完成后的工件能够留着下模型腔之上,于此同时,排料气泵产生的气体能够将被冲裁下来的残料吹散,防止残料留着模具之上对模具造成损坏。

再改进,所述转辊的转轴上开设有多个插槽,其中一个插槽处设置有一插销,插槽的位置满足,当下模位于上模的正下方时,对应的插槽与插销相对应,位于转辊转轴外部的插销处设置有一电磁体,插销上与电磁体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一永磁体,永磁体的n级或者s级与电磁体相对,转辊的转轴上设置有一用于测量转辊转轴转动角度的编码器。当需要转轴停止时,为了减少对转辊驱动电机的冲击力,此时,编码器检测转辊转过的角度,当转辊上的下模位于上模正下方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于此同时,第二电磁铁得电,第二电磁铁推动插销运动,插销插入转辊转轴上对应的插槽内,实现对转辊转轴的锁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上料车装载叠放的待冲压工件进入第一上料台和第二上料台,第一上料台和第二上料台内的升降缸将待冲压工件升起,转辊缓慢转动,于此同时,其中一个转动电机带动其上的下模快速移动至转辊的一端,其中一个下模的模腔正对于第一料台上的待冲压工件,气泵吸气,第一料台上最上方的待冲压工件被吸附于其中一个下模的模腔内,转辊转动半周,同时,其中一个转动电机带动其上的下模移动,在此过程中,其中一个下模内的电磁铁得电产生磁场同时将其中一个下模内的工件吸附牢靠,当其中一个下模转动至转辊正上方时,并且其中一个下模刚好位于冲压组件的其中一个上模正下方,转辊停止转动,冲压组件上的其中一个冲压缸动作,带动其中一个上模下行实现对待冲压工件的一次冲压,之后,转辊继续转动一周,于此同时,其中一个转动电机继续带动其上的下模向前前进一个距离,当其中一个下模正好再次位于转辊的正上方时,其中一个下模也正好位于冲压组件上下一个上模的正下方,这样,冲压组件上的下一个冲压缸动作,带动下一个上模下行实现对工件的下一次冲压,这样,重复多次,直至其中一个下模上的工件完成全部的冲压工序,之后,转辊继续转动半周,使得其中一个下模位于转辊的正下方,并且此时,其中一个下模刚好位于第一卸料台的正上方,接着,其中一个下模上的电磁铁失电,同时,其中一个下模上的气泵吹气,使得其中一个下模内冲压完成的工件落入第一卸料台之上,之后,其中一个转动电机带动其中一个下模继续向前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其中一个下模正好位于第二上料台正上方,这样,其中一个下模继续从第二上料台开始进行下一个工件的连续冲压过程,在该其中一个下模的下一个工件连续冲压过程中,其中一个转动电机反向转动,其中一个下模从转辊的另一端逐渐向转辊的一端方向移动,完成整个冲压过程,最后,该下一个工件冲压完成后转移至第二卸料台之上,然后,该其中一个下模复位至第一上料台之上,进入下一个冲压循环,此上只是对其中一个下模的运动进行分析,另外,由于转辊上环向布置有多个下模,这样,各个转动电机可以协调工作,每次转辊可以只转动半周,使得每次冲压组件的正下方都有一个下模处于冲压阶段,从而提高了冲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多工序连续冲压的自动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辊转轴锁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中的用于多工序连续冲压的自动冲压装置,包括冲压组件1和转辊组件2。

其中,转辊组件2设置于冲压组件1下方,冲压组件1包括冲压板11、间隔布置于冲压板11之上的多个冲压缸12,在每个冲压缸12的输出端设置有冲头13,每个冲头13的下方设置有一上模14,每个上模14型腔用于成型工件的一次冲压,转辊组件2包括设置于上模14正下方的转辊21,转辊21的外表面环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沿轴向布置的开口槽210,每个开口槽210内设置有一丝杠23,转辊21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丝杠23连接的转动电机22,每个丝杠23上设置有一滑动块,滑动块上设置有一下模24,下模24的型腔形状为工件完全冲压后的下表面形状,滑动块内设置有一电磁铁和一气泵,气泵的气嘴位于下模24的型腔表面,转辊21的下方位于转辊21的一端并列设置有第一上料台31和第二卸料台42,转辊21的下方位于转辊21的另一端并列设置有第一卸料台41和第二上料台32,第一上料台31、第二上料台32、第一卸料台41和第二卸料台42的一侧部向外开口,在第一上料台31、第二上料台32、第一卸料台41和第二卸料台42的顶部设置有一升降缸,第一上料台31、第二上料台32、第一卸料台41和第二卸料台42的一侧部设置有轨道,第一上料台31和第二上料台32的轨道上设置有上料车,第一卸料台41和第二卸料台42的轨道上设置有卸料车。

另外,每个冲头13上设置有一排料气泵,排料气泵的气嘴设置于对应上模14的型腔表面上,每个上模14在对够在对工件完成一次冲压后,排料气泵向上模14的型腔表面吹气,便于工件和上模14分离,使得一次冲压完成后的工件能够留着下模24型腔之上,于此同时,排料气泵产生的气体能够将被冲裁下来的残料吹散,防止残料留着模具之上对模具造成损坏。

此外,转辊21的转轴211上开设有多个插槽212,其中一个插槽处设置有一插销214,插槽212的位置满足,当下模24位于上模14的正下方时,对应的插槽与插销214相对应,位于转辊21转轴211外部的插销214处设置有一电磁体215,插销214上与电磁体215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一永磁体216,永磁体216的n级或者s级与电磁体215相对,转辊21的转轴211上设置有一用于测量转辊21转轴211转动角度的编码器213。这样,可以通过控制电磁体215上电流的方向来实现对插销214运动的控制,当电磁体215上通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和永磁体216之间产生吸引力,则插销214即可从转轴211的插槽212内抽出,当电磁体215上通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和永磁体216之间产生排斥力,则插销214既能够被推入转轴211的插槽212内。

上料车装载叠放的待冲压工件进入第一上料台31和第二上料台32,第一上料台31和第二上料台32内的升降缸将待冲压工件升起,转辊21缓慢转动,于此同时,其中一个转动电机22带动其上的下模24快速移动至转辊21的一端,其中一个下模24的模腔正对于第一料台31上的待冲压工件,气泵吸气,第一料台31上最上方的待冲压工件被吸附于其中一个下模24的模腔内,转辊21转动半周,同时,其中一个转动电机22带动其上的下模24移动,在此过程中,其中一个下模24内的电磁铁得电产生磁场同时将其中一个下模24内的工件吸附牢靠,当其中一个下模24转动至转辊21正上方时,并且其中一个下模24刚好位于冲压组件1的其中一个上模14正下方,转辊21停止转动,冲压组件1上的其中一个冲压缸12动作,带动其中一个上模14下行实现对待冲压工件的一次冲压,之后,转辊21继续转动一周,于此同时,其中一个转动电机22继续带动其上的下模24向前前进一个距离,当其中一个下模24正好再次位于转辊21的正上方时,其中一个下模24也正好位于冲压组件1上下一个上模14的正下方,这样,冲压组件上1的下一个冲压缸动作,带动下一个上模下行实现对工件的下一次冲压,这样,重复多次,直至其中一个下模14上的工件完成全部的冲压工序,之后,转辊21继续转动半周,使得其中一个下模24位于转辊21的正下方,并且此时,其中一个下模24刚好位于第一卸料台41的正上方,接着,其中一个下模24上的电磁铁失电,同时,其中一个下模24上的气泵吹气,使得其中一个下模24内冲压完成的工件落入第一卸料台41之上,之后,其中一个转动电机22带动其中一个下模24继续向前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其中一个下模24正好位于第二上料台32正上方,这样,其中一个下模24继续从第二上料台32开始进行下一个工件的连续冲压过程,在该其中一个下模24的下一个工件连续冲压过程中,其中一个转动电机22反向转动,其中一个下模24从转辊21的另一端逐渐向转辊21的一端方向移动,完成整个冲压过程,最后,该下一个工件冲压完成后转移至第二卸料台42之上,然后,该其中一个下模24复位至第一上料台31之上,进入下一个冲压循环,此上只是对其中一个下模24的运动进行分析,另外,由于转辊21上环向布置有多个下模,这样,各个转动电机可以协调工作,每次转辊21可以只转动半周,使得每次冲压组件的正下方都有一个下模处于冲压阶段,从而提高了冲压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