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立式红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2108发布日期:2018-12-08 07:5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立式红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立式红冲设备。

背景技术

红冲工艺的具体加工方法是将黄铜棒或者铁棒加热到赤红以后,放入冲床的热冲模具中进行一次性挤压成型。在普通的生产工艺中,需要操作人员将加热后的黄铜棒或铁棒等工件夹持到冲床处后才能进行加工。

授权公告号为cn203438577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一种自动红冲机,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方式,但该文献中描述的结构过于复杂,传动部件和控制部件过多,控制精度不高,每台设备需要专人操作,人工成本高,维修也不方便;

中国专利(其申请号为:201721359200.1;其公告号为:cn207238780u),公开了一种自动卧式热挤压机,包括,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成型装置、成型装置包括凸模、凹模以及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左立板和右立板,小导柱的一端与短横板固定连接,短横板上与长横板相临的一端中部安装有推柱,推柱滑动穿过长横板,长横板上与推柱相对应设有锁紧块和锁紧缸,短横板与右立板相临的一端中部安装有顶杆,顶杆穿入凹模内部在成型结束后进行顶料;该专利的挤压机为卧式结构,占用空间较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还有待提高,不利于企业的推广。

针对以上问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占用空间小,自动化程度高的全自动立式红冲设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立式红冲设备,包括用于将工件进行传输的上料机架总装、原料传动装置、原料推料装置和原料送料装置;原料传动装置位于上料机架总装的上端;原料推料装置和原料送料装置位置相对应;原料推料装置和原料送料装置位于原料传动装置的端部;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冲原料加热炉、滑槽装置、输送传送机构和加工机构。

优选的,滑槽装置固设于红冲原料加热炉的侧壁上,滑槽装置的一端与红冲原料加热炉的出料口相对应,另一端与输送传送机构的进料开口相对应,滑槽装置包括滑槽支架机构,固设于滑槽支架机构上的滑槽装置;滑槽装置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倾斜布设于滑槽支架机构上,第一滑槽设置在第二滑槽的上端,第一滑槽的出口与第二滑槽的入口连通;第一滑槽与滑槽支架机构之间的横向倾斜角度为35°~65°,第一滑槽与滑槽支架机构之间的纵向倾斜角度为75°~85°;第一滑槽包括侧板、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两侧的外挡板和内挡板,其中,外挡板、内挡板与底板的上端固设有侧板,挡板、内挡板与底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为弧形滑槽,第二滑槽的宽度从大到小逐渐减少;第二滑槽的出口处连接有过渡槽,第二滑槽与过渡槽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过渡槽的宽度与第二滑槽出口处宽度相一致;过渡槽包括过渡底板,以及设置在过渡底板两侧的过渡挡板;第二滑槽包括滑槽底板,以及设置在滑槽底板两侧的滑槽挡板,两侧的滑槽挡板上布设有滑槽盖板;内挡板的高度高于外挡板高度。

优选的,内挡板上形成有水平段和倾斜段,水平段的上端与侧板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外挡板上固设有向外侧倾斜的滑槽导向板,滑槽导向板的上端高于水平段的上端,滑槽导向板与外挡板的倾斜角度为95°~175°;滑槽支架机构包括支架底板,固设于支架底板上的支架支撑板,支架支撑板上固设有支架托板,支架托板的另一侧固设有滑槽支架,支架支撑板、支架托板和滑槽支架之间形成有用于支撑第一滑槽的定位槽;滑槽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的一端相抵于外挡板上,调节板上用于调整调节板在滑槽支架上的前后距离的侧部调节机构;侧部调节机构包括侧部调整螺栓,调节板上具有呈长条形的侧调节槽,侧部调整螺栓穿设在侧调节槽内,调节板通过侧部调整螺栓与侧调节槽的配合固定在滑槽支架上。

优选的,输送传送机构包括输送装置和传送装置;输送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通过过渡板连接;输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侧壁和位于两个输送侧壁之间的传送带,传送带两端连接输送轮,输送轮通过电机驱动,用于推动位于传送带上的红冲原料向传送装置移动,过渡板与传送带在同一水平面上,输送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对红冲原料顶面进行限位的顶部挡条;输送侧壁上设有用于调节顶部挡条方位的顶部调整结构;顶部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输送侧壁外侧的顶连接板,顶连接板上连接有顶调整板,顶调整板上垂直固设有呈“l”形状的上定位条,上定位条端部垂直固设有顶部挡条,顶部挡条位于传送带的上端,与输送侧壁留有间隙;顶调整板上设有用于调节顶部挡条上下间距的顶部调节机构;顶部调节机构包括顶调整螺栓,顶调整板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顶调节槽,顶调整螺栓穿设在顶调节槽内,的顶调整板通过顶调整螺栓与顶调节槽的配合固定在顶连接板上;传送装置包括导轨壳体,导轨壳体包括底板和两侧板,底板和两侧板一体成形;两侧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底板与两侧板形成未封闭的用于输送红冲原料的送料槽;过渡板与底板端部相抵,并且底板与过渡板在同一水平面上,传送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振动机构;侧板的一侧中部形成有导向凹口,侧板外侧靠近导向凹口底部固设有侧壁调整固定块,侧壁调整固定块上连接有定位板装置,定位板装置用于调整送料槽的宽度大小。

优选的,定位板装置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端部固设有定位板,定位板倾斜布设于连接板上;摇臂调整装置包括定位销,转动连接于定位销上的摇臂,摇臂端部外侧固设有调整块,与此相对应的,侧板上固设有与调整块位置相对应的摇臂定位块;调整块上形成有导向孔,导向孔上设有用于调整摇臂旋转角度的螺栓;振动机构包括震动轴,套接于震动轴上的震动座;震动轴顶部固设有振动板,振动板上设置有振动盘,振动盘内设有电磁阀;振动盘顶部连接送料槽,振动盘倾斜布设与振动板上,振动盘与送料槽的倾斜角度相一致;震动座包括底座和定位环;底座和定位环固定连接一体成型;定位环侧部设置有相对称的连接部,两连接部之间形成有连接槽,连接槽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用于限定震动轴在定位环内的上下移动;定位环底部靠近连接部位置形成有导向槽,导向槽与连接槽呈“⊥”状体。

优选的,加工机构包括加工机架、自动送料装置和固设于加工机架上沿着竖直方向依次布设的主台板和台板,主台板与台板四周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自动送料装置固设于加工机架上;主台板中部设置有驱动油缸,驱动油缸底部设置有冲头模装置,与此相对应的,台板上固设有与冲头模装置相适配的开模机构,开模机构上设置有平模过料板,与此相对应的,台板上设置有与平模过料板相对应的进料手推送装置、立式进料调节架和顶料机构;台板上还设置有定料总成装置和成品导轨组件;自动送料装置包括输送导轨,进料手推送装置与输送导轨相互配合,进料手推送装置包括底座,固设于底座上的进料手座,进料手座上固设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穿过进料手座连接滑块,进料手座上还固设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位于驱动气缸上端且对称布设,套筒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穿过套筒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上连接有推杆,推杆端部固设有用于推送物料的推杆定位板,推杆定位板位于输送导轨上方;进料手座的一侧固设有与驱动气缸位置相对应的感应固定板,感应固定板上设置有与驱动气缸相适配的感应开关,当位于输送通道上的物料满足输送要求时,感应开关用于驱动气缸运动,进而使得推杆定位板用于推送物料;滑块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导向槽,推杆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内;推杆上形成有调节槽,调节槽上连接有若干螺栓,该若干螺栓通过调节槽用于调整推杆在滑块上的位置;导向柱端部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中部设置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杆,与此相对应的,进料手座上设有与限位杆相对应的限位缓冲器,限位缓冲器位于两个套筒之间;推杆定位板上形成有用于推送物料的夹口,夹口的朝向与驱动气缸的驱动方向一致。

优选的,顶料机构包括顶料套筒、顶料气缸和顶料定位板;顶料定位板和顶料气缸分别固设于顶料套筒的上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工件从输送装置的出料口处接收的顶料装置,顶料气缸上连接有顶料轴,顶料轴穿过顶料套筒和顶料定位板与顶料装置相抵,并且驱动顶料装置升降;顶料套筒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槽,与此相对应的,顶料轴上固设有与滑动槽相适配的限位杆,限位杆滑动连接于滑动槽内;滑动槽设置有两个,对称布设于顶料套筒两侧;滑动槽的长度与顶料装置升降高度相一致;顶料装置包括限位板,布设于限位板上的支撑块,支撑块上固设有用于搁置工件的搁置板;支撑块呈“l”形状,包括调节板和支撑板;调节板上设有用于调节搁置板前后间距的顶部调节机构;顶部调节机构包括调整螺栓,调节板上具有平行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顶调节槽,调整螺栓穿设在顶调节槽内,的调节板通过调整螺栓与顶调节槽的配合固定在限位板上;限位板上形成有导向开口,顶料轴套接于导向开口内,限位板上设有用于调节限位板在顶料轴上距离的侧部调节机构;侧部调节机构包括侧部调节螺栓,侧部调节螺栓穿过导向开口用于限定限位板在顶料轴上的位置;支撑板与搁置板倾斜布设,其倾斜角度与自动送料装置输送方向一致。

优选的,立式进料调节架包括调节座装置和固设于调节座装置上的调节感应装置;调节感应装置包括调节套筒,调节套筒内转动连接有调节轴,调节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调节套筒上设有与第二调节板相适配的调节感应开关装置;第一调节板固设于调节轴上端,第一调节板位于搁置板与平模过料板之间,且第一调节板的顶端与平模过料板侧边相抵;第一调节板固设于调节轴一端,第二调节板套接于调节轴另一端,第二调节板与调节轴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感应开关装置包括固设于调节套筒端部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垂直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一体成型;第二固定板侧边固设有呈“l”型的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与调节套筒垂直布设;第三固定板底部设置有调整螺栓,调整螺栓与第二调节板的下端相对应,第二固定板顶部设置有感应开关,感应开关与第二调节板的顶部端部相对应;调整螺栓转动设置在第三固定板底部,且调整螺栓的顶部与第二调节板的中心相对应;调节座装置包括呈“l”形状的调节底座,调节底座包括水平调节板和竖直调节板,竖直调节板上连接有调节支撑板,调节支撑板上固设有调节套筒;竖直调节板上设有用于调整竖直调节板在调节支撑板上的竖直距离的上部调节机构;上部调节机构包括上调整螺栓,竖直调节板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上调节槽,上调整螺栓穿设在上调节槽内,相抵于调节支撑板上,的竖直调节板通过上调整螺栓与上调节槽的配合固定在调节支撑板上;定料总成装置包括定料底座,固设于定料底座上的定料座,定料座上固设有定料驱动气缸,定料驱动气缸穿过定料座连接导向轴固定块,导向轴固定块上连接定位块固定板,定位块固定板上端固设有接料盘,定位块固定板的前部固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与推杆定位板相互配合,用于夹取红冲工件;定位块固定板呈“t”状体,定位块固定板与接料盘通过料斗固定板连接;接料盘位于定位板上端,且接料盘的中心与定位板的最前端相对应;接料盘与定料驱动气缸呈30°~60°的角度,接料盘的开口与定料驱动气缸的驱动方向相反,接料盘的开口朝向成品导轨组件,且接料盘接收物料后,接料盘位于成品导轨组件的上方,成品导轨组件倾斜布设于台板上;定料座上还固设有两个定位套筒,两个定位套筒位于定料驱动气缸两侧且对称布设,定位套筒内滑动连接有导位轴,导位轴穿过定位套筒与导向轴固定块固定连接;定料座的一侧固设有侧板,侧板端部固设有与定料驱动气缸位置相对应的气缸保护板;定料座上固设有与定料驱动气缸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固定板,定位固定板位于定位套筒的下端,定位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定料驱动气缸相适配的定料感应开关,当位于输送通道上的物料满足输送要求时,定料感应开关用于定料驱动气缸运动,进而使得定位板用于推送物料;定位板上形成有用于推送物料的定位夹口,定位夹口的朝向与定料驱动气缸的驱动方向一致。

优选的,主台板与台板之间的四周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可拆式连接于主台板与台板之间,防护罩上形成有若干观察槽,若干观察槽等距布设于防护罩上。

优选的,还包括剔除机构,剔除机构包括与搁置板相对应的气缸推料组件和温控总装机构,温控总装机构位于气缸推料组件的上方;台板上固定有与气缸推料组件相对位置的落料槽,温控总装机构包括套接于立式支撑柱上的温控固定架,温控固定架上固设有温控固定板,温控固定板上连接有温控夹座固定板,温控夹座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温控夹座,温控夹座上套接有与顶料机构相对应的感应装置;气缸推料组件包括套接于立式支撑柱上的气缸固定架,气缸固定架上固设有剔除气缸,剔除气缸的驱动轴上连接有气缸前固定板,气缸前固定板上可拆式连接有气缸推料机构;气缸推料机构包括推料固定板、推料轴和推料块;推料轴的一端垂直固设于推料固定板中部,推料轴的另一端与推料块固定连接;推料块的宽度与推料轴外径一致,推料块的长度为推料轴外径的2倍;气缸固定架包括气缸左支架和气缸右支架;气缸左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与此相对应的,气缸右支架上形成有与凸起部相适配的凹口,凸起部与凹口相适配卡接,气缸左支架和气缸右支架的另一侧通过调节机构将气缸固定架固定于支架上;凸起部呈圆弧形状,与此相对应的,凹口也呈圆弧形状;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钉,气缸左支架端部设置有设有调节孔,调节螺钉穿过调节孔连接于气缸右支架上,用于将气缸左支架和气缸右支架固定于支架上;调节螺钉内嵌于调节孔内;驱动轴设置有两根,对称布设于气缸前固定板两侧;温控夹座固定板与温控固定板转动连接;温控夹座固定板呈“f”状体,包括连接板和固设于连接板端部的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形成有导向槽,温控夹座的连接臂转动连接于导向槽内,用于调整感应装置的照射角度;连接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连接板与第一导向板连接处外侧为圆弧过渡;温控夹座与导向槽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180°;温控固定架包括温控左支架和温控右支架;温控左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块,与此相对应的,温控右支架上形成有与凸起块相适配的凹槽,凸起块与凹槽相适配卡接,温控左支架和温控右支架的另一侧通过温控调节机构将温控固定架定位于支架上;凸起块呈圆弧形状,与此相对应的,凹槽也呈圆弧形状;温控调节机构包括温控调节螺钉,温控左支架端部设置有设有连接孔,温控调节螺钉穿过连接孔连接于温控右支架上,用于将温控左支架和温控右支架固定于支架上;温控调节螺钉内嵌于连接孔内;感应装置为红外高温测温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立式结构的全自动立式红冲设备,占用空间小,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防护罩和观察槽,可以保证设置加工时,工人的人身安全,同时,通过观察槽我们可以随时观察加工设备的工作情况;结构简单,工作过程安全可靠;

2.有效减少人工,1个工人可以控制3~5台机器,提高生产效益;单套设备轻松可达单班10000件的水准;20分钟快速模具更换,适应小批量多品种转换生产;坯料采用型材直线切割加工,减少中间坯料加工成型工序和库存,缩减工艺流程,减少原材料损耗;整机采用伺服电机系统驱动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可随时进行多种实时的灵活调节,包括运行速度,持续时间和液压成型压力;

3.采用实时非接触的红外温控检测系统,全程精准控制坯料加热温度;可按照各种特殊工艺技术需要设置不同的坯料加热温度,确保最佳冲压成型温度,提升产品质量。

4.本发明操作简单,拆装方便,可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上料机架总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上料机架总装的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a-a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原料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原料传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推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推料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的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的传送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的定位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的振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的振动机构侧视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震动座的侧视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传送机构震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滑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滑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滑槽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去掉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自动送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自动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顶料机构侧视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顶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立式进料调节架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立式进料调节架使用状态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定料总成装置俯视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定料总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工机构的定料总成装置侧视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温控总装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温控总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气缸推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气缸推料组件的俯视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气缸推料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全自动立式红冲设备,包括用于将工件进行传输的上料机架总装50、原料传动装置51、原料推料装置52和原料送料装置53;原料传动装置51位于上料机架总装50的上端;原料推料装置52和原料送料装置53位置相对应;原料推料装置52和原料送料装置53位于原料传动装置51的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冲原料加热炉20、滑槽装置200、输送传送机构201和加工机构205;原料送料装置53用于将工件输送至红冲原料加热炉20中加热,进而通过滑槽装置200传送至输送传送机构201,最后通过加工机构205加工成型;滑槽装置200固设于红冲原料加热炉20的侧壁上,滑槽装置200的一端与红冲原料加热炉20的出料口相对应,另一端与输送传送机构201的进料开口相对应;采用立式结构的全自动立式红冲设备,占用空间小,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防护罩和观察槽,可以保证设置加工时,工人的人身安全,同时,通过观察槽我们可以随时观察加工设备的工作情况;结构简单,工作过程安全可靠。

如图4-6所示,上料机架总装50包括机架111、机架111上设有用于盛放红冲原料的料箱201;料箱201用于盛放红冲原料,料箱201包括底板2-1和固设于底板2-1两侧的侧板2-2;底板2-1倾斜布设于侧板2-2之间,两侧板2-2之间还固设有提升固定板装置6、与提升固定板装置6相适配的提升滑块装置444;提升固定板装置6的顶部与提升滑块装置444的顶部均由外向内倾斜,其倾斜角度与底板2-1的倾斜角度相一致;机架111的顶部设置有底座222,底座222上设有与提升固定板装置6倾斜角度相一致的传送带21,传送带21与提升固定板装置6的顶部相对应;机架111底部布设有驱动气缸5,驱动气缸5连接提升滑块装置444,并带动提升滑块装置444上下移动,用于提升红冲原料至传送带21上输送;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提升滑块与提升固定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原料有序传送,并输送到传输带上;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第一角钢270与传送带21外侧位置相对应;当红冲原料通过提升滑块装置444输送至传送带21上时,第一角钢270可以防止传送带21上的原料从机架上掉落,从而保证原料的使用安全;同时,底座222靠近红冲原料输出方向设置有下料板18,下料板18倾斜固设于侧板2-2上,下料板18的外端还固设有下料挡板19;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物料在传送过程中可以有序输送,当物料没有按照预定行程和轨道输送时,可以通过下料板18滑落至料箱201中,然后通过提升滑块装置444进行提升和输送,提高了原料输送的自动化程度;提升滑块装置444包括有若干提升滑块,与此相对应的,提升固定板装置6上设置有若干与提升滑块相对应的提升固定板,提升滑块与提升固定板交错布设;提升滑块装置444和提升固定板装置6的顶部与底板2-1的倾斜角度为60°~80°;该倾斜角度是从外侧向内倾斜,这样设置,可以依靠原料的自身重量滑落至底板2-1底部,由于底板2-1与提升滑块装置444上的第一提升滑块4-1在同一倾斜面上,所以原料也滑落至第一提升滑块4-1上,通过驱动气缸5带动提升滑块装置444向上运动,进而带动物料输送至传输带8上;提升滑块装置444包括第一提升滑块4-1、第二提升滑块4-2、第三提升滑块4-3和第四提升滑块4-4;第一提升滑块4-1底部两侧与第二提升滑块4-2顶部两侧通过第一隔套4-5固定连接;第二提升滑块4-2底部两侧与第三提升滑块4-3顶部两侧通过第二隔套4-6固定连接;三提升滑块4-3底部两侧与第四提升滑块4-4顶部两侧通过第三隔套4-7固定连接;提升固定板装置6包括第一提升固定板6-1、第二提升固定板6-2、第三提升固定板6-3和第四提升固定板6-4;第一提升固定板6-1底部两侧与第二提升固定板6-2顶部两侧通过第一连接轴6-5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6-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轮11,第一滑动轮11中部形成有第一滑动槽11-1,第一提升滑块4-1卡接于两个第一滑动轮11中部的第一滑动槽11-1内;第二提升固定板6-2底部两侧与第三提升固定板6-3顶部两侧通过第二连接轴6-6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6-6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轮12,第二滑动轮12中部形成有第二滑动槽12-1,第二提升滑块4-2卡接于两个第二滑动轮12中部的第二滑动槽12-1内;第三提升固定板6-3底部两侧与第四提升固定板6-4顶部两侧通过第三连接轴6-7固定连接;第三连接轴6-7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滑动轮13,第三滑动轮13中部形成有第三滑动槽13-1,第三提升滑块4-3卡接于两个第三滑动轮13中部的第三滑动槽13-1内;第四提升固定板6-4底部两侧与两侧板2-2的顶部两侧通过第四连接轴6-8固定连接;第四连接轴6-8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滑动轮14,第四滑动轮14中部形成有第四滑动槽14-1,第四提升滑块4-4卡接于两个第四滑动轮14中部的第四滑动槽14-1内;驱动气缸5的固设于第一提升滑块4-1底部,驱动气缸5上下驱动带动第一提升滑块4-1上下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提升滑块4-2、第三提升滑块4-3和第四提升滑块4-4同时上下滑动;第一提升滑块4-1、第二提升滑块4-2、第三提升滑块4-3和第四提升滑块4-4的高度相一致;第一提升固定板6-1、第二提升固定板6-2、第三提升固定板6-3和第四提升固定板6-4的高度相一致;第四提升滑块4-4的上端与底板2-1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四提升滑块4-4与底板2-1相互贴合连接;与此相对应的,第四提升固定板6-4的上端与第三提升滑块4-3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四提升固定板6-4与第三提升滑块4-3相互贴合连接;第三提升固定板6-3的上端与第二提升滑块4-2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三提升固定板6-3与第二提升滑块4-2相互贴合连接;第二提升固定板6-2的上端与第一提升滑块4-1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二提升固定板6-2与第一提升滑块4-1相互贴合连接;侧板2-2上固设有油箱支撑架16,油箱支撑架16上设置有油箱15,油箱15可拆式连接于支撑架16上,侧板2-2的上端还固设有用于保护油箱15安全的油箱保护罩17;底座222上固设有轴承定位板8-1和驱动电机8-5;轴承定位板8-1的两侧固设有轴承座8-2,两侧轴承座8-2中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8-3,驱动轴8-3上固设有驱动齿轮8-4,驱动齿轮8-4上连接传送带21;驱动电机8-5带动驱动齿轮8-4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21转动,用于红冲原料的输送。

如图7-8所示,原料传动装置包括底座222、设置在底座222上的传送带21,驱动传送带21传送的电机22;底座222上固设有定位条223和若干定位块装置;定位条223贴合于定位块装置内侧;底座222上还固设有与定位条223位置相对称的方钢26和连接条224;定位条223与方钢26和连接条224之间形成有用于红冲原料输送的送料槽27;底座222上依次布设有挡料机构250和感应机构260;本装置设置挡料机构250,能够始终将传送带上不符合尺寸要求的红冲原料挡住,推送装置用于将挡料杆挡住的物料通过推料口进入料箱中,物料通过提升机构提升重新上料和输送,提高了原料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感应机构260能提高上料稳定性,避免工件输送过多或者过少,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输送稳定性。而且,本上料传动装置自动上料,其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比较高的实用价值;定位块装置由定位块28组成;定位块28上设置有呈“l”型的第一角钢270和第二角钢271;挡料机构250位于第一角钢270与第二角钢271之间;感应机构260固设于第二角钢271端部,靠近挡料机构250位置处;第二角钢271与方钢26位置相对应;第一角钢270与连接条224位置相对应;挡料机构250包括挡料螺杆24,挡料螺杆24上套接有挡料杆25;第一角钢270的端部固设有限位柱251,挡料杆2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挡料螺杆24上,另一端抵靠于第一角钢270与限位柱251之间;挡料杆25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进行调整,挡料杆25距离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与红冲原料的高度相对应,这样可以方便符合尺寸的红冲原料顺利通过,不符合尺寸的红冲原料则被挡料杆25挡住;挡料杆25的下端设置有推送装置,与此相对应的,底座222上设置有与推送装置相对应的推料口273,推料口273位于方钢26和连接条224之间;该推送装置用于将挡料杆25挡住的物料通过推料口273进入料箱中,物料通过提升机构提升重新上料和输送;推送装置包括布设于定位块28上的连接板281,连接板281的端部固设有挡板282,挡板282倾斜布设于连接板281上,推料口273的长度大于挡板282的长度;挡板282与连接板281的倾斜角度为30°~60°,本实施例优选为45°;感应机构260包括支架261,支架261顶部固设有导套262,导套262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63,连接轴26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感应板264和第二感应板265;第一感应板264和第二感应板265的朝向相反;支架261上设有与第二感应板265相适配的感应开关装置;第一感应板264与送料槽27位置相对应;第一感应板264固设于连接轴263一端,第二感应板265套接于连接轴263另一端,第二感应板265与连接轴263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267;感应开关装置包括位于支架261上端靠近导套262位置处固设的第一调整板266,第一调整板266与支架261垂直布设,第一调整板266中部垂直连接有呈“l”形状的第二调整板268,第二调整板268顶部设置有调整螺栓269,调整螺栓269与第二感应板265的上端相对应,第一调整板266端部设置有感应开关290,感应开关290与第二感应板265的底部端部相对应。感应开关290底部连接输送电线,输送电线连接用于输送红冲原料的输送电机;当检测感应开关290检测到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时,可以使得输送电机停止运行,当排除故障以后,在开启输送电机,这样我们可以实时控制该红冲原料输送装置的正常运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一感应板264的端部呈向上的圆弧状结构;使得物料在输送过程中,有一个平稳过渡作用,使得不符合要求的物料对第一感应板264的冲击力减少,延长了第一感应板264使用寿命,同时也保证了使用安全;方钢26上固设有调整板291,调整板291包括连接部291-1和调整部291-2;连接部291-1和调整部291-2垂直连接,连接部291-1位于送料槽27内,贴合于方钢26内侧,调整部291-2连接于方钢26顶部,调整部291-2上形成有调整槽291-3,调整槽291-3上设置有调整螺钉291-4;连接部291-1端部靠近物料的输送方向为圆弧过渡;由于上料传动装置向调整板291这一侧倾斜,为了适用于不同的物料传送和输送,通过设置调整板291,提高了物料传送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如图9-10所示,原料推料装置52包括主固定架3和固设于主固定架3上的第三驱动气缸32;第三驱动气缸32穿过主固定架3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3;主固定架3内还固设有两个套筒34,两个套筒34对称布设于第三驱动气缸32两侧;套筒34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柱35,导向柱35穿过套筒34与连接板33固定连接,连接板33上垂直连接有推料板36,推料板36上垂直连接有挡料板37;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之间形成用于推送红冲原料的容纳腔38,该容纳腔38的朝向与原料的输送方向一致,且容纳腔38位于原料的输送带端部;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第三驱动气缸32与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原料从传输带上有序推送至导轨中,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之间形成用于推送红冲原料的容纳腔38与原料传动装置51的传送带21输出方向对应,容纳腔38位于传送带21的端部,当红冲原料通过传送带21依次输送至容纳腔38内,通过第三驱动气缸32驱动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整体移动,将位于容纳腔38内的红冲原料沿着第三驱动气缸32的驱动轴方向移动,第三驱动气缸32的移动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第三驱动气缸32可以依次将位于容纳腔38内红冲原料推送至相邻的送料槽中,送料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提高原料的加工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第三驱动气缸32推送的便捷性,同时,也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推料板36上垂直连接有推料连接板36-1,推料连接板36-1位于推料板36中部,推料连接板36-1与推料板36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推料连接板36-1上形成有推料导向槽36-2,推料导向槽36-2上连接有若干螺栓36-3,该若干螺栓36-3通过推料导向槽36-2用于调节推料板36在连接板33上的位置;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调整推料板36与连接板33之间的距离,方便不同规格的原料推送,提供原料加工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挡料板37上顶部垂直连接有挡料连接板37-1,挡料连接板37-1与挡料板37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挡料连接板37-1上形成有挡料导向槽37-2,挡料导向槽37-2上连接有若干定位螺钉37-3,该若干定位螺钉37-3通过挡料导向槽37-2用于调节挡料板37在推料板36上的位置;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调整挡料板37与推料板36之间的距离,方便不同规格的原料推送,提供原料加工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主固定架3上固设有气缸护套31,气缸护套31的长度与第三驱动气缸32的长度相一致;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有效保护第三驱动气缸32的使用安全,避免对外力对第三驱动气缸32的损害;连接板33端部靠近容纳腔38位置处固设有侧固定板39,侧固定板39贴合于主固定架3一侧;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三驱动气缸32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使得容纳腔38的容纳面积增大,适用于不用规格的物料推送;挡料板37的宽度大于推料板36到侧固定板39之间的距离,使得我们在推送原料过程中,挡料板37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保证推送物料的安全。

如图11-13所示,原料送料装置53包括主固定板40和固设于主固定板40上的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的驱动轴穿过主固定板40分别连接第一侧固定板43和第二侧固定板44;第一侧固定板43顶部设置有第一推料板431,第二侧固定板44顶部设置有第二推料板432,与此相对应的,主固定板40顶部设有与第一推料板431与第二推料板432相适配的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第一推料板431和第二推料板432穿过主固定板40与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相适配连接;第一驱动气缸41与第二驱动气缸42分别带动第一侧固定板43和第二侧固定板44前后移动,用于将放置在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内的红冲原料,通过第一推料板431和第二推料板432向前依次推送;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驱动第一推料板和第二推料板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推送红冲原料,设置两个轨道,可以快速地将原料通过推送机构推送至轨道中,通过第一推料板和第二推料板依次推送,可以提高传送的工作效率,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红冲原料通过原料推料装置52依次推送至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中,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可以依次将位于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内的红冲原料推送至原料加热炉中进行加热,这样可以提高原料的加工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套筒45和第二套筒46,在第一套筒45和第二套筒46内设置第一导向柱47和第二导向柱48,提高了原料送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主固定板40上还固设有与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相对应的第一套筒组件和第二套筒组件;第一套筒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套筒45,两个第一套筒45上下对称布设于第一驱动气缸41两侧;第一套筒4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柱47,第一导向柱47穿过第一套筒45与第一侧固定板43固定连接;第二套筒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套筒46,两个第二套筒46上下对称布设于第二驱动气缸42两侧;第二套筒46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柱48,第二导向柱48穿过第二套筒46与第二侧固定板4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柱47和第二导向柱48,提高了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的驱动稳定性,保证了送料的安全性;主固定板40上端靠近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底部设置有呈“l”形的底板435,底板435包括水平板435-1和垂直板435-2;垂直板435-2上固设有支撑杆436,支撑杆436的一端固设于垂直板435-2中部,另一端固设于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之间;设置底板435,用于支撑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防止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上的物料过多,使得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的形变,影响后续的物料输送;垂直板435-2上形成有两个导向槽437,两个导向槽437位于支撑杆436两侧,导向槽437上连接有定位螺栓438,定位螺栓438通过导向槽437用于调整水平板435-1对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的支撑力度;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固定连接,一体成型;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呈“w”形状;采用该方案,一是使得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可以依次推送红冲原料送料,同时,也增大了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的连接牢固性和使用稳定性,保证了使用安全;第一导向柱47的长度与第一推料板431的长度相一致;第二导向柱48与第二推料板432的长度相一致;主固定板40顶部设置有连接板444,连接板444靠近第一侧固定板43和第二侧固定板44位置处固设有安装板445;连接板444与安装板445垂直固定连接,且安装板445与第一侧固定板43和第二侧固定板44留有间隙;连接板444上形成调节槽447,调节槽447上设置有调节螺栓446,调节螺栓446通过调节槽447用于调整连接板444在主固定板40的移动,移动方向与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的驱动方向相同;连接板444的宽度为第一推料板431与第二推料板432宽度之和的2/3。

如图14-22所示,输送传送机构201包括输送装置3和传送装置31;输送装置3与传送装置31之间通过过渡板32连接;输送装置3包括两个输送侧壁301和位于两个输送侧壁301之间的传送带302,传送带302两端连接输送轮303,输送轮303通过电机驱动,用于推动位于传送带302上的红冲原料向传送装置31移动,过渡板32与传送带302在同一水平面上,输送侧壁301上还设有用于对红冲原料顶面进行限位的顶部挡条304;本装置通过输送装置3输送红冲原料的工件,通过传送装置31传送红冲原料工件,使得加热后工件能够有序传送至加工设备上,同时,也传送装置底部设置振动机构34,使得工件在送料过程中,可以平稳有序,保证传输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输送稳定性。

使用时,工件平躺进入进料传送带302上,由于顶部挡条304的作用,工件能较为稳定的位于传送带302上。当工件在传送带302上输送过程中,通过过渡板32进入至传送装置31上,在此过程中,过渡板32与传送带302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工件的传输平稳,顶部挡条304对工件顶面起限位作用,防止工件从传送带302上掉落,使得工件运送较为稳定。过渡板32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输送侧壁301上设有用于调节顶部挡条304方位的顶部调整结构33;通过顶部调整结构33,能较为方便对顶部挡条304的方位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的运送,并使得顶部挡条304处于最佳方位,使得工件顺利的被运送。

顶部调整结构33包括固设于输送侧壁301外侧的顶连接板33-1,顶连接板33-1上连接有顶调整板33-2,顶调整板33-2上垂直固设有呈“l”形状的上定位条33-3,上定位条33-3端部垂直固设有顶部挡条304,顶部挡条304位于传送带302的上端,与输送侧壁301留有间隙;顶调整板33-2上设有用于调节顶部挡条304上下间距的顶部调节机构;顶部调节机构包括顶调整螺栓33-6,顶调整板33-2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顶调节槽33-7,顶调整螺栓33-6穿设在顶调节槽33-7内,的顶调整板33-2通过顶调整螺栓7-6与顶调节槽33-7的配合固定在顶连接板33-1上。

通过顶部调整结构33,能较为方便对传送带302上工件顶部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的运送,并使得顶部的顶部挡条304处于最佳方位,使得红冲原料顺利的被运送;传送装置31包括导轨壳体1,导轨壳体1包括底板1-1和两侧板1-2,底板1-1和两侧板1-2一体成形;两侧板1-2分别位于底板1-1的两侧,底板1-1与两侧板1-2形成未封闭的用于输送红冲原料的送料槽1-3;过渡板32与底板1-1端部相抵,并且底板1-1与过渡板32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红冲原料的输送和传送可以更加平稳;传送装置31的底部设置有振动机构34;侧板1-2的一侧中部形成有导向凹口103,侧板1-2外侧靠近导向凹口103底部固设有侧壁调整固定块102,侧壁调整固定块102上连接有定位板装置101,定位板装置101用于调整送料槽1-3的宽度大小;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板装置101,能对送料槽1-3的侧部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对更多尺寸或型号的棒料工件进行送料,使得本装置适应性高;侧板1-2端部还设置有摇臂调整装置104,该摇臂调整装置104位于定位板装置101的后端,且摇臂调整装置104与定位板装置101在同一侧;定位板装置101包括连接板101-1,连接板101-1端部固设有定位板101-2,定位板101-2倾斜布设于连接板101-1上;定位板101-2与连接板101-1的倾斜角度为30°~60°,本实施例倾斜角度为45°,使得红冲物料的输送更加稳定和高效,保证了使用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

定位板101-2的长度为底板1-1长度的2/3;连接板101-1上形成有调节孔101-3;调节孔101-3与侧壁调整固定块102位置相对应,调节孔101-3上连接有用于调整送料槽1-3宽度的调节螺栓101-4;通过调节螺栓101-4可以调整定位板101-2与侧板1-2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红冲原料输送;连接板101-1的两端为向内圆弧过渡结构,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物料在输送过程中,有一个平稳过渡作用,减少对连接板101-1的冲击力,同时也保证了使用安全,同时,连接板101-1的另一端与摇臂106相抵,使得传送过来的物料可以平稳过渡,为后续的物料加工提供方便;摇臂调整装置104包括定位销105,转动连接于定位销105上的摇臂106,摇臂106端部外侧固设有调整块108,与此相对应的,侧板1-2上固设有与调整块108位置相对应的摇臂定位块107;调整块108上形成有导向孔108-1,导向孔108-1上设有用于调整摇臂106旋转角度的螺栓108-2,摇臂106端部与底板1-1端部相对应;通过设置摇臂调整装置104,摇臂调整装置104上的摇臂106与定位板101-2之间相互配合,便于物料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振动机构34包括震动轴2,套接于震动轴2上的震动座21;震动轴21顶部固设有振动板23,振动板23上设置有振动盘24,振动盘24内设有电磁阀2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电磁阀25振动,进而使得传送装置31的底板1-1振动,使得物料在送料过程中,可以平稳有序,保证传输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输送稳定性;振动盘24顶部连接传送装置31,振动盘24倾斜布设与振动板23上,振动盘24与原料输送导轨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倾斜设置,有利于红冲原料输送的平稳性,同时,也利于电磁阀25带动振动盘24的振动,进而带动输送导轨的振动,提高了物料输送的效率;振动盘24的倾斜角度为30°~60°,本实施例中振动盘24的倾斜角度为5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震动座21包括底座2221-1和定位环21-2;底座2221-1和定位环21-2固定连接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方案,增大了震动座21的结构强度和牢固性,同时,也使得该振动机构的振动更加平稳有序;底座2221-1与定位环21-2呈“⊥”状体,底座2221-1连接机架上,定位环21-2侧部设置有相对称的连接部21-3,两连接部21-3之间形成有连接槽21-4,连接槽21-4通过螺栓21-5进行连接,用于限定震动轴2在定位环21-2内的上下移动;设置震动座21,可以调整振动盘24与原料输送导轨的间距,适用于不同物料的运输震动,使得本装置能对更多尺寸或型号的棒料工件进行送料,使得本装置适应性高;定位环21-2底部靠近连接部21-3位置形成有导向槽26,导向槽26与连接槽21-4呈“⊥”状体,导向槽26,导向槽26的长度为定位环21-2周长的1/3;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导向槽26,使得连接部21-3在螺栓连接过程中,可以减少螺栓的扭矩,方便快捷的调整螺栓,便于操作。

如图23-25所示,滑槽装置200包括滑槽支架机构40,固设于滑槽支架机构40上的滑槽装置41;滑槽装置41包括第一滑槽42和第二滑槽43;第一滑槽42倾斜布设于滑槽支架机构40上,第一滑槽42设置在第二滑槽43的上端,第一滑槽42的出口与第二滑槽43的入口连通;本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滑槽42和第二滑槽43,物料通过加热炉进入第一滑槽42,然后从第二滑槽43中滑出,使得工件能够有序通过过渡槽进入输送带上,可以平稳有序,保证传输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输送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物料通过加热炉加热后,依次掉落至第一滑槽42中,由于第一滑槽42倾斜布设于滑槽支架机构40上,物料在自身重量作用下滑落至第二滑槽43中,第二滑槽43为弧形滑槽,并且第二滑槽43的宽度从大到小逐渐减少,物料在下落过程中,自动调整方向,沿着第二滑槽43的出口滑出,进入至过渡槽44,过渡槽44与物料的输送带水平设置,这样使得物料能够有序进入输送带上,进行下一步操作加工;第一滑槽42与滑槽支架机构40之间的横向倾斜角度为35°~65°,本方案的第一滑槽42与滑槽支架机构40之间的横向倾斜角度为45°;第一滑槽42与滑槽支架机构40之间的纵向倾斜角度为75°~85°。本方案的第一滑槽42与滑槽支架机构40之间的纵向倾斜角度为80°;第一滑槽42包括侧板420、底板421、以及设置在底板421两侧的外挡板422和内挡板423,其中,外挡板422、内挡板423与底板421的上端固设有侧板420,挡板422、内挡板423与底板421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滑槽43;内挡板423的高度高于外挡板422高度,内挡板423上形成有水平段423-1和倾斜段423-2,水平段423-1的上端与侧板420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水平段423-1的长度与加热炉的出口宽度相一致,或者水平段423-1的长度大于加热炉的出口宽度,采用该方案,使得方便物料从加热炉的出口掉落至第一滑槽42中;外挡板422上固设有向外侧倾斜的滑槽导向板45,滑槽导向板45的上端高于水平段423-1的上端,滑槽导向板45与外挡板422的倾斜角度为95°~175°,本方案的滑槽导向板45与外挡板422的倾斜角度为155°,滑槽导向板45与侧板420和内挡板423之间形成有一个类似“v”形的导向槽口,这样可以避免从加热炉的出口的物料掉落至滑槽装置的外部,保证了使用安全,同时,也方便了物料的传送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二滑槽43为弧形滑槽,第二滑槽43的宽度从大到小逐渐减少;使得下落的物料有一个缓冲和调整过程,使得工件能够有序从第二滑槽43的出料口滑出;第二滑槽43的出口处连接有过渡槽44,第二滑槽43与过渡槽44固定连接,一体成型;采用该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滑槽装置的整体强度和牢固度;过渡槽44的宽度与第二滑槽43出口处宽度相一致;过渡槽44包括过渡底板44-1,以及设置在过渡底板44-1两侧的过渡挡板44-2;第二滑槽43包括滑槽底板43-1,以及设置在滑槽底板43-1两侧的滑槽挡板43-2,两侧的滑槽挡板43-2上布设有滑槽盖板43-3,滑槽盖板43-3与滑槽底板43-1之间的长度为物料直径的1.5倍,这样可以使得物料方便通过第二滑槽43,同时,也使得物料不至于卡接在第二滑槽43的出料口,为后续的工件输送提供方便;滑槽支架机构40包括支架底板401,固设于支架底板401上的支架支撑板402,支架支撑板402上固设有支架托板403,支架托板403的另一侧固设有滑槽支架404,支架支撑板402、支架托板403和滑槽支架404之间形成有用于支撑第一滑槽42的定位槽405;滑槽支架404上活动连接有调节板406,调节板406的一端相抵于外挡板422上,调节板406上用于调整调节板406在滑槽支架404上的前后距离的侧部调节机构;侧部调节机构包括侧部调整螺栓407,调节板406上具有呈长条形的侧调节槽408,侧部调整螺栓407穿设在侧调节槽408内,调节板406通过侧部调整螺栓407与侧调节槽408的配合固定在滑槽支架404上;本装置设置有侧部调节机构,能方便定位第一滑槽42在滑槽支架机构上,使得第一滑槽能对更多尺寸或型号的红冲原料的工件进行送料,使得本装置适应性高。

如图26-36所示,加工机构205包括加工机架1118、自动送料装置186和固设于加工机架1118上沿着竖直方向依次布设的主台板180和台板181,主台板180与台板181四周通过连接轴182固定连接,自动送料装置186固设于加工机架1118上;主台板180中部设置有驱动油缸183,驱动油缸183底部设置有冲头模装置184,与此相对应的,台板181上固设有与冲头模装置184相适配的开模机构185,开模机构185上设置有平模过料板1800,与此相对应的,台板181上设置有与平模过料板1800相对应的进料手推送装置187、立式进料调节架1801和顶料机构188;台板181上还设置有定料总成装置189和成品导轨组件1802;工件通过自动送料装置186输送至顶料机构188上,通过顶料机构188与立式进料调节架1801之间相互配合,将工件顶升至平模过料板1800端部,然后通过进料手推送装置187推送至开模机构185上,最后通过冲头模装置184冲压成型,冲压成型以后,将工件成品提成,通过定料总成装置189输送至成品导轨组件1802;主台板180与台板181之间的四周设置有防护罩1803,防护罩上形成有若干观察槽1804,防护罩1803可拆式连接于主台板180与台板181上,方便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通过设置防护罩1803和观察槽1804,可以保证设置加工时,工人的人身安全,同时,通过观察槽我们可以随时观察加工设备的工作情况;结构简单,工作过程安全可靠;自动送料装置186包括输送导轨1805,进料手推送装置187与输送导轨1805相互配合,进料手推送装置187包括底座6,固设于底座6上的进料手座61,进料手座61上固设有驱动气缸62,驱动气缸62穿过进料手座61连接滑块63,进料手座61上还固设有两个套筒64,两个套筒64位于驱动气缸62上端且对称布设,套筒64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柱65,导向柱65穿过套筒64与滑块63固定连接,滑块63上连接有推杆66,推杆66端部固设有用于推送物料的推杆定位板67,推杆定位板67位于输送导轨1805上方;进料手座61的一侧固设有与驱动气缸62位置相对应的感应固定板68,感应固定板68上设置有与驱动气缸62相适配的感应开关69,当位于输送通道上的物料满足输送要求时,感应开关69用于驱动气缸62运动,进而使得推杆定位板67用于推送物料;感应开关69连接感应控制器,通过动力源驱动,通过感应控制器检测输送料道上的物料温度状态并向控制器发送电信号,通过控制器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结果向相应的动力源发出控制信号,通过感应器的使输送料道上的物料依次间歇输出;不合格物料通过剔除装置剔除,通过感应器向动力源发出控制信号,使得动力源驱动,进而使得推杆定位板67用于推送物料,避免引起不合格物料的输送,动力源可以是气缸或电机等,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源为驱动气缸62。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驱动气缸62与滑块63、推杆66和推杆定位板67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原料从传输带上有序推送至加工模具中,实现物料自动输送,为后续加工提供自动化基础,同时,通过设置感应开关,感应开关可以检测所输送的物料是否满足加工要求,减少物料的加工的次品,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驱动气缸62的长度大于导向柱65的长度,便于驱动气缸62推送的便捷性,同时,也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滑块63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导向槽63-1,推杆66滑动连接于导向槽63-1内,推杆66上形成有调节槽66-1,调节槽66-1上连接有若干螺栓66-2,该若干螺栓66-2通过调节槽66-1用于调整推杆66在滑块63上的位置;调节槽66-1的长度为推杆66长度的1/2,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调整推杆66在滑块63上的位置,方便不同规格的原料推送,提供原料加工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导向柱65端部固设有连接板601,连接板601中部设置有限位螺母604,限位螺母604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杆602,与此相对应的,进料手座61上设有与限位杆602相对应的限位缓冲器603,限位缓冲器603位于两个套筒64之间;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调整导向柱65的移动距离,方便不同规格的原料推送,提供原料加工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推杆定位板67上形成有用于推送物料的夹口67-1,夹口67-1的朝向与驱动气缸62的驱动方向一致,利于物料从输送通道输送时,方便而且快捷,同时,推杆定位板67与推杆66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尽量减少推杆定位板67因需要伸入到输送通道下部而受到的宽度限制,夹口67-1呈“v”状体,夹口67-1内侧呈圆弧形过渡;能够进一步的增大与夹口67-1与物料的承托面积,减少物料的输送稳定性和安全性;顶料机构188包括顶料套筒8、顶料气缸81和顶料定位板82;顶料定位板82和顶料气缸81分别固设于顶料套筒8的上下端;还包括用于将工件从输送装置的出料口处接收的顶料装置800,顶料气缸81上连接有顶料轴83,顶料轴83穿过顶料套筒8和顶料定位板82与顶料装置800相抵,并且驱动顶料装置800升降。

使用时,工件通过输送装置的出料口掉落至顶料装置800的搁置板805上,由于第一调节板113贴合于搁置板805与平模过料板1800之间,工件能较为稳定的位于搁置板805上,采用了上述结构后,与感应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当落在搁置板805上的红冲原料温度不满足加工要求时,感应装置发出信号带动推料组件,将红冲原料推送至废料收集箱中,当落在搁置板805上的红冲原料满足加工要求时,通过顶料气缸81向上驱动,与夹持装置相互配合,将工件夹持至模具中加工成型,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搁置板805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顶料套筒8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槽801,与此相对应的,顶料轴83上固设有与滑动槽801相适配的限位杆802,限位杆802滑动连接于滑动槽801内;滑动槽801设置有两个,对称布设于顶料套筒8两侧;进一步提高了顶料机构升降的稳定性,滑动槽801的长度与顶料装置800升降高度相一致,滑动槽801的底部对应的顶料装置800的搁置板805处于初始状态,不满足加工要求的工件通过推料组件从搁置板805上推落至废料收集箱中,滑动槽801的顶部对应的顶料装置800的搁置板805处于上升最大状态,满足加工要求的工件通过顶料气缸81向上驱动,工件夹持至模具中加工成型;顶料装置800包括限位板803,布设于限位板803上的支撑块804,支撑块804上固设有用于搁置工件的搁置板805,限位板803、支撑块804和搁置板805固定连接,一体成型;采用上方案,进一步提高了顶料装置800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也提高了工件输送的稳定性;支撑块804呈“l”形状,包括调节板804-1和支撑板804-2;调节板804-1上设有用于调节搁置板805前后间距的顶部调节机构;顶部调节机构包括调整螺栓806,调节板804-1上具有平行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顶调节槽807,调整螺栓806穿设在顶调节槽807内,的调节板804-1通过调整螺栓806与顶调节槽807的配合固定在限位板803上;通过顶部调节机构,能较为方便对前后搁置板805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的运送,并使得顶部的搁置板805处于最佳方位,使得红冲原料顺利的被运送;限位板803上形成有导向开口84,顶料轴83套接于导向开口84内,限位板803上设有用于调节限位板803在顶料轴83上距离的侧部调节机构;侧部调节机构包括侧部调节螺栓85,侧部调节螺栓85穿过导向开口84用于限定限位板803在顶料轴83上的位置;通过侧部调节机构,能较为方便对上下搁置板805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的运送,并使得顶部的搁置板805处于最佳方位,使得红冲原料顺利的被运送;支撑块804与搁置板805倾斜布设,其倾斜角度与工件输送方向一致;支撑块804与搁置板805倾斜角度为75°~85°,本发明支撑块804与搁置板805倾斜角度为80°,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在顶料气缸81将搁置板805上的物料顶升至最大高度时,物料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向前滚动至工件过料板上,然后通过工件的夹持装置将工件夹持至加工模具中加工,使得红冲物料的输送更加稳定和高效,保证了使用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立式进料调节架1801包括调节座装置11和固设于调节座装置11上的调节感应装置110;调节感应装置110包括调节套筒111,调节套筒111内转动连接有调节轴112,调节轴1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板113和第二调节板114;调节套筒111上设有与第二调节板114相适配的调节感应开关装置;第一调节板113固设于调节轴112上端,第一调节板113位于搁置板805与平模过料板1800之间,且第一调节板113的顶端与平模过料板1800侧边相抵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本发明通过调节感应开关检测到红冲工件是否满足加工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当符合要求的工件位于顶升装置的搁置板上时,第一调节板113靠接于搁置板上,顶升装置的搁置板沿着第一调节板的高度上升,进而带动工件上升至过料板上,通过工件夹持装置将工件夹持推送至模具加工位置处,当不符合要求的工件位于顶升装置的搁置板上时,第一调节板靠接于过料板上,使得放置在搁置板上的工件与第一调节板之间留有间隙,方便推送装置的推送轴从侧面将不符合要求的工件剔除,保证了使用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调节板113固设于调节轴112一端,第二调节板114套接于调节轴112另一端,第二调节板114与调节轴112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117;通过调节螺栓117,可以调整第一调节板113与第二调节板114之间的位置关系,适用于不用规格的红冲原料调节;调节感应开关装置包括固设于调节套筒111端部的第一固定板118,第一固定板118上垂直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19,第一固定板118与第二固定板119固定连接,一体成型;第二固定板119侧边固设有呈“l”型的第三固定板1110,第三固定板1110与调节套筒111垂直布设;第三固定板1110底部设置有调整螺栓1111,调整螺栓1111与第二调节板114的下端相对应,第二固定板119顶部设置有感应开关1112,感应开关1112与第二调节板114的顶部端部相对应;感应开关1112上连接输送电线,输送电线连接用于输送红冲原料的输送电机;当检测感应开关1112检测到位于顶升装置的搁置板805上的物料时是否为合格产品时,通过感应开关1112使得第一调节板113处于相对应的位置,保证物料剔除或者顶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调整螺栓1111转动设置在第三固定板1110底部,且调整螺栓1111的顶部与第二调节板114的中心相对应。进一步提高了调整螺栓1111与第二调节板114之间接触的灵敏度,使得红冲原料的输送更加安全;调节座装置11包括呈“l”形状的调节底座1113,调节底座1113包括水平调节板1113-1和竖直调节板1113-2,竖直调节板1113-2上连接有调节支撑板1114,调节支撑板1114上固设有调节套筒111,竖直调节板1113-2上设有用于调整竖直调节板1113-2在调节支撑板1114上的竖直距离的上部调节机构;上部调节机构包括上调整螺栓1115,竖直调节板1113-2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上调节槽1116,上调整螺栓1115穿设在上调节槽1116内,相抵于调节支撑板1114上,的竖直调节板1113-2通过上调整螺栓1115与上调节槽1116的配合固定在调节支撑板1114上;通过设置上部调节机构,能较为方便对位于输送槽上的第一调节板113上下距离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的运送和剔除,并使得顶部的第一调节板113处于最佳方位,使得符合要求的红冲原料顺利的被运送和剔除;调节轴112转动使得第一调节板113贴合于搁置板805或平模过料板1800上,方便了第一调节板113在红冲原料剔除或者推送过程中,可以自由切换,提供了便捷性;第一调节板113的顶端与平模过料板1800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采用该方案,通过提升机构的搁置板805将工件推送至平模过料板1800时,工件夹持装置可以方便的夹持,操作方便;定料总成装置189包括定料底座5,固设于定料底座5上的定料座51,定料座51上固设有定料驱动气缸52,定料驱动气缸52穿过定料座51连接导向轴固定块53,导向轴固定块53上连接定位块固定板54,定位块固定板54上端固设有接料盘55,定位块固定板54的前部固设有定位板56。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定料驱动气缸52与导向轴固定块53,定位块固定板54和定位板56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原料从传输带上有序推送至加工模具中,实现物料自动输送,同时,在加工模具冲压过程后,可以通过接料盘55安全准确的接收加工好的产品,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定位块固定板54呈“t”状体,定位块固定板54与接料盘55通过料斗固定板503连接;采用上述方案,提高了定料总成装置的整体牢固性,同时也提高了接料盘55接收物料的安全性;接料盘55位于定位板56上端,且接料盘55的中心与定位板56的最前端相对应;采用该方案,使得定位板56在将原料推送给加工模具冲压后,通过加工模具挤压成型,成型后的产品可以方便掉落在接料盘55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接料盘55于定位板56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距离与料斗固定板503的长度相对应;接料盘55与定料驱动气缸52呈30°~60°的角度,本方案优选45°,接料盘55的开口与定料驱动气缸52的驱动方向相反;这样便于掉落在接料盘55中的产品可以方便掉到出料装置上;接料盘55的开口与定料驱动气缸52的驱动方向相反,接料盘55的开口朝向成品导轨组件1802,且接料盘55接收物料后,接料盘55位于成品导轨组件1802的上方,成品导轨组件1802倾斜布设于台板181上;定料座51上还固设有两个定位套筒57,两个定位套筒57位于定料驱动气缸52两侧且对称布设,定位套筒57内滑动连接有导位轴58,导位轴58穿过定位套筒57与导向轴固定块53固定连接;采用该方案,提高了物料输送的稳定性;定料座51的一侧固设有侧板51-1,侧板51-1端部固设有与定料驱动气缸52位置相对应的气缸保护板51-2;侧板51-1的长度为定料驱动气缸52长度的2倍,通过侧板51-1和气缸保护板51-2,用于保护定料驱动气缸52的使用安全性;定料座51上固设有与定料驱动气缸52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固定板501,定位固定板501位于定位套筒57的下端,定位固定板501上设置有与定料驱动气缸52相适配的定料感应开关502,当位于输送通道上的物料满足输送要求时,定料感应开关502用于定料驱动气缸52运动,进而使得定位板56用于推送物料;同时,定料感应开关502能检测接料盘55是否接取到冲压后的工件,避免了工件冲压后未脱落而导致工件二次冲压造成工件、模具和冲头损坏的情况,使用寿命长;定位板56上形成有用于推送物料的定位夹口56-1,定位夹口56-1的朝向与定料驱动气缸52的驱动方向一致。利于物料从输送通道输送时,方便而且快捷,同时,定位夹口56-1呈“v”状体,定位夹口56-1内侧呈圆弧形,能够进一步的增大与夹口67-1与物料的承托面积,减少物料的输送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37-41所示,剔除机构包括与搁置板805相对应的气缸推料组件162和温控总装机构163,温控总装机构163位于气缸推料组件162的上方;底座16上固定有与气缸推料组件162相对位置的落料槽164,温控总装机构163包括套接于立式支撑柱161上的温控固定架10,温控固定架10上固设有温控固定板101,温控固定板101上连接有温控夹座固定板102,温控夹座固定板102上转动连接有温控夹座103,温控夹座103上套接有与顶料机构160相对应的感应装置104;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通过顶料机构160、气缸推料组件162和温控总装机构163之间的相互配合,当落在顶料机构160的搁置板805上的红冲原料温度不满足加工要求时,温控总装机构163发出信号带动气缸推料组件162运动,通过气缸推料组件162前端的推料轴902和推料块903将红冲原料推送至落料槽164中,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温控夹座固定板102与温控固定板101转动连接;便于调整温控夹座固定板102的在支架上的角度,为感应装置104的调整提供方便;温控夹座固定板102呈“f”状体,包括连接板102-1和固设于连接板102-1端部的第一导向板102-2与第二导向板102-3;第一导向板102-2与第二导向板102-3之间形成有导向槽102-4,温控夹座103的连接臂转动连接于导向槽102-4内,用于调整感应装置104的照射角度;采用该方案,提高了感应装置104与温控夹座固定板102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一步保证了感应装置104的使用安全;连接板102-1、第一导向板102-2与第二导向板102-3固定连接,一体成型;增大了温控夹座固定板102的整体牢固性,同时,连接板102-1与第一导向板102-2连接处外侧为圆弧过渡;可以有效避免温控夹座固定板102在转动过程中,对人员或者其他物件的刮伤,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温控夹座103与导向槽102-4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180°,旋转角度可以根据工件的具体位置进行选择;温控固定架10包括温控左支架105和温控右支架106;温控左支架105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块107,与此相对应的,温控右支架106上形成有与凸起块107相适配的凹槽108,凸起块107与凹槽108相适配卡接,温控左支架105和温控右支架106的另一侧通过温控调节机构将温控固定架10定位于支架上;温控固定架与支架可拆式连接,使得该温控固定架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支架定位,同时,也使得感应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工件温度检测,适用范围广;凸起块107呈圆弧形状,与此相对应的,凹槽108也呈圆弧形状;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温控左支架105和温控右支架106的卡合连接更加便捷,进一步提高了温控左支架105和温控右支架106的装配效率;温控调节机构包括温控调节螺钉109,温控左支架105端部设置有设有连接孔1001,温控调节螺钉109穿过连接孔1001连接于温控右支架106上,用于将温控左支架105和温控右支架106固定于支架上;通过设置温控调节机构,能较为方便的使温控左支架105和温控右支架106固定于支架上,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件的运送,并使得感应装置104处于最佳方位,使得检测红冲原料更为方便和准确;温控调节螺钉109内嵌于连接孔1001内,整体美观度更好,同时,也避免了温控调节螺钉109裸露在外面,使得红冲物料的输送更加稳定和高效,保证了使用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气缸推料组件162包括套接于立式支撑柱161上的气缸固定架9,气缸固定架9上固设有剔除气缸90,剔除气缸90的驱动轴94上连接有气缸前固定板91,气缸前固定板91上可拆式连接有气缸推料机构900;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通过剔除气缸驱动驱动轴上的推料块,用于将不合格工件推送至落料槽164中,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驱动轴94设置有两根,对称布设于气缸前固定板91两侧;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推送的稳定性,保证了使用安全;气缸推料机构900包括推料固定板901、推料轴902和推料块903;推料轴902的一端垂直固设于推料固定板901中部,推料轴902的另一端与推料块903固定连接,推料块903的宽度与推料轴902外径一致,推料块903的长度为推料轴902外径的2倍,采用该方案,使得推料块903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受力更加平稳,同时也增大了推送工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气缸固定架9包括气缸左支架92和气缸右支架93;气缸左支架9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95,与此相对应的,气缸右支架93上形成有与凸起部95相适配的凹口96,凸起部95与凹口96相适配卡接,气缸左支架92和气缸右支架93的另一侧通过调节机构将气缸固定架9固定于支架上;采用上述方案,使得该气缸固定架9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支架定位,同时,也使得气缸推料机构900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工件推送,适用范围广;凸起部95呈圆弧形状,与此相对应的,凹口96也呈圆弧形状;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气缸左支架92和气缸右支架93的卡合连接更加便捷,进一步提高了气缸左支架92和气缸右支架93的装配效率;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钉97,气缸左支架92端部设置有设有调节孔98,调节螺钉97穿过调节孔98连接于气缸右支架93上,用于将气缸左支架92和气缸右支架93固定于支架上;通过调节机构,能较为方便的使气缸左支架92和气缸右支架93固定于支架上,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件的运送,并使得顶部的推料块903处于最佳方位,使得红冲原料顺利的被剔除;调节螺钉97内嵌于调节孔98内;整体美观度更好,同时,也避免了调节螺钉97裸露在外面,使得红冲物料的输送更加稳定和高效,保证了使用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