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插针焊接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0345发布日期:2018-09-28 19:29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治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插针焊接治具。



背景技术:

音频线包括音频插针和线缆,音频插针包括若干个呈绝缘设置的信号端子,各信号端子和线缆的芯线通过焊接进行固定。现有的音频插针的各信号端子和线缆的芯线之间采用人工进行焊接,焊接效率低下,且人工焊接存在锡点不均、假焊、漏焊、短路、脏污等问题,焊点的质量不容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音频插针焊接治具,用以解决现有的音频插针的各信号端子和线缆的芯线之间采用人工进行焊接,焊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音频插针焊接治具,用于辅助音频插针和线缆的自动焊接,所述音频插针焊接治具包括底座、用于承载所述音频插针的焊接座以及用于供所述线缆容置定位的固线机构,所述焊接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线机构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所述焊接座上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包括呈倾斜设置的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呈夹角设置的侧面,所述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音频插针容置定位的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的夹角为90±1度。

优选的,所述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5-20度。

优选的,所述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10.30±0.1度。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包括第一槽体和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远离所述侧面的一端,所述第二槽体包括呈阶梯设置的至少两个阶梯槽,各所述阶梯槽的底槽面以相对所述底面之距离逐渐增大的形式朝向所述第一槽体分布。

优选的,所述焊接座在所述定位槽的边缘设置有和所述定位槽连通的缺口。

优选的,所述焊接座为磁性吸附件或者所述焊接座在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位置内嵌有磁性吸附件。

优选的,所述固线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线缆的固线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线缆压紧于所述固线组件上的盖板,所述固线组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线缆容置定位的线槽,所述盖板的一端和所述固线组件转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固线组件包括夹线板、固线板以及分线尺,所述夹线板和所述分线尺设置于所述固线板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夹线板和所述分线尺分别和所述固线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线板上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线槽,所述固线板上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走线槽,所述夹线槽和所述走线槽形成所述线槽,所述夹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线缆的直径,所述走线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线缆的直径;且/或,

所述分线尺上设置有若干个分线槽组,每个分线槽组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分线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焊接座上设置有定位槽将音频插针固定住,容置定位在固线机构的线缆的芯线可以对应地搭接在音频插针的几个信号端子的焊接端上,进而方便后续的焊接装置对芯线和信号端子的焊接端自动进行焊接,可以有效提高焊接效率,节省人力,由于后续可以采用机器进行自动焊接,因而可以解决人工焊接存在的锡点不均、假焊、漏焊、短路、脏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插针焊接治具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焊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夹线板和固线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分线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插针焊接治具10,用于辅助音频插针20和线缆30的自动焊接,该音频插针焊接治具10包括底座11、用于承载音频插针20的焊接座12以及用于供线缆30容置定位的固线机构13,焊接座12和底座11固定连接,固线机构13和底座11滑动配合,焊接座12上设置有沉槽121,沉槽121包括呈倾斜设置的底面1211以及与底面1211呈夹角设置的侧面1212,底面1211上设置有用于供音频插针20容置定位的定位槽122。通过在焊接座12上设置有定位槽122将音频插针20固定住,容置定位在固线机构13的线缆的芯线可以对应地搭接在音频插针20的几个信号端子的焊接端上,进而方便后续的焊接装置对芯线和信号端子20的焊接端自动进行焊接,可以有效提高焊接效率,节省人力,由于后续可以采用机器进行自动焊接,因而可以解决人工焊接存在的锡点不均、假焊、漏焊、短路、脏污的问题。

固线机构13和底座11采用滑轨和滑槽的配合方式实现滑动配合。具体的,固线机构13和底座11配合的面设置有一滑槽17,底座11和固线机构13配合的面设置有滑轨18,固线机构13和底座11通过滑槽17和滑轨18的配合实现滑动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固线机构13和底座11也可以通过滚珠丝杆副或者气缸或者液压缸的方式实现滑动配合。

优选的,底面1211和侧面1212的夹角为α,夹角α的大小为90±1度。该侧面1212用于抵住音频插针20一端的端面,夹角α为90±1度的设计使得侧面1212和音频插针20一端的端面很好地吻合,音频插针20不会从定位槽122中滑出,使音频插针20很好地定位在定位槽122中。

底面12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β,夹角β的大小为5-20度。优选的,底面121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30±0.1度。底面12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0.1度是最优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请参阅图2和图4,优选的,定位槽122包括第一槽体1221和与第一槽体1221连通的第二槽体1222,第二槽体1222设置于第一槽体1211远离侧面1212的一端,第二槽体1222包括呈阶梯设置的至少两个阶梯槽12221,各阶梯槽的底槽面12221以相对底面1211之距离逐渐增大的形式朝向第一槽体1221分布,也即各台阶12221越靠近第一槽体1221,其距离底面1211越远。

优选的,焊接座12在定位槽122的边缘设置有和定位槽122连通的缺口123。通过在定位槽122槽体边缘设置有缺口123,方便焊接后音频插针20从定位槽122中取出。可以理解,音频插针20焊接过程中接收大量的热量,热量导致音频插针20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膨胀后的音频插针20会牢固地嵌在定位槽122中,缺口123的设计有利于焊接后音频插针20的取出。优选的,该缺口123设置于定位槽远离侧面1212的一侧。

优选的,焊接座12为磁性吸附件或者焊接座12靠近定位槽122的位置内嵌有磁性吸附件。通过设置焊接座12为磁性吸附件或者焊接座12靠近定位槽的位置内嵌有磁性吸附件,可以对放置在定位槽122中的音频插针20形成吸附,使得音频插针20更好地定位在定位槽122中,方便焊接。

请一并参阅图1、图5和图6,优选的,固线机构13包括用于承载线缆30的固线组件131以及用于将线缆30压紧于固线组件131上的盖板132,固线组件131上设置有供线缆30容置定位的线槽133,盖板132的一端和固线组件131转动配合。优选的,盖板132和线槽133垂直设置,通过设计该盖板132,盖板132在音频插针20和线缆30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将线缆30限制在固线组件131上,防止线缆30在焊接的过程中随意跑动,影响焊接进程。

优选的,固线组件131包括夹线板1311、固线板1312以及分线尺1313,夹线板1311和分线尺1313设置于固线板1312相对的两侧且夹线板1311和分线尺1313分别和固线板1312固定连接。

优选的,夹线板1311上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线槽13111,固线板1312上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走线槽13121,夹线槽13111和走线槽13121形成前述线槽133,夹线槽13111的宽度小于线缆的直径,走线槽13121的宽度大于线缆的直径。夹线槽13111用于对线缆30进行夹持,防止线缆30随意跑动,影响焊接的进行,走线槽13121对线缆30起到导向作用。夹线槽13111的宽度小于线缆的直径,走线槽13121的宽度大于线缆的直径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排布线缆30时,操作人员只需将线缆30位于夹线板1311的一段通过夹线槽13111的槽口按压进夹线槽13111即可实现对线缆30的固定。可以理解,走线槽13121的宽度小于线缆30的宽度设计也是可以的。

具体的,盖板1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321,该第一连接块1321上设置有一贯穿设置的第一连接孔1322,固线组件131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块13122,第二连接块13122上设置有凹槽13123,且第二连接块13122上设置有贯穿设置的第二连接孔13124,盖板132的第一连接块1321设置于凹槽13123中时,第一连接孔1322和第二连接孔13124形成一通孔,在该通孔中穿设轴件即可实现盖板132和固线组件131的转动配合。此外,盖板132远离第一连接块132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孔1323,固线组件131远离第二连接块1312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3125,盖板132通过定位孔1323和定位柱13125的配合覆盖在固线组件131上,定位孔1323和定位柱13125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配合,方便盖板132的开合。

请参阅图1和图7,分线尺1313上设置有分线槽组13131,每个分线槽组13131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分线槽13132,该分线槽13132用于将线缆30的若干条芯线31间隔分开,分开的各条芯线31和音频插针20的各个焊接部位对应设置,从而方便线缆30和音频插针20的焊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