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编织线对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060发布日期:2018-10-09 22:0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编织线对焊机构,属于电器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铝编织线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其中,铝编织线为成股单线编织而成,而单线是由成股的细铝丝拧成,使用时,需在铝编织线上间隔一定距离将所有细铝丝焊接成一体。现有的铝编织线的焊接多采用普通电焊机上下电极电焊,在焊接支撑板上划上刻线,以支撑板上刻线为准进行焊接操作。所述单线在进行接线时,两根单线两端接触部位如果没有足够的正压力压迫,会使得焊接后的接头的机械强度不足,易在后续编织时发生断裂。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铝编织线不能很好的固定,所以难以保证铝编织线上的焊接尺寸一致;2)、采用这种方法焊接操作时,由于铝编织线本身结构较为疏松,目前的焊接设备无法给焊接处施加较大正压力,这易导致焊接处存在气泡或是焊液未填充的空白区,这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以至产品的报废率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铝编织线对焊机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编织线对焊机构,包括绝缘工作台、手压装置、链条、脚踏装置,所述绝缘工作台内部设置有对焊机,所述绝缘工作台的台面设置有椭圆柱状下导电柱,所述下导电柱与对焊机的左电极电连接,所述下导电柱的下端与绝缘工作台的台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导电柱的上方设置有椭圆柱状上导电柱,所述上导电柱与对焊机的右电极电连接,所述上导电柱的外侧固设有卡箍;所述手压装置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固设有把手,所述第一连杆的尾端与绝缘工作台的台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下端与绝缘工作台的台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尾端与支撑台的上端铰接,所述上导电柱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一侧,所述把手和支撑台之间设置有绝缘杆,所述绝缘杆的一端与卡箍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杆和把手之间设置有多个轮轴,所述轮轴的尾端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的首端设置有与链条相适配的链轮,所述链轮与轮轴转动连接,所述绝缘工作台的侧壁固设有多个与链条相适配的第一挂钩;所述脚踏装置设置在手压装置的下方,所述脚踏装置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首端固设有脚踏板,所述第二连杆的尾端与绝缘工作台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尾端与绝缘工作台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首端与第二连杆的尾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固设有多个与链条相适配的第二挂钩;所述下导电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线装置,所述卡线装置包括底板、铁盖板、电磁铁,所述绝缘工作台的台面还设置有与底板相适配的容纳槽,所述电磁铁设置在容纳槽的内部且电磁铁的底部与容纳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卡线槽,所述铁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卡线槽相配合的插板,所述插板的上端与铁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控制对焊机开启或关闭的按钮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线槽的槽底为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板与卡线槽之间为间隙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铁盖板的顶部固设有T形提手。

本实用新型所述铝编织线对焊机构通过手压装置、链条和脚踏装置的共同配合能够对正在焊接的待焊接线施加正压力,这能够将焊接处的焊液中的气泡挤出,同时避免空白区的产生,焊接后的接头部的机械强度高,焊接效果好,焊接效率高,有助于降低成品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铝编织线对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铝编织线对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把手向上提时铝编织线对焊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铁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所述铝编织线对焊机构,包括绝缘工作台1、手压装置、链条4、脚踏装置,所述绝缘工作台1内部设置有对焊机,所述绝缘工作台1的台面设置有椭圆柱状下导电柱22,所述下导电柱22与对焊机的左电极电连接,所述下导电柱22的下端与绝缘工作台1的台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导电柱22的上方设置有椭圆柱状上导电柱21,所述上导电柱21与对焊机的右电极电连接,所述上导电柱21的外侧固设有卡箍211;所述手压装置包括第一连杆31,所述第一连杆31的首端固设有把手32,所述第一连杆31的尾端与绝缘工作台1的台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台33,所述支撑台33的下端与绝缘工作台1的台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尾端与支撑台33的上端铰接,所述上导电柱21设置在第一连杆31的一侧,所述把手32和支撑台33之间设置有绝缘杆34,所述绝缘杆34的一端与卡箍211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杆34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1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杆34和把手32之间设置有多个轮轴35,所述轮轴35均位于第一连杆31的另一侧,所述轮轴35的尾端与第一连杆31固定连接,所述轮轴35的首端设置有与链条4相适配的链轮36,所述链轮36与轮轴35转动连接,所述绝缘工作台1的侧壁固设有多个与链条4相适配的第一挂钩11;所述脚踏装置设置在手压装置的下方,所述脚踏装置包括第二连杆51,所述第二连杆51的首端固设有脚踏板52,所述第二连杆51的尾端与绝缘工作台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53,所述第三连杆53的尾端与绝缘工作台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53的首端与第二连杆51的尾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1的一侧固设有多个与链条4相适配的第二挂钩54;所述下导电柱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线装置6,两个卡线装置6分别位于下导电柱22长轴的两侧,所述卡线装置6包括底板61、铁盖板62、电磁铁63,所述绝缘工作台1的台面还设置有与底板61相适配的容纳槽,所述电磁铁63设置在容纳槽的内部且电磁铁63的底部与容纳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底板6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卡线槽611,所述铁盖板62的底部设置有与卡线槽611相配合的插板621,所述插板621的上端与铁盖板62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铝编织线对焊机构在使用前,所述链条4的数量为一根,先将该链条4的一端被第二挂钩54勾住,之后链条4的另一端绕过其中一个链轮36后被第一挂钩11勾住。

所述铝编织线对焊机构可用于铝编织线或铝编织线用单线在接线时的焊接作业,具体操作如下:

1)、将多根待焊接线卡入卡线槽611,所述待焊接线为铝编织线或铝编织线用单线;然后将第一个卡线装置6中的待焊接线分别与第二个卡线装置6中的待焊接线在下导电柱22的上端处一一对接;卡线槽611的存在有利于使得第一个卡线装置6中的待焊接线与第二个卡线装置6中的待焊接线完成对中;然后将铁盖板62中的插板621插入卡线槽611中。给电磁铁63通电,电磁铁63位于容纳槽的槽底,而底板61的底部位于容纳槽中,底板61被容纳槽限制住不会发生偏移或错位,然后在电磁铁63的吸附下,铁盖板62能够沿着插板621和卡线槽611的限定方向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插板621能够紧压住卡线槽611中的待焊接线,避免待焊接线发生错位。其中,为便于插板621插入卡线槽611,进一步地,所述插板621与卡线槽611之间为间隙配合。进一步地,为方便提起铁盖板62,所述铁盖板62的顶部固设有T形提手622。由于待焊接线的侧壁为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卡线槽611的槽底为弧面。这使得待焊接线在被插板621挤压时不易被“压扁”,使得待焊接线的外形不易受损。所述底板61中的卡线槽611以及铁盖板62中的插板621可根据待焊接线的横截面积的不同设计成多套装置,由于所有的底板61都能够位于容纳槽中,然后利用电磁铁63吸附住铁盖板62将待焊接线给紧压住,从而避免待焊接线发生错位或偏移。

2)、工作人员的手握住把手32,然后上提,使得第一连杆31能够围绕着支撑台33转动,在第一连杆31的带动下,上导电柱21也会向上运动使得上导电柱21与下导电柱22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如图3所示。而链轮36与轮轴35转动连接,所述链轮36能够围绕着轮轴35转动,在链轮36和链条4的配合传动下,第二挂钩54也随之向上运动,而第二挂钩54也会同步带动第二连杆51绕着第三连杆53转动。

3)、由于所有待焊接线的端部都放置在下导电柱22的上端,然后握住把手32使其向下运动直至上导电柱21的下端能够压在待焊接线的端部,此时再使劲向下压把手32,此时的第一连杆31就相当于一根“杠杆”,能够对上导电柱21施加压力从而使得待焊接线的端部能够受到正压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可将脚踏上脚踏板52,由于第二连杆51绕着第三连杆53转动,此时的第二连杆51也相当于一根“杠杆”,然后在链轮36和链条4的配合传动下,使得第一连杆31会受到向下的拉力作用,这会促使待焊接线的端部能够受到更大的正压力。

4)、最后启动对焊机,上导电柱21和下导电柱22之间的待焊接线端部在瞬间通过低电压大电流,使得待焊接线中的铝丝瞬间发热至融化并融合,在此过程中,由于上导电柱21会对待焊接线端部施加足够大的正压力,相当于对其进行“顶锻”,这使得焊接后的部位机械强度高;即使铝编织线结构较为疏松,在焊接时能够对焊接处施加较大的正压力,这能够将焊接处的焊液中的气泡挤出,也能够避免空白区的产生,显著提高焊接质量。在上述过程中,利用脚踩脚踏板52产生的正压力远大于利用手臂下压第一连杆31产生的正压力,并且利用脚踩脚踏板52的施力方式更省力。在手压装置、链条4和脚踏装置的协同配合下,使得利用脚踩脚踏板52产生的正压力和利用手臂下压第一连杆31产生的正压力能够叠加,保证焊接处在焊接时有足够大的正压力,实施效果好。相对于液压缸、气压缸之类的液压、气压传动方式,手压装置、链条4和脚踏装置的结构简单,装置成本低,限制条件少,实施效果好。

其中,如果待焊接线的焊接处在焊接时受到的正压力非常大,那么易导致焊接处变形严重,易产生尺寸偏差。而待焊接线由于规格不同,如铝编织线或铝编织线用的单线,其抗压、抗弯能力不同,因此需要调整焊接处的正压力。本实施例中链轮36的数量设计为2个,如图1~3所示,第一个链轮36离把手32较远,第二个链轮36离把手32较近;相对于第一个链轮36,将链条4绕过第二个链轮36,由于力臂的不同,只需要对把手32或脚踏板52施加较小的力即可保证上导电柱21对正在焊接的待焊接线施加足够的正压力;因此,第一个链轮36和第二个链轮36交替使用以及手压装置和脚踏装置交替或配合使用,从而使得操作变得更加灵活,方便焊接作业。所述上导电柱21和下导电柱22均为椭圆柱状,因此,所述上导电柱21和下导电柱22能够满足多根待焊接线并联后的焊接作业,也就是说,所述铝编织线对焊机构能够一次性完成多根待焊接线的焊接作业,焊接效率显著提高。

进一步地,为方便启动对焊机,所述把手32上设置有控制对焊机开启或关闭的按钮开关321。此时,在把手32上用力下压的同时也方便按住按钮开关321使得对焊机启动;焊接结束后,松开把手32和按钮开关3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