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4952发布日期:2018-12-07 23:1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穿芯,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



背景技术:

加油铁管是构成汽车油箱的主要结构之一,一般是由圆形空心铁管经多次折弯形成,由于铁管的管壁较薄,在弯曲时经常会发生弯曲部位变形,出现褶皱、破裂等情况,为此,折弯工艺中常在折弯前,预先在预制铁管中插入折弯穿芯。中国专利CN206652870U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该折弯穿芯经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涡轮增压回油管的折弯,加油铁管的直径一般大于涡轮增压回油管,且抽芯珠与铰接部为一体式结构,存在制作工艺复杂的缺陷,若铰接部磨损后则整个抽芯珠部件则需要替换,增加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具有结构稳定、制作成本低、易于维修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包括固定杆,还包括设有通孔的第一抽芯珠、设有通孔的第二抽芯珠、固定转轴、定位转轴、三个定位铰接块、两个第一铰接块和三个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一抽芯珠的通孔内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抽芯珠的通孔内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固定转轴设于固定杆的端部内,三个第二铰接块的一端分别与固定转轴铰接,三个第二铰接块的另一端和两个第一铰接块的一端由上至下依次交替与第二转轴铰接,三个定位铰接块的一端和两个第一铰接块的另一端由上至下依次交替与第一转轴铰接,三个定位铰接块的另一端分别与定位转轴铰接,第一抽芯珠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端面上设有与定位转轴端部卡接的凹槽,第二抽芯珠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折弯的斜面。

所述第一抽芯珠靠近固定杆的一端端面设有用于折弯的斜面。

所述三个定位铰接块的两端均呈圆弧状。

所述两个第一铰接块的两端均呈圆弧状。

所述三个第二铰接块的两端均呈圆弧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转轴上的定位铰接块和第一铰接块、第二转轴上的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均采用三个、两个的交替铰接方式,结构简单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证弯曲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一抽芯珠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端面上设有与定位转轴端部卡接的凹槽,保证端部处定位铰接块安装的稳定。

2、铰接块的两端设计呈圆弧状,有利于折弯时减少铰接块端部对通孔及固定杆的划刮以及使用时的碰触。

3、抽芯珠与铰接块采用可拆卸式分体设计,若任意铰接块损坏,则可以将相应转轴拆卸后直接替换新的铰接块,原抽芯珠可继续使用,易于维修,大大减少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杆,2、第一抽芯珠,21、第一通孔,22、第一斜面,3、第二抽芯珠,31、第二通孔,32、第二斜面,4、固定转轴,5、定位转轴,6、定位铰接块,7、第一铰接块,8、第二铰接块,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加油铁管折弯穿芯,包括固定杆1、设有第一通孔21的第一抽芯珠2、设有第二通孔31的第二抽芯珠3、固定转轴4、定位转轴5、三个定位铰接块6、两个第一铰接块7和三个第二铰接块8,第一抽芯珠2的第一通孔21内竖直设有第一转轴9,第二抽芯珠3的第二通孔31内竖直设有第二转轴10,固定杆1的一端与折弯配套设备固定连接,固定转轴4设于固定杆1的另一端端部内,三个第二铰接块8的一端由上至下依次分别与固定转轴4铰接,三个第二铰接块8的另一端和两个第一铰接块7的一端由上至下依次交替与第二转轴10铰接,三个定位铰接块6的一端和两个第一铰接块7的另一端由上至下依次交替与第一转轴9铰接,三个定位铰接块6的另一端由上至下依次分别与定位转轴5铰接,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固定转轴4和定位转轴5之间两两相平行,第二抽芯珠3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加油铁管折弯时两个抽芯珠之间、第二抽芯珠3与固定杆1之间相贴合形成弯曲状的第二斜面32。第一转轴9上的定位铰接块6和第一铰接块7、第二转轴10上的第一铰接块7和第二铰接块8均采用三个、两个的交替铰接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弯曲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第一抽芯珠2远离固定杆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与定位转轴5端部卡接的凹槽,保证端部处定位铰接块6安装的稳定。

第一抽芯珠2靠近固定杆1的一端端面还可设有用于折弯的第一斜面22,在折弯时,第一抽芯珠2的第一斜面22与第二抽芯珠3的第二斜面32相贴合,根据折弯需求设计第一抽芯珠2的第一斜面22与第二抽芯珠3的第二斜面32的倾斜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抽芯珠2和第二抽芯珠3由空心球体切两个相对端面后形成,两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均为15~30度,例如采用25度,第一抽芯珠2和第二抽芯珠3的外径略小于固定杆1端部的内径。

三个定位铰接块6的两端、两个第一铰接块7的两端、三个第二铰接块8的两端均可设计呈圆弧状,有利于折弯时减少铰接块端部对通孔及固定杆1的划刮以及使用时的碰触。

使用时,将圆形铁管的一端穿过第一抽芯珠2和第二抽芯珠3后套在固定杆1上,圆形铁管待折弯区域与两个抽芯珠的区域对齐,圆形铁管的一端由固定杆1连接的折弯配套设备固定,折弯动力设备压弯按图1中箭头S方向折弯圆形铁管的另一端,由于两个抽芯珠的存在,既可以防止铁管折弯区域的凹陷变形,又可以更好地限定铁管折弯的角度。两个抽芯珠和固定杆1之间的折弯是由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和固定转轴4上铰接块的相对转动实现,若任意铰接块损坏,则可以将相应转轴拆卸后直接替换新的铰接块,原抽芯珠可继续使用,大大减少维修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