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间距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2554发布日期:2019-01-29 17:48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产品间距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品间距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行业中,对一组产品进行加工时,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实际Tray盘间距与生产线上的载具间距存在差异,导致生产线上的产品无法很好地送至Tray盘中,因而经常需要调节每组产品两两间的间距,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且满足快速作业的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粗略估调,这样的人工调节存在调节间距不准确的缺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产品的后续加工,且导致作业人员的劳动量过大。

因此,亟需一种适合于自动化组装的产品间距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间距调节机构,能够自动调节产品间距,且结构稳定,具有通用性,适合自动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壳体及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之间的运动机构,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产品的定位槽,所述运动机构连接有多个调节模组,每个所述调节模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运动机构运动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能够沿相互垂直的方向运动,以在所述产品的相邻的两侧推动所述产品使所述产品在所述定位槽中移动,且多个所述调节模组同步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和沿一方向穿设在所述壳体底部的滑轨,所述调节模组与所述滑轨连接,所述滑轨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滑轨能够沿所述方向做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滑轨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第一推块和沿所述滑轨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设置有第一推板,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一推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推板穿过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第二推块和沿垂直于所述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壳体内侧、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推块,

所述滑轨上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二推块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所述滑轨沿所述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推块与所述倾斜面形成楔形配合;

所述第二推块设置有第二推板,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二推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推板穿过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滑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相配合滑动的滑块,所述滑轨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通过支板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支板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产品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产品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间距调节机构,设有壳体,壳体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产品的定位槽,设置有多个调节模组,每一个调节模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定位槽内的产品,且满足调节方向垂直,且多个调节模组同步动作。这样多个调节模组既能够调节产品前后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所有产品在一条直线上,又能够调节产品左右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所有产品两两间的间距与下一道工序中的载具间距相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稳定,具有通用性,适合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产品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产品间距调节机构除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产品间距调节机构除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壳体;101-定位槽;2-底座;3-滑轨;301-凸台;4-气缸;5-第一推块;501-第一推板;6-第二推块;601-第二推板;602-凹角;7-第一弹性件;8-第二弹性件;9-滑块;10-第二滑槽;11-支板;12-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底座2、运动机构和壳体1,运动机构和壳体1分别连接在底座2上,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产品12的定位槽101。产品12放置在定位槽101中时,产品12与定位槽101的四壁之间留有间隙,这样才能调节产品12的位置。运动机构上设置有多个调节模组,每一个调节模组均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运动机构运动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能够沿相互垂直的方向调节产品12在每一个定位槽101中的位置,且多个调节模组同步动作。这样多个调节模组既能够调节产品12前后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所有产品12在一条直线上,又能够调节产品12左右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所有产品12两两间的间距与下一道工序中的载具间距相同。

具体地,如图1-5所示,运动机构包括间隙穿设在壳体1底部的滑轨3和驱动器,滑轨3与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滑轨3能够沿自身轴线方向做伸缩运动。底座2上设置有与滑轨3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滑轨3在第一滑槽内滑动。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滑轨3平稳的运动,减少摩擦。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为气缸4,结构简单易得,能够满足需要。

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滑轨3上的第一推块5和沿滑轨3轴线方向设置在壳体1上的第一弹性件7,设置第一弹性件7的目的是缓冲气缸4带动滑轨3运动时的惯性。第一推块5的顶面设置有高于定位槽101的第一推板501。第一推板501与产品12接触的位置设置为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用于推动产品12。定位槽101与第一推板50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第一推板501穿过的第一通孔。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第一推板501上第一凸起推动定位槽101上方的产品12。第一弹性件7的自由端靠近第一推块5。其中,第一弹性件7为第一弹簧。第一通孔为沿滑轨3轴线方向设置的长形孔,这样为第一推板501提供了运动空间。

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8、凸台301和凹角602。其中,凸台301设置在滑轨3上、在与滑轨3轴线平行的一侧。具体地,凸台301设置在滑轨3靠近气缸4的一侧。凸台301沿滑轨3轴线方向设置,且凸台301自一端至另一端向滑轨3的一侧渐进。第二弹性件8设置在壳体1对应凸台301位置处,第二弹性件8的轴线与滑轨3的轴线垂直,且一端与壳体1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推块6。设置第二弹性件8的目的一是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二推块6不会随着滑轨3的运动而沿滑轨3的轴线方向发生移动,二是使第二推块6能够沿垂直于滑轨3轴线方向移动,且起到缓冲作用。第二推块6的底面与滑轨3滑动接触,第二推块6的与第二弹性件8相对的侧面设置为与凸台301相配合滑动的凹角602,以实现滑轨3运动时,第二推块6相应地沿与滑轨3轴线的垂直方向运动,具体地,为了使得第二推块6平稳滑动,凸台301的侧面设置为平面或弧面,相应的凹角602为直角或圆弧角,在本实施例中,凸台301的侧面设置为平面,凹角602设置为相配合滑动的直角,这样的结构平滑行好,运动更稳定。第二推块6的顶面设置有高于定位槽101的第二推板601,第二推板601与产品12接触的位置设置为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用于推动产品12。定位槽101与第二推板60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第二推板601穿过的第二通孔,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第二推板601上第二凸起推动定位槽101上方的产品12。其中,第二弹性件8为第二弹簧。

进一步地,气缸4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滑轨3的一端连接。底座2上在气缸4的活塞杆自由端朝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槽10,第二滑槽10内设置有相配合滑动的滑块9,滑轨3相对应的端部与滑块9通过支板11连接,支板11与气缸4的活塞杆自由端连接。支板11的设置能够在滑轨3与气缸4的连接空间的前提下,使气缸4与滑轨3的连接的可靠性也能够保证。滑块9与第二滑槽10的结构滑动时摩擦小,滑动平稳。

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间距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产品12放置在定位槽101内,驱动气缸4工作,带动滑轨3缓慢向前移动,第一推块5向前移动,第一推板501上的第一凸起推动产品12向前移动,同时凸台301和凹角602配合,凹角602朝背向气缸4的方向移动,从而第二推块6也朝背向气缸4的方向移动,第二推板601上的第二凸起推动产品12向远离气缸4的一侧移动,实现了产品12前后左右的间距调节。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也可以为丝杆螺母机构,电机设置在滑轨3的一端,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杆,丝杆上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螺母,滑轨3连接在螺母上,通过丝杆螺母的运动实现滑轨3沿其轴线方向的伸缩运动。

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定位槽101设置为无通孔的结构,即相对于滑轨3,该定位槽101为固定不动的,这样只需要以它为基准来调节其它定位槽101内的产品12与固定的那个定位座101内的产品12之间的间距即可。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