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指接刀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6546发布日期:2019-01-02 22:4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指接刀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指接刀模具。



背景技术:

指接刀产品尾部的45°角和指接刀刀尖的30°角设计在模腔的成型区上,现用的制作指接刀的模具是前角度在模腔上,后45°角度在下冲头上的行式。现用的这种模具生产使用方式为:(1)先把下冲头装好;(2)再把模体对准下冲头装好;(3)模体装好后再装上冲头,这样整套模具就装好了。

使用的这种模具生产有几种缺点:(1)在装模体时很容易碰到下冲头45°角的地方,因为这个角度是个尖角,只要轻微一碰到这个尖角就会缺掉;(2)装模时冲头没有缺,在生产压制过程中45°角的这个位置是受压最大的,经常出现缺冲头的情况;(3)缺一次冲头就要拆一模具,再重新换一个冲头,这样一拆一装就要浪费半小时的时间,重新装模后又要重新调机,调机就会产生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指接刀模具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下冲头尖角缺失,更换率高、浪费时间和资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指接刀模具。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指接刀模具,包括上冲头、下冲头和模芯,所述下冲头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下冲头的任一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左端面和右端面面积相同,所述模芯内设有与上冲头侧壁相配合的上腔体和与下冲头相配合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之间设有过渡段。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段包括连接所述下冲头的前端面的第一过渡区和连接所述下冲头的后端面的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为模芯内壁倾斜向下向内连接所述下冲头的前端面,所述第二过渡区为模芯内壁倾斜向下向内连接所述下冲头的后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区模芯内壁倾斜角度为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渡区模芯内壁倾斜角度为45°。

进一步的,所述上冲头通过铜焊固定连接上冲头座,所述下冲头通过铜焊连接下冲头座。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为偏心模具,指接刀刀尖与模具中心的距离大于指接刀刀尾与模具中心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上冲头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上冲头的下端面上靠近后端面区设有三角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体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上腔体横截面面积大于下腔体横截面面积。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把指接刀尾部的45°角和指接刀刀尖的30°设计在模腔上,下冲头做成平的,这样下冲头就不会有缺角损坏的现象出现。模具的模腔设计成偏心模具,在设计模具时就把产品以面积来分中找受压点,刀尖离模具中心远,刀尾离模具中心近,这样设计的模具就是一种偏心模具。这种偏心模具就很好的解决了产品尺寸偏差问题和保证模架的精度问题。根据上述的指接刀模具,其中所述模具体的模芯材料采用的是硬质合金材料,采用镶嵌式组合。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中新型指接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中A区局部放大图;

图3 本发明中新型指接刀模具下冲头的主视图;

图4 本发明中新型指接刀模具下冲头的俯视图;

图5本发明中新型指接刀模具上冲头的主视图;

图6本发明中新型指接刀模具上冲头的俯视图;

图7 本发明中老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7中B区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下冲头座,2、下冲头,21、第一前端面,22、第一后端面,23、第一左端面,24、第二右端面,3、上冲头座,4、上冲头,41、第二前端面,42、第二后端面,43、第二左端面,44、第二右端面, 5、模芯,51、上腔体,52、下腔体,6、模套,7、第一过渡区,8、第二过渡区,9、三角凸起,10、铜焊,11、等腰梯形,12、方形,13、第二三角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说明,但应当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中的新型指接刀模具包括模芯5、上冲头4和下冲头2,上冲头4一端固定连接上冲头4座3,另一端置于模芯5的上腔体51内,上腔体51内壁与上冲头4轮廓一致,下冲头2一端固定连接下冲头2座1,另一端置于模芯5的下腔体52内,下腔体52内壁与下冲头2轮廓一致,模芯5外设有模套6,模芯5与模套6的连接方式为模芯5嵌套于模套6内,下冲头2的上端面与模芯5之间形成模腔,上冲头4设置在模腔的上方,工作时,将物料置于模腔内,下冲头2不动,上冲头4上下运动远离或靠近下冲头2,实现压制成型。上冲头4与上冲头4座3,下冲头2与下冲头2座1均通过铜焊10固定连接。

如图3-4所示,本发明中的下冲头2包括第一上端面、第一下端面、第一前端面21、第一后端面22、第一左端面23和第一右端面,上冲头4为左右对称结构,第一左端面23与第一右端面面积相当,第一上端面与第一下端面平行设置,第一前端面21与第一后端面22平行,第一前端面21面积小于第一后端面22面积,下冲头2的横切面为等腰梯形11。下冲头2的上端面为平面。

模芯5的上腔体51和下腔体52之间设有过渡端,过渡段包括模芯5壁连接第一前端面21的第一过渡区7和模芯5壁连接第一后端面22的第二过渡区8,第一过渡区7为模芯5内壁倾斜向下向腔内连接下冲头2的第一前端面21与第一上端面的相交边,第二过渡区8为模芯5内壁倾斜向下向腔内连接所述下冲头2的第一后端面与第一上端面的相交边。第一过渡区7和第二过渡区8处模芯5内壁均为向下向内倾斜的平面,第一过渡区7倾角为30°,第二过渡区8倾角为45°。

如图5-6所示,本发明中的上冲头4包括第二上端面、第二下端面、第二左端面43、第二右端面4424、第二前端面41和第二后端面42,上冲头4正对下冲头2的一侧,即第二下端面上设有三角凸起9,压制产品时,该三角凸起9对应指接刀的尾部,上冲头4为左右对称结构,上冲头4除去三角凸起9外的结构的横截面包括方形12和等腰梯形11,等腰梯形11宽底边连接方形12一边,该上冲头4的等腰梯形11与下冲头2的横截面等腰梯形11大小相同。

本发明中要生产的指接刀外形是一个刀尖小刀尾宽的梯形形状,压力机的压力输出点是在压机的正中心,模架的受力点也是在正中心,但产品的受力点不是在正中心,如果产品刀尖和刀尾离模具的中心距离是一样的,把产品中心点与压力机的压力输出点设计在同一点上,这样会使产品受压不均匀,刀尖那一边受压小,刀尾那一边受压大,从而导致产品会有尺寸偏差,刀尖那边尺寸会变小,刀尾那边因压力偏心而尺寸压不下去,因受压不均匀也会同时影响压力机上的模架精度,模架的受压点不在中心会导致模架往一个方向倾斜,久而久之模架的精度就不合格。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出现,在设计模具时就把产品刀尖离模具中心远,刀尾离模具中心近,产品以面积来分中找受压点,这样设计的模具就会是一种偏心模具。这种偏心模具就很好的解决了产品尺寸偏差问题和保证模架的精度。

如图7-8所示,老式模具的下冲头2上设有第二三角凸起13用于指接刀尾部45°角的压制,该处的模芯5内壁为平面,压制过程中容易损坏下冲头2的第二三角凸起13。

本发明中新型指接刀模具与老式模具相比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如下:

1、一个冲头成本在260元左右,缺一次维修一次的成本20元,一个冲头维修5-7次就报废了,就得重新做一个冲头,这样算下来一个冲头的成本在400元左右,现在按新方式一个冲头的成本只要250元;因经常缺冲头就会影响生产效率,交期也就会延期,按新方式设计的模具,冲头是平的就不会缺,从而也缩短了交货周期。

2、生产效率的提高:

因为不会缺冲头,就少了经常拆装模的时间,一个班可以节省1到2个小时,还有原先会经常缺下冲头2,为了防止缺冲头的频率大,经常要看着下冲头2的周边有没有粘料皮,如发现有粘料皮就要停机清洗模具,这样的生产方式也会浪费每班的1到2个小时左右,清洗模具和拆装模具的时间利用起来每班的产能就能提高40%-50%。按老方式模具之前的产量是每班只有3000件左右,现在按新方式设计的模具生产每班可以达到6000件左右。生产效率是直接翻番。

3、模具寿命的提高:

之前一个冲头的寿命也就最多生产两千件产品左右,现在一个冲头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最少可以生产100万件产品。

4、产品质量提升

因不会出现频繁拆装模调机,缺冲头的现象,废品也就少,合格率也就会提高,加上每班的产量上升,交期缩短,生产成本直接就下降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