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碾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8285发布日期:2019-01-13 16:4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碾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碾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碾压装置。



背景技术:

碾压机广泛的应用于带材的碾压。传统的碾压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碾压机构、设置在机架上的放料机构和收料机构,所述碾压机构包括碾压辊和输送辊,其存在缺点:带材直接通过输送辊进行传输,带材容易出现打滑和褶皱的现象,带料输送的质量较差。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碾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带材输送质量的碾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碾压装置,包括:一紧固在机架上的支架、水平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正上方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转动的第二带传动单元以及张紧在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上的输送带,其中,所述第一压辊通过一对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压辊通过一对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输送辊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辊下方的第二输送辊,其中,所述输送带还张紧在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二输送辊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辊分布于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的两侧;所述第二输送辊的两端部上分别可拆卸设置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一紧固在所述机架上的底板、一对紧固在所述底板上的侧板以及用于连接一对所述侧板的至少两根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的两端部分别架设在所述侧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带传动单元包括一紧固在所述第二传动辊上的第二主动带轮、一紧固在所述第一传动辊端部的第二从动带轮、一紧固在所述机架上且输出轴端设置有减速器的第二驱动电机、一张紧在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上的第二传动带,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所述第二传动辊之间通过所述减速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辊下方的输送带张紧单元,其包括一紧固在所述机架上的安装座、通过第一直线轴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圆柱轴、紧固在所述圆柱轴底端部上的辊座、设置在所述辊座上的张紧辊、套设在所述圆柱轴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辊座之间的压簧,其中,所述张紧辊在所述压簧的作用下抵设在所述输送带上,所述张紧辊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

优选的,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的限位单元,其包括一对紧固在所述侧板上的调节座、设置在所述调节座上的至少一根第三输送辊、设置在所述调节座上且与所述第三输送辊平行的至少一根导杆、一对通过第二直线轴承设置在所述导杆上的定位板,其中,所述定位板上成型有供所述第三输送辊穿设的容置孔,所述第三输送辊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辊,所述第三输送辊低于所述第一传动辊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座包括一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第一调节板和一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板上的第二调节板,其中,所述第三输送辊和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板上。

优选的,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的安装孔,所述侧板上成型有凸板,所述凸板位于所述安装孔的正上方,所述凸板上成型有一竖直设置的导向槽,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凸板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压辊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压辊的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碾压装置,其在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上张紧有输送带,利用输送带实现带材的输送,有效的提高了带材的输送质量;通过设置输送带张紧单元能够有效的对输送带进行张紧度的调节,避免输送带发生打滑;输送带张紧单元的压簧可使得张紧辊始终抵靠在输送带上从而实现输送带自动张紧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限位单元能够对输送带进行限位,避免输送带跑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输送带的传输质量;第二输送辊上的挡块也具有防止输送带跑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碾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碾压装置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带传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张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1、支架;311、底板;312、侧板;313、连接杆;314、凸板;315、导向槽;32、第二带传动单元;321、第二驱动电机;322、第二主动带轮;323、第二从动带轮;324、第二传动带;33、第一传动辊;34、第二传动辊;35、第一压辊;351、第一气缸;36、第二压辊;361、第二气缸;37、第一输送辊;38、第二输送辊;381、挡块;40、输送带张紧单元;41、安装座;42、第一直线轴承;43、圆柱轴;44、压簧;45、辊座;46、张紧辊;50、输送带;60、限位单元;61、调节座;611、第二调节板;612、第一调节板;62、定位板;621、第二直线轴承;63、第三输送辊;64、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碾压装置,包括:一紧固在机架上的支架31、水平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的第一传动辊33和第二传动辊34、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且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辊33和所述第二传动辊34正上方的第一压辊35和第二压辊36、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传动辊33和所述第二传动辊34转动的第二带传动单元32以及张紧在所述第一传动辊33和所述第二传动辊34上的输送带50,其中,所述第一压辊35通过一对第一气缸351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所述第二压辊36通过一对第二气缸361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所述第一传动辊33与所述第一压辊3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辊34与所述第二压辊36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的第一输送辊37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辊37下方的第二输送辊38,其中,所述输送带50还张紧在所述第一输送辊37和所述第二输送辊38上,所述第一输送辊37和所述第二输送辊38用于输送所述输送带50,具有一个传输的作用。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输送辊37分布于所述第一传动辊33和所述第二传动辊34的两侧;所述第二输送辊38的两端部上分别可拆卸设置有挡块381。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支架31包括一紧固在所述机架上的底板311、一对紧固在所述底板311上的侧板312以及用于连接一对所述侧板312的至少两根连接杆313,其中,所述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辊33和所述第二传动辊34,所述第一传动辊33和所述第二传动辊34的两端部分别架设在所述侧板312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带传动单元32包括一紧固在所述第二传动辊34上的第二主动带轮322、一紧固在所述第一传动辊33端部的第二从动带轮323、一紧固在所述机架上且输出轴端设置有减速器的第二驱动电机321、一张紧在所述第二主动带轮322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323上的第二传动带324,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与所述所述第二传动辊34之间通过所述减速器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6所示,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辊38下方的输送带张紧单元40,其包括一紧固在所述机架上的安装座41、通过第一直线轴承42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1上的圆柱轴43、紧固在所述圆柱轴43底端部上的辊座45、设置在所述辊座45上的张紧辊46、套设在所述圆柱轴43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座41和所述辊座45之间的压簧44,其中,所述张紧辊46在所述压簧44的作用下抵设在所述输送带50上,所述张紧辊46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辊33和所述第二传动辊34,所述圆柱轴43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1上,所述圆柱轴43的顶端部上设置有限位块。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一侧的限位单元60,其包括一对紧固在所述侧板312上的调节座61、设置在所述调节座61上的至少一根第三输送辊63、设置在所述调节座61上且与所述第三输送辊63平行的至少一根导杆64、一对通过第二直线轴承621设置在所述导杆64上的定位板62,其中,所述定位板62上成型有供所述第三输送辊63穿设的容置孔,所述第三输送辊63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辊33,所述第三输送辊63低于所述第一传动辊33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调节座61包括一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侧板312上的第一调节板612和一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板612上的第二调节板611,其中,所述第三输送辊63和所述导杆64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板611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侧板31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传动辊33和所述第二传动辊34的安装孔,所述侧板312上成型有凸板314,所述凸板314位于所述安装孔的正上方,所述凸板314上成型有一竖直设置的导向槽315,所述第一气缸351和所述第二气缸361安装在所述凸板314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气缸351和所述第二气缸361的活塞杆位于所述导向槽315内,所述第一气缸35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压辊35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36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压辊36的端部连接。

该碾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带材通过输送带50输送至由所述第一压辊35和所述输送带50形成的第一碾压区域,带材经所述第一压辊35地碾压后继续输送至由所述第二压辊和所述输送带50形成的第二碾压区域进行碾压,碾压效果好。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