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环切片刀具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2667发布日期:2018-12-14 23:01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环切片刀具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环切片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塞环切片刀具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活塞环切割刀具装置如图3,将三把薄刀片用隔板固定在特制刀架上,在刀架左侧端用两个螺栓将刀片和隔板加紧。当螺栓锁紧后所切产品厚度为a,由于活塞环品种多、尺寸精度要求高,每次更换品种时都用外力把切片刀敲弯来满足所切产品厚度(活塞环产品多对应环高尺寸就多,而且环高尺寸相差有的只有几丝,即准备不同厚度、精度高的隔板成本较高)。因为刀片经常变形,造成刀柄硬度降低,在切割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振动,并且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因此生产一线迫切需要一种柔性较强的切片刀具装置来代替原有的切片刀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塞环切片刀具组合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塞环切片刀具组合装置,包括刀架,对称设置在刀架上的两个外圆车刀,以及切断刀,所述外圆车刀通过定位装置以及可拆卸装置连接在刀架上,且当可拆卸装置拆卸下来时,外圆车刀能够以定位装置为支点旋转;切断刀固定在刀架上,且平行设置在两个外圆车刀中间,三个刀尖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外圆车刀包括上部的外圆车刀刀柄和下部的外圆车刀刀片。

所述外圆车刀刀片和外圆车刀刀柄的结合处,还设有压板,其固定在外圆车刀刀柄表面。

所述外圆车刀刀片和压板均通过固定螺旋固定。

所述切断刀包括上部的切断刀刀柄和下部的切断刀刀尖。

所述切断刀刀柄和切断刀刀尖均通过固定螺旋固定。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组合型切片刀具由两把45°外圆车刀和一把切断刀组成,如图1和2所示,分别通过两个可拆卸装置把车刀固定在刀架上,相邻两个刀尖的距离a及为切出产品的厚度。切削不同厚度的产品时,只需把45°车刀上部的可拆卸装置取出,让刀柄绕定位装置旋转合适的角度,用游标卡尺测量该车刀刀尖与切断刀刀尖的距离,使测量距离a等于所加工产品的厚度。最后把45°车刀的刀柄锁紧,再用同样的方法调节另一个45°车刀。中间的切断刀位置不变,主切削刃与进给方向保持垂直关系。三把车刀的刀尖通过螺栓与压板固定在刀柄上,如果在磨削过程中刀片磨损后,只需更换刀片。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把45度车刀、一把切断刀,分别固定在特制刀架上来实现不同间距的调节,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在活塞环切片过程中提高了产品质量,在更换加工产品时,工人对对刀具调整变得便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刀片在磨削过程中磨损后,只需更换刀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环切片刀具组合装置中的刀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环切片刀具组合装置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活塞环切片刀具结构示意图,其中:1.切片刀2.隔板3.紧固螺栓4.刀架5.所切产品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活塞环切片刀具组合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刀架1,对称设置在刀架1上的两个外圆车刀2,以及切断刀3,外圆车刀2通过定位装置4以及可拆卸装置5连接在刀架1上,且当可拆卸装置5拆卸下来时,外圆车刀2能够以定位装置4为支点旋转;切断刀3固定在刀架1上,且平行设置在两个外圆车刀2中间,三个刀尖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外圆车刀2包括上部的外圆车刀刀柄2-1和下部的外圆车刀刀片2-2。

外圆车刀刀片2-2和外圆车刀刀柄2-1的结合处,还设有压板6,其固定在外圆车刀刀柄2-1表面。

外圆车刀刀片2-2和压板6均通过固定螺旋固定。

切断刀3包括上部的切断刀刀柄3-1和下部的切断刀刀尖3-2。

切断刀刀柄3-1和切断刀刀尖3-2均通过固定螺旋固定。

下面以生产厚度h=2.8±0.07的活塞环为例进行说明:

一、先把45°车刀(外圆车刀2)上部的固定螺栓(可拆卸装置5)取出,让刀柄绕定位销(定位装置4)旋转合适的角度,用游标卡尺测量该车刀尖与切断刀尖的距离,使测量距离a等于加工产品的厚度h=2.8±0.07。最后把固定刀柄的两个螺栓锁紧,再用同样的方法调节另一个45°车刀。中间的切断刀位置不变,主切削刃与进给方向保持垂直关系。

二、把调整好刀具固定在切片机上,固定刀架时保证刀尖进给方向与主轴轴向方向垂直。

三、把活塞环毛胚装在专用夹具上,启动机床进行切削。切削完成后,取下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品与不良品分开放置。

总结:本次领料毛胚2400片,切削出合格产品数4786片(一片毛胚切出两片成品),合格率为99.71%,相比之前刀具切削出产品的合格率增加了8%,生产效率提高20%。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使用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做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