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8359发布日期:2019-01-18 20:12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机的配套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带钢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的上导卫板的安装方式宽泛使用弹簧、气缸上压式结构,如专利号为20072002835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这种安装方式维修成本高、费时费力制约生产,而且现有的导卫板前端都设有长方形的切水板,长方形的切水板跟辊的接触工作面往往就是一个角,与轧辊的摩擦面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廉的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包括导卫主体、上导卫板和下导卫板,所述导卫主体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U形支架,所述上导卫板左端设有上切水板,所述上切水板左端与上轧辊紧贴,所述上导卫板上设有横杆,所述横杆设置于所述上导卫板左侧三分之一处,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U形支架内,所述下导卫板左端设有下切水板,所述下切水板左端与下轧辊紧贴,所述下导卫板右端与所述导卫主体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切水板与上轧辊的接触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所述第四接触面通过第一连接面与所述上切水板的底面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切水板与下轧辊的接触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五接触面、第六接触面、第七接触面和第八接触面,所述第八接触面通过第二连接面与所述下切水板的顶面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导卫板右端与所述导卫主体铰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切水板的上开有螺孔,并通过紧固螺丝穿过螺孔与所述上导卫板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螺孔为沉头螺孔,所述紧固螺丝为沉头螺丝。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切水板的上开有螺孔,并通过紧固螺丝穿过螺孔与所述下导卫板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螺孔为沉头螺孔,所述紧固螺丝为沉头螺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上导卫板通过横杆和U形支架配合设置于所述导卫主体上,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廉,不需专业维修人员维修;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增大了上切水板与上轧辊以及下切水板与下轧辊的摩擦面,有效防止冷却水流到带钢上;第一连接面的设置使得上切水板便于发生形变,减小摩擦力;第二连接面的设置使得下切水板便于发生形变,减小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导卫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切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切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卫主体;2、上导卫板;3、下导卫板;4、侧板;5、U形支架;6上切水板;61、第一接触面;62、第二接触面;63、第三接触面;64、第四接触面;65、第一连接面;7、横杆;8、下切水板;81、第五接触面;82、第六接触面;83、第七接触面;84、第八接触面;85、第二连接面;9、上轧辊;10、下轧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包括导卫主体1、上导卫板2和下导卫板3,所述导卫主体1两侧设有侧板4,所述侧板4上设有U形支架5,所述上导卫板2左端设有上切水板6,所述上切水板6左端与上轧辊9紧贴,所述上导卫板2上表面设有横杆7,所述横杆7设置于所述上导卫板2左侧三分之一处,所述横杆7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U形支架5内,所述下导卫板3左端设有下切水板8,所述下切水板8左端与下轧辊10紧贴,所述下导卫板3右端与所述导卫主体1连接。所述上导卫板2通过横杆7和U形支架5配合设置于所述导卫主体1上,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廉,不需专业维修人员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上切水板6的上开有螺孔,并通过紧固螺丝穿过螺孔与所述上导卫板2连接。优选的,所述螺孔为沉头螺孔,所述紧固螺丝为沉头螺丝。所述上切水板6与上轧辊9的接触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与所述上切水板6的顶面相连的第一接触面61、第二接触面62、第三接触面63和第四接触面64,所述第四接触面64通过第一连接面65与所述上切水板6的底面相连。所述第一接触面61、第二接触面62和第三接触面63均为倾斜面,且倾斜方向相同,其中第一接触面6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三接触面63的倾斜角度,第三接触面63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接触面62的倾斜角度,所述第四接触面64为竖直面,所述第一连接面65为倾斜面,且其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面61、第二接触面62和第三接触面63的倾斜方向相反。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增大了上切水板6与上轧辊的摩擦面,有效防止冷却水流到带钢上,而且第四接触面64通过第一连接面65与所述上切水板6的底面相连,使得上切水板6便于发生形变,减小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下切水板8的上开有螺孔,并通过紧固螺丝穿过螺孔与所述下导卫板3连接。优选的,所述螺孔为沉头螺孔,所述紧固螺丝为沉头螺丝。所述下切水板8与下轧辊10的接触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与所述下切水板8的底面相连的第五接触面81、第六接触面82、第七接触面83和第八接触面84,所述第八接触面84通过第二连接面85与所述下切水板8的顶面相连。所述第五接触面81、第六接触面82、第七接触面83均为倾斜面,且倾斜方向相同,其中第五接触面8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七接触面83的倾斜角度,第七接触面83的倾斜角度大于第六接触面82的倾斜角度,所述第八接触面84为竖直面,所述第二连接面85为倾斜面,且其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五接触面81、第六接触面82、第七接触面83的倾斜方向相反。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增大了下切水板8与下轧辊10的摩擦面,有效防止冷却水流到带钢上,而且第八接触面84通过第二连接面85与所述下切水板8的顶面相连,使得下切水板8便于发生形变,减小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下导卫板3右端与所述导卫主体1铰接。便于调节使下切水板8与下轧辊10紧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