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7167发布日期:2019-01-13 17:54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



背景技术:

圆柱形状及环型的按键在机加工中很长见,圆柱形状如手机电源键,笔记本电源键,常规加工的工艺是用端铣刀加工,这样的工艺存在着加工时间长,加工尺寸不稳定,加工调机时需刀补,操作比较复杂,另外在加工时容易振刀,加工的表面质量较差,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的立铣刀,能够直接插铣来加工圆柱体工件,具有加工效率高和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包括刀柄,刀柄的一端设有一倾斜面,倾斜面连接刀刃;立铣刀还设有从倾斜面延伸至刀刃的螺旋状的排屑槽,排屑槽有两条,相对地设置于刀刃的两侧面,从而将刀刃分割成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均设有向前伸出的端刃。

进一步的,刀刃的周刃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结构,周刃的相邻两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则9°≤α≤23°。

进一步的,端刃设有第一后角和第二后角,第一后角的角度为β1,第二后角的角度为β2,其中5≤β1≤15,10°≤β2≤30°;第一后角的宽度为0.16mm。

进一步的,第一后角的角度β1=7°,所述第二后角的角度β2=15°。

进一步的,刀柄为圆柱体,刀柄通过倾斜面连接刀刃,倾斜面与刀刃之间设有过渡轴肩。

进一步的,刀刃的刃口涂覆有ALTiN涂层。

进一步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排屑槽有两条,相对地设置于刀刃的两侧面,从而将刀刃分割成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均设有向前伸出的端刃,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的立铣刀来加工圆柱体工件时,可以通过直接插铣的方式来加工,大大简化了现有的圆柱体工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同时,正多边体结构的周刃在该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进行开刃时起到辅助切削的作用,防止了向前伸出的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这种“类长刃型立铣刀”结构在进给时由于挠度较大而易出现的振动和刀具折损的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的加工作业时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

刀柄1;

倾斜面2;

第一切削刃31,第二切削刃32;

第一后角41,第二后角42;

周刃5;

过渡轴肩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刀柄1,刀柄1的一端设有一倾斜角为30°的倾斜面2,倾斜面2连接刀刃,刀刃的周刃5的横截面为正多边体结构,周刃5的相邻两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15°。立铣刀还设有从刀体延伸至刀刃的螺旋状的排屑槽,排屑槽有两条,相对地设置于刀刃的两侧面,从而将刀刃分割成第一切削刃31和第二切削刃32;第一切削刃31和第二切削刃32均设有向前伸出的端刃,端刃设有第一后角41和第二后角42,端刃第一后角的角度β1=7°,端刃第二后角的角度β2=15°,端刃第一后角41的宽度为0.16mm。第一切削刃31和第二切削刃32均设有向前伸出的端刃,加工时直接通过向前伸出的端刃进行开刃,正多面体型的周刃5 也起到辅助切削的作用,这样可以直接通过插铣的方式加工出圆柱体型的工件,加工效率高,操作简单。周刃5的结构也能防止向前伸出的第一切削刃31和第二切削刃32这种“类长刃型立铣刀”结构在进给时由于挠度较大而易出现的振动和刀具折损的情况产生,进一步提高了加工精度。

其中,刀柄1为圆柱体,刀柄1与刀刃之间设有过渡轴肩6,过渡轴肩6一方面使得该用于加工圆柱体工件的立铣刀容易加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整体的刚度。刀刃的刃口涂覆有ALTiN涂层,大大增加了刀具的耐磨性,从而增加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周刃5辅助切削使本立铣刀的运转更加稳定,加工过程中的偏振小,配合设有ALTiN涂层的刀刃,使得加工出来的圆柱体工件具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