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压型非接触式压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8246发布日期:2019-03-27 10:3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水压型非接触式压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饰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压型非接触式压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压制工艺中,“模具接触式压制工艺”是指骨架和面料与模具直接贴合,压力直接通过模具传递到面料、骨架上,激活骨架与面料间胶水,进而使面料与骨架粘合。这种工艺通过上、下模合模实现压制,产品放置在下胎膜上需定位准确、稳定,上、下模需要具备高精度导柱导套,以便避免合模过程中压伤产品,因而整个系统的匹配、精度要求较高。而且,针对有软硬交接线产品(如CONSOLE扶手发泡骨架)及存在立面(与合模方向近乎平行)的产品,采用这种“接触式压制”工艺会在软硬交接处因压缩量不一致而产生发亮问题,并在立面处因模具与表皮相对运动而产生压纹问题。同时其也较难保证压制的均匀性,不但会影响压制的效率,而且也会影响压制的质量,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适用性强的水压型非接触式压制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压型非接触式压制装置,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下模座,在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下压气缸,在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轴上固定有上模座,在所述下模座的顶面固定有下模仁,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面固定有上模仁,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面设置有限位抵柱,所述上模座在下压气缸的作用下与下模座叠合并通过限位抵柱进行限位,此时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的间隙大于下模仁与上模仁的高度总和,在所述上模仁的模腔内设置有密封水袋,在所述上模仁的模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卡位圆孔,在所述密封水袋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卡位圆孔相配合的卡位圆柱,所述密封水袋通过卡位圆柱贴压固定在上模仁的模腔内壁上,在所述上模仁的侧壁顶部固定有与所述密封水袋相连通的进水连接端口,所述密封水袋在注水后底面抵压在处于下模仁内的面料上,使面料与骨架贴压并通过胶水粘合。

在所述下模仁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喷胶圆孔,在所述下模仁的外壁上固定有与所述喷胶圆孔相连接的胶水连接端口。

在所述上模仁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水袋相连通的卸水回流接口,在所述卸水回流接口上设置的控制阀。

所述密封水袋为软橡胶材料袋且在表面包裹有防护纤维编织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设置有密封水袋,在使用时可以避免模具接触即可完成压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往密封水袋内注入热水,也有利于骨架与面料的粘合均匀充分,实现了对产品各部位的均匀压制,提高了压制的效率与压制的质量,同时其整体结构小巧,可以减少投资和占地成本,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见图1,一种水压型非接触式压制装置,包括机架1,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下模座2,在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下压气缸3,在所述下压气缸3的活塞轴上固定有上模座4,在所述下模座2的顶面固定有下模仁5,在所述上模座4的底面固定有上模仁6,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面设置有限位抵柱7,所述上模座在下压气缸的作用下与下模座叠合并通过限位抵柱进行限位,此时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的间隙大于下模仁与上模仁的高度总和,本实施例中,限位抵柱的长度大于下模仁与上模仁的高度总和2-5mm,在避免接触的同时可以避免影响后续压制操作,在所述上模仁6的模腔内设置有密封水袋8,在所述上模仁的模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卡位圆孔9,在所述密封水袋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卡位圆孔相配合的卡位圆柱10,所述密封水袋通过卡位圆柱贴压固定在上模仁的模腔内壁上,在所述上模仁的侧壁顶部固定有与所述密封水袋相连通的进水连接端口11,所述密封水袋在注水后底面抵压在处于下模仁内的面料上,使面料与骨架贴压并通过胶水粘合。

在所述下模仁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喷胶圆孔12,在所述下模仁的外壁上固定有与所述喷胶圆孔相连接的胶水连接端口13。

在所述上模仁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水袋相连通的卸水回流接口14,在所述卸水回流接口上设置的控制阀15。

所述密封水袋为软橡胶材料袋且在表面包裹有防护纤维编织层。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设置有密封水袋,在使用时可以避免模具接触即可完成压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往密封水袋内注入热水,也有利于骨架与面料的粘合均匀充分,实现了对产品各部位的均匀压制,提高了压制的效率与压制的质量,同时其整体结构小巧,可以减少投资和占地成本,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