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6912发布日期:2019-03-19 20:5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



背景技术:

压机是压力机、液压压机、油压机的简称,压机指用于工业制品通过压力成型的一种成型机械,一般采用液压油缸,因此也叫油压机。为了提高效率,压机本体通常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压机柱采用推动控制方式,将压机柱以定时的方式进行向下压制操作以及向上还原操作。而对于压料来说,需要人工手动进行压制完成后的取走,对人员的危险系数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使得在对压料完成压制后无需人工进行取料,减少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包括:

限位支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贯穿的限位孔;

限位杆,穿过所述限位孔设置;

推料板,一端与所述限位杆的近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底板上;

气缸,活塞端与推料板的侧壁铰接,固定端与顶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支架的底部设置于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杆与推料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杆包括:

X方位杆,穿过所述限位孔;

Y方位杆,设置于X方位杆靠近推料板的一端;Y方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推料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X方位杆与Y方位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缸设置为两个,两个气缸的活塞端分别与推料板的两个侧壁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推料装置还包括:

PLC控制器,通过继电器和电磁阀与所述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推料装置还包括:

压力检测器,安装于气缸上,压力检测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远离限位支架的一端下方还设置有接料流水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料流水线为传送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压机推料装置用于压机本体上,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在压料压制完成后进行手动取料,在压料压制完成后自动将其推走(如果配合放料推送装置可实现工作人员无需将手置于压机本体下方),减少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程度。另外由于与推料板固定连接的限位杆处于限位支架的水平方向的限位孔中,此时竖直方向的位移被禁止,推料板被限制在水平方向移动,避免了气缸将推料板带动向上的方向飞起,使得整个推料动作更加稳定。

(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限位杆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即X方位杆用于实现控制推料板在水平方向的X方向移动,并且不会飞起;而另外一个部分即Y方向杆用于实现与推料板的固定连接,设置Y方向杆可以实现任意长度的推料板与限位杆的固定连接。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PLC控制器、继电器、电磁阀与气缸的连接方式,自动控制气缸的推料。另外,通过安装于气缸上的压力检测器,检测气缸压力是否到达所需要的预设压力(从而判断推料板是否达到预设为止,是否完全将压料推走),如果达到了预设压力则系统继续进行工作,否则PLC控制器控制气缸(甚至整个机器)停止工作,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1-限位支架,2-限位杆,3-推料板,4-底板,5-气缸,6-顶板,7-PLC控制器,8-继电器,9-电磁阀,10-压力监测器,11-接料流水线,12-压机本体,13-压机柱,14-压料,21-X方位杆,22-Y方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属于“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该压机推料装置用于压机本体12上,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在压料14压制完成后进行手动取料,在压料14压制完成后自动将其推走(如果配合放料推送装置可实现工作人员无需将手置于压机本体12下方,后续内容将叙述该自动放料装置的其中一个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包括:限位支架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贯穿的限位孔;限位杆2,穿过所述限位孔设置;推料板3,一端与所述限位杆2的近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底板4上;气缸5,活塞端与推料板3的侧壁铰接,固定端与顶板6铰接。

在现有技术中,压料过程主要如下述:压机本体12的压机柱13(可以通过气缸控制实现),定时进行向下的压制操作和向上的还原操作,其中向下的压制操作用于压制放置于压机柱13下方的压料14;而对于压料14本体,需要工作人员在压机柱13处于向上的还原操作时手动进行更换,很容易对工作人员手部产生危险。

而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中,其中压机推料装置包括两个状态:第一状态为气缸5的活塞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推料板3在气缸5的作用下不处于压机本体12的下方;第二状态为气缸5的活塞处于伸长状态,此时推料板3在气缸5的作用下处于压机本体12下方(以及底板4的末端)。

整个操作流程如图1~图4所示,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1)第一步如图1所示,此时待压制的压料14置于压机本体12下方,并且此时压机推料装置处于第一状态,同时压机柱13处于向上的还原状态。

(2)第二步如图2所示,与第一步类似的,此时待压制的压料14置于压机本体12下方,并且此时压机推料装置处于第一状态;而与第一步不同点在于,压机柱13处于向下的压制状态,将压料14压制完成。

(3)第三步如图3所示,此时压料14已经压制完成,压机柱13处于向上的还原状态,此时压机推料装置即将进入第二状态(按照图3的箭头方向)。

(4)第四步如图4所示,此时气缸5的活塞伸长,带动推料板3在底板4上沿远离限位支架1的方向移动,限位杆2也向压料14移动,同时将压料14推离压制位置(即压机本体12的下方)实现推料操作,便于下一个压料14进入压制位置,即此时压机推料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5)完成后,气缸5的活塞收缩,带动推料板3在底板4上沿靠近限位支架1的方向移动,由于与推料板3固定连接的限位杆2处于限位支架1的水平方向的限位孔中,此时竖直方向的位移被禁止,推料板3被限制在水平方向移动,避免了气缸5将推料板3带动向上的方向飞起。之后压机推料装置回到第一状态以及整个操作流程的第一步。

其中,对于上述的放料推送装置,可以采用与本实施例的压机推料装置相同的结构,只是在本压机推料装置的垂直方向设置相同的装置即可实现。将压料14放置于底板4(的延长板)上,之后按照同样的原理,在压机柱13处于向上的还原状态时将压料14推送至压机本体12下方之后送回。只是与本实施例的压机推料装置所不同的,推料板3与压料14的接触部位需要采用一个与压料14接触面相适应的垂直方向的板即可。

更优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其中一种安装方式,所述的限位支架1的底部设置于底板4上。(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

更优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其中一种安装方式,所述的限位杆2与推料板3螺纹连接。

另外,对于压机本体12,属于现有技术,如采用百度百科词条中“压机”的结构即可实现,其具体结构不进行赘述。

而对于顶板6,其可以通过与地面连接支撑柱或者与墙壁连接支撑架实现在高处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并进一步公开了限位杆2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的,该压机推料装置用于压机本体12上,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在压料14压制完成后进行手动取料,在压料14压制完成后自动将其推走(如果配合放料推送装置可实现工作人员无需将手置于压机本体12下方,后续内容将叙述该自动放料装置的其中一个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包括:限位支架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贯穿的限位孔;限位杆2,穿过所述限位孔设置;推料板3,一端与所述限位杆2的近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底板4上;气缸5,活塞端与推料板3的侧壁铰接,固定端与顶板6铰接。

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的限位杆2包括:X方位杆21,穿过所述限位孔;Y方位杆22,设置于X方位杆21靠近推料板3的一端;Y方位杆22的两端分别与推料板3的侧壁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杆2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即X方位杆21用于实现控制推料板3在水平方向的X方向移动,并且不会飞起;而另外一个部分即Y方向杆22用于实现与推料板3的固定连接。

由于推料板3的宽度可能较宽(根据推料14大小具体设置),从而设置Y方向杆22可以实现任意长度的推料板3与限位杆2的固定连接。

另外,X方位杆21的形状需要与限位支架1的限位孔的形状相对应,并且大小也需要进行适配。

更优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X方位杆21与Y方位杆22一体成型,即两者采用相同材料一体成型。

更优地,与限位杆2的设置方式所类似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缸5设置为两个,两个气缸5的活塞端分别与推料板3的两个侧壁铰接。

其中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限位杆2与推料板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而气缸5的活塞端分别与推料板3的两个外侧壁铰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并进一步公开了控制气缸5伸缩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类似的,该压机推料装置用于压机本体12上,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在压料14压制完成后进行手动取料,在压料14压制完成后自动将其推走(如果配合放料推送装置可实现工作人员无需将手置于压机本体12下方,后续内容将叙述该自动放料装置的其中一个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推料动作稳定的压机推料装置,包括:限位支架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贯穿的限位孔;限位杆2,穿过所述限位孔设置;推料板3,一端与所述限位杆2的近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底板4上;气缸5,活塞端与推料板3的侧壁铰接,固定端与顶板6铰接。

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的推料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7,通过继电器8和电磁阀9与所述气缸5连接。

其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即PLC控制器7)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而继电器8(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另外,电磁阀9(Electromagnetic valve)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最常用的是单向阀、安全阀、方向控制阀、速度调节阀等。

PLC控制器7通过定时对继电器8进行给电和断电操作,实现对电磁阀9与电磁阀电源之间的导电与断电操作。

具体地,在压机推料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下,电磁阀9属于复位状态,压缩气流把气缸5的活塞向上推到顶点;而压机推料装置处于第二状态下,电磁阀9下移,压缩气流把气缸5的活塞向下推到顶点,完成推料操作。在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转换,需要PLC控制器7向继电器8发送信号,继电器8控制电磁阀9打开;而在第二状态至第一状态的转换,需要PLC控制器7向继电器8发送信号,继电器8控制电磁阀9关闭。并且根据预设方式,通过PLC控制器7向继电器8发送的信号的时间从而控制状态转换的时间。

其中,PLC控制器7、继电器8、电磁阀9与气缸5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如采用申请号为CN201510364801.0的专利中的连接方式或者CN201410565256.7的专利中的连接方式即可。

更优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的推料装置还包括:压力检测器10,安装于气缸5上,压力检测器10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力检测器10为压力继电器,利用压力继电器检测气缸压力是否到达所需要的预设压力(从而判断推料板3是否达到预设为止,是否完全将压料14推走),如果达到了预设压力则系统继续进行工作,否则PLC控制器7控制气缸5(甚至整个机器)停止工作。

其中,压力监测器10与PLC控制器7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采用申请号为CN201410565256.7的专利中的连接方式即可

更优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4远离限位支架1的一端下方还设置有接料流水线11。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现方式中,该接料流水线11可以是传输带装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