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辊机轧机轴承间隙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6894发布日期:2019-03-19 20:5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对辊机轧机轴承间隙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双轧辊对干粉进行辊压而制成电池极片部分的对辊机轧机轴承间隙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是用无电加热双轧辊对干粉进行辊压而制成电池极片,对干粉进行辊压粘合性差,合格率低。为了制成合格的电池极片,轧辊的转速必须十分缓慢,生产效率极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必须对轧辊用电加热棒进行加热。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辊轧加热后,会变大,轧机轴承内圈也会变大。但墙板和轧机轴承外圈温度没变,大小尺寸也就没变。导致轧机轴承外圈与轧机轴承内圈的间距会变小,其结果是将轧机轴承滚柱挤碎,轧辊卡死。为了避免轧机轴承滚柱被挤碎,则在装配前将轧机轴承内圈的外径磨小。轧辊的加热温度是不变的,因此轧机轴承内圈的温度也是不变的。但墙板与轧机轴承外圈的温度为室温,冬天温度低、夏天温度高,结果是轧机轴承外圈与轧机轴承内圈的间距冬天小,夏天大。间距大了之后,会使轧机轴承内圈在轧机轴承外圈内串动,使两轧辊之间的间距T忽大忽小,造成电池极片的厚度忽大忽小,产品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无电加热双轧辊对干粉进行辊压而制成的电池极片,粘合性差,合格率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对辊机轧机轴承间隙消除装置。消除轧机轴承内圈在轧机轴承外圈内串动,避免轧机轴承滚柱被挤碎,轧辊被卡死的现象,使生产出来的电池极片厚度均匀一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辊机轧机轴承间隙消除装置,包括墙板,轧辊,轧机轴承内圈,轧机轴承滚柱,轧机轴承外圈,深沟球轴承,墙板上螺纹孔内同方向装有碟形弹簧,用平端紧定螺钉顶住碟形弹簧,碟形弹簧顶住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套在轧辊的外圆上;两轧辊内均装有电加热棒,电加热棒用平垫圈和六角螺母固定于闷盖,闷盖用螺钉固定于墙板;辊轧的外圆装有轧机轴承内圈,在其外装有轧机轴承滚柱和轧机轴承外圈,轧机轴承外圈装入墙板孔内。墙板上螺纹孔内的碟形弹簧有4个,电加热棒用平垫圈和六角螺母固定于闷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加热双轧辊对干粉进行辊压而制成的电池极片,粘合性好。由于力的传递使轧辊与轧机轴承内圈顶住轧机轴承滚柱,轧机轴承滚柱顶住轧机轴承外圈及墙板。当轧机轴承外圈与轧机轴承内圈的间距冬天变小时,利用碟形弹簧的弹性变形进行抵消,避免了轧机轴承滚柱被挤碎,轧辊被卡死。当轧机轴承外圈与轧机轴承内圈的间距热天变大时,利用碟形弹簧的弹性变形进行抵消,消除了轧机轴承内圈在轧机轴承外圈内串动,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轧辊无串动、无卡死,辊压而成的电池极片厚度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主剖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 1. 墙板,2.轧辊,3.电池极片,4.防尘圈, 5.螺钉, 6.透盖,7.主动齿轮, 8.平键, 9.从动齿轮,10.电加热棒,11.六角螺母,12.平垫圈,13.闷盖,14.轧机轴承内圈,15.轧机轴承滚柱,16.轧机轴承外圈,17.深沟球轴承,18.碟形弹簧,19.平端紧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碟形弹簧的弹性变形,消除了轧机轴承内圈在轧机轴承外圈内串动,避免了轧机轴承滚柱被挤碎,轧辊被卡死的原理制成。

如图1、图2所示,对辊机轧机轴承间隙消除装置,包括墙板1,轧辊2,主动齿轮7,平键8,从动齿轮9,电加热棒10,六角螺母11,平垫圈12,闷盖13,轧机轴承内圈14,轧机轴承滚柱15,轧机轴承外圈16,深沟球轴承17。将双轧辊2的两端套上防尘圈4顶死轧辊2,再将轧机轴承内圈14加热套入双轧辊2的两端并顶死防尘圈4。对轧辊2两端轧机轴承内圈14的外圆进行磨削,磨削量为在最冷的冬天温度下,轧辊2加热至所需的最高温度下,轧机轴承滚柱15不被挤碎,轧辊2不被卡死。将两边墙板1的对应孔内压入带有轧机轴承滚柱15的轧机轴承外圈16并到底,然后将两边墙板1装入双轧辊2的两端,再在双轧辊2的两端外圆压入深沟球轴承17。深沟球轴承17套在轧辊2的外圆上;电加热棒10装入闷盖13,戴上平垫圈12,旋入六角螺母11并拧紧。两轧辊2内均装有电加热棒10,电加热棒10固定于闷盖13,闷盖13用螺钉5固定于墙板1。辊轧2的外圆装有轧机轴承内圈14,在其外装有轧机轴承滚柱15和轧机轴承外圈16,轧机轴承外圈装入墙板1孔内。将透盖6装入轧辊2的另一端,用螺钉5固定于墙板1上。墙板1上螺纹孔内同方向装4个碟形弹簧18,再装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19顶住碟形弹簧18。碟形弹簧18顶住深沟球轴承17,深沟球轴承17套在轧辊2的外圆上;双轧辊2的键槽装入平键8,左轧辊2装入主动齿轮7,右轧辊2装入从动齿轮9,主动齿轮7被输入旋转力矩后带动从动齿轮9相向旋转,对干粉进行辊压而制成电池极片3。

使用方法:由于利用碟形弹簧18的弹性变形,消除了轧机轴承内圈14在轧机轴承外圈16内串动,避免了轧机轴承滚柱被挤碎,轧辊被卡死。使生产出来的电池极片厚度均匀一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案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这里无需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实施方案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