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装式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0030发布日期:2019-03-05 18:5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装式风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排风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外装式风道。



背景技术:

激光切割机在切割时会产生烟尘,在进行长时间的切割时,对工作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设计激光切割机的床身时需在内部布置其风道,但由于床身的结构的限制,床身内风道风量损失的很大,这样会影响除尘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装式风道,减少风道风量的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装式风道,包括机床床身和护栏,护栏设置在机床床身的边沿,护栏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护栏背向机床床身的一侧固定有集风道,护栏上设置有多个连通集风道与机床床身的通风道,集风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除尘设备的连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通风道上设置有风门,风门包括气缸、驱动杆、销轴和挡风板,销轴转动设置在通风道内,挡风板固定设置在销轴上以开启或关闭通风道,驱动杆固定连接在销轴的侧壁上,气缸安装在安装空间内,气缸的推动杆与驱动杆连接,以在气缸运行时推动挡风板关闭或开启通风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通风道从靠近机床床身的一端开始,由内而外向上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集风道为一面开口的方形盒体,集风道开口的一端与护栏连接并与通风道连通,开口的边沿上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沿,安装沿上开设有通孔,护栏上开设有通孔或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集风道的底部连接有与集风道连通的漏斗,连接口设置在漏斗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工作前,操作人员先将连接口连接除尘设备,在工作时,除尘设备从连接口抽吸,机床床身内的空气和粉尘从多个通风口流到集风道内,集风道内的空气和粉尘再通过连接口流入除尘设备,通过多个通风道的设置,使机床床身内的空气直接流到集风道内,而不用经过弯弯绕绕,损失流量,集风道设置的护栏外,不用受机床床身内部结构影响而弯折,直接集中到一起,减少完全过程中的流量损失,从而提高机床床身内的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升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标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切图;

图4为图3标记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外装式风道,包括机床床身1和护栏2,护栏2设置在机床床身1的边沿,护栏2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护栏2背向机床床身1的一侧固定有集风道3,护栏2上设置有多个连通集风道3与机床床身1的通风道4,集风道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除尘设备的连接口5。

工作前,操作人员先将连接口5连接除尘设备,在工作时,除尘设备从连接口5抽吸,机床床身1内的空气和粉尘从多个通风口流到集风道3内,集风道3内的空气和粉尘再通过连接口5流入除尘设备,通过多个通风道4的设置,使机床床身1内的空气直接流到集风道3内,而不用经过弯弯绕绕,损失流量,集风道3设置的护栏2外,不用受机床床身1内部结构影响而弯折,直接集中到一起,减少完全过程中的流量损失,从而提高机床床身1内的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升除尘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风道4上设置有风门6,风门6包括气缸61、驱动杆62、销轴63和挡风板64,销轴63转动设置在通风道4内,挡风板64固定设置在销轴63上以开启或关闭通风道4,驱动杆62固定连接在销轴63的侧壁上,气缸61安装在安装空间内,气缸61的推动杆与驱动杆62连接,以在气缸61运行时推动挡风板64关闭或开启通风道4。

在加工一些小零件时,使用机床的行程较短,粉尘飘散的空间较小,此时,通过气缸61推动驱动杆62转动,带动挡风板64转动,从而控制相应位置的风门6开启,其他位置的风门6保持关闭,从而减少使气流量集中在粉尘飘散的部位,提高该位置的气体流速,从而增加对粉尘的吸力,提高除尘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风道4从靠近机床床身1的一端开始,由内而外向上倾斜。

机床床身1内的空气温度较高,才用向上倾斜的风道更符合热空气上升的特性,从而使空气流通更加顺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集风道3为一面开口的方形盒体,集风道3开口的一端与护栏2连接并与通风道4连通,开口的边沿上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沿7,安装沿7上开设有通孔,护栏2上开设有通孔或螺纹孔。

通过安装沿7的设置,增加集风道3与护栏2的接触面积,方便安装集风道3,且集风道3在安装完成后结构更加牢固。通孔和螺纹孔的设置,方便集风道3用螺栓和螺母的方式安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集风道3的底部连接有与集风道3连通的漏斗8,连接口5设置在漏斗8的底部。

通过漏斗8的多度,将集风道3内的空气逐渐聚集排出,使空气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少空气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损耗。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