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1647发布日期:2019-04-12 23:53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胶补强板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



背景技术:

补强板又叫加强板、增强板、支撑板、保强板和加强筋,补强板主要用在建筑、石油管道、机工设备和电子产品等地方,在电子产品FPC软性电路板中被广泛使用,补强板主要解决柔性电路板的柔韧度性,提高插接部位的强度,方便产品的整体组装

补强板主要有不锈钢补强板、铝箔补强板、聚脂补强板、聚酰亚胺补强板、玻璃纤维补强板、聚四氟乙烯补强板和聚碳酸酯补强板等,现有市场上的补强板生产制造采用的材质多种多样,其中就有一种钢+胶补强板,目前,在钢+胶补强板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简易的平板模具或开立量产模配件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工作,现有的钢+胶补强板生产模具存在着模具制作周期较长的缺陷,因此不能满足客户的交期需要,提高了模具的制作成本,给公司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具备制作周期较短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钢+胶补强板生产模具存在着模具制作周期较长的缺陷,因此不能满足客户的交期需要,提高了模具的制作成本,给公司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制作周期较短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垫板,下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夹板,所述下模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由下至上依次贯穿下垫板和下夹板并延伸至下夹板顶部的固定柱,固定柱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下夹板顶部的背垫板,背垫板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脱料板,所述下夹板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下夹板入子,下夹板入子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脱料板内部的冲头,冲头的外侧且位于脱料板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脱板入块,所述脱板入块的内部且位于冲头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脱料板顶部的下模入子,下模入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拉胶带滚轴装置。

所述下模座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下模座顶部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活动杆的内部且与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盖板,上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模柄,所述上盖板的底部且位于活动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模座,上模座的底部且位于活动杆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空心板,空心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夹板,所述空心板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端由上至下依次贯穿空心板和上夹板并延伸至上夹板底部的顶杆,顶杆的外侧且位于空心板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上垫入块,所述顶杆的外侧且位于上夹板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上夹板入块,所述顶杆的外侧且位于上夹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板,上模板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凹模入块,凹模入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膜入子,内膜入子的顶部与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柱以下模座的中垂线呈对称等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下模座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支撑柱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安装孔呈对称等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内腔容积与支撑柱的体积相匹配,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柱相适配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活动杆相适配的开孔。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固定柱的正上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通过将冲头安装在下模,钢带胶面部朝上进行冲压工作,使得带孔或不带孔的产品可以一次冲压成型,通过在下模入子上设置上拉胶带滚轴装置进行拉胶和自动化卷料工作,整体结构简单,将模具的制作周期缩短至二十四小时,同时能有效解决模具掉片问题及确保产品到模边的尺寸把控,使得排版为一出一冲型,每小时产能至少3000PCS/H 以上,排版为一出二冲型,则每小时产能至少6000PCS/H,若排版式一出几冲型,则产能在一出一的基础上乘以几数,整体结构简单,缩短模具制作周期较,能够有效满足客户的交期需要,进而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提高模具生产的质量,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座、2下垫板、3下夹板、4固定柱、5背垫板、6脱料板、 7下夹板入子、8冲头、9脱板入块、10下模入子、11上拉胶带滚轴装置、12 支撑柱、13上盖板、14上模座、15空心板、16上夹板、17顶杆、18上垫入块、19上夹板入块、20上模板、21凹模入块、22内膜入子、23模柄、24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包括下模座1,下模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垫板2,下垫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夹板3,下模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由下至上依次贯穿下垫板2和下夹板3并延伸至下夹板3顶部的固定柱4,固定柱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柱4以下模座1的中垂线呈对称等距分布,固定柱4 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下夹板3顶部的背垫板5,背垫板5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柱 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脱料板6,下夹板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下夹板入子7,下夹板入子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脱料板6内部的冲头8,冲头 8的外侧且位于脱料板6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脱板入块9,脱板入块9的内部且位于冲头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脱料板6顶部的下模入子10,下模入子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拉胶带滚轴装置11。

下模座1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下模座1顶部的支撑柱12,下模座1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支撑柱12相适配的安装孔,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安装孔呈对称等距分布,支撑柱12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活动杆24的内部且与活动杆24活动连接,活动杆24的内腔容积与支撑柱12的体积相匹配,活动杆24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柱12相适配的通孔,活动杆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盖板13,上盖板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模柄23,上盖板13的底部且位于活动杆2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模座14,上模座14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活动杆24相适配的开孔,上模座14的底部且位于活动杆24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空心板15,空心板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夹板16,空心板15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端由上至下依次贯穿空心板15和上夹板16并延伸至上夹板16底部的顶杆17,顶杆17的外侧且位于空心板15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上垫入块18,顶杆17的外侧且位于上夹板16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上夹板入块19,顶杆17的外侧且位于上夹板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板20,上模板20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4相适配的通孔,通孔位于固定柱4的正上方,上模板20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凹模入块21,凹模入块2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膜入子22,内膜入子22的顶部与顶杆17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将冲头8安装在下模,钢带胶面部朝上进行冲压工作,使得带孔或不带孔的产品可以一次冲压成型,通过在下模入子10上设置上拉胶带滚轴装置11进行拉胶和自动化卷料工作,整体结构简单,将模具的制作周期缩短至二十四小时,同时能有效解决模具掉片问题及确保产品到模边的尺寸把控,使得排版为一出一冲型,每小时产能至少3000PCS/H以上,排版为一出二冲型,则每小时产能至少6000PCS/H,若排版式一出几冲型,则产能在一出一的基础上乘以几数,整体结构简单,缩短模具制作周期较,能够有效满足客户的交期需要,进而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提高模具生产的质量,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收益。

在使用时,通过活动杆24在支撑柱12上进行上下移动,实现冲头8对被加工模具进行分离或塑性变形工作,按照产品大小来设定钢带及胶带宽幅,通过使用上拉胶带滚轴装置11进行自动化卷料工艺,整体缩短模具制作周期,满足客户交期需要,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方便使用。

综上所述,该钢补强上拉胶带共用复合模架,通过将冲头8安装在下模,钢带胶面部朝上进行冲压工作,使得带孔或不带孔的产品可以一次冲压成型,通过在下模入子10上设置上拉胶带滚轴装置11进行拉胶和自动化卷料工作,整体结构简单,将模具的制作周期缩短至二十四小时,同时能有效解决模具掉片问题及确保产品到模边的尺寸把控,使得排版为一出一冲型,每小时产能至少3000PCS/H以上,排版为一出二冲型,则每小时产能至少6000PCS/H,若排版式一出几冲型,则产能在一出一的基础上乘以几数,整体结构简单,缩短模具制作周期较,能够有效满足客户的交期需要,进而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提高模具生产的质量,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收益,解决了现有的钢+胶补强板生产模具存在着模具制作周期较长的缺陷,因此不能满足客户的交期需要,提高了模具的制作成本,给公司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