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过盈量钢车轮装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1643发布日期:2019-04-12 23:5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过盈量钢车轮装配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过盈量钢车轮装配模具。



背景技术:

钢车轮是耐用消费品汽车重要的功能件和安全构件。作为功能件,车轮必须满足规定的使用寿命,满足乘客的舒适性要求;作为安全构件,车轮是承受整车、乘客以及货物重量的载体,传递汽车加减速、转弯时的附加力,也承受路面飞石、凹坑的冲击,因此,车轮需要一定的强度、刚度。钢车轮由轮辋、轮辐两个零件装配焊接构成一个钢车轮部件。车轮承载时焊缝受到较大的应力,容易导致焊缝撕裂漏气。随着汽车轻量化要求的提高,制造钢车轮使用的钢板不断变薄,焊缝部位刚性变得更弱,使焊缝承受到了更大的应力。焊缝承受的应力超过强度极限的失效模式是疲劳寿命下降,最终焊缝撕裂,导致车轮漏气从而失效。焊缝强度成了刚车轮轻量化的瓶颈。通过实验证明,加大轮辋、轮辐装配过盈量,能显著提高焊缝部位刚性,减小焊缝应力,提高车轮疲劳寿命,解决钢车轮轻量化的焊缝强度不足的瓶颈。由于轮辋、轮辐配合面不可避免的存在圆度误差,装配时轮辋、轮辐配合面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在整个圆柱面范围内是不均匀的,从而导致轮辋、轮辐在装配位移过程中回转中心线偏移不同心,轮辐安装面即装配完后车轮的安装面与车轮回转中心线不垂直,最终结果是被检测的车轮存在端面跳动、径向跳动,过盈量不大时,这种跳动值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产品特性范围内。过盈量加大后,装配时轮辋、轮辐配合面相对运动摩擦力成倍放大,导致装配后车轮端面跳动、径向跳动大,超过产品要求范围,车轮装在整车上导致在行驶过程中抖动大,影响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大过盈量钢车轮装配模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大过盈量钢车轮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固定板、上压边圈用定位销在上底板上定位,用螺栓紧固连接,上固定板下方连接有上模;下定位座用定位销在下底板上定位,用螺栓紧固连接,下定位座内设置有下胎模,下胎模与下定位座之间采用小间隙滑动配合,下底板与下胎模之间设置有弹簧,导套装在上底板,导柱装在下底板,导套和导柱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轮辐压入装配轮辋的过程中,通过上模和下胎模夹紧轮辐导正运动方向,克服配合面之间的不均匀摩擦力,保证了大过盈量装配条件下的车轮部件的端面跳动、径向跳动达到产品特性要求,避免了现有技术靠配合面自导向在大过盈量装配条件下跳动超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底板1,螺栓2,定位销3,上固定板4,上压边圈5,导套6,导柱7,下底板9,下定位座10,弹簧11,上模12,下胎模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大过盈量钢车轮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1和下底板9,上固定板4、上压边圈5用定位销3在上底板1上定位,用螺栓2紧固连接,上固定板4下方连接有上模12;下定位座10用定位销3在下底板9上定位,用螺栓2紧固连接,下定位座10内设置有下胎模13,下胎模13与下定位座10采用小间隙滑动配合,下底板9与下胎模13之间设置有弹簧11,导套6装在上底板1,导柱7装在下底板9,导套6和导柱7相互配合。

装配前,首先将上模12与下胎模13分开,下胎模13被弹簧11顶起来,然后将轮辋放在下定位座10上;再将轮辐放在下胎模13上;轮辋放在模具的下定位座10上定位,装配过程中轮辋始终保持位置不动,由上压边圈5压制;轮辐放置在下胎模13上定位,下胎模13与下定位座10之间采用小间隙滑动配合,保证下胎模13在下定位座10中能上下平行移动。装配过程中,

上模12与下胎模13将轮辐夹紧,克服配合面不均匀摩擦力平行下移,保证装配后车轮合成跳动合格。上固定板4、上压边圈5用定位销3在上底板1上定位,用螺栓2连接紧固;下定位座10用定位销3在下底板9上定位,用螺栓2连接紧固;工作时下胎模13被上模12下压向下运动,上、下模脱开时被弹簧11顶起向上运动。导套6装在上底板1,导柱7装在下底板9,通过导套6和导柱7的导向,上模12相对下胎模13上下平行移动,进行轮辋轮辐的装配。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是上模12下行,上模12接触轮辐后,将轮辐压紧在下胎模13上,然后随下胎模13一起下行,由于下胎模13被下定位座10精确定位,只能上下平行移动,因滑动配合间隙的影响产生的微小轴线偏转而产生的跳动也在产品特性许可范围内,因此轮辐在装入轮辋中的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轴线偏转而导致车轮跳动过大超差,保证车轮部件端面跳动、径向跳动合格。装配完成后,上模12倍弹簧11顶出再次上行,上下模脱开,取出车轮,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大过盈量装配条件下的车轮部件的端面跳动、径向跳动达到产品特性要求,避免了现有技术靠配合面自导向在大过盈量装配条件下跳动超差的缺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