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5943发布日期:2019-06-22 01:1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人们一说汽车,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汽车的车身,也就是说车身是汽车的标识性总成,车身代表了那款汽车的形象特征,汽车模具从狭义上讲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也就是“汽车车身冲压模具”,例如,顶盖翻边模、横梁加强板压形模等。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模具的切换选择装置”(专利号:201620688102.1),该专利包括横梁、升降滑杆、气压阀门、液压泵和气动控制器,所述横梁上方安装有上模杆,且上模杆右侧安装有上模连接杆。上述专利解决了在对模具进行装配时,需要进行切换,但是在切换时需要整个装置停工,大大增加了生产时设备时间的问题: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压模用切换机构”(专利号:201120305831.1),该专利包括活动凸模;驱动导板,此导板上有斜面其在力的作用下可使水平作用力转化为垂直作用力;拖板;拖板驱动;导板;压料板的压力源。上述专利解决了在需要对不同零件减小修整时需要对装置进行停工更换,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但是这些装置没有对装模具进行夹紧的效果,当在对装置进行自由切换的同时,会对底部的模具造成一定的偏移,使其在对底部模具进行二次加工时导致数据产生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解决了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夹紧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包括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两侧分别焊接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在支撑箱内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滑杆表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部的两侧均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滑杆底部的表面连接有滑套,两个支撑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空槽,两个滑套相互靠近的均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远离滑套的一侧通过空槽延伸至支撑箱的外部,所述动力箱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装置。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伸缩箱,两个伸缩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插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插接进伸缩箱内部的一侧焊接有拉伸弹簧,两个伸缩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远离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

优选的,所述伸缩箱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底部设置有转换箱,所述转换箱的两侧和气泵之间相通有气管,所述转换箱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底部插接有螺纹吸管,所述螺纹吸管的顶部和转换箱相互相通,所述保护管内壁的两侧分别焊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和螺纹吸管的表面相互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吸管的底部相通有吸盘,所述吸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附橡胶。

优选的,所述动力箱内壁顶部的一侧焊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保护管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相互滑动连接有皮带。

优选的,所述保护管的底部通过套筒延伸至动力箱的外部,所述缓冲弹簧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每两个缓冲弹簧为一组,两组缓冲弹簧分别设置在限位块顶部的两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通过伸缩箱、伸缩杆、夹紧块和拉伸弹簧之间的配合,能够对汽车模具进行很好的夹紧,防止其在上下移动时或者更换动力时,导致模具发生偏移,使其不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通过动力装置的设置能够对底部的模具进行吸附,同时可以方便对底部的设备进行更换,不会造成操作线的暂时停工。

2、该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通过电机、皮带轮、螺纹块和螺纹吸管之间的配合,使螺纹吸管能够上下的伸缩,帮助装置能更好的对模具进行夹持,通过防滑橡胶的设置,能够防止模具在夹紧时掉落,通过缓冲弹簧和限位块之间的配合,能够减缓滑套在上下移动时对支撑箱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箱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箱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管剖视图。

图中:1动力箱、2支撑箱、3滑杆、4限位块、5缓冲弹簧,6滑套、7夹持装置、71伸缩箱、72固定块、73伸缩杆、74夹紧块、75防滑橡胶、76第一连接杆、77第二连接杆、78拉伸弹簧、8动力装置、81气泵、82转换箱、83气管、84保护管、85螺纹吸管、86螺纹块、87吸盘、88吸附橡胶、89电机、810皮带轮、9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如图1-4所示,包括动力箱1,动力箱1的两侧分别焊接有支撑箱2,支撑箱2的内部设置有滑杆3,滑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在支撑箱2内壁的顶部和底部,滑杆3表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4,限位块4顶部的两侧均连接有缓冲弹簧5,缓冲弹簧5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缓冲弹簧5为一组,两组缓冲弹簧5分别设置在限位块4顶部的两侧,通过缓冲弹簧5和限位块4之间的配合,能够减缓滑套6在上下移动时对支撑箱2造成的损坏,滑杆3底部的表面连接有滑套6,两个支撑箱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空槽9,两个滑套6相互靠近的均连接有夹持装置7,夹持装置7包括伸缩箱71,两个伸缩箱7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插接有伸缩杆73,伸缩杆73插接进伸缩箱71内部的一侧焊接有拉伸弹簧78,两个伸缩杆7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夹紧块74,夹紧块74远离伸缩杆7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75,通过防滑橡胶75的设置,能够防止模具在夹紧时掉落,伸缩箱71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块72,固定块7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6,伸缩杆7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7,第一连接杆76和第二连接杆77通过转轴活动连接,通过伸缩箱71、伸缩杆73、夹紧块74和拉伸弹簧78之间的配合,能够对汽车模具进行很好的夹紧,防止其在上下移动时或者更换动力时,导致模具发生偏移,使其不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夹持装置7远离滑套6的一侧通过空槽9延伸至支撑箱2的外部,动力箱1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装置8,通过动力装置8的设置能够对底部的模具进行吸附,同时可以方便对底部的设备进行更换,不会造成操作线的暂时停工,动力装置8包括气泵81,气泵81的底部设置有转换箱82,转换箱82的两侧和气泵81之间相通有气管83,转换箱8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保护管84,保护管84的底部通过套筒延伸至动力箱1的外部,保护管84的底部插接有螺纹吸管85,螺纹吸管85的顶部和转换箱82相互相通,保护管84内壁的两侧分别焊接有螺纹块86,螺纹块86和螺纹吸管85的表面相互螺纹连接,螺纹吸管85的底部相通有吸盘87,吸盘8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附橡胶88,动力箱1内壁顶部的一侧焊接有电机89,电机89的输出端和保护管84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皮带轮810,两个皮带轮810之间相互滑动连接有皮带,通过电机89、皮带轮810、螺纹块86和螺纹吸管85之间的配合,使螺纹吸管85能够上下的伸缩,帮助装置能更好的对模具进行夹持。

工作原理:使用时,把模具放置在两个夹紧块74之间,使两侧的伸缩杆73向伸缩箱71内部移动,同时拉伸弹簧78对伸缩杆73起到反弹的效果,使其能够好的夹紧模具,接着伸缩箱71一侧的滑套6在滑杆3上移动,使模具可以上下的调整,当需要对模具进行更换时,气泵81开启,通过螺纹吸管85吸气经过吸盘87把模具进行吸附之后,开启电机89,通过皮带轮810带动一侧的保护管84转动,使螺纹吸管85上升,完成对模具的更换。

综上所述,该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通过伸缩箱71、伸缩杆73、夹紧块74和拉伸弹簧78之间的配合,能够对汽车模具进行很好的夹紧,防止其在上下移动时或者更换动力时,导致模具发生偏移,使其不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通过动力装置8的设置能够对底部的模具进行吸附,同时可以方便对底部的设备进行更换,不会造成操作线的暂时停工。

该基于气动切换机构技术的汽车生产模具,通过电机89、皮带轮810、螺纹块86和螺纹吸管85之间的配合,使螺纹吸管85能够上下的伸缩,帮助装置能更好的对模具进行夹持,通过防滑橡胶75的设置,能够防止模具在夹紧时掉落,通过缓冲弹簧5和限位块4之间的配合,能够减缓滑套6在上下移动时对支撑箱2造成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