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723发布日期:2019-04-20 02:3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车部件的安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设备。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中会用到很多施工设备,二衬台车即是常用的一种,而二衬台车主架主要采用受力性能较好的梯形立柱作为主架支撑部件。

二衬台车的梯形立柱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直翼板、斜翼板及腹板等钢板拼接而成,传统的拼接方式为手工拼接,拼接时间长,效率低,质量差。随着生产要求的提高,传统手工拼接梯形立柱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设备,包括拼接平台、L型定位梁、上推梁、斜推梁、垫板、液压油缸和液压站,所述L型定位梁固定安装于所述拼接平台上,所述上推梁和所述斜推梁分别置于所述拼接平台上并能与所述L型定位梁共同围成与所述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外形一致的梯形空间,多条所述垫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拼接平台上并位于所述梯形空间内,所述上推梁的外侧和所述斜推梁的外侧分别设有推梁耳板,所述液压油缸固定安装于所述拼接平台上,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梁耳板旋转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油管与所述液压站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二衬台车梯形立柱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直翼板、斜翼板和腹板,所述L型定位梁的形状与所述下连接板和所述直翼板连接后的形状对应且其尺寸更大,所述上推梁与所述上连接板的形状对应且其尺寸更大,所述斜推梁与所述斜翼板的形状对应且其尺寸更大,多条所述垫板共同构成的形状与所述腹板的形状对应且其厚度小于所述L型定位梁、所述上推梁及所述斜推梁的厚度。

进一步,为了便于调节上推梁及斜推梁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梯形立柱的拼装需求,所述拼接平台上安装有耳板座,所述耳板座上设有多排螺栓孔并通过螺栓穿过某一排所述螺栓孔实现所述耳板座的安装,所述液压油缸通过油缸耳板与所述耳板座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液压推动推梁将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直翼板和斜翼板与腹板的各边贴紧,再进行焊接,从而完成对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以工装的形式取代了手工拼接形式,节约了劳动力,同时统一工装拼接,保证了梯形立柱的拼接质量,也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部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设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部分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二衬台车梯形立柱包括上连接板7、下连接板13、直翼板14、斜翼板9和腹板11,上连接板7、下连接板13、直翼板14和斜翼板9分别围绕在腹板11周围并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拼装设备包括拼接平台1、L型定位梁15、上推梁6、斜推梁12、垫板10、液压油缸5和液压站8,L型定位梁15固定安装于拼接平台1上,L型定位梁15的形状与下连接板13和直翼板14连接后的形状对应且其尺寸更大,上推梁6和斜推梁12分别置于拼接平台1上(可移动)并能与L型定位梁15共同围成与所述二衬台车梯形立柱的外形一致的梯形空间,上推梁6与上连接板7的形状对应且其尺寸更大,斜推梁12与斜翼板9的形状对应且其尺寸更大,多条(图中为三条)垫板10固定安装于拼接平台1上并位于所述梯形空间内,多条垫板10共同构成的形状与腹板11的形状对应且其厚度小于L型定位梁15、上推梁6及斜推梁12的厚度,上推梁6的外侧(这里的外侧是以所述梯形空间为内为基础的)和斜推梁12的外侧分别设有推梁耳板4,拼接平台1上固定安装有耳板座2,耳板座2上设有多排螺栓孔并通过螺栓16穿过某一排所述螺栓孔实现耳板座2的安装,液压油缸5通过油缸耳板与耳板座2旋转连接,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与推梁耳板4旋转连接,液压油缸5的油管与液压站8连接。说明:上述形状对应只是一种近似表达方式,具体指拼装设备的各部件的内侧表面与对应的梯形立柱的各部件的外侧表面为能够贴合的相同 表面,以便于实现准确的抵靠或推进功能。图1中还示出了用于旋转连接的连接销3。

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将直翼板14和下连接板13放到相应位置,放好垫板10后将腹板11放置到垫板10上,使腹板11刚好在所述梯形空间内的中间位置,再将斜翼板9和上连接板7放置到相应位置;通过液压站8控制液压油缸5,分别控制上推梁6和斜推梁12,将上连接板7和斜翼板9向内推,使上连接板7、下连接板13、直翼板14和斜翼板9分别与腹板11的四边贴紧,然后将各接触边焊接起来,便完成了梯形立柱的拼装,拼装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工序。采用上述方法比传统方法的拼装质量更高,而且效率显著提高,手工拼接4个人每天可拼接出3件,采用本拼装设备拼接2个人每天可拼接10件。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